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刚性疏水基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
1
作者 贾梦娇 刚洪泽 +1 位作者 牟伯中 杨世忠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165-2173,共9页
以十一烯酸甲酯为原料,苯或二苯甲烷为连接基,通过傅克烷基化、酰胺化与季铵化反应,制备了两种刚性疏水基Bola型表面活性剂(Ph-2UHSB和DiPh-2UHSB)。采用HPLC-MS和ESI-M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探究了不同刚性基团对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表面... 以十一烯酸甲酯为原料,苯或二苯甲烷为连接基,通过傅克烷基化、酰胺化与季铵化反应,制备了两种刚性疏水基Bola型表面活性剂(Ph-2UHSB和DiPh-2UHSB)。采用HPLC-MS和ESI-M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探究了不同刚性基团对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性能、抗硬水稳定性及去污性能等的影响,并将Ph-2UHSB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复配,考察了m(Ph-2UHSB)∶m(SDBS)对其复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2UHSB与DiPh-2UHSB的溶解温度均<0℃,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2.96×10^(–5)和1.34×10^(–5)mol/L,两者抗硬水等级均达到4级,优于SDBS;DiPh-2UHSB和Ph-2UHSB在CMC处的表面张力分别为37.75和34.49 mN/m,表面过剩量分别为2.16和0.99μmol/m^(2),分子最小截面积分别为0.77和1.67 nm^(2);在硬度为500 mg/kg的水中,Ph-2UHSB对机油去除率比DiPh-2UHSB同比高9.92%,比SDBS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分别同比高18.34%与9.02%。Ph-2UHSB与SDBS复配后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在硬度为250 mg/kg的水中,m(Ph-2UHSB)∶m(SDBS)=6∶4复配的表面活性剂去污率最高,为84.86%,比Ph-2UHSB单独使用高8.68%,比SDBS单独使用高2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连接基 两性bola型表面活性剂 抗硬水性 去污性能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阴离子Bola型表面活性剂和纳米SiO2颗粒协同稳定的双重响应型O/W乳状液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佩 潘婷 +4 位作者 裴晓梅 宋冰蕾 蒋建中 崔正刚 Bernard P.Binks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合成了一种非离子-阴离子Bola型智能表面活性剂,通过pH-响应可以在非离子型CH_(3)O(EO)_(5)-R_(11)-COOH(pHpKa)之间转换。单独使用时,非离子型和Bola型分别表现为不良乳化剂和优良乳化剂。与纳米SiO_(2)颗粒复配使用时,非离子型能与SiO... 合成了一种非离子-阴离子Bola型智能表面活性剂,通过pH-响应可以在非离子型CH_(3)O(EO)_(5)-R_(11)-COOH(pHpKa)之间转换。单独使用时,非离子型和Bola型分别表现为不良乳化剂和优良乳化剂。与纳米SiO_(2)颗粒复配使用时,非离子型能与SiO_(2)颗粒协同稳定O/W(正癸烷)型Pickering乳状液,其中表面活性剂通过氢键作用吸附到颗粒表面产生原位疏水化作用,提高了颗粒的表面活性,并且这种Pickering乳状液具有pH-和温度-双重响应性,能够通过改变pH或者温度使乳状液在稳定和破乳之间实现多次转换。另一方面,Bola型CH_(3)O(EO)5-R_(11)-COONa能够与纳米SiO_(2)颗粒协同稳定分散液包油(oil-in-dispersion)乳状液,该乳状液具有良好的耐温性,但对调节pH时产生的盐较为敏感。然而与破乳后能完全返回水相便于回收再利用的同系物CH_(3)O(EO)7-R_(11)-COOH相比,具有较短EO链的CH_(3)O(EO)_(5)-R_(11)-COOH无论处于非离子型还是Bola型状态仍具有相当的油溶性,破乳后不能完全返回水相,表明EO数大小对这类新型智能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阴离子bola表面活性 纳米SIO2颗粒 Pickering乳状液 pH-响应 温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la型表面活性剂1.表面性质与胶团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小莉 黄建滨 +1 位作者 李子臣 朱瑶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6-29,共4页
Bola型两亲化合物是一个疏水部分连接两个亲水部分构成的两亲化合物。 Bola化合物的表面张力 -浓度曲线上通常有两个转折点 ,在浓度较低的第一个转折点处形成聚集数很小的预胶团 ,在第二个转折点形成结构松散的、强烈水化的胶团。 Bola... Bola型两亲化合物是一个疏水部分连接两个亲水部分构成的两亲化合物。 Bola化合物的表面张力 -浓度曲线上通常有两个转折点 ,在浓度较低的第一个转折点处形成聚集数很小的预胶团 ,在第二个转折点形成结构松散的、强烈水化的胶团。 Bola化合物一般以 U型构象吸附于溶液表面。疏水链较长的 bola化合物在球形胶团中采取折叠构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la 两亲化合物 表面吸附 胶团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la型离子液体基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表面活性 被引量:5
4
作者 谭景林 肖梅红 +1 位作者 文军 彭游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15-318,共4页
