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两性离子聚合物“油包水”乳液滑溜水减阻剂的研制与现场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冯玉军 王兵 +2 位作者 张云山 顾行彦 张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6,共6页
滑溜水压裂液是页岩气体积压裂技术的重要载体和实现手段,通常使用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油包水”乳液作为减阻剂,但存在抗盐性及与黏土稳定剂配伍性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室内合成了系列两性离子聚合物“油包水”乳液减阻剂SCJZ,在考... 滑溜水压裂液是页岩气体积压裂技术的重要载体和实现手段,通常使用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油包水”乳液作为减阻剂,但存在抗盐性及与黏土稳定剂配伍性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室内合成了系列两性离子聚合物“油包水”乳液减阻剂SCJZ,在考察其溶解分散性和减阻性及其与小阳离子黏土稳定剂配伍性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减阻剂为主剂的滑溜水体系,评价了该滑溜水体系的性能,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单体AM、AA、AMPS、DMDAAC质量比为70∶20∶5∶5下所合成的两性离子聚丙烯酰胺“油包水”乳液减阻剂SCJZ-2,其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到1200万以上,完全溶解时间小于3 min,30 s即可溶解分散发挥减阻作用,有利于实现滑溜水压裂液的在线连续混配。该减阻剂与3种常用的小阳离子黏土稳定剂具有良好的配伍性。该减阻剂在清水及模拟地层水中均具有良好的减阻性能,10 m/s线速度下的减阻率可达到75%左右。使用清水及模拟地层水配制的滑溜水体系(0.1%减阻剂SCJZ-2+0.1%氯化胆碱+0.2%烷基葡萄糖苷)均可满足表面张力低于28 mN/m、防膨体积低于3 mL、减阻率大于70%的标准要求,在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压裂 滑溜水 两性离子聚合物“油包水”乳液 减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质颗粒的油包水(W/O)型Pickering乳液
2
作者 蒋伟杰 蒋航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53,共12页
鉴于油包水(W/O)型Pickering乳液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在近年来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持续关注。目前的研究成果多聚焦于非生物来源的颗粒,此类颗粒在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难以满足当前对“绿色”产品的需求... 鉴于油包水(W/O)型Pickering乳液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在近年来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持续关注。目前的研究成果多聚焦于非生物来源的颗粒,此类颗粒在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难以满足当前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因此,采用生物衍生颗粒作为乳化剂以制备W/O Pickering乳液已成为当前的热点方向。文章旨在对W/O Pickering乳液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更新。首先探讨了W/O 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机制以及颗粒特性对其的影响,如润湿性、浓度、大小和形状等。接着重点介绍了不同来源的生物质颗粒乳化剂的研究进展,涵盖了纤维素、淀粉、木质素、玉米醇溶蛋白、多酚晶体和三萜类化合物等。这些颗粒是构建“绿色”W/O Pickering乳液的理想乳化剂。最后进一步分析了基于生物质颗粒的W/O Pickering乳液在食品工业、多孔材料、界面生物催化和微生物培养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并强调了它们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水(W/O)型Pickering 生物衍生颗粒 化剂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响应型聚丙烯酰胺水包水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能
3
