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体育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以两型社会试验区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徐小荷 余银 邓罗平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6-81,共6页
借鉴系统学理论,采用特尔斐法,通过对指标的初选和完善,构建出区域体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集各指标原始数据,对其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处理,利用层次分析法,求得区域体育竞争力的各指标及各子系统的权重。通过加权线性和法,求算出200... 借鉴系统学理论,采用特尔斐法,通过对指标的初选和完善,构建出区域体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集各指标原始数据,对其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处理,利用层次分析法,求得区域体育竞争力的各指标及各子系统的权重。通过加权线性和法,求算出2008年——2009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体育竞争力的水平指数,为地方政府及相关体育部门制定体育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型社会试验区 区域 体育竞争力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型社会试验区体育竞争力水平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邓罗平 欧阳新辉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23,44,共8页
运用逻辑分析、德尔菲等研究方法,构建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的区域体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给出各指标的权重,实现了区域体育竞争力的量化评价。通过对2007年—2009年两型社会试验区的体育竞争力水平进行分析发... 运用逻辑分析、德尔菲等研究方法,构建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的区域体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给出各指标的权重,实现了区域体育竞争力的量化评价。通过对2007年—2009年两型社会试验区的体育竞争力水平进行分析发现,2007年—2009年两型社会试验区体育竞争力水平稳步上升。其中,竞技体育竞争力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余各维度竞争力均呈上升趋势,且群众体育竞争力和体育产业竞争力上升势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型社会试验区 体育竞争力 竞技体育竞争力 群众体育竞争力 体育科技竞争力 体育产业竞争力 学校体育竞争力 体育文化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企业劳动关系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袁凌 李艳萍 魏佳琪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2-56,共5页
"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确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同时也对区域企业劳动关系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通过对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调查,总结分析试验区内企业劳动关系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原... "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确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同时也对区域企业劳动关系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通过对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调查,总结分析试验区内企业劳动关系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原因,提出在两型社会构建背景下企业劳动关系的调整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关系 劳动冲突 社会改革试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能否提升城市低碳竞争力 被引量:1
4
作者 白洁 曾慧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58,共8页
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旨在通过“先行先试”探索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基于2004—2020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两型社会”试验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运用PSM-DID方... 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旨在通过“先行先试”探索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基于2004—2020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两型社会”试验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运用PSM-DID方法来评估该政策与城市低碳竞争力的因果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两型社会”试验区设立对城市低碳竞争力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长株潭城市群相比,武汉城市圈的低碳竞争力受“两型社会”试验区政策影响更为显著,城市规模越大受政策影响越显著。机制分析表明,“两型社会”试验区通过降低能源强度、提升城市交通水平、加强环境保护等路径提高城市低碳竞争力。因此,应继续推进“两型社会”试验区改革探索,提高政策精准度和实施力度,并由点及面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制度创新经验,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试验区 低碳竞争力 环境保护 绿色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型社会”试验区的设立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吗?——基于PSM-DID模型的实证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谷成 李欠男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7-135,共9页
基于2002—2017年湖北和湖南的县域面板数据,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表征农业绿色发展,应用基于混合距离函数的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EBM-GML)对其进行核算,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PSM-DID)评估“两型社会”试验区政策... 基于2002—2017年湖北和湖南的县域面板数据,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表征农业绿色发展,应用基于混合距离函数的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EBM-GML)对其进行核算,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PSM-DID)评估“两型社会”试验区政策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政策对农业绿色TFP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主要通过绿色技术进步路径发挥作用;试验区的政策效应存在时间滞后效应,但会长期持续下去;试验区政策可以通过改善通讯基础设施和提高金融发展水平的方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基于此,建议进一步建设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加大对“两型农业”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等措施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试验区 农业绿色发展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倾向得分匹配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变化及耦合协调特征分析——基于“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前后的对比 被引量:18
6
