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在两条道路斗争中培养和壮大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 |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74 |
0 |
|
2
|
关于劳动人民内部两条道路斗争的若干问题 |
左丁
|
《浙江学刊》
|
1964 |
0 |
|
3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两条道路的斗争 |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58 |
0 |
|
4
|
过渡时期农村中雨条道路的斗争 |
杨应彬
|
《学术研究》
|
1958 |
0 |
|
5
|
揭穿资产阶级帮派势力 “坚持斗争哲学”的实质 |
张丽华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
1977 |
0 |
|
6
|
在同“四人帮”的斗争中建设大寨县 |
陈清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77 |
0 |
|
7
|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认识之正误 |
任吉悌
|
《学术界》
CSSCI
|
1999 |
1
|
|
8
|
如何认识新的历史时期的农民问题. |
吴永甫
朱鸿标
马学新
|
《江苏社会科学》
|
1982 |
0 |
|
9
|
在历史的三岔口上 |
田昌五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10
|
蛤蟆滩的“三大能人” |
徐文斗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63 |
3
|
|
11
|
简评《中国文学批评简史》 |
湯大民
|
《学术研究》
|
1963 |
1
|
|
12
|
党的基本路线的胜利凯歌——评故事影片《火红的年代》《艳阳天》《青松岭》 |
洪新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74 |
0 |
|
13
|
坚决贯彻“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 |
于文一
|
《文史哲》
|
1976 |
0 |
|
14
|
《綠竹村风云》的特色和意义 |
全欽俊
吳宏聪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65 |
0 |
|
15
|
毛主席语录 |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75 |
0 |
|
16
|
保卫无产階级文学的党性原则——批判霍松林先生“创作绝对自由”的修正主义观点 |
|
《人文杂志》
|
1960 |
0 |
|
17
|
正确处理集体经济与社员家庭副业的关系 |
卢家亨
|
《浙江学刊》
|
1964 |
0 |
|
18
|
《金光大道》第二部的重要成就 |
党文兵
|
《求是学刊》
|
1975 |
0 |
|
19
|
突出政治重在落实 |
欧远方
|
《江淮论坛》
|
1966 |
0 |
|
20
|
必须坚持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
《思想战线》
|
197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