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化两型”建设中现代农业生态化的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卫国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1期41-44,共4页
在现代化和生态化并轨的"两型社会"建设中,振兴"三农"要走大农业的生态化道路。千万不要以"家庭联产责任制"所取得的历史成就沾沾自喜、固步自封,毕竟它是分散型小规模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 在现代化和生态化并轨的"两型社会"建设中,振兴"三农"要走大农业的生态化道路。千万不要以"家庭联产责任制"所取得的历史成就沾沾自喜、固步自封,毕竟它是分散型小规模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是极低的。在"温饱"经济向"全面小康"经济的转化过程中,它的激励机制所产生的效应在衰减,农业比较效益低、生产的基础设施差等劣势问题开始显现。要克服"三农"发展的弱势,必须形成和完善具有高度的合作化、组织化、法制化和教育化的大农业的生态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化两型建设 振兴三农 现代农业 大农业生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区农村生态环境变迁规律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吕军 尹伟锋 侯俊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5-62,共8页
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研究试点区农村生态环境变迁规律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区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2000年至2010年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变迁的驱动因素,并通过运用熵值法... 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研究试点区农村生态环境变迁规律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区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2000年至2010年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变迁的驱动因素,并通过运用熵值法揭示了农村生态环境的变迁规律。结果表明:①试点区农村生态环境变迁驱动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前者包括地形地貌因子和气候变化因子,后者包括人口与生活因子、农业技术进步因子、农户生产经营因子和工业生产因子;②除地形地貌因子由于数据可获得性及其缓慢演化特点未予分析外,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因子总体上对农村生态环境变迁影响较小;由于生活垃圾排放量增加人口与生活因子对农村生态环境变迁产生了负面影响;而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农资物资的依赖性降低以及工业清洁生产的倡导,农业技术进步因子、农户生产经营因子和工业生产因子对农村生态环境变迁产生了较大的正面作用;③试点区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从2000年至2004年基本保持在相同水平,而尽管在2005年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由于存在滞后效应,直到2006年出现拐点。从2007年开始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开始显著提升,同时,随着两型社会建设配套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批准,两型社会建设效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并且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呈持续上升趋势。可见,试点区两型社会建设成效已经显现,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生活垃圾污染治理力度,同时有效保持对农资污染和工业污染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设 农村生态环境 驱动因素 熵值法 变迁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关系——基于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践经验 被引量:6
3
作者 秦尊文 刘陶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2-56,共5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与此同时,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建设两型社会,从价值理念的层面看,要着力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与此同时,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建设两型社会,从价值理念的层面看,要着力破除传统工业文明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树立和践行生态价值观,追求一种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可持续发展观。解决能源资源短缺与人类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不仅要做到保护和节约能源资源,而且要不断创新生态发展理念、生态技术手段和生态管理模式,逐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增长模式。当前的首要问题是统筹好促进经济增长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逐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社会建设 绿色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义: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建华 伊成龙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6-120,共5页
两型社会建设不是一种简单的社会改革试点,也不是一种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更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变更,而是一场关乎中国未来发展成败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不只需要创新机制体制,更需要更新指导理念,使两型社会建设成为一种新的人... 两型社会建设不是一种简单的社会改革试点,也不是一种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更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变更,而是一场关乎中国未来发展成败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不只需要创新机制体制,更需要更新指导理念,使两型社会建设成为一种新的人类存在方式、社会发展方式和个人生活方式,这种核心价值理念就是正义。在两型社会的构建中,正义内涵集中表现为:生态正义、消费正义和代际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设 正义 生态正义 消费正义 代际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的政府管理制度创新路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方红 朱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2-155,共4页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了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的政府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了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现存区划行政管理制度的缺陷,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制度的缺陷,政府主导型的管理制度的缺陷等政府管理制度的缺陷;在此...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了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的政府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了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现存区划行政管理制度的缺陷,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制度的缺陷,政府主导型的管理制度的缺陷等政府管理制度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株潭地方政府和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内管理机构的管理制度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设 管理制度创新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湖南发展思路探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朱翔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3-136,共4页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湖南省发展的核心地区,应利用"两型社会"建设的机会带动湖南省的发展。