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段式收获对花生产量和成熟饱满度的影响
1
作者 厉广辉 赵传志 +6 位作者 李长生 夏晗 赵术珍 侯蕾 李膨呈 李爱芹 王兴军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9期139-143,共5页
为探明两段式收获模式下花生产量变化,以不同粒型花生品种为对象,研究田间晾晒不同天数条件下荚果产量和成熟饱满度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田间晾晒期间,单株产量变化分为两个阶段,大粒型花生品种鲁花14和丰花1号在晾晒1~4 d快速增加;小... 为探明两段式收获模式下花生产量变化,以不同粒型花生品种为对象,研究田间晾晒不同天数条件下荚果产量和成熟饱满度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田间晾晒期间,单株产量变化分为两个阶段,大粒型花生品种鲁花14和丰花1号在晾晒1~4 d快速增加;小粒型花生品种济花3号和闽花8号在晾晒1~3 d快速增加,此后,单株产量基本稳定。百果重和百仁重在田间晾晒过程中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田间晾晒过程中,花生成熟饱满度显著增加,大粒型品种田间晾晒1~4 d和小粒型品种晾晒1~3 d成熟饱满度快速增加,此后,随晾晒天数增加各品种的饱果率和饱仁率变化较小。大粒型品种田间晾晒4 d左右摘果,小粒型品种田间晾晒3 d左右摘果,增产效果显著,前者增幅大于后者,增产的原因主要是增加了荚果和籽仁成熟饱满度。研究结果为花生两段式收获模式最佳摘果期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两段式收获 晾晒时间 产量 成熟饱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段式收获工艺的花生起收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4
2
作者 郭伟宏 郭辉 +3 位作者 于欣东 王明闯 邢少康 彭波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4-39,共6页
针对我国新疆地区花生种植的模式,考虑到现有机具适应性差的问题,结合花生收获农艺需求,研制一种可有序铺放的花生起收机,该机具主要由机架、挖掘铲、升运链、振动装置和铺放装置组成。振动装置中振动轮采用3个直径为80 mm的橡胶轮依次... 针对我国新疆地区花生种植的模式,考虑到现有机具适应性差的问题,结合花生收获农艺需求,研制一种可有序铺放的花生起收机,该机具主要由机架、挖掘铲、升运链、振动装置和铺放装置组成。振动装置中振动轮采用3个直径为80 mm的橡胶轮依次排列,排列间距为120 mm,铺放装置中两铺放对辊的间距区间为100~200 mm;机具可一次性完成花生的挖掘输送、振动去土和有序铺放等作业。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机具关键部件性能进行田间试验,确定试验参数的较优组合。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在升运链轮转速100 r/min,对辊间距150 mm,机具行走速度为1 km/h的条件下具有较优的性能,其总损失率为2.4%,带土率为13.6%,有序铺放率为80.4%,作业质量满足花生收获农艺需求,为新疆地区花生机械化收获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起收机 铺放装置 振动装置 两段式收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吹齿带式荞麦捡拾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
3
作者 王淳 丁恒博 +3 位作者 邵永超 刘向阳 杨福增 张卫国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4-82,共9页
针对荞麦两段式机械化捡拾收获过程中籽粒捡拾损失率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气吹齿带式荞麦捡拾装置,以降低荞麦在捡拾作业过程中的籽粒损失。对关键零部件均匀气流管和风机进行了设计与选型,通过射流空气动力学计算及流体仿真模拟,确定... 针对荞麦两段式机械化捡拾收获过程中籽粒捡拾损失率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气吹齿带式荞麦捡拾装置,以降低荞麦在捡拾作业过程中的籽粒损失。对关键零部件均匀气流管和风机进行了设计与选型,通过射流空气动力学计算及流体仿真模拟,确定了最佳均匀气流管气流支管排列间距和封堵面半径。通过台架试验,以均匀气流管距离齿带捡拾装置前端的水平距离L、均匀气流管距离齿带式捡拾装置的垂直距离H、均匀气流管与水平地面的倾角θ为试验变量,以籽粒捡拾损失率为因变量,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水平距离L的范围为200~300 mm,垂直距离H的范围为-50~0 mm,水平倾角θ的范围为6°~12°。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构建试验影响因素与籽粒损失率的回归方程模型,并对试验因素及其互交作用进行了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对籽粒损失率影响最大的是水平距离,垂直距离次之,水平倾角影响最小;通过对回归方程模型的多目标参数优化求解,得到了合理的试验影响因素参数:水平距离为240 mm,垂直距离为-25 mm,水平倾角为8°;在此工况条件下,籽粒损失率为7.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两段式收获 捡拾装置 气吹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起挖晾晒后的果柄机械特性 被引量:47