作者 侯蕊 李红波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8,共10页
研究目的:定量测度武汉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演变规律,分析其耦合协调特征,为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检验"两型社会"建设成效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格网分析法、指标空间化模型、综合指数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结果:(1)200... 研究目的:定量测度武汉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演变规律,分析其耦合协调特征,为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检验"两型社会"建设成效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格网分析法、指标空间化模型、综合指数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结果:(1)2005-2018年,武汉市二级土地利用功能时空分异显著,农业生产功能、生物保护功能、景观保育功能总体表现为减弱趋势,产值功能、人口承载功能、建筑承载功能、气候调节功能总体表现为增强趋势,其中产值功能增幅最大;(2)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整体有所下降,减幅分别为23.04%和0.49%,社会功能有较大提升,增幅为66.93%;(3)3个时期武汉市土地利用总功能均值分别为0.206、0.202和0.204,呈先减后增的趋势,硚口区、江汉区、江岸区功能提升最为显著,呈现出以城市中心到外延"高-低-高"的圈层式分布格局。研究结论:"两型社会"试验区设置后武汉市土地利用多功能耦合协调度先降后升,良好协调区以江汉区为中心规模扩张,武汉市土地利用多功能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呈现增强的优化发展态势,不同行政区土地利用多功能协调性有待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多功能 时空变化 耦合协调度 社会试验区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城市用地扩张的配置效率测度与分析——“两型社会”试验区设置前后的比较
7
作者 周琰 夏娟 +2 位作者 汪志红 梅焕 龚琦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3期241-247,共7页
运用Jeffrey模型,利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设置前后(2000-2006年和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测算城市用地扩张配置效率,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提升城市用地扩张效益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武汉城市圈各市城市用地扩张的配置效... 运用Jeffrey模型,利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设置前后(2000-2006年和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测算城市用地扩张配置效率,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提升城市用地扩张效益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武汉城市圈各市城市用地扩张的配置效率较低且呈现差异化分布,仅武汉市城市用地扩张的配置效率(0.167)高于湖北省平均水平(0.151),各县区城市用地扩张配置效率与产业布局关系密切,2007年以后各市城市用地扩张配置效率均有大幅升高。研究发现,政府需要利用差异化城市用地扩张政策、借鉴"两型社会"试验区成立后的有效措施来巩固、提高城市用地扩张配置效率,要协调非国有经济发展,大力保护耕地,发展工业,引进优质外资,活跃土地市场,加大政府税收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社会试验区 城市用地扩张 配置效率 Jeffrey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试验区县域土地生态服务功能研究
8
作者 杨君 武丽娜 +1 位作者 匡远配 段建南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756-2759,共4页
选取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法、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法、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计算法,探讨两型社会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和该地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 选取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法、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法、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计算法,探讨两型社会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和该地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10年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体现为耕地、水域的减少和林地、建设用地的增加;除建设用地外土地利用总体变化速度较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总体下降。价值系数的差异造成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互抵消,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仍减少,与"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不协调,今后应适当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服务功能 长株潭“社会改革试验区 醴陵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行市政债券:支持“长株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融资模式 被引量:1
9
作者 洪源 《地方财政研究》 2009年第4期13-17,共5页
从目前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即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长株潭试验区)的实际情况来看,现有的融资渠道无法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巨大的投资需求。西方发达国家的... 从目前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即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长株潭试验区)的实际情况来看,现有的融资渠道无法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巨大的投资需求。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发行市政债券是解决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鉴于当前长株潭试验区已经初步具备了发行市政债券的基本条件,今后长株潭试验区应充分运用国家赋予的"改革权",积极向中央争取进行市政债券发行试点,探索利用市政债券为城市基础设施融资的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债券 长株潭“社会试验区 城市基础设施融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水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及保护修复
10
作者 匡跃辉 《湖湘论坛》 CSSCI 2016年第1期63-67,共5页
长株潭城市群(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主要研究对象)水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生态本底,但也面临着水污染益发严重的问题,有必要进行保护性修复,具体措施应立足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实现水系的完整性、水体的流动性、水量... 长株潭城市群(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主要研究对象)水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生态本底,但也面临着水污染益发严重的问题,有必要进行保护性修复,具体措施应立足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实现水系的完整性、水体的流动性、水量的充足性、水质的良好性和水生物的多样性,最终实现人水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试验区 长株潭城市群 水生态系统 生态保护与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