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吡啶钌(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郭翠莲 吴悦 +2 位作者 周益明 李一志 郑和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71-1776,共6页
制备了一个多吡啶钌(Ⅱ)配合物[Ru(bipy)2(Pyap)](PF6)2(1)(bipy=2,2′-联吡啶,Pyap=4-(2-吡啶亚甲氨基)-苯酚),研究了它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IR、1HNMR、UV-Vis、PL、XRD、CV、IV等表征。将配合物1的水... 制备了一个多吡啶钌(Ⅱ)配合物[Ru(bipy)2(Pyap)](PF6)2(1)(bipy=2,2′-联吡啶,Pyap=4-(2-吡啶亚甲氨基)-苯酚),研究了它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IR、1HNMR、UV-Vis、PL、XRD、CV、IV等表征。将配合物1的水溶液自然蒸发,得到配合物[Ru(bipy)2(Pyap)](PF6)2·H2O(2)的晶体,我们测定了它的单晶结构,配合物2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1的乙腈溶液在410~490nm处有较宽的对应于MLCT跃迁的紫外吸收峰。在波长为400nm光的激发下,分别在436、463、490nm处各出现了1个荧光发射峰。其CV曲线表明1有2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在-0.158V处有1个不可逆的氧化峰。用配合物1作为光敏染料组装成电池,测得最大输出功率Pmax为0.025mW,短路电流Isc为0.142mA,开路电压Voc为402mV,填充因子ff为0.444,光电转化效率η为0.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配合 敏化染料 太阳能电池 晶体结构 光电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体结构对钌(Ⅱ)联吡啶配合物的电子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俞马宏 靳松 +2 位作者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6-280,共5页
本文用CNDO/2方法计算获得了钌(Ⅱ)联吡啶配合物[Ru(bpy)2(LL)]2+的电子结构参数(其中LL为二齿螯合配体,2-(3-硝基苯基)吡啶阴离子,3-甲基-5-(2′-吡啶基)-1,2,4-三唑阴离子,5,... 本文用CNDO/2方法计算获得了钌(Ⅱ)联吡啶配合物[Ru(bpy)2(LL)]2+的电子结构参数(其中LL为二齿螯合配体,2-(3-硝基苯基)吡啶阴离子,3-甲基-5-(2′-吡啶基)-1,2,4-三唑阴离子,5,5′-二甲基-2,2′-二-1,3,4-硫代吡咯,2,3-二(2-吡啶基)喹喔啉,邻苯醌二亚胺,邻苯醌。讨论了配体LL的结构对该系列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光谱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体现的规律性也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吡啶 配合 CNDO 电子结构 化学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咪唑基钌(Ⅱ)联吡啶配合物与酵母R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怀霞 刘艳菊 +1 位作者 赵琳 王科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1-234,共4页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滴定、稳态荧光猝灭和溴化乙啶竞争键合实验研究了Ru(Ⅱ)配合物[Ru(bpy)(H2iip)2](ClO4)2{bpy=2,2′-联吡啶,H2iip=2-(吲哚-3-基)-咪唑[4,5-f][1,10]-邻菲罗啉}的酵母RNA键合性质.结果表明,二者键合模式为...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滴定、稳态荧光猝灭和溴化乙啶竞争键合实验研究了Ru(Ⅱ)配合物[Ru(bpy)(H2iip)2](ClO4)2{bpy=2,2′-联吡啶,H2iip=2-(吲哚-3-基)-咪唑[4,5-f][1,10]-邻菲罗啉}的酵母RNA键合性质.结果表明,二者键合模式为嵌入键合,其键合常数为7.09×106L/mol,比小牛胸腺DNA的键合常数大,且比同类配合物[Ru(bpy)2(H2iip)](ClO4)2的酵母RNA键合常数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配合 酵母RNA 吲哚 联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1,3,4-噁二唑的联吡啶钌(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质研究(英文)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襄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89-1393,共5页
合成了2个新的含1,3,4-噁二唑官能团的联吡啶配体及其相应的钌髤配合物Ru(CPOD)(dcbpy)(NCS)2(Ru-1)和Ru(DPOD)(dcbpy)(NCS)2(Ru-2)(CPOD=4-羧基-4′-[2-(4-壬氧基苯基)-5-苯基-1,3,4-噁二唑]-2,2′-二联吡啶,DPOD=4,4′-二[2-(4-壬氧... 合成了2个新的含1,3,4-噁二唑官能团的联吡啶配体及其相应的钌髤配合物Ru(CPOD)(dcbpy)(NCS)2(Ru-1)和Ru(DPOD)(dcbpy)(NCS)2(Ru-2)(CPOD=4-羧基-4′-[2-(4-壬氧基苯基)-5-苯基-1,3,4-噁二唑]-2,2′-二联吡啶,DPOD=4,4′-二[2-(4-壬氧基苯基)-5-苯基-1,3,4-噁二唑]-2,2′-二联吡啶,dcbpy=4,4′-二羧基-2,2′-二联吡啶),并通过红外光谱、循环伏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元素分析和光电流-光电压曲线实验对其结构和光电转化性质进行了表征。这些配合物的最大MLCT态吸收位于555nm,摩尔消光系数可达1.43×104L·mol-1·cm-1。它们的光化学和电化学性质表明:激发态能级与TiO2导带底能级匹配,电子能够注入到TiO2导带中。将它们敏化到纳米晶TiO2电极上,光电转化效率为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噁二唑官能团 两亲性()联吡啶配合 光电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2,2'-联吡啶)和二硫烯钌(Ⅱ)混配配合物合成、光谱表征和电化学性质
5
作者 陈友存 徐衡 任小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85-588,共4页
