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巢湖十八联圩生态湿地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研究
1
作者 郑杰 鲍晖 +2 位作者 刘锴 马号号 张保卫 《安徽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9-24,共6页
为了解安徽巢湖十八联圩生态湿地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现状,在2023年5月、8月和11月,采用样线法,设置了11条具代表性的样线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有3目7科12种453只,其中两栖动物有1目4科6种,爬行动物有2目3科6种;... 为了解安徽巢湖十八联圩生态湿地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现状,在2023年5月、8月和11月,采用样线法,设置了11条具代表性的样线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有3目7科12种453只,其中两栖动物有1目4科6种,爬行动物有2目3科6种;动物区系以广布种占优势,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和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为该地区优势物种;两栖和爬行动物的生态类型分别主要以陆栖-静水型和陆栖型为主;不同月份间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的相对多度呈现不同的分布情况,各样线上的物种多样性随季节变化呈下降趋势。本研究可为湿地两栖爬行动物的监测及保护提供本底数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爬行动物 物种多样性 生态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园内两栖爬行动物生态立体混合饲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成世清 杜雪晴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12期200-201,共2页
在广州动物园,从60多种、700多只两栖和爬行动物中,精选了七种性情温和、不相互捕食的物种,包括黑颈龟、翠青蛇、变色树蜥、丽棘蜥、大树蛙、大绿臭蛙和黄冈臭蛙,共八种生物,创建了一个和谐共生的生态展示区。创新的生态立体展缸模拟了... 在广州动物园,从60多种、700多只两栖和爬行动物中,精选了七种性情温和、不相互捕食的物种,包括黑颈龟、翠青蛇、变色树蜥、丽棘蜥、大树蛙、大绿臭蛙和黄冈臭蛙,共八种生物,创建了一个和谐共生的生态展示区。创新的生态立体展缸模拟了这些动物的自然栖息地,通过精确控制环境条件,保证了动物的健康成长和自然行为的展现。研究显示,科学的混合饲养策略能优化动物生存空间,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新视角和实践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两栖爬行动物 生态立体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可视化分析
3
作者 戴睿 谢彩云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12期142-144,共3页
两栖爬行动物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进化中发挥关键作用。该文运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分析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中2015—2023年与两栖爬行动物研究相关联的文献,... 两栖爬行动物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进化中发挥关键作用。该文运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分析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中2015—2023年与两栖爬行动物研究相关联的文献,对研究机构、关键词聚类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研究表明,近9年共发表外文文献972篇,呈稳步增长趋势;中文文献262篇,波动很小;国外机构合作紧密,国内合作网络逐步加强;国外研究热点集中在物种丰富度、动物福利和外来物种入侵等方面,而国内则更侧重于动物资源和生态保护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爬行动物 CITESPACE 知识图谱 合作 动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两栖爬行动物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4
作者 史娜娜 郭宁宁 +3 位作者 刘高慧 王琦 韩煜 肖能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806-3821,共16页
基于遥感和野外调查数据,研究北京市两栖爬行动物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北京记录两栖爬行动物2纲3目10科17属22种,其中,保护物种15种,占物种总数的68.19%。物种分布整体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空间特征,西北部山区丰富度... 基于遥感和野外调查数据,研究北京市两栖爬行动物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北京记录两栖爬行动物2纲3目10科17属22种,其中,保护物种15种,占物种总数的68.19%。物种分布整体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空间特征,西北部山区丰富度和相对多度较大,门头沟和延庆物种丰富度最大(14种),占调查物种总数的66.67%,优势种为中国林蛙、黑斑侧褶蛙、中华蟾蜍和山地麻蜥;门头沟、怀柔、房山分布了全市71.54%的种群数量;200—500 m海拔段物种丰富度最高(18种),主要生境为森林灌丛;物种数在6种以上的网格有11个,包括大滩、怀九河、百花山、拒马河、密云水库等。总体来看,物种种类和数量相较之前呈现减少趋势,而土地用途转换具有重要影响。1980—2018年,建设用地表现出以东西城为核心向外围扩张的趋势,侵占的农田占生态系统总转换面积的42.85%;城六区和平原区的主要物种为黑斑侧褶蛙和中华蟾蜍,少有中国林蛙分布。进一步分析两栖动物1500 m的迁徙距离内,森林灌丛和农田为主要的生境类型,城市扩张侵占了部分农田;同时,污染物的排放引起水体水质下降,特别是北运河水系,造成两栖动物的繁殖率降低和栖息地破坏。目前,北京市各类保护地虽覆盖两栖爬行动物种类的90.91%和数量的60.45%,但在怀柔宝山镇白河上段、密云水库来水的潮河上段辛庄桥、平谷洳河大兴庄镇-峪口镇等地,仍然存在较大的保护空缺。对此,建议开展长期定位观测,构建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并探索建立高强度土地利用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从而实现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爬行动物 分布格局 生境 土地利用 海拔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阳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34
