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气井气液两相管流压降计算模型评价与优选
被引量:
26
1
作者
陈德春
徐悦新
+2 位作者
孟红霞
彭国强
周志峰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0-843,共4页
目前工程上常用的气液两相管流压降计算模型建立的基础不同,其适用条件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含水气井,不同气水比时,气井井底流压计算结果差异大,影响气井生产动态分析和优化的准确性。鉴于此,文中整理了国内外102组气井生产实测...
目前工程上常用的气液两相管流压降计算模型建立的基础不同,其适用条件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含水气井,不同气水比时,气井井底流压计算结果差异大,影响气井生产动态分析和优化的准确性。鉴于此,文中整理了国内外102组气井生产实测数据,对8种常用气液两相管流压降模型进行评价与优选。结果表明:气水比大于2 441 m^3/m^3时,Hagedorn-Brown模型和Gray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最吻合,平均相对误差最小;气水比小于2 441 m^3/m^3时,Beggs-Brill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最吻合,平均相对误差最小。因此,气水比大于2 441 m^3/m^3的气井推荐使用Hagedorn-Brown模型或Gray模型计算,气水比小于2 441 m^3/m^3的气井推荐使用Beggs-Brill模型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
两相管流
压降
气水比
评价
优选
气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液两相管流实验装置的研制及其应用
被引量:
4
2
作者
韩洪升
杨树人
+1 位作者
付俊林
田华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22,共4页
由于原油、气、水管输流动规律研究的需要 ,自行设计、安装、调试了气液两相管流实验装置 ,该装置对温度、压力、压差、流量、持液率、流动型态等参数能自动测量 ,且参数变化范围广 ,所有两相流动型态均能出现 ,并具有实验管径可变 ,管...
由于原油、气、水管输流动规律研究的需要 ,自行设计、安装、调试了气液两相管流实验装置 ,该装置对温度、压力、压差、流量、持液率、流动型态等参数能自动测量 ,且参数变化范围广 ,所有两相流动型态均能出现 ,并具有实验管径可变 ,管路倾角可任意调整 ,管壁透明便于观察流动型态的特点 .利用该装置可获得多相流动状态、空隙率和压力梯度等的相关规律 ,能进行油、气、水混输管路的水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
相流动
实验装置
测量系统
供给系统
空隙率
气液
两相管流
油气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平气井气液两相管流压降预测
被引量:
6
3
作者
罗程程
吴宁
+5 位作者
王华
刘永辉
张腾
王本强
吴朋勃
刘军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7-575,共9页
准确预测气井压降是气井动态分析、优化配产和排采工艺设计的基础.水平气井复杂的井身结构和流动规律,导致单一压降预测模型精度难以在宽泛的气液范围内满足工程需求.为开展模型优选及优化,基于环状-搅动、搅动-段塞和段塞-泡状3个流型...
准确预测气井压降是气井动态分析、优化配产和排采工艺设计的基础.水平气井复杂的井身结构和流动规律,导致单一压降预测模型精度难以在宽泛的气液范围内满足工程需求.为开展模型优选及优化,基于环状-搅动、搅动-段塞和段塞-泡状3个流型转变点,提出垂直井筒持液率半经验模型;基于垂直管与倾斜管中持液率的对应关系,提出倾斜管中持液率预测方法,构建水平井气液两相管流压降预测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气井气液两相管流压降研究的核心是准确预测持液率;随着倾角增大持液率先增加后降低,倾斜管持液率可基于垂直管持液率随角度的变化关系计算得到;在所有对比模型中构建的新模型与气井生产测井数据的相对性能系数最小,表明模型能够满足工程计算精度要求.构建的新模型适用于不同产量范围的水平气井气液两相管流的压降预测,可为现场生产分析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开发
排水采气
水平气井
两相管流
压降模型
持液率
压力转化
流型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脱离速度的垂直气液两相管流流型识别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凯
史宝成
+3 位作者
廖锐全
张兴凯
刘自龙
罗威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3-58,共6页
流型是影响垂直气液两相管流流动与传热特性的主要因素,因而流型识别是两相流研究的首要任务。经典模型中,通过折算速度、表面张力和密度来耦合流型转换边界,通过试验数据,以折算速度为轴量,绘制出目前普遍接受的流型图。文中提出一种...