湖南省的发展思路要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带动下,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拓展生产力布局框架、借助对外开放促进对内搞活、优化调...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湖南省发展的核心地区,应利用"两型社会"建设的机会带动湖南省的发展。湖南省的发展思路要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带动下,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拓展生产力布局框架、借助对外开放促进对内搞活、优化调整行政区划。要改进湖南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优化成长机制,走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设 长株潭城市群 湖南省 区域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力发展EET产业支撑“两型”社会建设 被引量:2
7
作者 邹德文 陈要军 《理论月刊》 2008年第9期37-40,共4页
武汉城市圈在"两型"社会建设方面取得突破,必须顺应世界产业发展新趋势,顺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选准"两型"社会建设切入点,突破性地发展新能源与环保技术(EET)产业。
关键词 EET产业 ”社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危机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途径与创新 被引量:1
8
作者 彭智敏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1-74,共4页
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给我国实体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面对严峻的挑战以及可能存在的机遇,武汉城市圈的发展途径就是要高举"两型"社会大旗,打好"试验区"牌,不断在体制和机制方面进行探索,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寻... 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给我国实体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面对严峻的挑战以及可能存在的机遇,武汉城市圈的发展途径就是要高举"两型"社会大旗,打好"试验区"牌,不断在体制和机制方面进行探索,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寻找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挑战与机遇 武汉城市圈 社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生态经济理论和生态经济体制的建立问题——“两型”社会建设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宗碧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0-183,共4页
从马克思的理论看,经济活动不是单纯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人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是以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作为中介的,即生产总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进行,并形成相应的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的制度化就形成经济体制,生态经济问题的要义... 从马克思的理论看,经济活动不是单纯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人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是以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作为中介的,即生产总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进行,并形成相应的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的制度化就形成经济体制,生态经济问题的要义应在经济体制中去理解和把握。基于此,我们这里讨论生态经济问题,不是单纯地思考某一生态的经济产品或产业,而是着重考虑生态经济体制建立的着力点。目前在我国,一是应建立"再生产自然"的经济体系;二是着眼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和实行"有限的资本生产体制";三是强化主体功能区的分工及其合理协调的发展与生态建设功能;四是优化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工业管理体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生态经济理论 生态经济体制 ”社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国家示范高职院校服务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汉庆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90-92,共3页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湖北省孝感市。孝感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是武汉城市圈的"后花园"。围绕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孝感市提出了着力打造工业协作配套、科技成果转化、
关键词 社会”建设 武汉城市圈 示范高职院校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服务 国家 科技成果转化 孝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型社会建设前后武汉城市圈人口压力变化研究
11
作者 黄欢欢 王宏志 +2 位作者 潘方杰 罗静 曾菊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3-448,共6页
人口综合压力指数可以定量地表示区域人口压力的综合等级,却不能显示区域人口压力组合差异,三角形法可以形象地表达人口压力组合差异.对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四期人口综合压力指数及自然资源、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的贡献进行了测算,结合三... 人口综合压力指数可以定量地表示区域人口压力的综合等级,却不能显示区域人口压力组合差异,三角形法可以形象地表达人口压力组合差异.对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四期人口综合压力指数及自然资源、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的贡献进行了测算,结合三角形法表达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显示:(1)城市圈各城市人口综合压力在整体上升中呈现不同变化特点,潜江市增加最为显著,咸宁市减小最为显著,其他城市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特征;(2)城市圈各城市受经济因素的影响有所减弱,社会因素却呈增大趋势;(3)从人口压力组合类型变化来看,武汉一直属于后三角型,主要受自然资源限制;天门一直属于中三角B型,经济因素贡献值最大;黄冈、咸宁、仙桃和潜江均从中三角型向前三角B型转变,社会因素超过经济因素成为主要限制因素;黄石、鄂州和孝感由中三角A型转变为后三角型,自然资源限制越来越大.研究揭示了城市圈各城市人口压力的主要矛盾,为有针对性地提出城市管理策略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压力变化 武汉城市圈 社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企业成长模式转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荣丙 《工业技术经济》 2009年第12期15-18,共4页
企业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主体,"两型社会"建设赋予企业新的社会责任,新的社会责任促使企业成长由与"两型社会"建设相悖的模式向与"两型社会"建设相容的模式转型,并不断增强转型动力支撑—... 企业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主体,"两型社会"建设赋予企业新的社会责任,新的社会责任促使企业成长由与"两型社会"建设相悖的模式向与"两型社会"建设相容的模式转型,并不断增强转型动力支撑——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业成长模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设 企业成长模式 企业社会责任 自主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基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俭 《学习与实践》 2008年第12期75-80,共6页