作者 费贵强 郑朗 +1 位作者 陈海建 纪东杭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虽然传统的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AM)在聚合物驱油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但它仍然存在一些缺点,如溶解慢、环境污染和注入困难,这些缺点限制了HAPAM的进一步应用.因此,本文通过分子设计原理,采用水分散聚合法制备了一种环境友好的聚丙烯... 虽然传统的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AM)在聚合物驱油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但它仍然存在一些缺点,如溶解慢、环境污染和注入困难,这些缺点限制了HAPAM的进一步应用.因此,本文通过分子设计原理,采用水分散聚合法制备了一种环境友好的聚丙烯酰胺水包水乳液(TR-PAM),它具有快速溶解和良好的耐温及耐盐性能.此外,TR-PAM还具有温度响应特性.对TR-PAM乳液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然后研究了不同DMAAC-18含量和不同温度下TR-PAM溶液的性质和作用机理.结果显示,TR-PAM可以在300 s内完全溶解,在65℃时具有最佳的增稠效果.耐盐测试表明,在100 000 mg/L的NaCl溶液和50 000 mg/L的CaCl_(2)溶液中,TR-PAM的粘度保持率分别可达48.5%和56.2%.1 wt%的TR-PAM溶液和TR-PAM CaCl_(2)溶液在90℃和170s^(-1)的条件下剪切1小时后,其表观粘度分别可达179 mPa·s和110 mPa·s,显示出良好的流变性能.其储能模量G′大于损耗模量G″表现出良好的粘弹性.此外,TR-PAM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可在室温下储存超过6个月.基于上述性能,TR-PAM在中高温油藏的提高油气采收率(EOR)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水 温度响应 疏水缔合 聚丙烯酰胺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亲氮化碳-硅藻土复合滤层油包水乳液快速破乳
4
作者 何赟艺 张兴杨 +5 位作者 蒋炜 王唯 李遵照 王佩弦 贾旭东 赵鹏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7,共8页
目的实现高黏度油品油包水乳液的快速高效破乳。方法以三聚氰胺为原料,通过热聚法制备超亲水材料氮化碳,采用制备的氮化碳混合硅藻土制备复合滤饼,通过抽滤实现高黏度油包水乳液快速破乳。结果含质量分数为1.5%氮化碳的0.5 cm氮化碳-硅... 目的实现高黏度油品油包水乳液的快速高效破乳。方法以三聚氰胺为原料,通过热聚法制备超亲水材料氮化碳,采用制备的氮化碳混合硅藻土制备复合滤饼,通过抽滤实现高黏度油包水乳液快速破乳。结果含质量分数为1.5%氮化碳的0.5 cm氮化碳-硅藻土滤饼可实现水含量在6%(w)以内,乳滴粒径在2.32μm及以上,油包水乳液完全破乳,20 kPa真空度的破乳速率可达3.57 L/min,破乳效率为97.36%,油回收率为99.72%以上;增大破乳用滤饼厚度,可用于更高含水量乳液的破乳;破乳基于超亲氮化碳对水的强吸引力和硅藻土微孔破碎共同作用。结论氮化碳-硅藻土滤饼可实现油包水乳液快速高效破乳,具工业实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亲水材料氮化碳 硅藻土 高黏度 包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中油包水乳液的生成及其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田茂章 赵新 +5 位作者 宋新民 马德胜 张群 罗文利 桑国强 陈昭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21-1426,共6页
针对低渗透水驱波及效率低的问题,研究了具有扩大波及体积作用的油包水乳液的形成及对驱油效果的影响。乳化剂浓度、油水比以及岩心渗透率是影响水包油乳液向油包水乳液的转变的重要因素。在高浓度条件下(0.5%和0.3%),乳化剂TC-6和原油... 针对低渗透水驱波及效率低的问题,研究了具有扩大波及体积作用的油包水乳液的形成及对驱油效果的影响。乳化剂浓度、油水比以及岩心渗透率是影响水包油乳液向油包水乳液的转变的重要因素。在高浓度条件下(0.5%和0.3%),乳化剂TC-6和原油形成的分散体系以水包油乳液为主。随着浓度降低,水包油乳液转变为油包水乳液并伴随着分散体系粘度的升高。相同浓度条件下,油水比升高也会引起水包油乳液向油包水乳液的转变。质量浓度0.3%条件下,油水比<6∶4时,分散体系以水包油为主;油水比>7∶3时,水包油乳液转变为高粘度油包水乳液。乳化剂浓度,油水比渗透率低于50.1 m D时,水包油乳液不稳定,容易发生反相形成油包水乳液。低渗透岩心实验表明,具有扩大波及体积功能的乳化剂能够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8.9%,明显高于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体系提高采收率效果。同时,乳化剂分子量小、粘度低,本身不存在注入性的问题,因此对于低渗透油藏水驱后扩大波及体积、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 包水 扩大波及体积 控制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剂与内水相镁盐浓度对油包水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朱巧梅 韩湘 +1 位作者 郦金龙 殷丽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7-223,共7页