流型是影响垂直气液两相管流流动与传热特性的主要因素,因而流型识别是两相流研究的首要任务。经典模型中,通过折算速度、表面张力和密度来耦合流型转换边界,通过试验数据,以折算速度为轴量,绘制出目前普遍接受的流型图。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脱离速度大小来识别垂直气液两相管流流型的新方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以速度为参考标准,更有利于在压力、温度变化的环境中找到两相流运动的规律。文中深入分析了垂直气液两相管流的流动机理,以脱离速度来定义流型转换边界,区分垂直管中的4种常见流态,并与实测数据完全吻合,同时这种理论分析方法也对垂直气液两相管流中的举升效率、共流液体、临界状态和流型本质差别有着更为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气液
两相管流
脱离速度
流型的分类与识别
共流液体
临界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平气井井筒气液两相流型预测
被引量:
15
5
作者
刘永辉
罗程程
+2 位作者
刘通
任桂蓉
王中武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7-112,共6页
准确判断产水水平气井井筒流型是预测其井筒压降、合理制定排水采气方案的关键。水平井沿流向井斜角从90°到0连续变化,目前尚无描述水平井两相流动的统一流型图,只能分别采用描述水平管、倾斜管和垂直管的3个流型图来分段处理,各...
准确判断产水水平气井井筒流型是预测其井筒压降、合理制定排水采气方案的关键。水平井沿流向井斜角从90°到0连续变化,目前尚无描述水平井两相流动的统一流型图,只能分别采用描述水平管、倾斜管和垂直管的3个流型图来分段处理,各流型图实验条件差异大;且产水气井日产水量极小,气液比极高,易超出工程常用气液两相管流流型图的坐标值范围,导致其预测结果误差大。为此研制了水平段-倾斜段-垂直段的水平井空气-水两相流动模拟实验装置,考虑产水气井特高气液比的特点开展了7组管斜角641组水平井气水两相管流流型实验,归纳水平气井的5种流型及其典型特征。引用Duns&Ros定义的无因次气液速度准数,增加管斜角为X轴,绘制了描述水平气井气液两相管流的三维流型图,给出了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水平气井井筒流型的方法。川西气田20口水平气井测压数据验证表明,该流型图预测正确率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气井
气液
两相管流
管斜角
三维流型图
BP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产液量水平气井不同气举方式气液两相流研究
被引量:
3
6
作者
幸雪松
陈欢
+2 位作者
于继飞
范白涛
伍正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8期12362-12369,共8页
连续气举是产水量大的水平气井重要排采措施,针对现场正举和反举的特点,为揭示气田开发过程中反举条件下油管和正举条件下油套环空内的气液两相流流动规律,分别用水和空气在套管内径为127.3 mm、油管外径为73 mm的油套环空和内径为60 m...
连续气举是产水量大的水平气井重要排采措施,针对现场正举和反举的特点,为揭示气田开发过程中反举条件下油管和正举条件下油套环空内的气液两相流流动规律,分别用水和空气在套管内径为127.3 mm、油管外径为73 mm的油套环空和内径为60 mm的油管内进行了井筒气液两相管流模拟实验,对低压积液气井气举时井筒流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析了井筒中气相和液相的体积流量、注气方式等因素对井筒压降和持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气、液流量条件下,反举时的持液率比正举持液率小;不同气举方式下的井筒压降随注气量的增加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反举时的井筒压降比同工况下正举的压降大,对于产液量较大且有一定地层能量的气井,推荐采用反举方式进行气井排水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气井
连续气举
气液
两相管流
正反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较高黏度垂直气液两相环状流转变界限研究
被引量:
1
7
作者
颜冬芝
雷宇
+2 位作者
廖锐全
伍振华
刘自龙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3-99,共7页
针对稠油注气开采过程中井筒多相流流动参数难确定的问题,研究了稠油举升过程中井筒内气液两相流的流动型态。通过开展较高黏度流体垂直管气液两相流试验,借助高速摄像机观察不同油品黏度(60、100和290 cp)、不同液相表观流速(0.2、0.5...
