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东西差距的焦点:民族省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两极差距”
被引量:
1
1
作者
周乃祥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17-119,共3页
关键词
民族省区
发达
地区
东西差距
地区
差距
两类地区
差距变化
经济增长
可持续
居民消费水平
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要重视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实现“翻两番”中的重要作用
2
作者
徐曙生
《江苏社会科学》
1983年第1期18-24,共7页
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到本世纪末,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我国的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在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发挥不发达地区经济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有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
提高经济效益
两类地区
经济发展
工农业总产值
科学技术
不发达
地区
粮食生产
自然资源
工业发展
资源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经济技术协作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3
作者
王岩峰
阿拉坦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3年第4期33-39,共7页
内蒙古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其中有的资源在全国、以至全世界都具有重要地位。如稀土储量居世界之最,煤炭储量居全国第二位,一九八一年黄金产量居全国第四,牲畜总头数和羊毛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天然碱保有储量约近数千万吨,林木蓄积量约...
内蒙古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其中有的资源在全国、以至全世界都具有重要地位。如稀土储量居世界之最,煤炭储量居全国第二位,一九八一年黄金产量居全国第四,牲畜总头数和羊毛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天然碱保有储量约近数千万吨,林木蓄积量约数亿立方米,黑色、有色和非金属矿藏,不仅门类齐全,而且品位好,具备开采价值。这是内蒙古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客观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
地区
经济技术协作
内蒙古
先进
地区
翻
两
番
经济发展
各民族
地方军
两类地区
工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宁区域投资与增长效率
4
作者
陈萍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2-56,共5页
在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地区产业结构的形成与演变主要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地区资源禀赋状况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进程及其影响。这两个要素在地区之间不同的分布,构成了区域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以及不同区域经济相互区别...
在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地区产业结构的形成与演变主要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地区资源禀赋状况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进程及其影响。这两个要素在地区之间不同的分布,构成了区域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以及不同区域经济相互区别或分类的特征。如果根据这两个因素的不同影响把地区划分为资源主导型和技术主导型的话,那么资金或投资流入到这两类地区将会使区域经济特别是产业结构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资金——资源型经济的发展历程必然首先是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并形成与资源结构相对应的产业结构;而资金——技术型经济的突出特征是加工业的发展。资金——资源型地区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需要技术,而资金——技术型地区加工业的发展又要以一定的资源供给为条件,因此,在总体上这两类地区是互补的。然而,随着技术的扩散和转移,又会形成兼有这两类地区特征的经济类型,即资源——加工型,辽宁无疑是属于这种兼有资源和加工特征的经济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产业结构调整
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两类地区
增长效率
区域投资
科学技术进步
形成与发展
地区
产业结构
加工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分区研究
5
作者
潘纪一
温星衍
《人口与经济》
1986年第1期35-40,共6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是必然的趋势。当前,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79.2%,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73.7%,研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规律,探讨人口经济结构现状和未来趋势,对制定发展战略,加速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是必然的趋势。当前,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79.2%,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73.7%,研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规律,探讨人口经济结构现状和未来趋势,对制定发展战略,加速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自然、经济、人口等条件千差万别。从全国总体上和全国平均数上来分析,虽然能有概括性的了解,但掩盖了各地的差异性。而一省、一县以至一地的情况,虽然能够较为具体,但不能用以代表全面情况。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或解决这一矛盾,我们根据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结合1982年的其他社会经济指标,试图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作一分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下降幅度
劳均耕地
中国农业
副业
人口密度
总劳动
非农民
两类地区
农业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主体功能区格局下的宁夏农村人口梯度转移与合理分布
6
作者
杨丽艳
《西北人口》
CSSCI
2009年第5期80-84,共5页
随着主体功能区的建设,在宁夏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由于劳动力素质的差异,生产条件较好的限制开发的农业区劳动力大量转移出去,导致粮食生产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压力;与此同时,一些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较差的限制开发的生态区的劳动力转移...