The two mixed ligand complexes, cis [Ru(mnt)(bpy)2] (1) and cis [Ru (dmit)(bpy)2] (2) (where mnt2- is maleonitriledithiolate and dmit2- reprents 4,5 dimercapto 1,3 dithiole 2 thione),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 The two mixed ligand complexes, cis [Ru(mnt)(bpy)2] (1) and cis [Ru (dmit)(bpy)2] (2) (where mnt2- is maleonitriledithiolate and dmit2- reprents 4,5 dimercapto 1,3 dithiole 2 thione),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 analysis and IR spectra. The electronic spectra of 1 and 2 in DMF solutions showed that the two complexes have broad absorption charge transfer bands [LMCT i.e. charge transfer from dithiolate to Ru? or LL′CT, that is, charge transfer from dithiolate to 2,2′ bipyridine] in the visible region. Compared with 1, the LMCT or LL′CT band for 2 shifts to low frequency. The results of electrochemistry of the two complexes in DMF are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electronic spect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混配配合 合成 表征 电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三联吡啶钌(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谱和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学刚 程延祥 +1 位作者 耿延侯 王利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5-470,共6页
设计合成了以对乙烯基苯撑齐聚体为桥的双2,2′:6′,2″-三联吡啶配体,经过分步配位,得到双核三联吡啶钌(Ⅱ)配合物. 光谱研究表明,这类配合物在室温下存在强的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MLCT)吸收峰. 常温下由于其激发态寿命太短而无... 设计合成了以对乙烯基苯撑齐聚体为桥的双2,2′:6′,2″-三联吡啶配体,经过分步配位,得到双核三联吡啶钌(Ⅱ)配合物. 光谱研究表明,这类配合物在室温下存在强的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MLCT)吸收峰. 常温下由于其激发态寿命太短而无荧光发射,而在低温(77 K)下,则表现出红光发射(639~641 nm). 双核配合物中基于中心离子钌的可逆的氧化电位在+1.25 eV左右,基于三联吡啶单元的第一还原电位位于-1.15 eV左右,第二还原电位则位于-1.38 eV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吡啶 双核()配合 光谱法 电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腈二(2,2′-联吡啶)钌(Ⅱ)配合物的光物理和光化学
7
作者 陈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7年第9期839-841,共3页
Ru(bpy)_(2)L_(2)类型配合物(bpy=2,2'-联吡啶,L为单齿配体)已有报道,本文对[Ru(bpy)_(2)(CH_(3)CN)_(2)](PF_(6)),的光物理及光化学反应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光化学反应 ()配合 联吡啶 BPY 单齿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吡啶钌(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RNA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徐宏 邓洪 +4 位作者 胡红雨 刘建忠 巢晖 刘杰 计亮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27,共3页
A new ruthenium polypyridine complex, [Ru(phen) 2(pMIP)] 2+(phen=1,10-phenanthroline, pMIP=2-(4-methylphenyl)imidazo phenanthroline),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ry analysis, MS and 1H NMR. Spectrosco... A new ruthenium polypyridine complex, [Ru(phen) 2(pMIP)] 2+(phen=1,10-phenanthroline, pMIP=2-(4-methylphenyl)imidazo phenanthroline),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ry analysis, MS and 1H NMR. Spectroscopic method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the Ru (Ⅱ) complex with yeast tRNA systematical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mplex binds to yeast tRNA with an intercalative mode possibly, and interacts with yeast tRNA enantiosel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spectroscopic method is effective on studying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Ru (Ⅱ) complexes with RNA.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the study is potentially useful in the design of new RNA-targeting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光谱学研究 吡啶()配合 RNA 相互作用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联吡啶锌(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被引量:7