5
作者 杨道德 熊建利 +1 位作者 冯斌 屈斌斌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7-132,共6页
生物资源本底调查与监测数据是自然保护区开展保护管理工作的基础。为促进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科学保护,2002年8月中下旬、2002年11月中旬,对湖南阳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综合作者1... 生物资源本底调查与监测数据是自然保护区开展保护管理工作的基础。为促进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科学保护,2002年8月中下旬、2002年11月中旬,对湖南阳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综合作者1984年6~7月和1993年8月在该保护区实地调查的结果显示:阳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两栖类1目6科23种、爬行类2目9科39种。其动物地理区划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动物区系组成以54种东洋界种类占明显优势,并以46种东洋界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虎纹蛙Hoplobatrachu srugulosus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余61种均属"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有4种被列入CITES附录II;14种为中国特有种;23种资源量丰富。阳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新种寒露林蛙Rana hanluica Shen,Jiang et Yang,2007的模式标本产地。根据资源现状与保护管理现状,提出了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保护 两栖爬行动物区系 南岭山脉 生物多样性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区主要公园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力军 洪美玲 +3 位作者 袁晓 裴恩乐 刘振生 王正寰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9-73,共5页
2007年6月对上海市区17个主要公园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9种两栖爬行动物,隶属3目6科8属,其中两栖动物4种,占上海两栖动物种数的50%,爬行动物5种,占上海爬行动物种数的18.5%。由于适宜生境的缺失、红耳龟Trachemys scrip... 2007年6月对上海市区17个主要公园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9种两栖爬行动物,隶属3目6科8属,其中两栖动物4种,占上海两栖动物种数的50%,爬行动物5种,占上海爬行动物种数的18.5%。由于适宜生境的缺失、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和流浪猫的增多、人为干扰和环境污染等原因,上海市区公园两栖爬行动物种类十分稀少。两栖动物中的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nigromaculatus和金线侧褶蛙Pelophylaxplancyi plancyi为主要优势类群,爬行动物数量十分稀少,而外来物种红耳龟则是爬行动物的主要优势类群,并分布于许多公园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爬行动物 多样性 外来物种 上海 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与保护 被引量:15
7
作者 瞿文元 路纪琪 +1 位作者 李建军 吕九全 《四川动物》 CSCD 1998年第2期81-82,共2页
本文作者在对河南省两栖爬行动物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概述了河南省两栖爬行动物栖息地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区系成分多样性;对其分布数量作了简要估计;对一些种类的受胁濒危状况、程度及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就河南省两栖爬行动物... 本文作者在对河南省两栖爬行动物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概述了河南省两栖爬行动物栖息地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区系成分多样性;对其分布数量作了简要估计;对一些种类的受胁濒危状况、程度及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就河南省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两栖爬行动物 多样性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功山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及评价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道德 黄文娟 陈武华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9-293,共5页
