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碳型两性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朱胜庆 李小瑞 李培枝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19-1224,共6页
疏水单体全氟辛基乙基丙烯酸酯(F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通过自由基胶束共聚合成了P(FM-AMPS-AM-DMC)四元共聚物,即氟碳型两性聚丙烯酰胺(FPAM)絮凝剂。实验结果表明,F... 疏水单体全氟辛基乙基丙烯酸酯(F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通过自由基胶束共聚合成了P(FM-AMPS-AM-DMC)四元共聚物,即氟碳型两性聚丙烯酰胺(FPAM)絮凝剂。实验结果表明,FPAM水溶液中存在强烈的分子间缔合作用;在共聚温度50℃、共聚时间8 h、引发剂w(过硫酸钾)=0.3%(占单体总质量)、w(AMPS)=15.0%(占单体总质量)、w(DMC)=8.0%(占单体总质量)、w(FM)=0.3%(占单体总质量)、n(乳化剂OP-10):n(FM)=10的条件下,合成的FPAM絮凝剂用于净化洗煤水、污泥脱水等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与无机絮凝剂聚合氯化铝复配的絮凝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碳型两性聚丙烯酰胺 自由基胶束共聚 絮凝剂 洗煤水 污泥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聚合法制备两性聚丙烯酰胺“水包水”乳液絮凝剂 被引量:8
2
作者 吉春艳 李宇 +1 位作者 杨俊峰 彭晓宏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7,共7页
以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及丙烯酸(AA)为共聚单体,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V-50)为引发剂,在硫酸铵水溶液中通过分散聚合法制备了两性聚丙烯酰胺(AmPAM)“... 以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及丙烯酸(AA)为共聚单体,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V-50)为引发剂,在硫酸铵水溶液中通过分散聚合法制备了两性聚丙烯酰胺(AmPAM)“水包水”乳液。利用FTIR、偏光显微镜和激光粒度仪对该乳液的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分散剂用量、单体总用量及反应条件对分散聚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分散剂用量13.4%~20.5%(w)(基于单体总质量),单体总用量12%-15%(w)(基于反应体系质量),单体摩尔比n(AM):n(DMC):n(AA)=8:1:1,反应温度50~65℃,pH=5~7,反应时间11~12h。在此条件下得到的AmPAM“水包水”乳液的表观黏度低、流动性好、稳定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聚丙烯酰胺 水包水乳液 分散聚合 絮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枝型聚丙烯酰胺高分子絮凝剂结构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5
3
作者 潘松汉 黎国康 +1 位作者 王真智 王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1991年第3期12-15,7,共5页
研究了接枝型聚丙烯酰胺高分子絮凝剂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通过常规分析测试及SEM、IR、TG等结构分析方法剖析接枝共聚物的结构,从而解释接枝型聚丙烯酰胺的特性。
关键词 接枝型 聚丙烯酰胺 絮凝剂 高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缔合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对含油废水的除油效果 被引量:44
4
作者 岳钦艳 李春晓 +3 位作者 高宝玉 杨忠莲 卢磊 司晓慧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9-173,共5页
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胶束聚合法,以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合成了疏水缔合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DMDAAC-BA))絮凝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P(AM-DMDAAC-BA... 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胶束聚合法,以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合成了疏水缔合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DMDAAC-BA))絮凝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P(AM-DMDAAC-BA)絮凝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AM-DMDAAC-BA)絮凝剂中阳离子单体(DMDAAC)含量和疏水单体(BA)含量、特性黏数、投加量对含油废水除油效果的影响,并与其他有机絮凝剂的除油效果进行了比较。FTIR和1HNMR表征结果显示,AM,DMDAAC,BA3种单体已参与聚合;在x(DMDAAC)=20.0%~50.0%、x(BA)为2.0%左右、特性黏数为500~700mL/g时,P(AM-DMDAAC-BA)絮凝剂对含油废水具有较好的除油效果;当x(DMDAAC)=24.3%、x(BA)=2.0%、特性黏数为636mL/g、投加量为50mg/L时,除油率可达93.4%;与其他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P(AM-DMDAAC-BA)絮凝剂具有优异的除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胶束聚合法 疏水缔合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 含油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污泥脱水絮凝剂的制备 被引量:18
5
