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性离子型水性聚氨酯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学川 张哲 +2 位作者 郭子东 王娜 强涛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44,49,共6页
以异佛尔酮而异氰酸酯、含磺酸基的聚酯二元醇、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1,4-丁二醇为原料,以叔胺型扩链剂为亲水扩链剂,将含有阴离子磺酸基的水溶性聚酯多元醇引入到阳离子性的水性聚氨酯分子结构中,制备出含有阴、阳两性离子型聚氨酯... 以异佛尔酮而异氰酸酯、含磺酸基的聚酯二元醇、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1,4-丁二醇为原料,以叔胺型扩链剂为亲水扩链剂,将含有阴离子磺酸基的水溶性聚酯多元醇引入到阳离子性的水性聚氨酯分子结构中,制备出含有阴、阳两性离子型聚氨酯。利用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乳液电位分析等手段对两性离子乳液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发现两性离子水性聚氨酯在不同pH值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电离状态,乳液在酸性条件下,zeta电位为50.4mV,呈现阳离子性,乳液在碱性条件下,zeta电位为-48.3mV,乳液显示为阴离子性,说明水性聚氨酯具有阴、阳两性特征。因此两性离子型水性聚氨酯较单一离子特性的水性聚氨酯在烘干过程中更容易产生胶粒与胶粒间作用力,能够表现出更大初粘性,更适合制备水性聚氨酯粘合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型 水性聚氨酯 分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不同驱油体系中的乳化稳定动力学 被引量:7
2
作者 黄金 于洪洋 +4 位作者 李锋 张宇 张坤 王俊 李翠勤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47-1356,共10页
为探索生物基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NBS)在矿化度高于5 g/L体系中的驱油性能,研究该表面活性剂在不同驱油体系中的界面活性和乳化稳定动力学。结果表明,当该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1.29 g/L、矿化度为32 g/L、NaOH质量分数为2.5%时,形成... 为探索生物基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NBS)在矿化度高于5 g/L体系中的驱油性能,研究该表面活性剂在不同驱油体系中的界面活性和乳化稳定动力学。结果表明,当该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1.29 g/L、矿化度为32 g/L、NaOH质量分数为2.5%时,形成稳定W/O型乳状液,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9.60×10^(-4) mN/m。当体系中总含水体积分数在40%~80%范围时,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有利于形成W/O型乳状液,且表面活性剂浓度是影响模拟乳状液稳定动力学的关键因素;随其浓度增大,模拟乳状液的破裂速率常数降低、半衰期和油相含水率增大,模拟乳状液的稳定性增强;当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1.50 g/L,模拟乳状液稳定性最好。该表面活性剂与NaOH和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5×10^(7)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较低时,三元体系形成稳定W/O型乳状液。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油/水中加入该表面活性剂可使油/水界面膜厚度增大、界面能降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体系中加入NaCl和NaOH,油/水界面膜厚度和界面能均降低,乳状液的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界面活性 乳化稳定动力学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离子型瓜尔胶的制备及稀溶液性质 被引量:5
3
作者 胡志勇 张旭东 +1 位作者 熊燕 程鹏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1-234,共4页
以瓜尔胶(GG)为原料,2,3-环氧丙基二甲铵基乙酸盐(ECDH)为两性醚化剂,在碱催化剂作用下干法合成了新型两性离子型瓜尔胶(ZGG)。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了ZGG的等电点,并借助乌氏黏度计研究了等电点范围内ZGG的稀溶液性质,考察了外加盐浓度... 以瓜尔胶(GG)为原料,2,3-环氧丙基二甲铵基乙酸盐(ECDH)为两性醚化剂,在碱催化剂作用下干法合成了新型两性离子型瓜尔胶(ZGG)。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了ZGG的等电点,并借助乌氏黏度计研究了等电点范围内ZGG的稀溶液性质,考察了外加盐浓度和不同外加盐对ZGG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氯化钠溶液浓度的增大,其特性黏度增大,表现出明显的反聚电解质溶液行为,二价金属离子对ZGG的影响大于一价金属离子对其的影响,即CaCl2>MgCl2>Na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型瓜尔胶 化妆品添加剂 溶液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辅助引发制备两性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DMC-AANa)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玉 刘福胜 于世涛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1858-1862,共5页