2001年7月中旬~8月上旬,对江西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20多天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野外考察.公园内现已记录两栖类2目7科25种和爬行类3目9科37种,本次调查增加安福县爬行动物新记录7种:多疣壁虎、中国石龙子、黑背白环蛇、铅色水蛇、灰... 2001年7月中旬~8月上旬,对江西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20多天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野外考察.公园内现已记录两栖类2目7科25种和爬行类3目9科37种,本次调查增加安福县爬行动物新记录7种:多疣壁虎、中国石龙子、黑背白环蛇、铅色水蛇、灰鼠蛇、乌梢蛇、银环蛇;增加武功山爬行动物新记录23种.动物地理区划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两栖类东洋界种类占92.00%;生态类型以流水型9种和陆栖-静水型7种占优势.数量优势种为黑斑蛙、中华蟾蜍、黑斑肥螈、泽蛙、棘胸蛙、花臭蛙、华南湍蛙、三港树蟾、镇海林蛙和饰纹姬蛙.爬行类东洋界种类占75.68%,广布种占24.32%.数量优势种有石龙子、蓝尾石龙子、铜蜓蜥、赤链华游蛇、王锦蛇、虎斑颈槽蛇、赤链蛇、红点锦蛇、乌梢蛇、灰鼠蛇、尖吻蝮、竹叶青蛇等.公园内野生动物及其生境受人类干扰破坏大,当地群众保护意识有待增强,就此提出了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爬行动物区系 资源考察 保护对策 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中甸的两栖爬行动物 被引量:5
9
作者 潘晓赋 周伟 +2 位作者 周用武 吴飞 张庆 《四川动物》 CSCD 2002年第2期88-91,共4页
滇西北中甸地区共有两栖类 13种 (亚种 ) ,隶属于 2目 5科 ;爬行动物 11种 (亚种 ) ,隶属于 1目 2亚目 5科。区系成分以东洋界西南区的种类占主导地位 ,两栖类占 84 6 %,爬行类占 72 7%。区系特点表现为 :区系组成单一却特有率高 ,成... 滇西北中甸地区共有两栖类 13种 (亚种 ) ,隶属于 2目 5科 ;爬行动物 11种 (亚种 ) ,隶属于 1目 2亚目 5科。区系成分以东洋界西南区的种类占主导地位 ,两栖类占 84 6 %,爬行类占 72 7%。区系特点表现为 :区系组成单一却特有率高 ,成分古老又兼具年轻特点 ,南北动物交汇形成多样化。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群分布与植被类型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为适应环境动物形态发生了较多变化。认为中甸地区是动物地理区划中的一关键地区 ,其两栖爬行类动物的调查及分类研究工作尚需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 中甸 两栖爬行动物 两栖 爬行 区系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二仙岩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9
10
作者 卢建利 吴法清 郑炜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74-376,共3页
2006年9月对湖北咸丰县二仙岩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的两栖爬行类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确认该地区有两栖类18种,分属2目7科13属;爬行类17种,分属2目7科13属。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鲵。属于湖北省重点保护的有16种... 2006年9月对湖北咸丰县二仙岩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的两栖爬行类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确认该地区有两栖类18种,分属2目7科13属;爬行类17种,分属2目7科13属。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鲵。属于湖北省重点保护的有16种。对两栖爬行动物的区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爬行动物 二仙岩 泥炭藓 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南矶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33
11
作者 杨道德 熊建利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5-289,共5页
2004年6月上旬和8月下旬两次对位于鄱阳湖主湖南部的江西南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调查表明:南矶山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31种两栖爬行动物,隶属2纲4目13科。其中两栖纲1目5科11种;爬行纲3目8科20种。其动物... 2004年6月上旬和8月下旬两次对位于鄱阳湖主湖南部的江西南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调查表明:南矶山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31种两栖爬行动物,隶属2纲4目13科。其中两栖纲1目5科11种;爬行纲3目8科20种。其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明显占优势,占总物种数的67·65%。两栖爬行动物地理区划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赣北(鄱阳湖)平原省,此次调查发现的斑腿泛树蛙和舟山眼镜蛇为该动物地理省的新分布记录。最后对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保护和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两栖爬行动物 湿地保护对策 南矶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神斌 苏振林 +3 位作者 童萍 刘国跃 刘绪生 戴宗兴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0-133,共4页
2002年6~9月对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文献资料,该保护区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80种,其中两栖动物38种,隶属2目9科22属;爬行动物42种,隶属2目11科31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鲵Andrias ... 2002年6~9月对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文献资料,该保护区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80种,其中两栖动物38种,隶属2目9科22属;爬行动物42种,隶属2目11科31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2种;湖北省重点保护动物35种,占湖北省重点保护两栖爬行动物的75%。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两栖、爬行动物有21种(极危物种1种,濒危物种6种,易危物种11种,依赖保护物种1种,需予关注物种2种)。对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区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两栖爬行动物 资源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4