作者 郑怀礼 李凌春 +3 位作者 蔚阳 唐雪 杨铀 张胜涛 《化工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4-568,共5页
根据曼尼期反应,在适宜的温度下,加入引发剂,使丙烯酰胺单体与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阳离子单体发生自由基共聚反应,获得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高分子絮凝剂;系统地研究了共聚反应过程中单体总浓度、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pH值、增溶... 根据曼尼期反应,在适宜的温度下,加入引发剂,使丙烯酰胺单体与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阳离子单体发生自由基共聚反应,获得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高分子絮凝剂;系统地研究了共聚反应过程中单体总浓度、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pH值、增溶剂等因素对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主要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最优反应条件:聚合温度为35℃,单体总浓度为20%,AM与DAC的相对摩尔比为6∶1,复合引发剂为0.08%,pH值为7,增溶剂为2%,通入氮气时间为15 min,反应时间为5 h。在上述反应条件下合成了溶解性好、综合成本低、絮凝效果好、相对分子质量达3.00×106的聚丙烯酰胺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脱水絮凝剂 共聚 自由基聚合 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改性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赵立志 范晓宇 +1 位作者 何红梅 冯英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5-136,139,共3页
以聚丙烯酰胺 (PAM)为原料 ,制备了阳离子化聚丙烯酰胺 (CPAM)、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HP)和两性离子聚丙烯酰胺 (APAM)。以膨润土悬浊液为处理对象 ,研究了各种PAM改性絮凝剂的性能。实验表明 ,单独使用PAM及其改性絮凝剂 ,各种絮凝剂... 以聚丙烯酰胺 (PAM)为原料 ,制备了阳离子化聚丙烯酰胺 (CPAM)、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HP)和两性离子聚丙烯酰胺 (APAM)。以膨润土悬浊液为处理对象 ,研究了各种PAM改性絮凝剂的性能。实验表明 ,单独使用PAM及其改性絮凝剂 ,各种絮凝剂的最佳用量有较大差别 ,其处理效果是 :CPAM >APAM >PHP >PAM。以钻井废水为处理对象 ,选用FeCl3为无机混凝剂 ,研究了各种产品与无机混凝剂复配使用时的性能 ,结果表明 ,其效果是 :PHP >APAM >CPAM >P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絮凝剂 制备方法 PAM 膨润土 废水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制备螯合絮凝剂巯基乙酰化聚丙烯酰胺 被引量:18
7
作者 郝海艳 王刚 +1 位作者 徐敏 常青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69-1279,共11页
以聚丙烯酰胺(PAM)和巯基乙酸(TGA)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制备出对Cu(Ⅱ)具有螯合絮凝作用的新型絮凝剂巯基乙酰化聚丙烯酰胺(MAPAM).以水样中Cu(Ⅱ)的去除率为考察对象,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MAPAM制备的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和... 以聚丙烯酰胺(PAM)和巯基乙酸(TGA)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制备出对Cu(Ⅱ)具有螯合絮凝作用的新型絮凝剂巯基乙酰化聚丙烯酰胺(MAPAM).以水样中Cu(Ⅱ)的去除率为考察对象,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MAPAM制备的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响应曲面法中常用的中心复合设计模型对MAPAM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响应曲面法确定的MAPAM制备条件最优;该法建立的二次多项式模型的回归项极显著(P<0.0001),失拟项不显著(P>0.05),复相关系数R2为0.9412,模型选择合理.MAPAM最佳制备条件为:PAM相对分子质量为25万,PAM浓度为1.0%,反应物TGA和PAM(结构单元)物质的量比为3.2∶1,反应介质pH值为3.6,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2.1 h.该优化条件下制备的MAPAM对Cu(Ⅱ)最高去除率可达95.62%,与模型预测值(96.78%)接近,相对偏差仅为-1.20%,模型与实际拟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螯合絮凝剂 Cu(Ⅱ) 聚丙烯酰胺 巯基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缕石/聚丙烯酰胺无机-有机杂化絮凝剂的合成、表征与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猛 钱锦文 +4 位作者 郑宝庆 杨骛远 蒋唯峰 方佐 叶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567-1571,M008,共6页
将酸活化坡缕石 ( PGS)与氯化乙醇胺 ( EACl)所得氯化乙醇胺改性坡缕石 ( PGS-EACl)与高价铈盐( Ce4 +)组成氧化还原非均相引发体系 ,引发丙烯酰胺单体聚合得到了坡缕石 /聚丙烯酰胺 ( PGS/ PAM)无机 -有机杂化物 .用 1 H NMR、FTIR、... 将酸活化坡缕石 ( PGS)与氯化乙醇胺 ( EACl)所得氯化乙醇胺改性坡缕石 ( PGS-EACl)与高价铈盐( Ce4 +)组成氧化还原非均相引发体系 ,引发丙烯酰胺单体聚合得到了坡缕石 /聚丙烯酰胺 ( PGS/ PAM)无机 -有机杂化物 .用 1 H NMR、FTIR、粘度法和电导法对杂化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表明杂化物中存在PGS NH3R离子键合作用 .考察了 PGS-EACl用量、聚合反应时间和单体浓度对杂化物特性粘数的影响 .由 PGS/ PAM杂化絮凝剂分别处理高岭土和氧化铁红两种配制废水 ,发现杂化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明显优于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有机杂化物 坡缕石 聚丙烯酰胺 絮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 被引量:24
