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步法制备两性离子交换膜的方法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费哲君 王树博 +4 位作者 李存璞 张雪飞 赵玉彬 谢晓峰 黄海燕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26-932,共7页
通过一步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偏氟聚芴醚噁二唑两性离子交换膜。以十氟噁二唑与双酚芴为单体聚合得到基础聚合物,通过芳香亲核取代反应在基础聚合物上引入官能团制备了一种含氟聚芳芴醚噁二唑两性离子交换膜。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官能化... 通过一步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偏氟聚芴醚噁二唑两性离子交换膜。以十氟噁二唑与双酚芴为单体聚合得到基础聚合物,通过芳香亲核取代反应在基础聚合物上引入官能团制备了一种含氟聚芳芴醚噁二唑两性离子交换膜。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官能化反应的活性位点和反应能垒进行了预测,模拟计算结果与核磁分析谱图吻合良好。制备的两性离子膜具有相对较高的离子传导率,较低的钒渗透性。70℃时,传导率为58.5 m S?cm?1;钒离子渗透系数为8 2 11.56 10 cm min????,比Nafion?117小两个数量级,有望用于全钒液流电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亲核取代:密度泛函理论 两性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醚阴离子膜的改性及在钒电池中的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鲁丹 黄可龙 +1 位作者 刘素琴 汪南方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5-657,共3页
阴离子交换膜具有优异的阻钒性能,但是其电化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低于阳离子交换膜,阻碍了其在全钒氧化还原电池中的应用。选用国内商业化聚苯醚(PPO)阴离子膜作为基膜,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在阴离子交换基膜中引入阳离子交换基团成为两... 阴离子交换膜具有优异的阻钒性能,但是其电化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低于阳离子交换膜,阻碍了其在全钒氧化还原电池中的应用。选用国内商业化聚苯醚(PPO)阴离子膜作为基膜,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在阴离子交换基膜中引入阳离子交换基团成为两性离子交换膜。结果表明,二种改性方法均能提高膜的IEC、电导率等基本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由于全氟磺酸溶液(PFSA)改性后隔膜的阻钒离子能力显著提高,该膜组装的电池的能量效率和电流效率分别提高3.2%和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 离子交换 两性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膜法含钴废水处理工艺中均相离子交换膜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南君 马腾 +1 位作者 王三反 黄全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52-1255,1261,共5页
基于等离子体照射技术,在磺化聚偏氟乙烯接枝苯乙烯均相阳离子交换膜(PVDF-g-PSSA膜)上接枝两性离子聚合物,改性使其具有高选择透过性及优异的抗污染能力。实验通过对改性膜离子迁移数、接触角及面电阻的测定来表征膜的改性效果,并通过... 基于等离子体照射技术,在磺化聚偏氟乙烯接枝苯乙烯均相阳离子交换膜(PVDF-g-PSSA膜)上接枝两性离子聚合物,改性使其具有高选择透过性及优异的抗污染能力。实验通过对改性膜离子迁移数、接触角及面电阻的测定来表征膜的改性效果,并通过应用实验来表征膜优异的实用性能。结果表明,改性膜的阳离子迁移数达到98.2%,较PVDF-g-PSSA膜提升了9.4%,亲水角下降了31°,面电阻下降了5.2Ω·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体照射技术 均相阳离子交换 两性离子聚合物 选择透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阻醇PVDF/超支化聚酰胺共混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
4
作者 宋红霞 马丽英 +3 位作者 陈璐 申婧 陈志娇 宫江宁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2-68,共7页
为了制备应用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高阻醇质子交换膜,采用溶液浇铸法,将聚偏氟乙烯(PVDF)与自制的超支化聚酰胺(HBPA)按质量比1∶1,1∶2,1∶3和1∶4制备成共混膜用作质子交换膜,分别编号为PH1-1,PH1-2,PH1-3和PH1-4。在共混过程中,PVDF... 为了制备应用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高阻醇质子交换膜,采用溶液浇铸法,将聚偏氟乙烯(PVDF)与自制的超支化聚酰胺(HBPA)按质量比1∶1,1∶2,1∶3和1∶4制备成共混膜用作质子交换膜,分别编号为PH1-1,PH1-2,PH1-3和PH1-4。在共混过程中,PVDF中的氟基基团(—F)与HBPA中的端羧基基团(—COOH)之间形成了分子间氢键,大量氢键的形成在共混膜中构建出网状交联结构。测试了共混膜的甲醇渗透性能、质子电导率、吸水率和溶胀率、拉伸性能及热稳定性等重要性能。结果表明,构建的网状交联结构有效阻止了甲醇的渗透,使4种共混膜表现出良好的阻醇性能,其中共混膜PH1-1的甲醇渗透率低至5.41×10^(-7)cm^(2)/s,比商用Nafion 117膜低一个数量级,其拉伸强度高达38.24 MPa,是商用Nafion 117的两倍多。PH1-4共混膜的质子电导率最大,80℃时达到2.96×10^(-2)S/cm。采用相对选择性作为衡量质子电导率和甲醇渗透性的综合指标,发现PH1-4在4种膜中表现最佳。由此可见,适当设计和构建网状交联结构能有效提高质子交换膜的阻醇性能,并可对其它性能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质子交换 共混 网状交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结构磺化聚醚醚酮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4