针对稠油注气开采过程中井筒多相流流动参数难确定的问题,研究了稠油举升过程中井筒内气液两相流的流动型态。通过开展较高黏度流体垂直管气液两相流试验,借助高速摄像机观察不同油品黏度(60、100和290 cp)、不同液相表观流速(0.2、0.5和0.8 m/s)条件下管道中的环状流转换现象,以气液两相流理论与流体动力学为基础,提出了一种考虑液相黏度的井筒气液两相环状流形成的判别方法,即在气液两相间滑脱速度与液体黏滞力和重力引起的速度损失相等时,环状流开始形成,以此建立了环状流转变界限模型。在试验工况下,新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环状流的形成,但随着液相流速的增加,环状流逐渐接近判别界限。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较高黏度气液两相流流动规律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气举
气液
两相管流
黏度
新液膜速度
环状流
转变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层产水气井井筒压力预测研究
被引量:
14
8
作者
张仕强
李祖友
周兴付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31,137,共4页
井筒压力计算是气井动态分析的重要内容,川西须二段气藏深层气井具备高温、高压、产地层水的生产特征,井筒压力的预测是该气藏动态分析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为此,采用5种常用的气液两相管流模型,对川西气田须二段气藏6口气井进行了9井...
井筒压力计算是气井动态分析的重要内容,川西须二段气藏深层气井具备高温、高压、产地层水的生产特征,井筒压力的预测是该气藏动态分析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为此,采用5种常用的气液两相管流模型,对川西气田须二段气藏6口气井进行了9井次的井筒压力计算,并将结果与生产测井的实际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常用的H-B模型和M-B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基本能满足现场工程计算的需要,在低水气比条件下,H-B模型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在高水气比条件下,M-B模型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压力预测
两相管流
模型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凝油抽油机井井筒压力-温度分布预测
被引量:
4
9
作者
陈涛平
张权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2-67,119,共6页
利用水力相当直径的概念,将Mukherjee-Brill气液两相管流压降计算方法拓展到抽油机井井筒压力预测中,同时考虑焦耳-汤姆逊效应及油套环空流体对流换热对井筒温度分布的影响,结合沈阳油田沈84-安12区块原油高压物性数据及其地面脱气原油...
利用水力相当直径的概念,将Mukherjee-Brill气液两相管流压降计算方法拓展到抽油机井井筒压力预测中,同时考虑焦耳-汤姆逊效应及油套环空流体对流换热对井筒温度分布的影响,结合沈阳油田沈84-安12区块原油高压物性数据及其地面脱气原油黏温数据,建立预测高凝油抽油机井井筒压力-温度分布的综合数学模型.采用迭代法进行求解并编制了应用软件,进而利用现场实测井温数据对模型中较难确定的油套环空流体视换热系数进行修正,对沈采矿场5口冷抽井的井筒温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油套环空气柱段视换热系数取17 W/(m2.℃),液柱段取29 W/(m2.℃)较好;修正后的模型具有一定精度,相对误差不超过10%,能够有效预测高凝油抽油机井井筒压力-温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油抽油机井
气液
两相管流
井筒压力分布
井筒温度分布
环空流体换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分相能量守恒研究产水气井携液能力
被引量:
1
10
作者
袁玉
张遂安
+3 位作者
靳宝光
吴延强
刘凯
刘欣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58-2264,共7页
为研究产水气井井筒中的携液流动规律,正确预测气井产液量,指导排水采气方案设计与实施和构建井筒/油藏耦合模型,采用分相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一套专门用于计算气井携液能力计算的管流模型,并设计一套灵活的求解方法,能够在已知两端压力和...