以1,3-二(氯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和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为原料在浓盐酸催化下制成α,ω-二氯丙基聚硅氧烷,再与N-甲基咪唑反应合成Bola型咪唑离子液体基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对产物结构进行了核磁共振氢谱(1HNMR)、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差... 以1,3-二(氯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和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为原料在浓盐酸催化下制成α,ω-二氯丙基聚硅氧烷,再与N-甲基咪唑反应合成Bola型咪唑离子液体基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对产物结构进行了核磁共振氢谱(1HNMR)、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表征,并进行了表面张力测定,结果表明:与烷基类Bola型表面活性剂相比,Bola型咪唑离子液体基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好的表面活性,第一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13 g/L、第二cmc为7.92 g/L,最低表面张力(γcmc)为24.3 m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表面活性 离子液体 bola 合成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la型表面活性剂磺化脱氢松香酸二钠盐的表面化学性质 被引量:7
5
作者 陈立云 方桂珍 +2 位作者 王献玲 李珊珊 李宏振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03-107,共5页
以脱氢松香酸为原料,经磺化、中和反应合成了一种非对称Bola型表面活性剂磺化脱氢松香酸二钠盐(DSDA),利用FT-IR、1HNMR及MS对目标产物结构进行确证,采用表面张力法确定了DSDA在303.0K、pH值为10.5时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考察了其在不同... 以脱氢松香酸为原料,经磺化、中和反应合成了一种非对称Bola型表面活性剂磺化脱氢松香酸二钠盐(DSDA),利用FT-IR、1HNMR及MS对目标产物结构进行确证,采用表面张力法确定了DSDA在303.0K、pH值为10.5时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考察了其在不同NaCl浓度(0~0.50mol/L)下的表面活性。结果表明,DSDA溶液表面张力-浓度曲线出现了一个转折点;一定温度下,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DSDA溶液CMC从25mmol/L降至3.83mmol/L,表面极限吸附量(Г∞)下降,最低表面张力(γCMC)基本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氢松香酸 磺化脱氢松香酸二钠盐 bola表面活性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la型非对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军 陈翔 +3 位作者 杨许召 宋浩 邹文苑 陈玉菲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61-665,共5页
以α,ω-二溴代烷、丁基咪唑和三丁基膦为原料经过二步反应合成了3种Bola型非对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间体1-(12-溴十二烷基)-3-丁基咪唑溴盐的较佳合成工艺条件为:n(丁基咪唑)∶n(1,12-二溴十二烷)∶n(四丁基碘化铵)=1∶1.5... 以α,ω-二溴代烷、丁基咪唑和三丁基膦为原料经过二步反应合成了3种Bola型非对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间体1-(12-溴十二烷基)-3-丁基咪唑溴盐的较佳合成工艺条件为:n(丁基咪唑)∶n(1,12-二溴十二烷)∶n(四丁基碘化铵)=1∶1.5∶0.005,异丙醇作溶剂,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6 h;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工艺条件为:n(1-(12-溴十二烷基)-3-丁基咪唑溴盐)∶n(三丁基膦)=1.05∶1,微波辅助反应,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2 h。所合成的Bola型表面活性剂表现出了优良的表面活性,30℃时cmc在5.7×10^-3~8.7×10^-2mol·L^-1之间、γcmc在30~36 m N·m^-1之间;随着碳链长度的增长,其cmc,γ_cmc及分子最小横截面积(A_min)逐渐减小,饱和吸附量(Γ_max)和吸附效率(pc_20)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la表面活性 阳离子 咪唑 三丁基膦 微波辐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la型表面活性剂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陈鹏 郑成 +1 位作者 毛桃嫣 张利萍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85-291,共7页
介绍了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以及应用,展示了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阐述了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两性型和非离子型等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具体合成方法,并对其在构建离子通道、基因转染、纳米材料合成等应用方面进行了归纳,最后对其在当... 介绍了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以及应用,展示了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阐述了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两性型和非离子型等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具体合成方法,并对其在构建离子通道、基因转染、纳米材料合成等应用方面进行了归纳,最后对其在当今工业领域的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la表面活性 合成 应用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la型表面活性剂2.Bola化合物囊泡 被引量:7