9
作者 梁福沛 陈自卢 +3 位作者 胡瑞祥 梁宏 周朝晖 郁开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99-703,共5页
苦味酸锌与44′联吡啶反应得到一种新型配合物Zn44′bpy2H2O2pic2·2H2O44′bpy44′联吡啶pic-苦味酸根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c晶胞参数a=1.43902b=1.14181c=2.29083nmβ=9... 苦味酸锌与44′联吡啶反应得到一种新型配合物Zn44′bpy2H2O2pic2·2H2O44′bpy44′联吡啶pic-苦味酸根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c晶胞参数a=1.43902b=1.14181c=2.29083nmβ=95.081°V=3.7491nm3Z=4该配合物由44′联吡啶与金属配位形成多孔的二维网二维网再由未配位的水分子及苦味酸根离子通过氢键作用沿a轴方向堆积得三维网状结构且未配位的水分子、苦味酸根离子被包合在网络之中展示出一定的包合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4 4′-联吡啶 苦味酸根 包合现象 苦味酸锌 锌()配合 合成 超分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吡啶钌配合物[Ru(Htcterpy)X_3]^(3-)[X=NCS,CN,Cl]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明霞 周欣 +3 位作者 潘清江 张红星 付宏刚 孙家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77-2380,共4页
利用DFT中的B3LYP方法优化了3个联吡啶钌配合物[Ru(Htcterpy)X3]3-[tcterpy=4,4′,4″-tricar-boxy-2,2′∶6′,2″-terpyridine,X=NCS(1),CN(2),Cl(3)]的基态几何结构,得到的几何参数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采用TD-DFT方法,得到了配合物... 利用DFT中的B3LYP方法优化了3个联吡啶钌配合物[Ru(Htcterpy)X3]3-[tcterpy=4,4′,4″-tricar-boxy-2,2′∶6′,2″-terpyridine,X=NCS(1),CN(2),Cl(3)]的基态几何结构,得到的几何参数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采用TD-DFT方法,得到了配合物1~3在气态和溶液(乙醇溶液和水溶液)中的激发态电子结构和电子吸收光谱.利用SCRF方法中的CPCM模型来模拟溶剂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3在气态和溶液中的吸收跃迁性质相似,低能吸收均被指认为MLCT和LLCT的混合跃迁,高能吸收均被指认为三联吡啶配体内的π→π*跃迁.溶剂化效应使配合物1~3在溶液中的吸收光谱蓝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吡啶配合 电荷转移 吸收光谱 密度泛函理论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钌(Ⅱ)多吡啶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等温滴定量热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宏 张鹏 +5 位作者 杜芬 周兵瑞 梁毅 刘剑洪 刘志刚 计亮年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8-471,共4页
The interaction of ruthenium polypyridyl complex with DNA has been studied by 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 (ITC).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lex [Ru(phen)2PMIP]2+ {phen=1,10-phenanthroline, PMIP=2-(4-methylphenyl)i... The interaction of ruthenium polypyridyl complex with DNA has been studied by 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 (ITC).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lex [Ru(phen)2PMIP]2+ {phen=1,10-phenanthroline, PMIP=2-(4-methylphenyl)imidazo1,10-phenanthroline} interacts with calf thymus DNA (CT DNA) in terms of a model for a single set of identical sites through intercalation. The results are in agreement with our previous observations from spectroscopic methods and viscosity measurements.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further show that the driving force for DNA binding with the complex is mainly driven by the enthalpy changes, and the contribution from the entropy changes to this driving force is neglig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吡啶配合 DNA 相互作用 等温滴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氰基二硫纶和4,4-二甲基2,2-联吡啶镍(Ⅱ)配合物的光谱和理论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彭正合 蔡苹 +3 位作者 房晨婕 郭文勇 邓克检 周运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65-771,共7页