随着主体功能区的建设,在宁夏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由于劳动力素质的差异,生产条件较好的限制开发的农业区劳动力大量转移出去,导致粮食生产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压力;与此同时,一些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较差的限制开发的生态区的劳动力转移效果较差,相当数量的劳动力转移不出去,导致环境压力依然存在,脱贫难度大。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推动宁夏农村人口的梯度转移及合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两类地区
人口梯度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西差距的焦点:民族省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两极差距”
被引量:
1
1
作者
周乃祥
机构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17-119,共3页
关键词
民族省区
发达
地区
东西差距
地区
差距
两类地区
差距变化
经济增长
可持续
居民消费水平
劳动生产率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要重视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实现“翻两番”中的重要作用
2
作者
徐曙生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1983年第1期18-24,共7页
文摘
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到本世纪末,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我国的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在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发挥不发达地区经济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有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
提高经济效益
两类地区
经济发展
工农业总产值
科学技术
不发达
地区
粮食生产
自然资源
工业发展
资源优势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经济技术协作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3
作者
王岩峰
阿拉坦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3年第4期33-39,共7页
文摘
内蒙古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其中有的资源在全国、以至全世界都具有重要地位。如稀土储量居世界之最,煤炭储量居全国第二位,一九八一年黄金产量居全国第四,牲畜总头数和羊毛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天然碱保有储量约近数千万吨,林木蓄积量约数亿立方米,黑色、有色和非金属矿藏,不仅门类齐全,而且品位好,具备开采价值。这是内蒙古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客观物质基础。
关键词
边疆民族
地区
经济技术协作
内蒙古
先进
地区
翻
两
番
经济发展
各民族
地方军
两类地区
工农业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宁区域投资与增长效率
4
作者
陈萍
机构
辽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2-56,共5页
文摘
在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地区产业结构的形成与演变主要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地区资源禀赋状况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进程及其影响。这两个要素在地区之间不同的分布,构成了区域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以及不同区域经济相互区别或分类的特征。如果根据这两个因素的不同影响把地区划分为资源主导型和技术主导型的话,那么资金或投资流入到这两类地区将会使区域经济特别是产业结构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资金——资源型经济的发展历程必然首先是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并形成与资源结构相对应的产业结构;而资金——技术型经济的突出特征是加工业的发展。资金——资源型地区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需要技术,而资金——技术型地区加工业的发展又要以一定的资源供给为条件,因此,在总体上这两类地区是互补的。然而,随着技术的扩散和转移,又会形成兼有这两类地区特征的经济类型,即资源——加工型,辽宁无疑是属于这种兼有资源和加工特征的经济区域。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产业结构调整
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两类地区
增长效率
区域投资
科学技术进步
形成与发展
地区
产业结构
加工型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分区研究
5
作者
潘纪一
温星衍
机构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
出处
《人口与经济》
1986年第1期35-40,共6页
文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是必然的趋势。当前,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79.2%,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73.7%,研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规律,探讨人口经济结构现状和未来趋势,对制定发展战略,加速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自然、经济、人口等条件千差万别。从全国总体上和全国平均数上来分析,虽然能有概括性的了解,但掩盖了各地的差异性。而一省、一县以至一地的情况,虽然能够较为具体,但不能用以代表全面情况。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或解决这一矛盾,我们根据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结合1982年的其他社会经济指标,试图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作一分区研究。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下降幅度
劳均耕地
中国农业
副业
人口密度
总劳动
非农民
两类地区
农业产值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主体功能区格局下的宁夏农村人口梯度转移与合理分布
6
作者
杨丽艳
机构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校经管教研部
出处
《西北人口》
CSSCI
2009年第5期80-84,共5页
文摘
随着主体功能区的建设,在宁夏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由于劳动力素质的差异,生产条件较好的限制开发的农业区劳动力大量转移出去,导致粮食生产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压力;与此同时,一些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较差的限制开发的生态区的劳动力转移效果较差,相当数量的劳动力转移不出去,导致环境压力依然存在,脱贫难度大。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推动宁夏农村人口的梯度转移及合理分布。
关键词
宁夏
两类地区
人口梯度转移
Keywords
NingXia
Two types of areas
The transfer of the population gradient.
分类号
C924.1 [社会学—人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东西差距的焦点:民族省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两极差距”
周乃祥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要重视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实现“翻两番”中的重要作用
徐曙生
《江苏社会科学》
198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论经济技术协作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王岩峰
阿拉坦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辽宁区域投资与增长效率
陈萍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分区研究
潘纪一
温星衍
《人口与经济》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主体功能区格局下的宁夏农村人口梯度转移与合理分布
杨丽艳
《西北人口》
CSSCI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