研究并讨论了内水相镁盐与疏水乳化剂 PGPR 对油包水(W/O)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制备 W/O 乳液的油水质量比为 6:4,油相中疏水乳化剂聚甘油蓖麻醇酸酯(PGPR)质量分数为为 0.5%-2.0%, 水相中六水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0%-12.0%. 采用 T... 研究并讨论了内水相镁盐与疏水乳化剂 PGPR 对油包水(W/O)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制备 W/O 乳液的油水质量比为 6:4,油相中疏水乳化剂聚甘油蓖麻醇酸酯(PGPR)质量分数为为 0.5%-2.0%, 水相中六水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0%-12.0%. 采用 Turbiscan LabExpert 稳定性分析分析 W/O 乳液在贮藏 14d 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性。结果表明:在 14d 的贮藏过程中,液滴的聚沉和沉淀会导致乳液失稳。提高疏水乳化剂 PGPR 和镁盐的浓度可提高W/O 乳液的稳定性。对 W/O 乳液的粒径分布及油水两相界面特性进行分析,发现 W/O 乳液稳定的机制在于乳液粒径的减小以及油水界面张力的降低。此外,油水两相界面粘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乳液稳定性,油水界面膜强度值随着镁盐含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盐 包水 稳定性 粒径 界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l_(2),CaSO_(4)W/O乳液缓释诱导大豆全粉乳液凝胶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李君 陈愿欣 +2 位作者 康昕 石彦国 张娜 《包装与食品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为解释离子缓释作用,对大豆全粉乳液凝胶网络结构及水分迁移行为的影响,制备CaCl_(2)和CaSO_(4)W/O乳液,结合质构分析、低场核磁共振等方法,对大豆全粉乳液的凝胶特性、流变特性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比未包埋的凝固剂,1 mol/... 为解释离子缓释作用,对大豆全粉乳液凝胶网络结构及水分迁移行为的影响,制备CaCl_(2)和CaSO_(4)W/O乳液,结合质构分析、低场核磁共振等方法,对大豆全粉乳液的凝胶特性、流变特性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比未包埋的凝固剂,1 mol/L的CaCl_(2)W/O乳液诱导的凝胶强度更大,为91.43 mN;储能模量更高,为2431.65 Pa;应变屈服应力更大,为281.68 Pa;弛豫时间更长,为114.98 ms;凝胶网络结构更加致密,孔隙更小,蛋白分布更均匀。1 mol/L的CaSO_(4)W/O乳液诱导的凝胶强度较差,为66.51mN;储能模量较低,为1591.63 Pa;应变屈服应力较差,为163.72 Pa;弛豫时间较短,为95.66 ms;凝胶的网络结构出现较大的孔洞,蛋白质分布不均匀。研究结果为提升全豆制品的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全粉 包水 流变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相大豆分离蛋白对油包水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易建华 孙艺飞 +2 位作者 朱振宝 董文宾 李静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9-44,50,共7页
以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核桃油为油相,于水相添加大豆分离蛋白(SPI),采用超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制备油包水(W/O)乳液,乳液于45 ℃避光保存,每隔1 d测定乳液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等物理特性,同时检测乳液初级及其次级氧化产物—脂质氢... 以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核桃油为油相,于水相添加大豆分离蛋白(SPI),采用超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制备油包水(W/O)乳液,乳液于45 ℃避光保存,每隔1 d测定乳液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等物理特性,同时检测乳液初级及其次级氧化产物—脂质氢过氧化物与己醛,探究SPI对W/O乳液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SPI应用于W/O乳液,乳液水滴粒径降低,乳液物理稳定性增大,SPI同时具有抗氧化活性。0.1%~0.4% SPI,蛋白质浓度的增大对乳液物理稳定性无显著性影响;SPI浓度增大(0.1%~0.2%)延长了脂质氢过氧化物与己醛形成延迟期,而浓度进一步增大(0.4%)乳液脂质氧化稳定性影响不显著。乳液水相pH对SPI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影响,水相pH7.0,SPI抗氧化活性高于水相pH3.0。研究同时表明,水相钙离子强度0~200 mM CaCl2,钙离子引入提高了乳液物理稳定性;乳液水相钙离子强度较低时(≤10 mMCaCl2),离子强度的增大降低了SPI抗氧化活性,较高离子强度(100~200 mM CaCl2)加速了乳液脂质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包水 脂氧化 离子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核桃油包水乳液物理与氧化稳定性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易建华 孙艺飞 +2 位作者 朱振宝 董文宾 黄鑫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9-54,共6页