报道了标题配合物Ni(mnt)(dmbpy)溶液的电子光谱、粉末样品部分IR光谱及量子化学理论研究结果.PM3方法的几何优化表明,该配合物分子为平面结构,其对称性属于C_(2v)点群,基态为自旋三重态.结合ZINDO方法的CI计算,解释了实测电子光谱,发... 报道了标题配合物Ni(mnt)(dmbpy)溶液的电子光谱、粉末样品部分IR光谱及量子化学理论研究结果.PM3方法的几何优化表明,该配合物分子为平面结构,其对称性属于C_(2v)点群,基态为自旋三重态.结合ZINDO方法的CI计算,解释了实测电子光谱,发现该配合物在可见区450~550nm存在本质上属于配体dmbpy到配体mnt^(2-)的荷移跃迁(LL′CT).建立了解析复杂分子振动光谱的一种新方法:根据理论计算所得三维动态图象,对于每一个正则模,先给出固定不动的点,再给出关键性的振动类型.在本方法中,用符号η(X)定义了一种新的沿给定方向起伏或跳动式的振动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4-二甲基2 2-联吡啶 镍()配合 光谱 二氰基二硫纶 IR光谱 电子光谱 解析振动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钌(II)联吡啶配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杰颖 胡寒梅 田玉鹏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3期63-72,共10页
评述了钌 (II)联吡啶配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主要从光敏化剂、电致化学发光、多核配合物、超分子型配合物。
关键词 联吡啶配合 衍生 光敏化剂 电致化学发光 光电功能材料 非线性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钌(Ⅱ)多吡啶配合物作为DNA分子光开关研究进展(英文)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黔玲 史菊英 +1 位作者 刘剑洪 王明良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3-259,共7页
阐述八面体钌(Ⅱ)多吡啶配合物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当钌(Ⅱ)多吡啶配合物与DNA作用时,配合物的荧光会发生显著变化,使其能够作为DNA的敏感探针.介绍八面体多吡啶钌(Ⅱ)配合物在DNA结构探针、DNA分子光开关及DNA序列选择断裂试剂等生... 阐述八面体钌(Ⅱ)多吡啶配合物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当钌(Ⅱ)多吡啶配合物与DNA作用时,配合物的荧光会发生显著变化,使其能够作为DNA的敏感探针.介绍八面体多吡啶钌(Ⅱ)配合物在DNA结构探针、DNA分子光开关及DNA序列选择断裂试剂等生物无机化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评述单核及双核钌(Ⅱ)多吡啶配合物作为DNA分子光开关方面的研究前景与方法,对深入研究新型高效的DNA分子光开关提出建议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吡啶配合 脱氧核糖核酸(DNA) 分子光开关 双核 过渡金属离子 核酸分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联吡啶-3,3′-二羧酸锰(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少华 杨颖群 匡云飞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8-142,共5页
以2,2′-联吡啶-3,3′-二羧酸(H2L)和1,10-邻菲啰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锰(Ⅱ)配合物[Mn(H2O)(L)(Phen)2].(H2O)3。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在配合物中,中心锰(Ⅱ)离子的配位数是6,处于变形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还... 以2,2′-联吡啶-3,3′-二羧酸(H2L)和1,10-邻菲啰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锰(Ⅱ)配合物[Mn(H2O)(L)(Phen)2].(H2O)3。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在配合物中,中心锰(Ⅱ)离子的配位数是6,处于变形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还测定了标题配合物的磁性,荧光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低温下,配合物有反铁磁性;当激发波长为656 nm时,配合物在682 nm附近有一个宽的荧光发射峰;在循环伏安过程中配合物的电子转移是准可逆的,对应的电极反应是Mn髥/Mn(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配合 2 2’-联吡啶-3 3'-二羧酸 晶体结构 磁性 荧光和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Ⅱ)与2,2’-联吡啶-1,1’-二氧化物的多核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 被引量:2
16
作者 傅铁祥 曹军 +2 位作者 汤跃群 黄道昌 李和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3-566,共4页
以无水CoCl2和2,2'-联吡啶-1,1'-二氧化物为原料,在DMF溶剂中合成了一种多核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摩尔电导等方法测得它的组成为[Co3(bipyO2)4Cl4]Cl2,并对该配合物的气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对氨... 以无水CoCl2和2,2'-联吡啶-1,1'-二氧化物为原料,在DMF溶剂中合成了一种多核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摩尔电导等方法测得它的组成为[Co3(bipyO2)4Cl4]Cl2,并对该配合物的气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对氨气有良好的敏感性和选择性.由它制作的传感器可望用于涉氨化工生产中氨浓度的自动测量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 合成 化学传感器 二氯化钴 2 2'-联吡啶-1 1’-二氧化 多核配合 浓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齿多吡啶钴(Ⅲ)、钌(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72-876,共5页