5
作者 岳杰 刘继元 +3 位作者 赵春霞 李云涛 何达 何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2-138,共7页
采用3种具有不同链段长度、分子结构的硅氧烷二胺与磺化聚醚醚酮(SPEEK)反应,制备了3种具有不同交联结构的磺化聚醚醚酮质子交换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证实了交联结构的存在。通过热重分析仪、万能材料试验机和电化学综合站,研究... 采用3种具有不同链段长度、分子结构的硅氧烷二胺与磺化聚醚醚酮(SPEEK)反应,制备了3种具有不同交联结构的磺化聚醚醚酮质子交换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证实了交联结构的存在。通过热重分析仪、万能材料试验机和电化学综合站,研究了不同硅氧烷交联结构对质子交换膜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水中尺寸稳定性、甲醇渗透率、可交换阳离子容量和质子传导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改性可大幅度提高SPEEK膜的力学性能、阻醇性能以及尺寸稳定性。使用含苯环结构的硅氧烷二胺(PMS)制备的交联结构质子交换膜具有最好的综合性能。相较于SPEEK纯膜,SPEEK/PMS交联质子膜的甲醇渗透系数由2.28×10^(-6) cm^2/s减小到1.89×10^(-7) cm^2/s,有效选择性是纯膜的5.6倍,溶胀比降低了5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 交联结构 含硅二胺 磺化聚醚醚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用于全热交换器的透湿阻气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艺伟 韩秋 +3 位作者 杜旭东 周青波 刘秉鑫 薛立新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2-140,147,共10页
建筑能耗是能源消耗的主要方面,其中空调能耗在建筑能耗中占很大的比例.随着能源消耗问题的日益严峻,空调节能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全热交换器通过新风和排风的能量交换,大大节省了空调的能耗,有效地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其中,全热交换膜... 建筑能耗是能源消耗的主要方面,其中空调能耗在建筑能耗中占很大的比例.随着能源消耗问题的日益严峻,空调节能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全热交换器通过新风和排风的能量交换,大大节省了空调的能耗,有效地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其中,全热交换膜在全热交换器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本文介绍全热交换膜的换热机理,归纳目前各种可用于全热交换的透湿阻气膜的性能,并展望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热交换 透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在离子交换膜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褚云晨 王三反 张学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58-262,共5页
介绍了聚苯胺(PANi)在离子交换膜中的应用,综述了PANi对Nafion膜、聚偏氟乙烯(PVDF)膜和非氟离子交换膜性能的影响。发现PANi能有效地改善膜的含水率、离子传导率、选择透过性,以及应用于燃料电池时所需的阻醇性,最后提出了PANi在离子... 介绍了聚苯胺(PANi)在离子交换膜中的应用,综述了PANi对Nafion膜、聚偏氟乙烯(PVDF)膜和非氟离子交换膜性能的影响。发现PANi能有效地改善膜的含水率、离子传导率、选择透过性,以及应用于燃料电池时所需的阻醇性,最后提出了PANi在离子交换膜中的研究方向,为复合离子交换膜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离子交换 电渗析 燃料电池 离子传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钒液流电池的质子传导膜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晓 宋士强 +2 位作者 范永生 刘平 王保国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4-38,共5页
研究质子传导膜对全钒液流电池性能的影响,包括膜面电阻、阻钒性以及质子传导膜厚度,为研究开发适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质子传导膜提供依据.通过测定钒电池循环充电/放电过程的效率、暂态极化曲线、静态交叉放电曲线,建立选择与优化膜材... 研究质子传导膜对全钒液流电池性能的影响,包括膜面电阻、阻钒性以及质子传导膜厚度,为研究开发适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质子传导膜提供依据.通过测定钒电池循环充电/放电过程的效率、暂态极化曲线、静态交叉放电曲线,建立选择与优化膜材料的评价方法;在考察膜电导率、膜厚、阻钒性和机械强度的综合性能指标后,认为膜面电阻在0.3~0.5Ω.cm2范围,具备优良阻钒性能条件下,膜厚约150μm比较合适.使用符合该性能的聚偏氟乙烯质子传导膜时,钒电池能量效率超过70%,有望满足发展大容量蓄电储能装备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流电池 质子传导 面电 电池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