以核桃油为油相,以聚甘油聚蓖麻油酸酯(PGPR)为表面活性剂,制备油包水(W/O)乳液,乳液于55 ℃避光保存,每隔1 d测定乳液液滴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等物理特性,同时检测乳液初级氧化产物—脂质氢过氧化物与次级氧化产物—己醛,探究水... 以核桃油为油相,以聚甘油聚蓖麻油酸酯(PGPR)为表面活性剂,制备油包水(W/O)乳液,乳液于55 ℃避光保存,每隔1 d测定乳液液滴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等物理特性,同时检测乳液初级氧化产物—脂质氢过氧化物与次级氧化产物—己醛,探究水油界面与表明活性剂浓度对W/O乳液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在W/O乳液,油水界面存在加速乳液脂质氧化,降低了乳液氧化稳定性。0.3~1.0% PGPR,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显著降低乳液液滴粒径,提高乳液物理稳定性;同时,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显著推迟了初级与次级产物形成延迟期,提升了乳液脂质氧化稳定性。W/O体系中过量表面活性剂与脂质氢过氧化物相互作用,增加了脂质氢过氧化物在油相的浓度,并降低了该初级氧化物的分解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界面 包水 脂氧化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与表面活性剂协同稳定C/W乳液及其耐盐性
10
作者 李露露 许彪 刘涛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2-328,共7页
采用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PB)与纳米二氧化硅(SiO_(2))颗粒协同稳定高内相CO_(2)/水(C/W)乳液,测定了乳液的半衰期、表观黏度和界面张力,考察了纳米颗粒质量分数、盐离子种类以及矿化度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将该乳液应用于驱替模拟油... 采用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PB)与纳米二氧化硅(SiO_(2))颗粒协同稳定高内相CO_(2)/水(C/W)乳液,测定了乳液的半衰期、表观黏度和界面张力,考察了纳米颗粒质量分数、盐离子种类以及矿化度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将该乳液应用于驱替模拟油的实验。结果表明,CAPB(w_(CAPB)=4.00%)单独稳定乳液的半衰期为4.60 h,驱替效率为70.33%;纳米SiO_(2)颗粒(w_(SiO_(2))在w_(Na^(+))=7.00%时,CAPB(w_(CAPB)=4.00%)单独稳定的乳液可稳定4.04 h,SiO_(2)与CAPB协同稳定的乳液可稳定15.24 h;在w_(Ca^(2+))在矿化度为1×10^(4)mg/L时,协同稳定时间能达17.88 h,驱替采收率达55.98%。SiO_(2)与CAPB协同稳定的乳液体系能够提高模拟油驱替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内相C/W 纳米颗粒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查耳酮衍生物改性的硅油包水型乳化剂的制备与性能
11
作者 陈凤凤 吴凡 +1 位作者 刘春环 杨成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58-1965,共8页
将查耳酮衍生物〔(E)-3-(4-烯丙氧基)苯基-1-(4-甲氧基苯基)丙-2-烯-1-酮〕(Methoxy-Cha)与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400)共同接枝到含氢硅油(含氢量0.18%)链上,合成了具有紫外吸收性能的硅油包水(W/Si)型乳化剂EMCD。以EMCD为乳化剂、6黏... 将查耳酮衍生物〔(E)-3-(4-烯丙氧基)苯基-1-(4-甲氧基苯基)丙-2-烯-1-酮〕(Methoxy-Cha)与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400)共同接枝到含氢硅油(含氢量0.18%)链上,合成了具有紫外吸收性能的硅油包水(W/Si)型乳化剂EMCD。以EMCD为乳化剂、6黏度硅油为主油相,制备了EMCD稳定的硅油包水乳液,采用1HNMR表征了EMCD的化学结构,考察了不同EMCD质量分数和m(6黏度硅油)∶m(水)对乳液粒径、稳定性和流变性能的影响,测试了EMCD与亚甲基双-苯并三唑基四甲基丁基酚(MBBT)复配的协同增效效果,并测试了EMCD用于防晒乳液的防晒指数(SPF)。