9
作者 卢红霞 刘福胜 +1 位作者 于世涛 王志萍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研究了丙烯酰胺(AM)与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共聚反应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聚合条件:pH6.0、(NH4)2S2O8和CH3NaO3S.2H2O总质量分数0.0125%、(NH4)2S2O8与CH3NaO3S.2H2O质量比1.0、偶氮类化合物质量分... 研究了丙烯酰胺(AM)与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共聚反应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聚合条件:pH6.0、(NH4)2S2O8和CH3NaO3S.2H2O总质量分数0.0125%、(NH4)2S2O8与CH3NaO3S.2H2O质量比1.0、偶氮类化合物质量分数0.0125%、单体质量分数(AM和阳离子单体总质量占整个反应体系的质量分数)35%、阳离子度(阳离子单体占AM和阳离子单体之和的质量分数)30%、反应温度25℃。在最佳条件下,所得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特性黏数为13.8535dl/g,在其加入量为0.027%的条件下处理污泥,上层清液透光率达99.6%,污泥脱水率达90.5%。并用红外光谱对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 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特性黏数 絮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9
10
作者 钱锦文 王猛 杨鹜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61,共4页
以高价铈盐(硝酸铈铵)和多羟基有机物(丙三醇、季戊四醇、蔗糖)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为引发剂引发丙烯酰胺(AM)自由基聚合,采用1H-NMR和SEC方法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聚丙烯酰胺(PAM)是星形聚丙烯酰胺(SPAM),并提出了由... 以高价铈盐(硝酸铈铵)和多羟基有机物(丙三醇、季戊四醇、蔗糖)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为引发剂引发丙烯酰胺(AM)自由基聚合,采用1H-NMR和SEC方法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聚丙烯酰胺(PAM)是星形聚丙烯酰胺(SPAM),并提出了由NMR和SEC谱图计算SPAM平均臂数的两种方法。同时实验还考察了引发剂组成和用量、还原剂种类,以及单体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高分子 聚丙烯酰胺 絮凝剂 合成 表征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铝-聚丙烯酰胺杂化复合絮凝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杨鹜远 钱锦文 +1 位作者 沈之荃 赵兴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71,共4页
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NH4)2S2O8-NaHSO3)合成了氢氧化铝-聚丙烯酰胺杂化复合絮凝剂。电导和热失重研究的结果表明,杂化物聚丙烯酰胺链的端基(-SO2-4)与带正电荷的氢氧化铝胶体粒子以离子键性质键合。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氢... 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NH4)2S2O8-NaHSO3)合成了氢氧化铝-聚丙烯酰胺杂化复合絮凝剂。电导和热失重研究的结果表明,杂化物聚丙烯酰胺链的端基(-SO2-4)与带正电荷的氢氧化铝胶体粒子以离子键性质键合。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氢氧化铝粒径和用量等因素对杂化聚丙烯酰胺合成的影响,发现氢氧化铝的存在可使杂化聚合物分子量显著提高。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原位聚合过程能使团聚的氢氧化铝胶体微粒纳米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铝 聚丙烯酰胺 有机-无机杂化 絮凝剂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剂处理造纸废水 被引量:26
12
作者 张秀丽 周风山 孙文秀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6-38,共3页
研究了用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剂处理造纸废水,考察了酸度、混凝剂加入量、搅拌速度、搅拌时间、沉降时间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调节废液pH值在3~4之间,能够沉降废液中大部分悬浮物质,使废液CODCr明显降低;在... 研究了用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剂处理造纸废水,考察了酸度、混凝剂加入量、搅拌速度、搅拌时间、沉降时间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调节废液pH值在3~4之间,能够沉降废液中大部分悬浮物质,使废液CODCr明显降低;在搅拌速度为300r/min时,上层清液(废液调回至碱性)中加入PAC质量浓度300mg/L和PAM质量浓度15mg/L,可以将废液的CODCr值降到400mg/L左右。对絮凝后的废液用次氯酸钙进一步氧化处理,废液的CODCr值降到国家规定的造纸工业污水排放标准(15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 聚丙烯酰胺 复合絮凝剂 造纸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改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鹏 王洪运 秦绪平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5-269,共5页