以丙烯酰胺(AM)、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酸钠(AANa)为原料,采用光辅助引发技术,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两性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DMC-AANa)。考察了引发体系、引发剂总质量分数、引发温度、单体质量分数、溶... 以丙烯酰胺(AM)、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酸钠(AANa)为原料,采用光辅助引发技术,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两性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DMC-AANa)。考察了引发体系、引发剂总质量分数、引发温度、单体质量分数、溶液pH值、EDTA·2Na用量、m(DMAEMA)∶m(NaHSO3)等因素对产物特性黏数及溶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引发剂体系VA-044/(NH4)2S2O8/NaHSO3/DMAEMA,引发剂质量分数0.018 0%,引发温度40℃,单体质量分数40%,pH值6.0,络合剂EDTA·2Na质量分数0.002 0%,m(DMAEMA)∶m(NaHSO3)=3∶5的条件下,得到的聚合物特性黏数为9.81 dL/g,溶解时间98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光辅助引发 两性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离子型聚合物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强 付鉴 +2 位作者 苏楠 李为 罗翔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67,共6页
海上油田含油污水具有矿化度高、成分复杂以及稳定性强的特点,使用常规的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处理效果较差,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和有机硅单体(KS-10)为原料合成制备了一种新型两性离子型聚合物絮... 海上油田含油污水具有矿化度高、成分复杂以及稳定性强的特点,使用常规的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处理效果较差,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和有机硅单体(KS-10)为原料合成制备了一种新型两性离子型聚合物絮凝剂PAM-D11,并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图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各种单体均参与了聚合反应。PAM-D11对目标含油污水具有较好的除油效果,当其投加量为100mg/L时,除油率可以达到96%以上;并且含油污水的矿化度越高,PAM-D11的除油效果越好;当含油污水的pH处于6~8之间时,PAM-D11的除油效果相对较好;随着污水中含油量的不断升高,PAM-D11的除油率稍有降低,但降低幅度较小;另外,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PAM-D11的除油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市售的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说明PAM-D11能够应用于高矿化度含油污水的絮凝处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型聚合物 结构表征 絮凝剂 含油污水 除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离子型纤维素的合成及黏度行为 被引量:2
6
作者 梁亚琴 胡志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53-1257,共5页
以N,N-二甲基烯丙基胺和氯乙酸钠为原料进行反应得到烯丙基二甲铵基乙酸盐(CDAH),CDAH再与次氯酸反应得到两性中间体3-氯2-羟丙基二甲铵基乙酸盐(CCDH),在碱催化剂作用下,采用干法和一步法相结合的工艺将CCDH与羟乙基纤维素反应合成了... 以N,N-二甲基烯丙基胺和氯乙酸钠为原料进行反应得到烯丙基二甲铵基乙酸盐(CDAH),CDAH再与次氯酸反应得到两性中间体3-氯2-羟丙基二甲铵基乙酸盐(CCDH),在碱催化剂作用下,采用干法和一步法相结合的工艺将CCDH与羟乙基纤维素反应合成了两性离子型纤维素(AHEC);研究了AHEC在溶液巾的黏度行为,考察了不同取代度、NaCl质量浓度、外加盐种类及水溶液pH对AHEC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高取代度的AHEC比低取代度的AHEC的比浓黏度小;随NaCl质量浓度的增大,AHEC的特性黏度先减小后增大,表明AHEC具有明显的反聚电解质溶液性质;AHEC在NaCl溶液中比在CaCl_2溶液中的比浓黏度大;当水溶液的pH>7时,随pH的增大,AHEC的特性黏度先减小后增大,等电点范围为pH=9~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型纤维素 碱催化剂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环四次甲基吡唑酮-5的半导体性能与两性离子型结构
7
作者 孙玉善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 1982年第4期21-26,共6页
