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历史时代的演变与当代两种不同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 被引量:1
1
作者 叶险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6期27-34,共8页
在当代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选择与世界历史时代的演变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这两种不同发展道路的选择得以并存的深层世界历史基础是:电气生产力及其发展.但它只是资本主义时代发生阶段性和局部质变... 在当代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选择与世界历史时代的演变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这两种不同发展道路的选择得以并存的深层世界历史基础是:电气生产力及其发展.但它只是资本主义时代发生阶段性和局部质变的深层世界历史基础,而不是使这个历史时代发生整体性质变的基础.只有依据“深层世界历史基础”来考察当代两种不同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种不同社会发展道路 世界历史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两种精神文明
2
作者 张跃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43,共5页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资本主义精神文明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 ,不同社会形态下不同性质的精神文明产生的基础各异 ,所体现的指导思想、服务对象、社会道德风尚、文化建设亦不同。两种精神文明除本质差异外 ,也反映着当代人类...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资本主义精神文明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 ,不同社会形态下不同性质的精神文明产生的基础各异 ,所体现的指导思想、服务对象、社会道德风尚、文化建设亦不同。两种精神文明除本质差异外 ,也反映着当代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些共性。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 ,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指导思想 ,也需要吸取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当代人类精神文明发展中的积极成果 ,为我所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 发展 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生产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郝守忠 宋杰 《人口与经济》 1983年第4期3-7,共5页
(一) 马克思主义是极其丰富的科学体系,两种生产原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的基本精神是,两种生产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第一,人类自身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一起构成人类的“第一个前提”和“第一个历史活动... (一) 马克思主义是极其丰富的科学体系,两种生产原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的基本精神是,两种生产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第一,人类自身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一起构成人类的“第一个前提”和“第一个历史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6年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有生命的个人存在是“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为满足人们生活所必须的衣、食、住等物质资料的生产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 决定性因素 人口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 社会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 社会生产 社会再生产 人类自身生产 生产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原始社会的发展规律与恩格斯的“两种生产说”——与杨堃先生商榷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樵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5期24-26,共3页
杨堃先生发表的《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到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6〉〕,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与资产阶级民族学的联系和区别谈了许多精辟见解,可是杨先生又提出... 杨堃先生发表的《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到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6〉〕,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与资产阶级民族学的联系和区别谈了许多精辟见解,可是杨先生又提出了一些使我不敢苟同的观点,遵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和争鸣精神,我想谈一下自己的不同看法,以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社会 生产 恩格斯 发展规律 唯物史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起源论 马克思 社会关系 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两种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
作者 高群 《人口学刊》 1981年第4期15-18,共4页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在讨论人口问题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即物质资料的生产与人类自身的生产,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论点,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一种看法认为,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只能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而不同意...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在讨论人口问题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即物质资料的生产与人类自身的生产,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论点,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一种看法认为,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只能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而不同意两种生产是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在他们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 物质资料再生产 社会发展 决定作用 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 生产力性质 发展变化 决定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两种生产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6
作者 廖廷柏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24-27,共4页
恩格斯在1884年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所写的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 恩格斯在1884年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所写的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对于恩格斯的这一论述,一百多年以来,一直断断续续存在着争论。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 社会发展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人的生产 人口生产 决定力量 物的生产 斯大林 物质生产 社会历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社会制度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兼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理论认识上的两种偏差
7
作者 高健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2-55,51,共5页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我们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这种曲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同我们在理论上对于社会制度共同性与差异性的问题未能加以深入认识相关。而在目前的社会主义改革中,由于对社会主义本身缺乏科学认识,致使改革受到不同...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我们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这种曲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同我们在理论上对于社会制度共同性与差异性的问题未能加以深入认识相关。而在目前的社会主义改革中,由于对社会主义本身缺乏科学认识,致使改革受到不同程度干扰的状况,同样可以从我们至今仍然未能对社会制度的共同性与差异性问题引起足够的注意中,寻找到某种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制度 理论社会主义 差异性 不同社会制度 理论认识 资本主义制度 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改革 高级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业的两种发展观和政策导向 被引量:34
