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响应面法优化两亲性MoS2纳米流体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
1
1
作者
梁拓
尹成峰
+3 位作者
屈鸣
杨二龙
侯吉瑞
杨昌华
《特种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29,共10页
为探究多因素交互作用对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的影响,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中的Box-Behnken法进行响应面实验设计,以采收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注入速度和渗透率三者之间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显著性分析表明,影响纳米流...
为探究多因素交互作用对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的影响,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中的Box-Behnken法进行响应面实验设计,以采收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注入速度和渗透率三者之间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显著性分析表明,影响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因素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渗透率、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注入速度;响应曲面分析结果表明,注入速度和渗透率的交互作用对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的影响最大。此外,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渗透率、闷井时间和注入模式对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纳米流体注入速度为0.2 mL/min、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为0.5、渗透率为1.00 mD、闷井时间为6 h、注入模式为多周期小段塞时,一次水驱后可再提高采收率18.63个百分点。该研究成果对两亲性MoS2纳米流体在低渗透油藏中应用时的技术政策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两亲性mos2纳米流体
提高采收率
响应面法
控制变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响应面法优化两亲性MoS2纳米流体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
1
1
作者
梁拓
尹成峰
屈鸣
杨二龙
侯吉瑞
杨昌华
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责任有限公司
东北石油大学三亚海洋油气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29,共10页
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特低渗裂缝性油藏微米花与活性纳米片流体协同深部调驱机理”(2024JC-YBQN-0426)
陕西省博士后科研项目“超低渗油藏小尺寸活性片状纳米流体渗吸排驱机理研究”(2023BSHTBZZ45)。
文摘
为探究多因素交互作用对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的影响,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中的Box-Behnken法进行响应面实验设计,以采收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注入速度和渗透率三者之间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显著性分析表明,影响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因素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渗透率、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注入速度;响应曲面分析结果表明,注入速度和渗透率的交互作用对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的影响最大。此外,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渗透率、闷井时间和注入模式对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纳米流体注入速度为0.2 mL/min、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为0.5、渗透率为1.00 mD、闷井时间为6 h、注入模式为多周期小段塞时,一次水驱后可再提高采收率18.63个百分点。该研究成果对两亲性MoS2纳米流体在低渗透油藏中应用时的技术政策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两亲性mos2纳米流体
提高采收率
响应面法
控制变量法
Keywords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amphipathic
mos
2
nanofluids
enhanced oil recover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controlled variable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响应面法优化两亲性MoS2纳米流体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技术
梁拓
尹成峰
屈鸣
杨二龙
侯吉瑞
杨昌华
《特种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