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年龄因素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养华 阚蔚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87年第6期31-33,30,共4页
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现在的小学教育一般是以年龄安排教学程序的,然而在同一年级同一个班上的学生,虽然基水上都同属于一个年龄组,但由于出生月份的不同,存在着实际年龄上的差异。例如,某个学生是某年九月一日生的,他入学时已是七足岁。... 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现在的小学教育一般是以年龄安排教学程序的,然而在同一年级同一个班上的学生,虽然基水上都同属于一个年龄组,但由于出生月份的不同,存在着实际年龄上的差异。例如,某个学生是某年九月一日生的,他入学时已是七足岁。而另一个是次年的八月三十一日生的,他入学时刚满6岁。那么这两个学生学同样的教材,年龄却相差整整一岁。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简称类似的这两类学生分别为大龄生和小龄生。只要入学年龄有明确的限制,就必然会存在这种情况。美国有关研究把这两类学生分別称为夏季后儿童(Held Back Summer Children)和夏季儿童(Summer Child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因素 两类学生 儿童 学生学习 年龄组 夏季 入学年龄 出生月份 学习水平 小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弱智儿童学习成败归因的探索
2
作者 巴巴拉.杰克布森 巴巴拉.鲁尔雷 +2 位作者 约索夫.都凯特 安生川 王维平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88年第1期51-54,49,共5页
这一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引起学生学习障碍的原因,其理论源于温纳(Weiner)关于研究进取动机的模式。他在这一模式里把学生用以解释他们学习成败的几种原因归纳为几个范畴。最初,这些范畴包括原因所在和原因的稳定性,后来,又加了控制一... 这一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引起学生学习障碍的原因,其理论源于温纳(Weiner)关于研究进取动机的模式。他在这一模式里把学生用以解释他们学习成败的几种原因归纳为几个范畴。最初,这些范畴包括原因所在和原因的稳定性,后来,又加了控制一说。这一多元模式问世后,理论界人士不断对其怦击,但温纳模式的基本结构还是得到了肯定与承认。温氏理论的核心是:学生在学习上成败的原因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一种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类学生 弱智儿童 成败归因 学习任务 成功与失败 原因 被调查者 外部条件 学习障碍 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