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马克思论劳动时间的两种分配方式及其现实意义
- 1
-
-
作者
杨洛
邓金贵
杨安勤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1983年第1期13-19,共7页
-
文摘
劳动时间的按比例分配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最根本的规律。有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就存在着这个规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分工的出现并日趋复杂,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被分割为若干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生产部门,整个社会生产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因此,要想获得与满足人类社会各种需要相适应的各种物质资料,就必须分别付出与生产各种物质资料相适应的社会劳动量,按比例分配劳动时间于不同生产部门。
-
关键词
价值规律
相适应
市场调节
生产部门
计划经济
现实意义
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社会分工
两种分配方式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按劳分配与其它分配方式的比较
- 2
-
-
作者
刘彦平
-
出处
《河北财经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50-53,共4页
-
文摘
分配在这里特指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对于分配方式,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比如有社会的分配、市场的分配、企业的分配,这是从分配主体的角度来划分的,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进行分类,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价值论前提,分配是生产的继续,所以分配论往往和价值论直接相联,有什么样的价值论就会有什么样的分配论,①主张效用价值论就会产生按物品效用大小进行分配的理论。
-
关键词
按劳分配
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两种分配方式
劳动者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分配形式
劳动力商品化
所有权分配
公有制企业
要素价值论
-
分类号
F124.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试论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被引量:5
- 3
-
-
作者
王广信
-
机构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
出处
《理论学刊》
CSSCI
1998年第6期95-97,共3页
-
文摘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本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分配方式,按照传统的观念,二者在许多方面是对立的。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将它们结合起来,才能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这是党的十五大做出的重大决策。但...
-
关键词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个人收入分配
两种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
行分配
经济条件下
生产过程
-
分类号
F046.1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矛盾统一关系刍议
- 4
-
-
作者
韩俊卿
-
出处
《学习论坛》
1999年第1期7-8,共2页
-
文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两种分配方式之间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这是它们能够相互结合的原因所在。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之间矛盾的一面,是指两种分配方式的依据是不同的。按劳分配依据的是人的劳动能力和劳动贡献。可以设想,在劳动者仅仅作为劳动者各自占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并且生产和相互交换他们的商品时,他们从其获得的价值成果中,会首先补偿他们在生产中已经耗费掉的生产资料。这种补偿会由于各个生产部门的技术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其次,各个劳动者在同样的时间内,如果创造出等量的新价值,这个价值就会包含他们的工资加上剩余价值。
-
关键词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两种分配方式
矛盾统一
生产资料
劳动要素
劳动者的全面发展
经济资源
等量劳动交换
劳动能力
-
分类号
F014.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