结果表明,当m(6黏度硅油)∶m(水)在25.0∶75.0~17.5∶82.5范围内,w(EMCD)=2.0%~3.0%时,EMCD稳定的硅油包水乳液稳定性和流变性能最佳。w(EMCD)=3.0%和w(MBBT)=2.0%复配后总体吸收的协同增效率最高,达5.24%。与KF-6017乳化剂相比,EMCD能使防晒乳液的体外SPF从21.76提升至33.29,UVA/UVB从0.433提升至0.587,EMCD增强了防晒乳液的广谱防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耳酮 聚硅氧烷化剂 包水 稳定性 协同增效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质油包水乳液破乳过程及降黏强化机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辛铖 何林 +1 位作者 隋红 李鑫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534-3544,共11页
重质油包水(W/O)乳液普遍存在于石油开采与加工过程中,因其高黏度、高密度、强界面稳定特性,导致重质油包水乳液分离困难,生产成本增加。为了提高重质W/O乳液的分离效率,本文探究了温度与甲苯加入量对重质油黏度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 重质油包水(W/O)乳液普遍存在于石油开采与加工过程中,因其高黏度、高密度、强界面稳定特性,导致重质油包水乳液分离困难,生产成本增加。为了提高重质W/O乳液的分离效率,本文探究了温度与甲苯加入量对重质油黏度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上述降黏过程与脱水率之间的协同机制。采用自制的TJU-3破乳剂对重质W/O乳液进行破乳,通过调整破乳剂在乳液中的浓度和破乳温度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利用分子模拟的方法构建了重质油平均分子模型并计算了SARA四组分在不同甲苯含量的重质油中的扩散系数,分析了甲苯添加量对重质油中SARA四组分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研究了沥青质分子和TJU-3破乳剂分子在油水界面的运移过程。结果表明:重质油的黏度降低到1500mPa·s时,可实现在1h内完全破乳;黏度降低到50mPa·s时可实现在20min内完全破乳。当破乳剂在乳液中的浓度为400mg/L时,乳液的脱水率最高;破乳温度为60℃时,破乳速度最快。SARA四组分中胶质的扩散系数增大最显著,是重质油的黏度能被甲苯迅速降低的主要原因。TJU-3分子能够破坏沥青质界面膜,进而实现破乳。该协同机制和工艺条件可为石油工业中重质W/O乳液的低温快速破乳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包水 甲苯 降黏 分子模拟 沥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包油包水双重保鲜乳液对西兰花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路玲 方艺达 +2 位作者 李莉 徐艳群 罗自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4-82,共9页
以鲜切西兰花为研究对象,分析水包油包水(water/oil/water,W/O/W)双重保鲜乳液对西兰花在25℃贮藏条件下的主要品质指标[明度(L^*)值、黄蓝(b^*)值、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叶绿素、叶绿素酶、脱镁螯合酶、总酚、总黄酮、1,1-二苯基-2-三... 以鲜切西兰花为研究对象,分析水包油包水(water/oil/water,W/O/W)双重保鲜乳液对西兰花在25℃贮藏条件下的主要品质指标[明度(L^*)值、黄蓝(b^*)值、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叶绿素、叶绿素酶、脱镁螯合酶、总酚、总黄酮、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清除活性、菌落总数、维生素C、硫代葡萄糖苷]的影响。结果显示:W/O/W双重保鲜乳液可以抑制b*值、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的上升,延缓西兰花中叶绿素、总酚、总黄酮、维生素C含量和叶绿素酶、脱镁螯合酶活性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降低,可有效维持西兰花的品质,延长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包包水双重保鲜 西兰花 品质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牡蛎肽构建油包水型乳液体系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文 郑惠娜 +5 位作者 任鼎鼎 李晋祯 曹文红 林海生 秦小明 章超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6-163,共8页
