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工业化应用的进展
被引量:
24
1
作者
张慕刚
骆飞
+2 位作者
汪长辉
陶知非
刘进宝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共8页
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简称"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在解决低信噪比地区勘探、复杂地质体成像、岩性勘探以及精细油气藏描述与监测等勘探难题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但是要推广应用该技术还需要克服震源与采集两大制约因...
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简称"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在解决低信噪比地区勘探、复杂地质体成像、岩性勘探以及精细油气藏描述与监测等勘探难题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但是要推广应用该技术还需要克服震源与采集两大制约因素。为此,探讨了影响"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工业化应用的两个制约因素——宽频信号源的激发与可控震源的高效采集技术,以期大幅降低陆上宽方位、高密度地震采集的作业成本,使之经济可行。在对可控震源宽频激发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和有针对性设计扫描信号的基础上,对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的智能化施工方案、用户定制同步激发方法、队伍的高效作业管理以及海量地震数据质量控制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细化和优化,并结合地震采集与处理的实际应用效果,展示了该技术工业化应用的良好前景。结论认为:(1)以新一代低频可控震源为核心的宽频地震激发技术解决方案、以野外地震作业管理系统和海量地震数据质控与管理系统为核心的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解决方案,有效地破解了上述技术瓶颈,"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已经具有了可接受的性价比;(2)该技术能在成本可接受的情况下极大地改进地震资料的成像效果、提高油气勘探的预测精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宽一高地震采集
智能化施工
海量
地震
数据
高
效作业管理
用户定制同步激发
宽
频信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宽一高”油气地震勘探中的关键问题分析
被引量:
50
2
作者
王华忠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3-324,共12页
油气地震勘探面对的地下介质情况(包括地表条件)和油藏情况日益复杂促使地震勘探技术不断提高,最终目的是能够尽可能精确地描述油气藏以及提高油气采收率和勘探效益。2000年后逐渐普及的“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是其中的一项标志性技术...
油气地震勘探面对的地下介质情况(包括地表条件)和油藏情况日益复杂促使地震勘探技术不断提高,最终目的是能够尽可能精确地描述油气藏以及提高油气采收率和勘探效益。2000年后逐渐普及的“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是其中的一项标志性技术,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系列,并非仅指将地震数据采集技术推进到“两宽一高”阶段,它还包括针对“两宽一高”数据的地震成像处理技术、地震地质解释技术及油藏评价技术。当前,“两宽一高”地震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较为迅速,各种新的观测系统、新的震源和检波器系统以及高效、自动、智能数据采集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是,从海量的“两宽一高”数据中提取与精确描述储层相关信息的技术进展严重滞后,譬如全波形反演(Full Waveform Inversion,FWI)和最小二乘逆时深度偏移(LeastSquares Reverse Time Migration,LS_RTM)技术距离大规模生产实用(尤其是直接贡献于储层描述的应用)相去甚远。从地震波反演成像对地震数据采集的需求出发,较为全面地依次分析了“两宽一高”地震数据采集技术对地震波成像的必要性、“两宽一高”地震数据对地震波成像的贡献、“两宽一高”地震勘探阶段的地震分辨率、“两宽一高”地震数据成像处理中的关键问题等,最后简述了“两宽一高”地震勘探中地震地质解释的观点。认为“两宽一高”油气地震勘探技术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石油工业界的核心技术,当前的技术发展现状远未达到“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的成熟阶段,今后油气地震勘探的技术发展应该是围绕着“两宽一高”地震勘探的关键问题,即采集技术、对应的反演成像技术、地震解释技术和油藏描述技术而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介质与复杂储层
“
两
宽一
高
”
地震
勘探
“
两
宽一
高
”
地震
数据
采集
海量数据处理
反演成像
“
两
宽一
高
”
地震
地质解释
“
两
宽一
高
”油藏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宽频带、宽方位和高密度”陆上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聚焦分辨率分析
被引量:
8
3
作者
常紫娟
魏伟
+3 位作者
符力耘
秦楠
苏俊
孙伟家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868-3885,共18页
近年来,“两宽一高”——宽频带、宽方位和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地震勘探的能力和精度,在岩性油气藏地区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也对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现有的成本限制和装备条件下,根据具...