8
作者 赵小莉 黄建滨 +1 位作者 李子臣 朱瑶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0-25,共6页
Bola型两亲化合物分子因具有中部是疏水基 ,两端为亲水基团的特殊结构 ,可在水中聚集形成单层类脂膜(ML M)和单分子层囊泡 (ML M囊泡 )。许多单分子层囊泡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具有两个不同亲水基团的 bola化合物可形成内外表面分别由... Bola型两亲化合物分子因具有中部是疏水基 ,两端为亲水基团的特殊结构 ,可在水中聚集形成单层类脂膜(ML M)和单分子层囊泡 (ML M囊泡 )。许多单分子层囊泡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具有两个不同亲水基团的 bola化合物可形成内外表面分别由不同亲水基团组成的不对称单分子层囊泡。Bola化合物可以参与到普通两亲化合物所形成的双层类脂膜中并改变膜的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bola两亲化合物 单层类脂膜 囊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la型表面活性剂自组装囊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刘蕊 王香梅 胡亚鹏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84-589,共6页
介绍了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并详细概括了Bola型表面活性剂自组装形成单分子囊泡的原理、囊泡与胶束的相互转变及区别。综述了Bola型表面活性剂自组装囊泡的合成研究进展,并对其在纳米材料、催化作用、药物缓释、模拟生物离子通... 介绍了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并详细概括了Bola型表面活性剂自组装形成单分子囊泡的原理、囊泡与胶束的相互转变及区别。综述了Bola型表面活性剂自组装囊泡的合成研究进展,并对其在纳米材料、催化作用、药物缓释、模拟生物离子通道等方面的应用作了介绍。最后对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la表面活性 自组装 囊泡 胶束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不同驱油体系中的乳化稳定动力学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金 于洪洋 +4 位作者 李锋 张宇 张坤 王俊 李翠勤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47-1356,共10页
为探索生物基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NBS)在矿化度高于5 g/L体系中的驱油性能,研究该表面活性剂在不同驱油体系中的界面活性和乳化稳定动力学。结果表明,当该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1.29 g/L、矿化度为32 g/L、NaOH质量分数为2.5%时,形成... 为探索生物基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NBS)在矿化度高于5 g/L体系中的驱油性能,研究该表面活性剂在不同驱油体系中的界面活性和乳化稳定动力学。结果表明,当该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1.29 g/L、矿化度为32 g/L、NaOH质量分数为2.5%时,形成稳定W/O型乳状液,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9.60×10^(-4) mN/m。当体系中总含水体积分数在40%~80%范围时,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有利于形成W/O型乳状液,且表面活性剂浓度是影响模拟乳状液稳定动力学的关键因素;随其浓度增大,模拟乳状液的破裂速率常数降低、半衰期和油相含水率增大,模拟乳状液的稳定性增强;当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1.50 g/L,模拟乳状液稳定性最好。该表面活性剂与NaOH和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5×10^(7)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较低时,三元体系形成稳定W/O型乳状液。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油/水中加入该表面活性剂可使油/水界面膜厚度增大、界面能降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体系中加入NaCl和NaOH,油/水界面膜厚度和界面能均降低,乳状液的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两性离子表面活性 界面活性 乳化稳定动力学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合成及表面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范闽光 蒋月秀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73-75,共3页
对新型两性表面活性剂N-(3-十二烷氧基-2-羟基丙基)-N,N-二甲基甘氨酸甜菜碱的表面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其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cmc)、起泡力、润湿力、钙皂分散力及增溶能力.