某些含氮杂环化合物,其中包括研究得较详的斯德酮类(Sydnones),它们的芳香性格系来自两性离子型的分子结构。已有不少的工作支持这种概括性的意见。例如,Hill和Sutton(1)发现了一些芳基和烷基斯德酮的6.6D左右的偶极矩及其负极指向... 某些含氮杂环化合物,其中包括研究得较详的斯德酮类(Sydnones),它们的芳香性格系来自两性离子型的分子结构。已有不少的工作支持这种概括性的意见。例如,Hill和Sutton(1)发现了一些芳基和烷基斯德酮的6.6D左右的偶极矩及其负极指向,deStevens(2)根据红外光谱的测定结果,较前人更为中肯地提出了某些吡唑酮类化合物的两性离子型结构的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性能 两性离子型结构 3 4—环四次甲基毗唑酮 咪唑分子 杂环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甜菜碱类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束化行为的分子模拟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勇斌 王文栋 +3 位作者 陈健 沈家训 刘艺 孙霜青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83-589,共7页
以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甜菜碱为研究对象,采用粗粒度分子动力学方法,构建不同结构的烷基甜菜碱模型,考察其联结基团和疏水尾链对溶液体系中自聚体的溶液行为的影响,分析了自聚体胶束的弯曲角分布、相对形状各异性以及径向分布函数等参... 以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甜菜碱为研究对象,采用粗粒度分子动力学方法,构建不同结构的烷基甜菜碱模型,考察其联结基团和疏水尾链对溶液体系中自聚体的溶液行为的影响,分析了自聚体胶束的弯曲角分布、相对形状各异性以及径向分布函数等参数,探究了球形、棒状、分支状胶束的形状转变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在联结基团的作用下,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子发生弯曲,小胶束交联融合形成棒状—分支状胶束转变;疏水尾链长度增加会导致胶束体积变化从而降低分子间相互作用,小胶束易融合形成球形—棒状胶束的形状转变。文章为相似体系下的理论探索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思维角度,对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和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烷基甜菜碱 分子模拟 胶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离子型乳化剂对高能量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建华 杜启伟 丁玉庭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8-94,共7页
对比分析两性离子型乳化剂——大豆卵磷脂和非离子型乳化剂分子蒸馏单甘酯对高能量乳液体系的作用影响。研究表明,高温杀菌前,大豆卵磷脂和单甘酯都有较好的乳化作用,离心沉淀率、稳定系数、粒径电位和脂肪聚结率等都反应出较好的稳定... 对比分析两性离子型乳化剂——大豆卵磷脂和非离子型乳化剂分子蒸馏单甘酯对高能量乳液体系的作用影响。研究表明,高温杀菌前,大豆卵磷脂和单甘酯都有较好的乳化作用,离心沉淀率、稳定系数、粒径电位和脂肪聚结率等都反应出较好的稳定度。高温杀菌后,单甘酯热稳定性不如大豆卵磷脂,甚至加重了乳液体系失稳,大豆卵磷脂和单甘酯最终离心沉淀率分别为2.89%和10.32%,稳定系数分别为0.995和0.875,平均粒径分别为402和813 nm,脂肪聚结率分别为29.6%和34.23%,结合共聚焦显微呈像,反应出大豆卵磷脂热稳定性更好,质量分数为0.06%就能够达到较好的乳化稳定效果,继续添加提升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型食品乳化剂 大豆卵磷脂 单甘酯 高能量乳液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AMPS/MTAC)两性离子型吸水凝胶
10
作者 丁伦汉 瞿保钧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33-137,共5页
选择两种具有强电离基团的烯类单体 ,2 -丙烯酰胺基 - 2 -甲基丙磺酸钠 (SAMPS)和 (3-甲基丙烯酰胺基 )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MTAC)为共聚单体 ,并以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了两性离子型吸水凝胶。实验发现 ,凝胶的吸水率随 MTAC含... 选择两种具有强电离基团的烯类单体 ,2 -丙烯酰胺基 - 2 -甲基丙磺酸钠 (SAMPS)和 (3-甲基丙烯酰胺基 )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MTAC)为共聚单体 ,并以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了两性离子型吸水凝胶。实验发现 ,凝胶的吸水率随 MTAC含量升高而降低。在多数情况下 ,凝胶在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胀度随溶液中电解质浓度提高而下降。只是当 SAMPS和 MTAC摩尔含量相同时 ,凝胶才表现出所谓的抗电解质溶胀行为 ,即随着溶液中电解质浓度提高 ,凝胶的溶胀度反而升高。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 (3-甲基丙烯酰胺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两性离子型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视色差法判断两性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在水中的溶解程度——董明,郑哲,邵琼芳,等.CN 101799402A
11
