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等电聚焦检测新鲜血液及血痕酸性磷酸酶表型
1
作者 李建金 郭景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1期63-65,73,共4页
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在人体中的分布非常广泛,具有多种不同的分子形式。主要有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组织酸性磷酸酶及红细胞酸性磷酸酶(Erythrocyte acid phosphatase,EAP)三种,其中以PAP活性最高;而EAP则是一组单位点复等... 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在人体中的分布非常广泛,具有多种不同的分子形式。主要有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组织酸性磷酸酶及红细胞酸性磷酸酶(Erythrocyte acid phosphatase,EAP)三种,其中以PAP活性最高;而EAP则是一组单位点复等位基因控制的,具有遗传多态性的同工酶。1963年Hopkinson首次发现EAP具有多态性。EAP常见的表型有三种:B-B,B-A,A-A。1980年Randall首次应用等电聚焦电泳检测了室温下存放的血痕EAP表型。随后,Divall及Stella分别利用此法检测了血痕EAP表型。1986年日本学者南方首次利用等电聚焦检测了日本人群新鲜血EAP表型;1987年Saha用此法检测了新加坡人群新鲜血EAP表型,两者均未检测血痕EAP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磷酸酶 等电聚焦 日本人群 遗传多态性 基因频率 同工酶 分子形式 复等位基因 单位点 两性电解质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分离茶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2
作者 陈彦 钱万英 《茶叶》 1995年第2期17-19,共3页
本文采用薄层(0.5mm)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分离茶酯酶同工酶,获得22条酶带及其等电点,并对这种方法的分辨力和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薄层等电聚焦 酯酶同工酶 两性电解质载体 茶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畜蛋白质多态性研究的电泳方法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唐海东 《中国牛业科学》 1990年第2期55-57,共3页
众所熟知,带有电荷的胶粒或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阳极或阴极移动的现象,称之为电泳。如果带电胶粒或分子的多种成分,在某种固态介质上经过电泳,由于各自的迁移速度不同,被分离在不同的区带,从而达到分析、制备的目的,这种实验技术就叫... 众所熟知,带有电荷的胶粒或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阳极或阴极移动的现象,称之为电泳。如果带电胶粒或分子的多种成分,在某种固态介质上经过电泳,由于各自的迁移速度不同,被分离在不同的区带,从而达到分析、制备的目的,这种实验技术就叫区带电泳。电泳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蛋白质多态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泳方法 多态性研究 迁移速度 实验技术 区带电泳 淀粉凝胶电泳 等电聚焦电泳 等电点 移动界面电泳 两性电解质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技术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春 姬磊 +1 位作者 张维冰 张玉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1-125,共5页
介绍了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CIEF)技术的发展和现状,特别对载体两性电解质、柱内表面处理和检测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加以系统评述,并且对CIEF的定性能力、峰容量、重现性及其在生命科学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引用文献59篇。
关键词 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技术 毛细管 微分离技术 载体两性电解质 管壁处理 进样 迁移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