近年来,“两宽一高”——宽频带、宽方位和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地震勘探的能力和精度,在岩性油气藏地区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也对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现有的成本限制和装备条件下,根据具体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条件来选择合适的“两宽一高”采集观测参数以实现最佳的勘探效益,已成为当前地震勘探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首先回顾了点绕射聚焦分析的基本原理,随后给出一种新的复杂介质多频率快速聚焦分辨率定量分析方法.基于该理论,我们以一个典型的陆上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方案和速度模型为例,系统地研究了“两宽一高”地震资料偏移成像分辨率随着关键采集参数的变化规律,给出了不同条件下分辨率的理论极限值及其所对应的采集参数的临界点值.此外,我们也提出了一种新的采集参数和子波频谱的交汇定量分析方法,进一步阐明了采集参数和子波频谱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为复杂接收激发条件下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两
宽一
高
”
地震
采集
聚焦分辨率分析
成像清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关键技术与效果--以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与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油气藏为例
被引量:
15
4
作者
林煜
李相文
+3 位作者
陈康
张银涛
臧殿光
郁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7-727,共11页
以储层定量化预测为核心的碳酸盐岩油气藏地震表征技术是实现该领域增储上产的重要手段。中国的油气勘探开发在早期阶段主要集中于中-浅层陆相碎屑岩领域,近二十年来,随着塔河、普光和安岳等西部大气田的发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的开发前...
以储层定量化预测为核心的碳酸盐岩油气藏地震表征技术是实现该领域增储上产的重要手段。中国的油气勘探开发在早期阶段主要集中于中-浅层陆相碎屑岩领域,近二十年来,随着塔河、普光和安岳等西部大气田的发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的开发前景才逐步明朗。与国外相比,中国的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年代更加古老、地表条件更加复杂、非均质性更强,这些都为储层定量预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以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礁滩型储层与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缝洞型储层为例,在对2类储层地质特点与地震研究难点充分剖析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针对性的地震预测思路与关键配套技术。目前,随着“两宽一高”地震采集、井控高保真宽频处理以及相控地震波阻抗反演等核心技术的不断完善,中国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储层预测已经由定性逐渐转变为半定量,由简单描述转变为储渗单元精细刻画。此次研究也将为国内外其他碳酸盐岩油气藏精细开发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两
宽一
高
”
地震
采集
高
保真
宽
频处理
储层预测
礁滩型储层
缝洞型储层
深层碳酸盐岩
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工业化应用的进展
被引量:
24
1
作者
张慕刚
骆飞
汪长辉
陶知非
刘进宝
机构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共8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陆上宽频高密度地震勘探配套技术"(编号:2017ZX0501800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研专项"物探重大技术现场试验与集成配套"(编号:2017D-35)
文摘
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简称"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在解决低信噪比地区勘探、复杂地质体成像、岩性勘探以及精细油气藏描述与监测等勘探难题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但是要推广应用该技术还需要克服震源与采集两大制约因素。为此,探讨了影响"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工业化应用的两个制约因素——宽频信号源的激发与可控震源的高效采集技术,以期大幅降低陆上宽方位、高密度地震采集的作业成本,使之经济可行。在对可控震源宽频激发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和有针对性设计扫描信号的基础上,对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的智能化施工方案、用户定制同步激发方法、队伍的高效作业管理以及海量地震数据质量控制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细化和优化,并结合地震采集与处理的实际应用效果,展示了该技术工业化应用的良好前景。结论认为:(1)以新一代低频可控震源为核心的宽频地震激发技术解决方案、以野外地震作业管理系统和海量地震数据质控与管理系统为核心的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解决方案,有效地破解了上述技术瓶颈,"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已经具有了可接受的性价比;(2)该技术能在成本可接受的情况下极大地改进地震资料的成像效果、提高油气勘探的预测精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两宽一高地震采集
智能化施工
海量
地震
数据
高
效作业管理
用户定制同步激发
宽
频信号源
Keywords
WBH seismic acquisition
Intelligent operation
Massive seismic data
Efficient operation management
Customized simultaneous sweep
Broadband signal source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宽一高”油气地震勘探中的关键问题分析
被引量:
50
2
作者
王华忠
机构
波现象与智能反演成像研究组(WPI)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3-324,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4126)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24-001,2016ZX05006-002)共同资助~~
文摘
油气地震勘探面对的地下介质情况(包括地表条件)和油藏情况日益复杂促使地震勘探技术不断提高,最终目的是能够尽可能精确地描述油气藏以及提高油气采收率和勘探效益。2000年后逐渐普及的“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是其中的一项标志性技术,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系列,并非仅指将地震数据采集技术推进到“两宽一高”阶段,它还包括针对“两宽一高”数据的地震成像处理技术、地震地质解释技术及油藏评价技术。当前,“两宽一高”地震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较为迅速,各种新的观测系统、新的震源和检波器系统以及高效、自动、智能数据采集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是,从海量的“两宽一高”数据中提取与精确描述储层相关信息的技术进展严重滞后,譬如全波形反演(Full Waveform Inversion,FWI)和最小二乘逆时深度偏移(LeastSquares Reverse Time Migration,LS_RTM)技术距离大规模生产实用(尤其是直接贡献于储层描述的应用)相去甚远。从地震波反演成像对地震数据采集的需求出发,较为全面地依次分析了“两宽一高”地震数据采集技术对地震波成像的必要性、“两宽一高”地震数据对地震波成像的贡献、“两宽一高”地震勘探阶段的地震分辨率、“两宽一高”地震数据成像处理中的关键问题等,最后简述了“两宽一高”地震勘探中地震地质解释的观点。认为“两宽一高”油气地震勘探技术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石油工业界的核心技术,当前的技术发展现状远未达到“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的成熟阶段,今后油气地震勘探的技术发展应该是围绕着“两宽一高”地震勘探的关键问题,即采集技术、对应的反演成像技术、地震解释技术和油藏描述技术而展开。