通过水溶液共聚合法,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和2-乙烯基吡啶(2-VP)为共聚单体合成了疏水改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DAC-2VP),并用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w(2-VP)为1.0%... 通过水溶液共聚合法,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和2-乙烯基吡啶(2-VP)为共聚单体合成了疏水改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DAC-2VP),并用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w(2-VP)为1.0%、w(DAC)为30%、活性污泥pH为5、P(AM-DAC-2VP)加入量为25mg/L时,P(AM-DAC-2VP)对本实验的活性污泥絮凝能力最强,上清液透光率为92.1%;P(AM-DAC-2VP)比同条件下制备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DAC)具有更好的絮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 絮凝剂 疏水改性 聚丙烯酰胺 阳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永军 方申文 +2 位作者 郭海军 夏旖旎 李林御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8-362,共5页
以丙烯酰胺(AM)和烷基酚聚醚(APAP)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流动性好的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PAM-APAP)。考察了乳化剂和引发剂的种类、单体总质量分数、单体配比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PAM-A... 以丙烯酰胺(AM)和烷基酚聚醚(APAP)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流动性好的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PAM-APAP)。考察了乳化剂和引发剂的种类、单体总质量分数、单体配比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PAM-APAP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单体总质量分数35%、m(AM)∶m(APAP)=9.0∶1.0、Span 80+Tween 80复配乳化剂加入量为油水总质量的7%、m(Span 80)∶m(Tween 80)=7.0∶1.5、V50加入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5‰、反应温度50℃。PAM-APAP具有较好的絮凝效果,与其他絮凝剂相比用量较少,在加入量为100 mg/L时,对聚合物驱油中产生的含聚合物污水的浊度去除率为87.9%,去油率为89.5%,且絮体不黏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乳液聚合 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聚合物驱油 絮凝剂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TiO_2复配絮凝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4
15
作者 姚子华 仇满德 +3 位作者 巴信武 王继英 翟永清 杨妍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6-169,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K2S2O8-NaHSO3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DMC-AM),将表面处理后的纳米TiO2与P(DMC-AM)复配,得到P(DMC-AM)-TiO2复配絮凝剂。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条...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K2S2O8-NaHSO3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DMC-AM),将表面处理后的纳米TiO2与P(DMC-AM)复配,得到P(DMC-AM)-TiO2复配絮凝剂。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条件对P(DMC-AM)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DMC)∶m(AM)=0.18、引发剂加入量为0.5%(质量分数,下同)、聚合反应时间3h、聚合溶液pH=4.0条件下,P(DMC-AM)絮凝剂的特性黏度最佳;纳米TiO2加入量为5%时,复配絮凝剂对酸性黑10B染料模拟废水的脱色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絮凝剂 光催化 降解 染料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改性凹土复合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在受污河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喜君 刘黎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5-87,共3页
热改性凹土复合聚丙烯酰胺合成新型复合絮凝剂,通过FT2IR红外光谱分析,热改性凹土与聚丙烯酰胺进行了有效接枝聚合。复合絮凝剂对受污河水的COD和浊度的去除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絮凝剂投加量50 mg/L时,受污河水的COD和浊度的去除效果最好,... 热改性凹土复合聚丙烯酰胺合成新型复合絮凝剂,通过FT2IR红外光谱分析,热改性凹土与聚丙烯酰胺进行了有效接枝聚合。复合絮凝剂对受污河水的COD和浊度的去除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絮凝剂投加量50 mg/L时,受污河水的COD和浊度的去除效果最好,COD的去除率达到45.6%,浊度的去除率达到66.3%,复合絮凝剂中凹土和PAM协同效应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改性凹土 聚丙烯酰胺 絮凝剂 受污河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引发合成纳米氢氧化铝-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剂及其表征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粟燕 杨红芸 陈振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1-173,共3页