为研究产水气井井筒中的携液流动规律,正确预测气井产液量,指导排水采气方案设计与实施和构建井筒/油藏耦合模型,采用分相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一套专门用于计算气井携液能力计算的管流模型,并设计一套灵活的求解方法,能够在已知两端压力和气相流量的前提下对产液量进行直接求解。经与实测管流资料进行对比计算发现,在计算大产气量的两相管流时,所用模型的计算精度高于经典的多相管流模型。使用该模型对气井携液能力进行敏感性分析,表明产液气井存在携液能力最强的产气量点,在制定气井生产方案或进行排水采气优化设计等工作时应当给予充分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水气井
气液
两相管流
携液能力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彭水区块水平井简化全井段流态模拟及流型图版优选
被引量:
3
11
作者
魏瑞玲
王光彪
+3 位作者
魏风玲
段承琏
刘静
吴小丁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1期71-76,共6页
准确判断产水水平气井井筒流型是预测井筒生产动态、合理选取人工举升措施的关键。基于彭水区块气井实际生产情况,设计了一套可视化、可变角度的空气、水两相流动模拟实验装置,并且采用相似准则开展5种管斜角、6种气速、5种液速共150组...
准确判断产水水平气井井筒流型是预测井筒生产动态、合理选取人工举升措施的关键。基于彭水区块气井实际生产情况,设计了一套可视化、可变角度的空气、水两相流动模拟实验装置,并且采用相似准则开展5种管斜角、6种气速、5种液速共150组两相流动模拟实验,归纳出4种流型类型,再分析角度、气速、液速对流型的影响:气速对垂直、倾斜管段流型影响较大,随气速的降低,流型依次表现为环状流、搅动流、段塞流;而液流速对各管段流型影响较小。最后将实验流型与文献中典型流型图板进行对比优选,确定了适用于彭水区块的两相流流型图板:垂直管AZIZ流型图+倾斜管GOULD流型图+水平管GOIVER流型图。其研究成果能有效预测井筒流态变化,为后续人工举升工艺的选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水区块
水平井
两相管流
实验
流型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井气液两相管流压降计算模型评价与优选
被引量:
26
1
作者
陈德春
徐悦新
孟红霞
彭国强
周志峰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五厂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0-843,共4页
文摘
目前工程上常用的气液两相管流压降计算模型建立的基础不同,其适用条件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含水气井,不同气水比时,气井井底流压计算结果差异大,影响气井生产动态分析和优化的准确性。鉴于此,文中整理了国内外102组气井生产实测数据,对8种常用气液两相管流压降模型进行评价与优选。结果表明:气水比大于2 441 m^3/m^3时,Hagedorn-Brown模型和Gray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最吻合,平均相对误差最小;气水比小于2 441 m^3/m^3时,Beggs-Brill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最吻合,平均相对误差最小。因此,气水比大于2 441 m^3/m^3的气井推荐使用Hagedorn-Brown模型或Gray模型计算,气水比小于2 441 m^3/m^3的气井推荐使用Beggs-Brill模型计算。
关键词
气液
两相管流
压降
气水比
评价
优选
气井
Keywords
gas-liquid two-phase pipe flow
pressure drop
gas and water ratio
evaluation
optimization
gas well
分类号
TE3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液两相管流实验装置的研制及其应用
被引量:
4
2
作者
韩洪升
杨树人
付俊林
田华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系
辽河油田工程院采油所
出处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22,共4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攻关项目 ( 97-0 6 -0 1)
文摘
由于原油、气、水管输流动规律研究的需要 ,自行设计、安装、调试了气液两相管流实验装置 ,该装置对温度、压力、压差、流量、持液率、流动型态等参数能自动测量 ,且参数变化范围广 ,所有两相流动型态均能出现 ,并具有实验管径可变 ,管路倾角可任意调整 ,管壁透明便于观察流动型态的特点 .利用该装置可获得多相流动状态、空隙率和压力梯度等的相关规律 ,能进行油、气、水混输管路的水力。
关键词
两
相流动
实验装置
测量系统
供给系统
空隙率
气液
两相管流
油气输送
Keywords
twophase flow
experimental device
measurement system
supply system
void fraction
分类号
TE83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平气井气液两相管流压降预测
被引量:
6
3
作者
罗程程
吴宁
王华
刘永辉
张腾
王本强
吴朋勃
刘军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页岩气勘探开发项目经理部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采气四厂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页岩气研究院
出处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7-575,共9页
基金
中国石油-西南石油大学创新联合体科技合作资助项目(2020CX020203)。
文摘