关键词 表面活性 甜菜碱 表面性能 合成 两性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侠 李宗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1993年第5期11-13,共3页
用月桂酸甲酯与羟乙基乙二胺在甲醇钠的催化作用下合成酰胺型的两性表面活性剂,并考察了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和起泡高度。
关键词 酰胺 表面活性 两性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种表面活性剂和功能性表面活性剂(Ⅺ)——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飞 徐宝财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简要介绍了决定bola型表面活性剂性能和应用的两个主要性质;重点综述了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着重从生物膜模拟、生物科学、新型材料、信息科学等方面论述了bola型表面活性剂优越的应用价值和潜力,并对今后的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发展... 简要介绍了决定bola型表面活性剂性能和应用的两个主要性质;重点综述了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着重从生物膜模拟、生物科学、新型材料、信息科学等方面论述了bola型表面活性剂优越的应用价值和潜力,并对今后的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la表面活性 性质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种表面活性剂和功能性表面活性剂(X)——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飞 徐宝财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1-386,共6页
简要介绍了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及分类;重点综述了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及合成方法。依照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离子型或非离子型的分类,综述了一些典型的合成方法。并对今后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作了展望。
关键词 bola表面活性 分类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孔玉明 罗跃 +2 位作者 任朝华 刘国霖 谭良柏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2年第3期9-12,共4页
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是一类以生物物质为基础的环保表面活性剂。主要综述了两种羧酸基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N-烷基-β-丙氨酸和N-酰基氨基酸)的合成方法和合成进展,简述了磺基、硫酸基、磷酸基及其它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 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是一类以生物物质为基础的环保表面活性剂。主要综述了两种羧酸基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N-烷基-β-丙氨酸和N-酰基氨基酸)的合成方法和合成进展,简述了磺基、硫酸基、磷酸基及其它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路线。指出环境友好的酶法和化学-酶法合成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两性表面活性 合成 N-烷基-β-丙氨酸 N-酰基氨基酸 酶法 化学-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la型硫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被引量:8
16
作者 蒋惠亮 王昌建 +1 位作者 殷福珊 包星南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367-370,共4页
以聚丙二醇(PPG)为原料,经氯磺酸磺化,再用氢氧化钠中和,得到Bola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丙二醇二硫酸盐.考察了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转化率及产物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n(HSO3Cl)∶n(PPG)=2.04∶1,反应温度30... 以聚丙二醇(PPG)为原料,经氯磺酸磺化,再用氢氧化钠中和,得到Bola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丙二醇二硫酸盐.考察了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转化率及产物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n(HSO3Cl)∶n(PPG)=2.04∶1,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25 h(其中滴液时间1.5 h);中和反应的温度为50℃.在此反应条件下,醇转化率为94.60%,Bola型硫酸酯质量分数为82.35%.用IR、MS对此表面活性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此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cm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la两亲分子 表面活性 聚丙二醇 硫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硫两性表面活性剂物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镇江 覃善木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8-11,共4页