13
作者 龚大洁 孙呈祥 +4 位作者 郑智 孙立新 段虎虎 李万江 郭熙川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5-611,共7页
宁夏六盘山保护区自成立以来,对其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的相关报道较少。为掌握两栖爬行动物本底资源现状,评价保护区生物多样性,2011年7月-2013年7月共7次对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结合文献记载,保护区两栖爬行动... 宁夏六盘山保护区自成立以来,对其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的相关报道较少。为掌握两栖爬行动物本底资源现状,评价保护区生物多样性,2011年7月-2013年7月共7次对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结合文献记载,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共14种,隶属于2目7科9属,占宁夏28种两栖爬行动物的50.0%;其中两栖类共5种,隶属于1目3科4属,占宁夏7种两栖动物的71.4%,爬行类共9种,隶属于4科5属,占宁夏21种爬行动物的43.8%。保护区两爬动物以古北界物种和广布种为主,分别为8种和5种,东洋界物种仅1种。在此基础上与其相邻的保护区做了动物区系相似性(AFR)比较,结果显示,随着纬度的增高,各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存在规律性的替代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 两栖爬行动物 资源现状 动物区系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 被引量:6
14
作者 袁梨 戴魁 +1 位作者 鲍伟东 蔚培龙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3-285,共3页
2007年8月~2008年6月,对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结合以往采集标本,保护区内共有两栖爬行动物11种,其中,两栖类1目2科3种,爬行类1目3科8种。中国林蛙和中介蝮分别为两栖类和爬行类的优势种,但分... 2007年8月~2008年6月,对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结合以往采集标本,保护区内共有两栖爬行动物11种,其中,两栖类1目2科3种,爬行类1目3科8种。中国林蛙和中介蝮分别为两栖类和爬行类的优势种,但分布较集中。中介蝮常见于村落溪流附近,可能成为局部有害动物,建议保护区采取一定措施防止其对生态旅游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爬行动物 赛罕乌拉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厚成 吴慧芳 +1 位作者 侯秋菊 刘绍龙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0-304,共5页
2005年7月中旬至下旬对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采得两栖爬行动物标本17种,隶属于9科3目。结合文献资料,该保护区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27种(亚种),隶属于12科4目。其中,两栖动物13种(亚种),隶属于... 2005年7月中旬至下旬对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采得两栖爬行动物标本17种,隶属于9科3目。结合文献资料,该保护区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27种(亚种),隶属于12科4目。其中,两栖动物13种(亚种),隶属于7科2目;爬行动物14种(亚种),隶属于5科2目。该保护区物种组成较丰富,没有古北界的成分,特有种所占比例较高。马边县新纪录9种,大鲵已被收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大凉疣螈和脆蛇蜥已被收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大鲵和大凉疣螈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该保护区和四川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Sorenson指数为3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 两栖爬行动物 区系组成 生物多样性 Sorenson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大沙河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魏刚 徐宁 +1 位作者 张国防 谭杨梅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7-350,共4页
对贵州道真县大沙河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3次调查研究。共采获两栖动物2目8科15属27种(亚种),占贵州省两栖动物总种数62种(亚种)的43.5%;爬行动物3目10科(亚科)28属34种(亚种),占贵州省爬行动物总种数104种的32.7%。从物种组成和... 对贵州道真县大沙河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3次调查研究。共采获两栖动物2目8科15属27种(亚种),占贵州省两栖动物总种数62种(亚种)的43.5%;爬行动物3目10科(亚科)28属34种(亚种),占贵州省爬行动物总种数104种的32.7%。从物种组成和区系分析,本保护区的两栖动物以无尾目的蛙科为主,共12种,占保护区内总种数27种的44.4%;主要区系成分为东洋界的华中区种,共11种,占保护区总种数的40.74%;其物种的组成与中国及贵州的两栖动物区系特点一致。爬行动物以游蛇科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共有17种,占该保护区爬行动物种数的50.0%;这一特征与我国以及贵州爬行动物的组成特征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大沙河地区爬行动物组成中,蝮亚科有2属5种,居第2位,与我国以及贵州的爬行动物组成特点不同,故蝮亚科为构成该区爬行动物区系的主要特征成分之一。本文还运用G-F指数对大沙河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科属间的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爬行动物的科内和科间的多样性较高,属内和属间的多样性较低,G-F指数为正值;两栖动物的科内和科间的多样性较低,属内和属间的多样性较高,G-F指数为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沙河保护区 两栖爬行动物 区系成分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琼 龚大洁 +1 位作者 张可荣 许颖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9-332,共4页