准确预测气井压降是气井动态分析、优化配产和排采工艺设计的基础.水平气井复杂的井身结构和流动规律,导致单一压降预测模型精度难以在宽泛的气液范围内满足工程需求.为开展模型优选及优化,基于环状-搅动、搅动-段塞和段塞-泡状3个流型转变点,提出垂直井筒持液率半经验模型;基于垂直管与倾斜管中持液率的对应关系,提出倾斜管中持液率预测方法,构建水平井气液两相管流压降预测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气井气液两相管流压降研究的核心是准确预测持液率;随着倾角增大持液率先增加后降低,倾斜管持液率可基于垂直管持液率随角度的变化关系计算得到;在所有对比模型中构建的新模型与气井生产测井数据的相对性能系数最小,表明模型能够满足工程计算精度要求.构建的新模型适用于不同产量范围的水平气井气液两相管流的压降预测,可为现场生产分析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油气田开发
排水采气
水平气井
两相管流
压降模型
持液率
压力转化
流型转变
Keywords
oil-gas field development
gas deliquification
horizontal gas wells
two-phase pipe flow
pressure gradient model
liquid holdup
pressure transition
flow pattern transition
分类号
TE3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脱离速度的垂直气液两相管流流型识别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凯
史宝成
廖锐全
张兴凯
刘自龙
罗威
机构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出处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3-58,共6页
基金
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项目“复杂结构井井筒油气水多相管流动态预测研究”(2017ZX05030-005)
科技能力创新工程(D20171305)。
文摘
流型是影响垂直气液两相管流流动与传热特性的主要因素,因而流型识别是两相流研究的首要任务。经典模型中,通过折算速度、表面张力和密度来耦合流型转换边界,通过试验数据,以折算速度为轴量,绘制出目前普遍接受的流型图。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脱离速度大小来识别垂直气液两相管流流型的新方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以速度为参考标准,更有利于在压力、温度变化的环境中找到两相流运动的规律。文中深入分析了垂直气液两相管流的流动机理,以脱离速度来定义流型转换边界,区分垂直管中的4种常见流态,并与实测数据完全吻合,同时这种理论分析方法也对垂直气液两相管流中的举升效率、共流液体、临界状态和流型本质差别有着更为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
垂直气液
两相管流
脱离速度
流型的分类与识别
共流液体
临界状态
Keywords
vertical gas-liquid two-phase pipe flow
detachment velocity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flow pattern
coflowing liquid
critical state
分类号
TE92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平气井井筒气液两相流型预测
被引量:
15
5
作者
刘永辉
罗程程
刘通
任桂蓉
王中武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陆梁油田作业区
出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7-11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418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基金项目(PLN1517)
文摘
准确判断产水水平气井井筒流型是预测其井筒压降、合理制定排水采气方案的关键。水平井沿流向井斜角从90°到0连续变化,目前尚无描述水平井两相流动的统一流型图,只能分别采用描述水平管、倾斜管和垂直管的3个流型图来分段处理,各流型图实验条件差异大;且产水气井日产水量极小,气液比极高,易超出工程常用气液两相管流流型图的坐标值范围,导致其预测结果误差大。为此研制了水平段-倾斜段-垂直段的水平井空气-水两相流动模拟实验装置,考虑产水气井特高气液比的特点开展了7组管斜角641组水平井气水两相管流流型实验,归纳水平气井的5种流型及其典型特征。引用Duns&Ros定义的无因次气液速度准数,增加管斜角为X轴,绘制了描述水平气井气液两相管流的三维流型图,给出了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水平气井井筒流型的方法。川西气田20口水平气井测压数据验证表明,该流型图预测正确率达90%。
关键词
水平气井
气液
两相管流
管斜角
三维流型图
BP
神经网络
Keywords
horizontal gas well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pipe angle
three-dimensional flow pattern map
BP neural network
分类号
TE37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产液量水平气井不同气举方式气液两相流研究
被引量:
3
6
作者
幸雪松
陈欢
于继飞
范白涛
伍正华
机构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吐哈油田分公司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8期12362-12369,共8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25-002,2017ZX05032-004)。
文摘