建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改革进入深化和攻坚阶段后出台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综合配套改革的核心、关键和突破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成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 建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改革进入深化和攻坚阶段后出台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综合配套改革的核心、关键和突破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成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综合配套改革的重中之重。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要着重实现两大转变:从经济管理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从行政控制型体制向依法行政体制的转变。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应当和改革党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结合起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社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中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制度因素及构建
14
作者 乔琼 邓江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2-154,共3页
新制度经济学将制度视为经济增长研究中的最重要变量。转型期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反映出制度的进步能促进或阻碍经济增长。中部崛起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紧迫的现实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循,必须从中部的实际出发,进行制度创新... 新制度经济学将制度视为经济增长研究中的最重要变量。转型期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反映出制度的进步能促进或阻碍经济增长。中部崛起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紧迫的现实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循,必须从中部的实际出发,进行制度创新,重新构建符合中部经济发展需要的制度体系。文章肯定制度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分析和研究中部发展的问题,提出中部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制度创新的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因素 制度构建 中部社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农业信息系统构建
15
作者 文福华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1-263,共3页
目前湖南农村建设"两型社会"困难多多,主要是节约优先的方针没有很好地体现到发展规划、建设和各项工作中去。法律法规不健全,标准不完善,可操作性差;资源性产品价格不合理,特别是信息不灵,为此,我们重点分析了湖南两型社会... 目前湖南农村建设"两型社会"困难多多,主要是节约优先的方针没有很好地体现到发展规划、建设和各项工作中去。法律法规不健全,标准不完善,可操作性差;资源性产品价格不合理,特别是信息不灵,为此,我们重点分析了湖南两型社会发展中农业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通过农业信息系统建设以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农业信息系统 社会建设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与地方立法生态化
16
作者 何士青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3-55,共3页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提出了地方立法生态化要求,地方立法生态化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实现地方立法生态化,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坚持生态主义立法原则,以环境正义为价值取向完善地方法...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提出了地方立法生态化要求,地方立法生态化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实现地方立法生态化,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坚持生态主义立法原则,以环境正义为价值取向完善地方法规的体系和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设 地方立法 生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两型”校园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17
作者 蔺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47,共3页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校园,是高职院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两型"校园建设重要意义、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两型"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校园,是高职院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两型"校园建设重要意义、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两型"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并以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两型"校园建设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园建设 研究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大学生生态旅游意识培养研究
18
作者 谭业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2011年第12期72-74,共3页
生态旅游者是生态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意识对生态旅游具有重要的意义。两型社会建设下,社会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增强,在校大学生也有自身的特点,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及生态旅游的问题进行生态旅游意识的培育。
关键词 生态旅游活动 社会建设 在校大学生 意识培养 生态意识 生态旅游者 当代大学生 环保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金融业发展 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被引量:6
19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课题组 吴光明 +3 位作者 阮红新 胡红菊 李艳萍 吴莹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2,共3页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武汉城市圈建设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城市圈金融发展的现状和瓶颈,总结了城市圈金融发展的信贷市场一体化、票据市场一体化、支付结算一体化、信息服务一体化等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金融业 发展 武汉城市圈 社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两型”社区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志海 《学习与实践》 2009年第11期144-148,共5页
"两型"社区建设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型"社区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推进"两型"社区建设,要积极推... "两型"社区建设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型"社区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推进"两型"社区建设,要积极推进"四个一"工程,即:在全市社区建设一批"两型"基础设施,倡导一种"两型"生活方式,完善一个"两型"社区服务体系,形成一套"两型"社区长效工作机制。"两型"社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需要举全社会之力采取得力措施去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设施 生活方式 服务体系 长效机制 ”社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