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九世纪前半柬埔寨人民反抗越南侵略的两次起义
1
作者 金应熙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84-95,共12页
柬埔寨人民在历史上有反抗外国侵略的光荣传统。十九世纪前半,他们为了反抗越南阮朝封建统治者对柬埔寨的野蛮侵略和奴役,曾进行多次起义,其中以一八二○年的僧计起义和一八四○年的抗越大起义的规模最大。他们前仆后继,英勇战斗。
关键词 柬埔寨人 越南南方 十九世纪 起义 侵略军 两次起义 封建统治者 西山起义 起义 反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田五、张文庆起义
2
作者 吴万善 罗万寿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8-24,共7页
清朝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继苏四十三起义不到三年时间,又爆发了田五、张文庆领导的甘肃回民起义。这两次起义有共同之处,都是马明心所创哲赫忍耶进行的反清斗争,且有密切联系,但毕竟是在不同时间、地点,由不同的领导者发动的起义... 清朝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继苏四十三起义不到三年时间,又爆发了田五、张文庆领导的甘肃回民起义。这两次起义有共同之处,都是马明心所创哲赫忍耶进行的反清斗争,且有密切联系,但毕竟是在不同时间、地点,由不同的领导者发动的起义,又各具特点,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史学界对前一次起义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而对后一次起义研究较少,对除田五之外的其他首领在起义中的地位,起义是如何引起和发动的,斗争经过,起义规模,统治者采取的政策以及这次起义的作用等,大多不甚明晰。为了搞清楚这次起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四十三起义 甘肃回民起义 起义 起义 统治者 反清斗争 两次起义 清军 领导者 史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余栋臣起义的性质
3
作者 曾绍敏 《社会科学研究》 1983年第3期105-111,共7页
十九世纪末在四川大足县爆发的余栋臣起义,是我国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反洋教运动的深入和发展,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继太平天国革命之后,在义和团运动爆发以前的一次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关于余栋臣起义的性质,历来众说不一。笔者认... 十九世纪末在四川大足县爆发的余栋臣起义,是我国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反洋教运动的深入和发展,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继太平天国革命之后,在义和团运动爆发以前的一次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关于余栋臣起义的性质,历来众说不一。笔者认为,起义不仅是反帝爱国的,而且含有反封建的因素和内容。本文着重对余栋臣起义所含的反封建因素和内容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栋臣 帝国主义列强 两次起义 帝国主义侵略 清政府 起义 反洋教斗争 太平天国革命 反封建斗争 六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党军队起义与淮海战役
4
作者 吕仿松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86-88,52,共4页
国民党军队起义与淮海战役吕仿松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同国民党在军事上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之一。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队四个半师、28500余人战场起义,其中包括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冯治安部所属五十九军全部和七十六军... 国民党军队起义与淮海战役吕仿松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同国民党在军事上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之一。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队四个半师、28500余人战场起义,其中包括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冯治安部所属五十九军全部和七十六军一三二师一个团,共三个半师、2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军队起义 淮海战役 黄维兵团 蒋介石 两次起义 海战场 部队 徐州 解放战争 毛泽东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与西方基督教 被引量:4
5
作者 周兴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74-82,共9页
对基督教的信仰始终是孙中山政治生活的一小部分。作为杰出的政治家,他对基督教的信奉重在精神而轻形式,不甚信仰神化的上帝而崇信作为革命救世者的那稣,不恪守基督教义中的神学信条而取其济世救众的积极内容。他对基督教在文化思想... 对基督教的信仰始终是孙中山政治生活的一小部分。作为杰出的政治家,他对基督教的信奉重在精神而轻形式,不甚信仰神化的上帝而崇信作为革命救世者的那稣,不恪守基督教义中的神学信条而取其济世救众的积极内容。他对基督教在文化思想规范方面所起的积极影响与作用给予重视和肯定,而对其中某些组织形式与成员充当列强爪牙进行的侵略活动则持批判与否定态度。他指出基督教在为近代中国传播民主思想,开创社会风气与改良国民道德人格等方面起过一定作用,但不可过高估价它在政治斗争中的地位。他一生的革命活动,始终有一批教徒志士追随其间、参与其事、同情其志。孙中山与基督教及教徒的关系,总体上有助于他进行的革命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基督教徒 基督徒 《孙中山全集》 革命活动 宗教 基督教义 辛亥革命运动 两次起义 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捻軍的產生及其初期的活动
6
作者 马昌华 《安徽史学》 1959年第6期13-27,共15页
前言 19世紀中叶,全国各地各族人民反抗清王朝封建統治的起义,风起云涌。清王朝就象是只腐朽了的破船,飄摇在农民起义的暴风雨中,随时都有倾复的可能。在数十起的农民起义之中,尤以长江以南的太平天国革命和淮河以北的捻军起义,規模最... 前言 19世紀中叶,全国各地各族人民反抗清王朝封建統治的起义,风起云涌。清王朝就象是只腐朽了的破船,飄摇在农民起义的暴风雨中,随时都有倾复的可能。在数十起的农民起义之中,尤以长江以南的太平天国革命和淮河以北的捻军起义,規模最为浩大。本文是在对捻军的实地調查的基础上,参照文献资料,对捻軍史上的几个問题:捻的产生时間与捻的解釋;捻军与白莲教的关系;捻军起义前后的活动。加以闡述,并提出自己的粗淺看法,求教于史学界的同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军 两次起义 农民起义 皖北 清王朝 山东 河南 永城 白莲教 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