合成了两种新型三齿多吡啶钴(Ⅲ)[Co(PhTPY)(H2Bzimpy)]3+(A)和钌(Ⅱ)[Ru(PhTPY)·(Bzimpy)](B)混配配合物,用元素分析和1HNMR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B的晶体结构.用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 合成了两种新型三齿多吡啶钴(Ⅲ)[Co(PhTPY)(H2Bzimpy)]3+(A)和钌(Ⅱ)[Ru(PhTPY)·(Bzimpy)](B)混配配合物,用元素分析和1HNMR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B的晶体结构.用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以及配合物对pBR322DNA的断裂作用.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均是通过静电作用与DNA结合的.凝胶电泳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A经波长310nm光辐射15min,配合物B经450nm光辐射4min,可使超螺旋pBR322DNA断裂为开环缺口型和线型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齿多吡啶配体 钴(Ⅲ) () 配合 DNA 电子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光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钌多联吡啶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Hg^(2+)的选择性“肉眼”识别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襄宏 张和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7期43-45,共3页
将二唑引入联吡啶,合成了配体4,4′-二[2-(4-壬氧基苯基)-5-苯基-1,3,4-二唑基]-2,2′-二联吡啶(DPOD),经多步配位反应与RuCl3.3H2O反应制备相应的钌配合物Ru(DPOD)2(NCS)2,并通过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元素分析对... 将二唑引入联吡啶,合成了配体4,4′-二[2-(4-壬氧基苯基)-5-苯基-1,3,4-二唑基]-2,2′-二联吡啶(DPOD),经多步配位反应与RuCl3.3H2O反应制备相应的钌配合物Ru(DPOD)2(NCS)2,并通过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对Hg2+、Zn2+、Pb2+、Co2+等金属离子的滴定实验表明,仅在Hg2+作用下,该配合物的MLCT态吸收由580 nm蓝移至566 nm,肉眼即可识别其溶液由墨蓝色变为粉红色。该配合物是一种较好的比色汞离子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吡啶配合 合成 MLCT态吸收 汞离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多联吡啶钌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覃彪 傅文甫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279-2287,共9页
以多联吡啶类配体取代咪唑3-位,合成了2个配体,进而得到了2个钌配合物[Ru(tpy-PhCH2-Im-Naph)2](PF6)4(C1)和[Ru(2,2′-bpy)2(2,2′-bpy-(CH2-Im-CH3)2)](PF6)4(C2)(tpy=2,2′:6′,2″-三联吡啶,bpy=2,2′-联吡啶,Im=咪唑,Naph=5,7-二甲... 以多联吡啶类配体取代咪唑3-位,合成了2个配体,进而得到了2个钌配合物[Ru(tpy-PhCH2-Im-Naph)2](PF6)4(C1)和[Ru(2,2′-bpy)2(2,2′-bpy-(CH2-Im-CH3)2)](PF6)4(C2)(tpy=2,2′:6′,2″-三联吡啶,bpy=2,2′-联吡啶,Im=咪唑,Naph=5,7-二甲基-1,8-萘啶),通过核磁、质谱、元素分析,紫外、荧光等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经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C1的晶体结构。结构解析表明:配合物C1是离子型化合物,沿c轴方向堆积成规律的孔洞状。电化学性质测试揭示了氧化还原是一个单电子可逆的过程,对应的可逆对为Ru(Ⅲ)/Ru(Ⅱ),E1/2分别为1.26和1.32 V。C1和C2与CO2的加合物的红外光谱测试表明,这些化合物在碱的作用下能形成碳卡宾,可与CO2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杂环卡宾 联吡啶配合 晶体结构 CO2固定 光谱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英片基表面联吡啶钌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20
作者 赵剑英 马丽 +1 位作者 金日哲 高连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337-2339,共3页
The 6-carboxaldehyde-2, 2′∶6′,2″-terpyridine was synthesized and assembled on the aminosilanization quartz substrate by the Schiff base interfacial group. Then the substrate was reacted with ruthenium and 6-bromo-... The 6-carboxaldehyde-2, 2′∶6′,2″-terpyridine was synthesized and assembled on the aminosilanization quartz substrate by the Schiff base interfacial group. Then the substrate was reacted with ruthenium and 6-bromo-2,2′-bipyridine to form a new Schiff base type Ru complexes. The process of the complexes assembled was characterized by 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and XPS. The film exhibited photoluminescence arising from π *-t_ 2g ligand-to-metal transition of Ru complex. From the fluorescent spectra, we observed the behavior of Ru(Ⅱ) complexes is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schiff base ligand. The novel Schiff base ligand Ru(Ⅱ) complexes exhibited strong and pure luminescent intensity. It was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type ruthenium complex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are many ralations between the structure and the properties of the compl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联吡啶 配合 SCHIFF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