首先合成了Al(OH)_3微纳米颗粒,然后以氧化-还原引发体系((NH_4)_2S_2O_4-NaHSO_4)合成了纳米Al(OH)_3-聚丙烯酰胺(PAM)复合絮凝剂。研究考察了反应物浓度对纳米颗粒粒径的影响,以及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Al(OH)_3粒径等因素对复合PAM... 首先合成了Al(OH)_3微纳米颗粒,然后以氧化-还原引发体系((NH_4)_2S_2O_4-NaHSO_4)合成了纳米Al(OH)_3-聚丙烯酰胺(PAM)复合絮凝剂。研究考察了反应物浓度对纳米颗粒粒径的影响,以及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Al(OH)_3粒径等因素对复合PAM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Al(OH)_3的引入使得复合聚合物分子量显著提高。电导和热失重测量结果表明,复合物PAM的端基(—SO_4^(2-))与带正电荷的Al(OH)_3纳米颗粒以离子键结合。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复合PAM呈无晶形堆积状,能谱分析结果表明Al(OH)_3微纳米颗粒与丙烯酰胺形成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聚丙烯酰胺 氢氧化铝 絮凝剂 无机-有机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酸/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剂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永明 邹静 +1 位作者 苗宗成 赵阳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1-85,共5页
以硅酸钠为前驱体,制备得到硅溶胶,然后采用原位聚合法一步合成了聚硅酸/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剂,通过红外光谱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透光率、化学需氧量去除率对絮凝剂的絮凝效果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聚硅酸pH值、老化时间、... 以硅酸钠为前驱体,制备得到硅溶胶,然后采用原位聚合法一步合成了聚硅酸/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剂,通过红外光谱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透光率、化学需氧量去除率对絮凝剂的絮凝效果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聚硅酸pH值、老化时间、聚合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合成条件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酸钠浓度为0.5 mol/L、聚硅酸pH=5、老化时间为24 h、丙烯酰胺为5 g、引发剂用量为0.3 g,聚合反应温度为70℃、时间为90 min时,得到的聚硅酸/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聚硅酸 复合絮凝剂 石油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聚丙烯酰胺阳离子复合絮凝剂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福华 刘功飞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67-271,共5页
采用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对由丙烯酰胺(AM)、微晶纤维素(MCC)和凹凸棒土组成的复合絮凝剂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基咪二盐酸盐作用下进行原位改性,制备出一种新型絮凝剂PDAC。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得到的样品对高岭土模拟浊度水的浊... 采用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对由丙烯酰胺(AM)、微晶纤维素(MCC)和凹凸棒土组成的复合絮凝剂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基咪二盐酸盐作用下进行原位改性,制备出一种新型絮凝剂PDAC。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得到的样品对高岭土模拟浊度水的浊度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AM的质量为基准,当体系初始固含量为20%,DMDAAC用量为40%,引发剂用量为0.3%,酸活化凹凸棒土用量为60%,MCC用量为80%,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7 h时,PDAC的絮凝性能较佳,对高岭土模拟浊度水的浊度去除率为96.37%,该数据明显优于不添加DMDAAC的样品。对样品稳定性的测试表明,加入DMDAAC后,PDAC的储存稳定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 聚丙烯酰胺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TX—209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焦木森 郑海波 赵卫东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1999年第6期17-18,共2页
记叙了以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分子量超过1 500 万的高分子阴离子絮凝剂TX—209,其应用于炼钢厂转炉除尘水,絮凝效率优于钢厂常用的聚丙烯酰胺PAM(3 # 药) ,且运行成本下降了30 % 。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絮凝剂 除尘水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