关键词
复杂介质与复杂储层
“
两
宽一
高
”
地震
勘探
“
两
宽一
高
”
地震
数据
采集
海量数据处理
反演成像
“
两
宽一
高
”
地震
地质解释
“
两
宽一
高
”油藏描述
Keywords
complex medium and reservoir
seismic exploration with ‘wide-azimuth
high-density
and broadband’ data
seismic data acquisition using ‘wide-azimuth
big data processing
inversion imaging
seismic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using ‘wide-azimuth
reservoir description with ‘wide-azimuth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宽频带、宽方位和高密度”陆上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聚焦分辨率分析
被引量:
8
3
作者
常紫娟
魏伟
符力耘
秦楠
苏俊
孙伟家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深层油气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868-3885,共1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专项项目(2016YFC0601100)资助.
文摘
近年来,“两宽一高”——宽频带、宽方位和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地震勘探的能力和精度,在岩性油气藏地区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也对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现有的成本限制和装备条件下,根据具体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条件来选择合适的“两宽一高”采集观测参数以实现最佳的勘探效益,已成为当前地震勘探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首先回顾了点绕射聚焦分析的基本原理,随后给出一种新的复杂介质多频率快速聚焦分辨率定量分析方法.基于该理论,我们以一个典型的陆上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方案和速度模型为例,系统地研究了“两宽一高”地震资料偏移成像分辨率随着关键采集参数的变化规律,给出了不同条件下分辨率的理论极限值及其所对应的采集参数的临界点值.此外,我们也提出了一种新的采集参数和子波频谱的交汇定量分析方法,进一步阐明了采集参数和子波频谱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为复杂接收激发条件下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
两
宽一
高
”
地震
采集
聚焦分辨率分析
成像清晰度
Keywords
Wide-band,wide-azimuth and high-density seismic acquisition
Focal beam resolution analysis
Imaging sharpness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关键技术与效果--以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与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油气藏为例
被引量:
15
4
作者
林煜
李相文
陈康
张银涛
臧殿光
郁智
机构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中国石油集团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集团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7-727,共11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52-001)
中国石油集团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2018A-3306)。
文摘
以储层定量化预测为核心的碳酸盐岩油气藏地震表征技术是实现该领域增储上产的重要手段。中国的油气勘探开发在早期阶段主要集中于中-浅层陆相碎屑岩领域,近二十年来,随着塔河、普光和安岳等西部大气田的发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的开发前景才逐步明朗。与国外相比,中国的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年代更加古老、地表条件更加复杂、非均质性更强,这些都为储层定量预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以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礁滩型储层与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缝洞型储层为例,在对2类储层地质特点与地震研究难点充分剖析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针对性的地震预测思路与关键配套技术。目前,随着“两宽一高”地震采集、井控高保真宽频处理以及相控地震波阻抗反演等核心技术的不断完善,中国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储层预测已经由定性逐渐转变为半定量,由简单描述转变为储渗单元精细刻画。此次研究也将为国内外其他碳酸盐岩油气藏精细开发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
两
宽一
高
”
地震
采集
高
保真
宽
频处理
储层预测
礁滩型储层
缝洞型储层
深层碳酸盐岩
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
Keywords
seismic acquisition with wide azimuth and high density(2W1H)
high fidelity and broadband data processing
reservoir prediction
reef-shoal reservoir
fractured-vuggy reservoir
deep carbonate reservoir
Sichuan Basin
Tarim Basi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工业化应用的进展
张慕刚
骆飞
汪长辉
陶知非
刘进宝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两宽一高”油气地震勘探中的关键问题分析
王华忠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
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宽频带、宽方位和高密度”陆上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聚焦分辨率分析
常紫娟
魏伟
符力耘
秦楠
苏俊
孙伟家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关键技术与效果--以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与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油气藏为例
林煜
李相文
陈康
张银涛
臧殿光
郁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