为了拓宽牡蛎肽粉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范围,对牡蛎肽基料的粉体学性质进行测定,进一步以牡蛎肽溶液为水相,大豆油为油相,聚甘油蓖麻醇酸酯为乳化剂,用剪切法制备油包水型乳液。采用电子鼻分析技术,流变仪和低场核磁成像技术对乳液的理化性... 为了拓宽牡蛎肽粉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范围,对牡蛎肽基料的粉体学性质进行测定,进一步以牡蛎肽溶液为水相,大豆油为油相,聚甘油蓖麻醇酸酯为乳化剂,用剪切法制备油包水型乳液。采用电子鼻分析技术,流变仪和低场核磁成像技术对乳液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探究乳液在对抗不同温度、离心力、热处理、反复冻融等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显示,牡蛎肽基料的休止角为(22.29±0.49)°,滑动角为(29.19±0.46)°,堆积密度为(0.4697±0.0076)g/mL,振实密度为(0.5857±0.0069)g/mL,平衡吸湿率为37.89%。牡蛎肽基料具有较好流动性,吸湿能力较强。流变测定结果表明,构建的乳液为假塑性流体,核磁成像的伪彩色图像表明乳液油水相分布均匀。电子鼻测定结果表明,牡蛎肽的腥味物质主要来源于无机硫化物,构建的乳液体系对牡蛎肽溶液的腥味具有明显掩蔽效果。乳液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均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肽 吸湿性 包水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包水乳液型聚丙烯酰胺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曾湘楚 李小瑞 马国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75-878,883,共5页
以10#机油为油相,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通过反相乳液聚合制备了油包水乳液型聚丙烯酰胺PAM-2,研究了乳化剂、引发剂、温度对PAM-2的影响,以及PAM-2的增稠性能和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当乳化剂为1.2%,引发剂... 以10#机油为油相,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通过反相乳液聚合制备了油包水乳液型聚丙烯酰胺PAM-2,研究了乳化剂、引发剂、温度对PAM-2的影响,以及PAM-2的增稠性能和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当乳化剂为1.2%,引发剂为2‰,引发温度为30℃时,单体转化率达到92%,聚合物分子量为8×106。1%该乳液聚合物在清水中黏度为0.51 Pa·s,在50 000 mg/L的矿化水中黏度为0.18 Pa·s,具有优良的剪切稀释性、往复性和粘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聚合 包水 聚丙烯酰胺 增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沉降法测定水-柴油乳化液粒径分布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森 杨强 +1 位作者 卢浩 许萧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53,共4页
针对目前油包水乳化液粒径分布测试困难的问题,采用经流变系数修正后的重力沉降法对入口浓度5 000 mg/L、乳化泵转速1 800 r/min的油包水乳化液进行粒径分布测试,并利用显微镜观测法进行结果验证。对比两种方法的测试结果,重力沉降法测... 针对目前油包水乳化液粒径分布测试困难的问题,采用经流变系数修正后的重力沉降法对入口浓度5 000 mg/L、乳化泵转速1 800 r/min的油包水乳化液进行粒径分布测试,并利用显微镜观测法进行结果验证。对比两种方法的测试结果,重力沉降法测试结果中位粒径13μm,粒径分布范围5~40μm,显微镜观测法测试结果为中位直径15μm,粒径分布范围为5~40μm,两种方法的结果一致性较高。实验结果证明:经流变系数修正后的重力沉降法可以准确测试油包水乳化液粒径分布,且该方法测试原理简单、操作简单、测试成本小,在工业现场测试上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水 粒径分布 重力沉降法 流变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文拉法辛油包水乳剂处方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可可 易丽昕 姜明燕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5期644-648,共5页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文拉法辛油包水乳剂处方,以获得稳定的乳状液。方法分别考察了乳化剂、盐酸文拉法辛、聚乙二醇和氯化钠用量对乳剂黏度、离心破坏率和平均粒径等指标的影响。用线性方程和二次多项式描述各指标及总评&q...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文拉法辛油包水乳剂处方,以获得稳定的乳状液。方法分别考察了乳化剂、盐酸文拉法辛、聚乙二醇和氯化钠用量对乳剂黏度、离心破坏率和平均粒径等指标的影响。用线性方程和二次多项式描述各指标及总评"归一值"与4个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根据总评"归一值"的最佳数学模型描绘效应面,选择最佳处方,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4个因素和3个评价指标及总评"归一值"之间存在定量关系。优选的最佳处方:乳化剂P135为0.48 g,盐酸文拉法辛0.40 g,聚乙二醇0.26 g及氯化钠0.025 g。优化处方各指标的预测值和目标值接近。结论所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可用于优化盐酸文拉法辛油包水乳剂处方,并获得性质稳定的乳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拉法辛 盐酸 星点设计 效应面 包水 化-超声分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沌脉冲组电场作用下油中液滴的聚结特性