2006年7~8月对甘肃白水江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本次调查共采得两栖爬行动物标本49种,隶属于13科4目。结合文献资料,该保护区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65种,其中两栖动物28种,隶属于8科2目;爬行动物37种,隶属于11科3目。... 2006年7~8月对甘肃白水江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本次调查共采得两栖爬行动物标本49种,隶属于13科4目。结合文献资料,该保护区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65种,其中两栖动物28种,隶属于8科2目;爬行动物37种,隶属于11科3目。其区系组成东洋界种类明显占优势,占总物种数的79.63%,古北界成分占14.28%。特有种所占比例较高。根据资源特点,提出了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可持续保护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两栖爬行动物 资源调查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从江县太阳山两栖爬行动物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永宏 龚大洁 +1 位作者 闫礼 田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期194-195,202,共3页
2010、2011年对从江县太阳山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野外考察,据野外实地调查所得的标本,记录到该地区有两栖动物20种,分隶2目8科14属;爬行动物9种,分隶2目4科7属。对该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生态类型、保护等级及物种多样性所受威胁因素... 2010、2011年对从江县太阳山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野外考察,据野外实地调查所得的标本,记录到该地区有两栖动物20种,分隶2目8科14属;爬行动物9种,分隶2目4科7属。对该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生态类型、保护等级及物种多样性所受威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地区动物保护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江县太阳山 两栖爬行动物 物种多样性 区系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两栖爬行动物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勇 王跃招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4-309,共6页
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属热带季风岛屿。近些年,随着生物地理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学者对海南岛的两栖爬行动物生物地理学做了大量研究。本文从描述生物地理学和解释生物地理学两方面,对海南岛两栖爬行动物生物地理学的研究进行回... 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属热带季风岛屿。近些年,随着生物地理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学者对海南岛的两栖爬行动物生物地理学做了大量研究。本文从描述生物地理学和解释生物地理学两方面,对海南岛两栖爬行动物生物地理学的研究进行回顾和综述,并展望了一些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两栖爬行动物 生物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西部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孔 刘伟 邓熙龄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8-717,共10页
为深入了解武陵山西部(贵州省、重庆境内)两栖爬行类的资源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特征,于2014年8月及2015年4—5月对武陵山西部贵州省、重庆市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本次调查共采获两栖类2目8... 为深入了解武陵山西部(贵州省、重庆境内)两栖爬行类的资源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特征,于2014年8月及2015年4—5月对武陵山西部贵州省、重庆市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本次调查共采获两栖类2目8科24属43种,爬行类2目12科37属56种,其中我国特有种29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22种。此外,经查阅资料对调查区域内两栖爬行动物名录进行了补充完善。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物种大多为东洋界物种和广布种,仅有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为古北界物种。G-F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该区域内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整体较高,且爬行类的指数均高于两栖类。与以往研究成果对比,当地两栖爬行类动物多样性形势相对稳定,但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迅速,为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应进一步加强栖息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 两栖爬行动物 资源调查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