8
作者 钟海生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15,73,共7页
一、基于经济产业的发展观迄今为止,不论是实业界,还是在政府决策层,发展旅游业的基本出发点都深深地植根在旅游活动的经济功能上。这种基于经济和产业的发展观(为了叙述的方便,以下简称为经济性发展观),包含四个相互联系的特征... 一、基于经济产业的发展观迄今为止,不论是实业界,还是在政府决策层,发展旅游业的基本出发点都深深地植根在旅游活动的经济功能上。这种基于经济和产业的发展观(为了叙述的方便,以下简称为经济性发展观),包含四个相互联系的特征和要素:一是发展旅游的原动力和主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旅游业 新的发展 发展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 社会发展 旅游业发展 旅游发展 旅游经济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对两种社会制度的比较
9
作者 华长慧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3期17-19,77,共4页
当代世界,存在着两种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人们在对这两种社会制度的认识中,经常采用比较的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比较作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我们需要提倡的。但是,比较首先必须立足于客观的、历史的基... 当代世界,存在着两种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人们在对这两种社会制度的认识中,经常采用比较的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比较作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我们需要提倡的。但是,比较首先必须立足于客观的、历史的基础上,才能得出正确的科学的结论。在此,我想谈谈近年来,在这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社会主义道路 科学社会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垄断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 发展中国家 雇佣工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社会主义两种模式的理论
10
作者 吴柯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27,共5页
2 0世纪前半期 ,苏联之所以“兴” ,社会主义各国之所以要学习苏联 ,是由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顺应了战争和革命的时代潮流 ;2 0世纪后半期 ,苏联之所以“亡” ,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要改革 ,则是由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适... 2 0世纪前半期 ,苏联之所以“兴” ,社会主义各国之所以要学习苏联 ,是由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顺应了战争和革命的时代潮流 ;2 0世纪后半期 ,苏联之所以“亡” ,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要改革 ,则是由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适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而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 ,则正是由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顺应了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世界潮流。如今 ,只有坚持关于社会主义两种模式的理论 ,坚持社会主义是与时俱进的观点 ,才能合理解释苏联和社会主义各国的历史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模式 计划经济 战争时代 革命时代 市场经济 和平时代 发展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两种生产发展战略——八论两种生产
11
作者 曹明国 《人口学刊》 1984年第3期14-17,共4页
发展战略问题,是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几十年前,国外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近几年来,在我国也开始研究这个问题。由于我们的研究工作还处于开始阶段,许多问题都有待于探讨。本文就两种生产发展战略问题,谈几点认识。一、高度重视... 发展战略问题,是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几十年前,国外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近几年来,在我国也开始研究这个问题。由于我们的研究工作还处于开始阶段,许多问题都有待于探讨。本文就两种生产发展战略问题,谈几点认识。一、高度重视两种生产发展战略的地位发展战略问题,国外叫作经济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 经济社会发展 人类自身生产 生产发展战略 生活资料 人口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 战略问题 实际工作者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研究述评
12
作者 周勤 《学术界》 CSSCI 1995年第5期91-95,共5页
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研究述评周勤理论在一个国家的满足程度,取决于这个国家对理论的需要程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入,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被突出出来,《中国社会科... 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研究述评周勤理论在一个国家的满足程度,取决于这个国家对理论的需要程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入,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被突出出来,《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光明日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东方社会发展道路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 社会形态 俄国农村公社 历史尺度 理论研究 农民社会主义 恩格斯 人道主义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是非和无是非两种不同类型的矛盾
13
作者 曹祖明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25-32,共8页
区别和研究矛盾的类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研究矛盾的较小的、较特殊的普遍性,或较大的、较普遍的特殊性。如果按照恩格斯把矛盾(事物、概念)分为深度或广度不同的三个水平:个别性、特殊性、一般性,那么矛盾类型的研究就属于特殊性这... 区别和研究矛盾的类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研究矛盾的较小的、较特殊的普遍性,或较大的、较普遍的特殊性。如果按照恩格斯把矛盾(事物、概念)分为深度或广度不同的三个水平:个别性、特殊性、一般性,那么矛盾类型的研究就属于特殊性这一级的水平。可以说,有多少种不同的角度,就有多少种矛盾类型。不过,只有那些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特别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直接地、广泛地接触到的矛盾类型,才有被认识的可能性。因为,只有这样的矛盾类型,才能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正反两方面的研究素材;并且,也只有这样的矛盾类型才有被认识的必要性。因为,不充分认识它们,并从理论上加以研究、概括和系统化,就不能很好地认识和解决这些大量的直接接触到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发展 矛盾同一性 不同类型 矛盾类型 是非 类型 斗争性 发展过程 特殊性 发展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评两种社会制度的“趋同论”
14
作者 阎正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6-23,共8页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趋同”的论点,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皮蒂里姆·索罗布金较早提出的。“趋同论”把科学技术和工业化水平作为检测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志,否定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社会发展的...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趋同”的论点,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皮蒂里姆·索罗布金较早提出的。“趋同论”把科学技术和工业化水平作为检测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志,否定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社会发展的论断,主张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对两种社会制度进行综合,用资本主义同化社会主义。这是违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资本主义 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 趋同论 社会生产关系 社会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 加尔布雷思 科学技术进步 经济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原始社会两种生产的作用问题