4
作者 关萌 沈永哲 +2 位作者 高连兴 赵宝权 刘维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7-93,共7页
基于农机农艺结合的观点与理论,以辽宁西部地区的主栽花生品种为研究对象,应用万能材料物理试验机和红外线快速水分测定仪等仪器设备,研究了两段式收获条件下的花生秸秆与果柄水分变化及其力学性质,揭示了花生果柄抗拉强度、质量含... 基于农机农艺结合的观点与理论,以辽宁西部地区的主栽花生品种为研究对象,应用万能材料物理试验机和红外线快速水分测定仪等仪器设备,研究了两段式收获条件下的花生秸秆与果柄水分变化及其力学性质,揭示了花生果柄抗拉强度、质量含水率与田间晾晒时间的内在关系;得到了含水率在8.48%-65.68%范围内的花生果柄自身与2个节点的抗拉强度及变化规律,获得了花生果柄抗拉强度与含水率变化的回归方程;初步确定了试验条件下辽西地区花生捡拾前的最佳晾晒时间为3~5d,此时花生植株各部位水分基本降至10%-20%,秧柄节点及柄自身的抗拉强度为10~15N,果柄节点抗拉强度为7~9N。研究结果可为设计两段式花生收获机的花生捡拾装置与摘果装置、确定两段式花生收获最佳捡拾摘果时间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深入研究花生捡拾与摘果损失与损伤机理提供必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获 机械特性 含水率 花生 两段式收获 果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荞麦切流-横轴流双滚筒脱分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小娜 张卫国 +3 位作者 张昆昆 冯松科 刘志杰 杨福增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3-190,共8页
荞麦具有不同于普通谷物的收获特性,而两段式收获被认为是其最佳的机械化收获方式。目前,关于荞麦两段式捡拾收获的脱粒分离装置的试验研究鲜有报道。为此,在自行研制的切流-横轴流双滚筒捡拾收获试验平台上进行了荞麦的脱粒分离试验研... 荞麦具有不同于普通谷物的收获特性,而两段式收获被认为是其最佳的机械化收获方式。目前,关于荞麦两段式捡拾收获的脱粒分离装置的试验研究鲜有报道。为此,在自行研制的切流-横轴流双滚筒捡拾收获试验平台上进行了荞麦的脱粒分离试验研究,即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了荞麦籽粒含水率、喂入量、脱粒滚筒线速度和脱粒间隙对破碎率、含杂率、损失率和脱分功率等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影响荞麦脱粒分离性能的试验因素重要性次序依次为籽粒含水率、脱粒间隙、滚筒线速度及喂入量;荞麦两段式捡拾收获最优的脱粒分离作业参数为籽粒含水率20%、脱粒间隙35 mm、脱粒滚筒线速度17.27 m/s、喂入量1.2 kg/s;最优脱粒分离作业参数下脱出物中各类杂余占比较小,表明装置适用于荞麦两段式捡拾收获的脱粒分离作业。研究可为两段式荞麦捡拾收获机的脱粒分离装置研发提供理论支撑和试验支持,对荞麦产业的机械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段式收获 切流-横轴流滚筒 脱粒分离 荞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刮板式荞麦捡拾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6
作者 王淳 张卫国 +3 位作者 张优 丁恒博 冯松科 杨福增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7-166,共10页
针对荞麦两段式机械化收获过程中捡拾损失率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由刮板捡拾机构与辅助捡拾辊相结合的刮板式荞麦捡拾装置,以降低荞麦在捡拾作业过程中的籽粒损失.基于刮板捡拾机构运动学的理论分析,确定了刮板捡拾机构的工作条件,对... 针对荞麦两段式机械化收获过程中捡拾损失率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由刮板捡拾机构与辅助捡拾辊相结合的刮板式荞麦捡拾装置,以降低荞麦在捡拾作业过程中的籽粒损失.基于刮板捡拾机构运动学的理论分析,确定了刮板捡拾机构的工作条件,对刮板捡拾机构和辅助捡拾辊进行了参数化设计.依照单因素试验,分别以物料输送速度、刮板捡拾速度、刮板捡拾倾角为自变量,以籽粒捡拾损失率为因变量,确定捡拾损失率随各因素的变化趋势与Box-Benhnken试验因素水平.根据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通过回归分析和响应面分析,建立了物料输送速度、刮板捡拾速度、刮板捡拾倾角与籽粒捡拾损失率之间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籽粒捡拾损失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刮板捡拾速度、刮板捡拾倾角以及物料输送速度.应用Design-Expert软件的寻优功能对回归方程进行优化求解,结果表明:当物料输送速度为0.79 m/s、刮板捡拾速度为1.08 m/s、刮板捡拾倾角为14.39°时,籽粒捡拾损失率最小值为4.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两段式收获 捡拾装置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