作者 王月卿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0-40,共1页
本发明“目视色差法判断两性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在水中的溶解程度”涉及一种高效使用高分子絮凝剂的方法。该方法可有效防止未溶解完全的两性离子型聚丙烯酰胺进入絮凝体系而影响絮凝分离效果。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两性离子型 色差法 溶解 高分子絮凝剂 CN 分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化所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两性离子型纤维素基高吸水树脂产业化技术通过国家验收
12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6-156,共1页
日前,中国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承担的孟烷二胺合成与精制产业化技术、负压沸腾提取和膜分离高纯度油橄榄苦苷的产业化技术、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两性离子型纤维素基高吸水树脂的产业化技术开发3个项目,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农业科技成... 日前,中国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承担的孟烷二胺合成与精制产业化技术、负压沸腾提取和膜分离高纯度油橄榄苦苷的产业化技术、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两性离子型纤维素基高吸水树脂的产业化技术开发3个项目,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验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悬浮聚合法 产业化技术 高吸水树脂 两性离子型 纤维素基 国家验收 制备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酸盐型两性离子胍胶的制备与评价
13
作者 邵秀丽 田培蓉 高燕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0-303,共4页
为提高压裂返排液重复配液的胍胶性能,通过合成两性甜菜碱型中间体,然后分别用干法和湿法合成羧酸盐型两性离子胍胶,并通过红外光谱定性分析其性能。结果表明,干法CJ2-6与CJ2-6原粉红外谱图基本一致,改性失败。湿法CJ2-6改性成功并确定... 为提高压裂返排液重复配液的胍胶性能,通过合成两性甜菜碱型中间体,然后分别用干法和湿法合成羧酸盐型两性离子胍胶,并通过红外光谱定性分析其性能。结果表明,干法CJ2-6与CJ2-6原粉红外谱图基本一致,改性失败。湿法CJ2-6改性成功并确定其最优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70℃,碱用量/胍胶质量比为1∶0.007。用破胶液配制湿法羧酸盐型CJ2-6压裂液性能优于CJ2-6,能够满足SY/T 5107—2005《水基压裂液性能评价方法》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酸盐两性离子胍胶 干法 湿法 压裂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离子自组装仿生表面的制备、表征及抗黏附性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雅露 李光吉 +1 位作者 刘云鸿 陈达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84-1491,共8页
设计与合成了磺酸甜菜碱型的两性离子化合物:N,N-二甲基氨甲酸乙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磺酸内盐(SiNNS),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氢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对其分子组成与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自组装技术将SiNNS分子构筑在玻璃基材表面,形成了... 设计与合成了磺酸甜菜碱型的两性离子化合物:N,N-二甲基氨甲酸乙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磺酸内盐(SiNNS),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氢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对其分子组成与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自组装技术将SiNNS分子构筑在玻璃基材表面,形成了模拟细胞外层膜的仿生表面.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X光电子能谱(XPS)和接触角测量仪对表面的形貌特征、化学组成和润湿性进行了表征.以空白玻璃为对照样品,研究了这一表面的防雾性能和抗细菌黏附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两性离子自组装仿生表面具有超亲水性和水下超疏油特性,其水滴接触角为9.2°,水下油滴接触角接近180°;与对照样品相比,两性离子自组装表面具有优异的防雾性与抗细菌黏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两性离子 自组装 仿生表面 超亲水 抗细菌黏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合成及表面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范闽光 蒋月秀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73-75,共3页