连续气举是产水量大的水平气井重要排采措施,针对现场正举和反举的特点,为揭示气田开发过程中反举条件下油管和正举条件下油套环空内的气液两相流流动规律,分别用水和空气在套管内径为127.3 mm、油管外径为73 mm的油套环空和内径为60 mm的油管内进行了井筒气液两相管流模拟实验,对低压积液气井气举时井筒流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析了井筒中气相和液相的体积流量、注气方式等因素对井筒压降和持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气、液流量条件下,反举时的持液率比正举持液率小;不同气举方式下的井筒压降随注气量的增加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反举时的井筒压降比同工况下正举的压降大,对于产液量较大且有一定地层能量的气井,推荐采用反举方式进行气井排水采气。
关键词
水平气井
连续气举
气液
两相管流
正反举
Keywords
horizontal gas well
continuous gas lift
gas-liquid two-phase pipe flow
normal and inverse circulation of air lift
分类号
TE37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较高黏度垂直气液两相环状流转变界限研究
被引量:
1
7
作者
颜冬芝
雷宇
廖锐全
伍振华
刘自龙
机构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中石油气举试验基地多相流研究室
吐哈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
中石油气举试验基地
出处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3-9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种通讯约束下网络化智能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62173049)
“基于Hybrid数据的复杂系统辨识与优化设计及在低渗透油井中的应用”(61572084)
+1 种基金
国家“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CO2驱油藏全生命周期举升工艺及配套技术研究”(2016ZX05056004-002)
“致密油储层高效体积改造技术”(2016ZX05046004)。
文摘
针对稠油注气开采过程中井筒多相流流动参数难确定的问题,研究了稠油举升过程中井筒内气液两相流的流动型态。通过开展较高黏度流体垂直管气液两相流试验,借助高速摄像机观察不同油品黏度(60、100和290 cp)、不同液相表观流速(0.2、0.5和0.8 m/s)条件下管道中的环状流转换现象,以气液两相流理论与流体动力学为基础,提出了一种考虑液相黏度的井筒气液两相环状流形成的判别方法,即在气液两相间滑脱速度与液体黏滞力和重力引起的速度损失相等时,环状流开始形成,以此建立了环状流转变界限模型。在试验工况下,新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环状流的形成,但随着液相流速的增加,环状流逐渐接近判别界限。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较高黏度气液两相流流动规律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稠油气举
气液
两相管流
黏度
新液膜速度
环状流
转变准则
Keywords
Gas lift of heavy oil
gas-liquid pipe flow
viscosity
new liquid film velocity
annular flow
transition criteria
分类号
TE357.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层产水气井井筒压力预测研究
被引量:
14
8
作者
张仕强
李祖友
周兴付
机构
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川西采气厂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31,137,共4页
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编号:2006BAB03B07
文摘
井筒压力计算是气井动态分析的重要内容,川西须二段气藏深层气井具备高温、高压、产地层水的生产特征,井筒压力的预测是该气藏动态分析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为此,采用5种常用的气液两相管流模型,对川西气田须二段气藏6口气井进行了9井次的井筒压力计算,并将结果与生产测井的实际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常用的H-B模型和M-B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基本能满足现场工程计算的需要,在低水气比条件下,H-B模型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在高水气比条件下,M-B模型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
关键词
深井
压力预测
两相管流
模型对比
Keywords
deep well,pressure prediction,two-phase pipe flow,model,correlation
分类号
TE33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凝油抽油机井井筒压力-温度分布预测
被引量:
4
9
作者
陈涛平
张权
机构
东北石油大学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2-67,119,共6页
基金
辽河油田分公司重点科研项目(ZX09073004-1)
文摘
利用水力相当直径的概念,将Mukherjee-Brill气液两相管流压降计算方法拓展到抽油机井井筒压力预测中,同时考虑焦耳-汤姆逊效应及油套环空流体对流换热对井筒温度分布的影响,结合沈阳油田沈84-安12区块原油高压物性数据及其地面脱气原油黏温数据,建立预测高凝油抽油机井井筒压力-温度分布的综合数学模型.采用迭代法进行求解并编制了应用软件,进而利用现场实测井温数据对模型中较难确定的油套环空流体视换热系数进行修正,对沈采矿场5口冷抽井的井筒温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油套环空气柱段视换热系数取17 W/(m2.℃),液柱段取29 W/(m2.℃)较好;修正后的模型具有一定精度,相对误差不超过10%,能够有效预测高凝油抽油机井井筒压力-温度分布.