18
作者 龚海峰 方原 +5 位作者 余保 彭烨 胡耀中 廖培尧 殷宏 李书龙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4-752,共9页
混沌脉冲组(CPG)电场可用于乳化液破乳,但是乳化液滴在油中的聚结特性尚不清楚。通过数值方法研究了油中液滴在混沌脉冲组电场中的聚结特性以及电场参数对液滴聚结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PG电场作用下液滴聚结过程可分为6个阶段,各阶段... 混沌脉冲组(CPG)电场可用于乳化液破乳,但是乳化液滴在油中的聚结特性尚不清楚。通过数值方法研究了油中液滴在混沌脉冲组电场中的聚结特性以及电场参数对液滴聚结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PG电场作用下液滴聚结过程可分为6个阶段,各阶段的呈现与电场作用时间和电场休止时间相关,其中第Ⅲ阶段的持续时间对聚结时间影响较大;占空比影响液滴聚结过程的状态以及聚结时间;电场强度的增加对液滴聚结状态无显著影响,但明显缩短聚结时间,当电场强度从500 kV/m增加到700 kV/m,液滴聚结时间从0.400 s减小到0.152 s。研究液滴在CPG电场中的聚结特性能够为CPG电场在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水 混沌脉冲组 聚结特性 电场参数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制PVC墙纸用(甲基)丙烯酸酯乳液光油
19
作者 文秀芳 喻冬秀 +2 位作者 皮丕辉 程江 杨卓如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10,62,共5页
考察了聚合工艺、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乳化剂等原材料的用量对印制PVC墙纸用乳液光油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型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能制得粒径为35.6nm,... 考察了聚合工艺、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乳化剂等原材料的用量对印制PVC墙纸用乳液光油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型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能制得粒径为35.6nm,粒径分散性为0.133的乳液,DMAEMA能明显抑制合成含羧酸基和N-羟甲基的聚合物过程中N-羟甲基的自缩聚反应,提高涂膜性能;当ω(NMA)=2%~4%,ω(DMAEMA)=0.5%~1%,ω(MMA)=60%~70%,ω(乳化剂)=2%~4%时制得的罩光油在PVC底材表面具有优异的光泽度、润湿性、附着性以及耐高温热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PVC 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 纸用 印制 N-羟甲基丙烯酰胺 聚合工艺 DMAEMA 涂膜性能 丙烯酸甲酯 研究结果 缩聚反应 原材料 化剂 半连续 改进型 分散性 聚合物 光泽度 罩光 润湿性 耐高温 附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润湿材料的乳液油水分离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继斌 王会才 +1 位作者 孙强 刘霞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5-171,共7页
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油水混合物易转变为乳液,从而形成稳定的油水混合系统,给分离带来了困难。结合固体表面微观几何结构和化学组成,制备的超润湿材料为乳液油水分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文中首先介绍了超润湿性的基本理论,然后综... 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油水混合物易转变为乳液,从而形成稳定的油水混合系统,给分离带来了困难。结合固体表面微观几何结构和化学组成,制备的超润湿材料为乳液油水分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文中首先介绍了超润湿性的基本理论,然后综述了基于超润湿材料的乳液分离研究进展,包括分离油包水乳液的超疏水超亲油材料、处理水包油乳液的超亲水及水下超疏油材料和同时分离两种类型乳液的智能超润湿材料。最后,对该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分别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润湿材料 包水 水包 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