15
作者 盛明富 金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65-70,共6页
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解决我国当前人口问题的理论依据,这已为人们所普遍关注,并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但对原始社会两种生产的作用问题,目前理论界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我们试就... 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解决我国当前人口问题的理论依据,这已为人们所普遍关注,并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但对原始社会两种生产的作用问题,目前理论界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我们试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一、怎样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原始社会人口生产作用问题的某些论述对原始社会两种生产的作用问题,大体上有两种流行的观点,而这两种观点的分歧都渊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关于原始社会两种生产作用问题某些科学论断的不同理解。第一种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里,两种生产“共同对社会起着决定作用”,“二者不过是存在‘程度上’的差别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社会 决定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 家庭形式 生产理论 私有制 社会形态 社会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生产”与原始社会的分期
16
作者 程德祺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107-114,119,共9页
1 革命导师恩格斯曾在其卓越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第一版序言(1884年)中提出了关于“两种生产”决定历史发展进程的著名论断: 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1 革命导师恩格斯曾在其卓越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第一版序言(1884年)中提出了关于“两种生产”决定历史发展进程的著名论断: 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劳动愈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从而社会的财富愈受限制,社会制度就愈受血族关系的支配。然而,在以血族关系为基础的这种社会结构中,劳动生产率日益发展起来;与此同时,私有制和交换、财产差别、使用他人劳动力的可能性,从而阶级对立的基础等等新的社会成分,也日益发展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 社会制度 原始社会 血族关系 恩格斯 起源 发展进程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发展阶段 私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在我国的正确运用和发展
17
作者 关凤瑞 赵国良 《社会科学辑刊》 1986年第2期21-22,共2页
“两种生产”理论,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建,并由恩格斯在1884年所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确立的。它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丰富和发展。我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所提出的路线... “两种生产”理论,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建,并由恩格斯在1884年所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确立的。它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丰富和发展。我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所提出的路线、方针和各项政策,特别是党的十二大文件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绘制了一幅宏伟蓝图: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人口控制在十二亿左右,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既要抓好物质资料生产,又要抓好人类自身生产、搞好计划生育。这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规划,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在我国新时期的正确运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 马克思主义 物质资料生产 社会主义经济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恩格斯 社会发展 私有制 国民经济 比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两种生产同是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
18
作者 张光照 杨致恒 《西北人口》 1982年第3期23-30,共8页
在全国第三次人口科学讨论会上,我们曾提出《试论人类自身生产是历史发展中决定因素之一》①,认为:两种生产同是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乃是马克思、恩格斯一贯坚持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尽管人口生产在各个历史时期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全国第三次人口科学讨论会上,我们曾提出《试论人类自身生产是历史发展中决定因素之一》①,认为:两种生产同是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乃是马克思、恩格斯一贯坚持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尽管人口生产在各个历史时期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人总是历史、社会、生产、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主体,是其内部结构的因素,是运动的内因和动力。一些同志不同意我们的看法,或根本否定人口生产是历史决定性因素之一,或认为它仅限于原始社会。现在我们再就以下几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理论 人口生产 决定性因素 物质生产 决定因素 社会制度 恩格斯 历史发展 马克思 表现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两个发展趋向之窥见
19
作者 曾宪凯 赵泉钧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5-60,共6页
党在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发展趋向,从时间上来说,是指从1956年八大一次会议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段历史时期所发生的正确和错误两个发展趋向。从内容上来说,是指八大一次会议确定了正确路线,探索有了正确... 党在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发展趋向,从时间上来说,是指从1956年八大一次会议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段历史时期所发生的正确和错误两个发展趋向。从内容上来说,是指八大一次会议确定了正确路线,探索有了正确的开端之后,对八大正确路线是坚持和发展,还是背离和否定这样两个发展趋向。因此,它是关系到党的指导思想、路线方针的根本问题,而不是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般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趋向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 理论观点 一届三中全会 阶级斗争扩大化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个人崇拜 不同性质的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是解释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独特性的一个有效工具
20
作者 孔令栋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24,共4页
一、马克思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看法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观察东方社会的独特理论视角。按照这个视角,马克思把东方社会和西欧区别开来,让我们可以了解多线性世界历史。原始公社解体以后在不同的地方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在西欧是五... 一、马克思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看法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观察东方社会的独特理论视角。按照这个视角,马克思把东方社会和西欧区别开来,让我们可以了解多线性世界历史。原始公社解体以后在不同的地方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在西欧是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演进;在中国等东方国家就是亚细亚生产方式。马克思说,他关于西欧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不应该被理解为一切民族都应经历的普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社会发展道路 依次演进 多线性 社会形态 社会历史发展 有效工具 独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