关键词
高凝油抽油机井
气液
两相管流
井筒压力分布
井筒温度分布
环空流体换热系数
Keywords
high pour-point oil pumping wells
gas-liquid two phase flow in pipes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wellbor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wellbore
fluid flow heat transfer factor in the casing annulus
分类号
TE355.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分相能量守恒研究产水气井携液能力
被引量:
1
10
作者
袁玉
张遂安
靳宝光
吴延强
刘凯
刘欣佳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
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58-2264,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18-004-006)
山西省煤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MQ2014-06)。
文摘
为研究产水气井井筒中的携液流动规律,正确预测气井产液量,指导排水采气方案设计与实施和构建井筒/油藏耦合模型,采用分相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一套专门用于计算气井携液能力计算的管流模型,并设计一套灵活的求解方法,能够在已知两端压力和气相流量的前提下对产液量进行直接求解。经与实测管流资料进行对比计算发现,在计算大产气量的两相管流时,所用模型的计算精度高于经典的多相管流模型。使用该模型对气井携液能力进行敏感性分析,表明产液气井存在携液能力最强的产气量点,在制定气井生产方案或进行排水采气优化设计等工作时应当给予充分的注意。
关键词
产水气井
气液
两相管流
携液能力
敏感性分析
Keywords
liquid loaded gas well
gas-liquid flow
fluid-carrying capability
sensitivity analysis
分类号
TE37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彭水区块水平井简化全井段流态模拟及流型图版优选
被引量:
3
11
作者
魏瑞玲
王光彪
魏风玲
段承琏
刘静
吴小丁
机构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出处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1期71-76,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效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应用研究”(2016ZX05061-017)
文摘
准确判断产水水平气井井筒流型是预测井筒生产动态、合理选取人工举升措施的关键。基于彭水区块气井实际生产情况,设计了一套可视化、可变角度的空气、水两相流动模拟实验装置,并且采用相似准则开展5种管斜角、6种气速、5种液速共150组两相流动模拟实验,归纳出4种流型类型,再分析角度、气速、液速对流型的影响:气速对垂直、倾斜管段流型影响较大,随气速的降低,流型依次表现为环状流、搅动流、段塞流;而液流速对各管段流型影响较小。最后将实验流型与文献中典型流型图板进行对比优选,确定了适用于彭水区块的两相流流型图板:垂直管AZIZ流型图+倾斜管GOULD流型图+水平管GOIVER流型图。其研究成果能有效预测井筒流态变化,为后续人工举升工艺的选取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彭水区块
水平井
两相管流
实验
流型图
Keywords
Pengshui block
horizontal well
two-phase tube flow
experiment
flow pattern
分类号
TE3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气井气液两相管流压降计算模型评价与优选
陈德春
徐悦新
孟红霞
彭国强
周志峰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气液两相管流实验装置的研制及其应用
韩洪升
杨树人
付俊林
田华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水平气井气液两相管流压降预测
罗程程
吴宁
王华
刘永辉
张腾
王本强
吴朋勃
刘军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脱离速度的垂直气液两相管流流型识别
李凯
史宝成
廖锐全
张兴凯
刘自龙
罗威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水平气井井筒气液两相流型预测
刘永辉
罗程程
刘通
任桂蓉
王中武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大产液量水平气井不同气举方式气液两相流研究
幸雪松
陈欢
于继飞
范白涛
伍正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较高黏度垂直气液两相环状流转变界限研究
颜冬芝
雷宇
廖锐全
伍振华
刘自龙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深层产水气井井筒压力预测研究
张仕强
李祖友
周兴付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高凝油抽油机井井筒压力-温度分布预测
陈涛平
张权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基于分相能量守恒研究产水气井携液能力
袁玉
张遂安
靳宝光
吴延强
刘凯
刘欣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彭水区块水平井简化全井段流态模拟及流型图版优选
魏瑞玲
王光彪
魏风玲
段承琏
刘静
吴小丁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