研究了一类新型含硫两性表面活性剂──S-烷基锍基乙硫酸内盐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起泡力、润温力、乳化力及钙皂分散力。研究结果表明,这是一类性能优良的两性表面活性剂。
关键词 物理化学性质 表面活性 两性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la型表面活性剂1,12-二组氨酸基十二烷基二胺盐的性质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玉霞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4期571-575,共5页
通过红外光谱、1HNMR、元素分析等对新型Bola型表面活性剂1,12-二组氨酸基十二烷基二胺盐(H2D)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微量量热和电导率的实验方法测得H2D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3.0×10-5mol/L左右,通过荧光探针法测定H2D胶束聚集数N... 通过红外光谱、1HNMR、元素分析等对新型Bola型表面活性剂1,12-二组氨酸基十二烷基二胺盐(H2D)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微量量热和电导率的实验方法测得H2D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3.0×10-5mol/L左右,通过荧光探针法测定H2D胶束聚集数N为5,动态光散射测得H2D的胶束半径主要分布在1.79 nm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la表面活性 1 12-二组氨酸基十二烷基二胺盐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四铵基头Bola型表面活性剂合成MFI片层分子筛 被引量:4
19
作者 段倩倩 朱智洪 +2 位作者 陈菲 葛敬辉 奚红霞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6-581,共6页
以正硅酸乙酯作为硅源,以偏铝酸钠作为铝源,以四头刚性Bola型表面活性剂(C6-6-10Br4)作为模板剂,在碱性条件下以30NaOH∶2.5NaAlO2∶125SiO2∶5SDA∶5000H2O作为配比,成功水热合成出了具有规整片层结构的MFI片层分子筛,并用XRD、SEM、TE... 以正硅酸乙酯作为硅源,以偏铝酸钠作为铝源,以四头刚性Bola型表面活性剂(C6-6-10Br4)作为模板剂,在碱性条件下以30NaOH∶2.5NaAlO2∶125SiO2∶5SDA∶5000H2O作为配比,成功水热合成出了具有规整片层结构的MFI片层分子筛,并用XRD、SEM、TEM等对其进行了表征。选用苯甲醛与乙二醇的缩醛反应以及苯酚与叔丁醇的傅克烷基化反应对片层分子筛的催化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大分子反应物催化反应中,由于扩散路径的缩短以及中微双孔结构的存在,MFI片层分子筛显示出了比普通ZSM-5分子筛更为强大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la表面活性 MFI片层分子筛 催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衣康酸单酯羧酸盐Bola型表面活性剂性能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帅 武玉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26-1131,1147,共7页
以衣康酸酐(IAn)和聚丙二醇400(PPG 400)为原料,经过酯化反应合成羧基封端的衣康酸基聚丙二醇单酯(IPM),IPM进一步与氢氧化钾反应制备了Bola型表面活性剂(Saa-K)。利用1HNMR、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Saa-K的表面张力、第一临界胶束... 以衣康酸酐(IAn)和聚丙二醇400(PPG 400)为原料,经过酯化反应合成羧基封端的衣康酸基聚丙二醇单酯(IPM),IPM进一步与氢氧化钾反应制备了Bola型表面活性剂(Saa-K)。利用1HNMR、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Saa-K的表面张力、第一临界胶束浓度(CDC)和第二临界胶束浓度(CMC)、润湿性、泡沫性能进行了测试,考察了电解质对Saa-K溶液的表面张力和CMC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常压下,Saa-K的表面张力为32.46m N/m、CMC为1.715×10-2mol/L;当溶液中Saa-K的质量分数为1%时,Saa-K的第一临界相变温度TK1<0℃,第二临界相变温度TK2为54.3℃;当溶液中Saa-K和月桂酸钾(PL)的质量分数均为1%时,Saa-K的起泡高度和泡沫寿命分别为51.13 m L和1940 min,而PL的起泡高度和泡沫寿命分别为98.53 m L和2200 min。在阴离子强度相同或阳离子强度相同的情况下,无机电解质的加入均会使Saa-K溶液的表面张力和CMC显著降低,降低程度分别为:Li Cl<Na Cl<KCl和Na Br<Na Cl<Na 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la表面活性 衣康酸酐 酯化 表面张力 临界胶束浓度 电解质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