对新型两性表面活性剂N-(3-十二烷氧基-2-羟基丙基)-N,N-二甲基甘氨酸甜菜碱的表面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其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cmc)、起泡力、润湿力、钙皂分散力及增溶能力.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甜菜碱 表面性能 合成 两性离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侠 李宗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1993年第5期11-13,共3页
用月桂酸甲酯与羟乙基乙二胺在甲醇钠的催化作用下合成酰胺型的两性表面活性剂,并考察了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和起泡高度。
关键词 酰胺 表面活性剂 两性离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硫两性表面活性剂物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镇江 覃善木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8-11,共4页
研究了一类新型含硫两性表面活性剂──S-烷基锍基乙硫酸内盐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起泡力、润温力、乳化力及钙皂分散力。研究结果表明,这是一类性能优良的两性表面活性剂。
关键词 物理化学性质 表面活性剂 两性离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碱系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23
18
作者 何元君 张铸勇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9-32,共4页
本文系统介绍了甜菜碱系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对开辟或拓宽甜菜碱系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及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甜菜碱 合成 应用 表面活性剂 两性离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类离子液体与酪氨酸相互作用及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智伟 丁伟璐 +2 位作者 张雅琴 王艳磊 何宏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7-66,共10页
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且结构可调,被认为是潜在的新一代绿色高效生物分子溶剂。本文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系列咪唑基离子液体与两性离子型氨基酸(酪氨酸)的相互作用及机理。利用对称微扰理论(SAPT)、分子中的原子理论(AIM)及约... 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且结构可调,被认为是潜在的新一代绿色高效生物分子溶剂。本文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系列咪唑基离子液体与两性离子型氨基酸(酪氨酸)的相互作用及机理。利用对称微扰理论(SAPT)、分子中的原子理论(AIM)及约化密度梯度函数(RDG),分析了氢键作用、静电力、诱导力和色散力对离子液体-氨基酸体系相互作用的贡献。计算结果表明静电作用对于阴、阳离子与酪氨酸的相互作用占主导地位。对于系列阳离子而言,具有不同的甲基取代位点和烷基侧链长度对不同的相互作用模式会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当甲基位于咪唑环的C2位点时,诱导力与色散力占比差别较小;当甲基取代位于咪唑环的N3位点时,诱导力与色散力占比差别较大。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当甲基位于C2位时,氢键、咪唑环与苯环之间的π^(+)–π作用为主要作用模式,而甲基取代位为N3位时,氢键和烷基链与苯环之间的C_(Alkyl)―H…π作用则成为主导。进一步获得离子对-酪氨酸的相互作用能变化趋势与阳离子-酪氨酸的变化趋势一致,阴阳离子的共同作用使其与酪氨酸结合更稳定。该研究结果阐明了离子液体中阳离子氢键位点及侧链长度差异对于离子液体-酪氨酸体系的相互作用模式的影响机制,为高效分离氨基酸的功能性离子液体的设计和筛选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两性离子型氨基酸 相互作用机理 氢键作用 范德华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聚合物清洁压裂液的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馥 刘力铭 +1 位作者 王安培 刘福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08期54-56,共3页
在合成长链脂肪酸衍生的甜菜碱表面活性剂的基础上 ,研究了用该表面活性剂作为无聚合物清洁压裂液的黏性行为。重点研究了该表面活性剂及压裂液黏度与质量分数、盐含量、pH值和温度的关系 ,以及压裂液的破胶性能等。实验结果表明 :该甜... 在合成长链脂肪酸衍生的甜菜碱表面活性剂的基础上 ,研究了用该表面活性剂作为无聚合物清洁压裂液的黏性行为。重点研究了该表面活性剂及压裂液黏度与质量分数、盐含量、pH值和温度的关系 ,以及压裂液的破胶性能等。实验结果表明 :该甜菜碱水溶液具有黏弹性 ,将w(甜菜碱 ) =2 %的水溶液加入w(KCl) =6 %的水溶液 ,在 10 0r/min的转速下其表观黏度达 35mPa·s;遇见烃类物质后 ,甜菜碱水溶液黏度迅速降为低于 5mPa·s。该溶液最佳适用条件 :pH=7~ 8,适用温度在 2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无聚合物清洁压裂液 实验室 研究 甜菜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