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丝路审美文化的属性特征及其范式论意义
被引量:
6
1
作者
张进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0-147,共8页
"丝路审美文化"广义上是指与丝路相关联、缘丝路而生发、因丝路而熔铸的,体现于物质、图像、文学、行为(活态)、创意等领域的现象和产品中的文化。在"丝绸之路"这个广袤深邃的历史地理空间中,审美文化的流通,构成...
"丝路审美文化"广义上是指与丝路相关联、缘丝路而生发、因丝路而熔铸的,体现于物质、图像、文学、行为(活态)、创意等领域的现象和产品中的文化。在"丝绸之路"这个广袤深邃的历史地理空间中,审美文化的流通,构成了一个复杂宏大的"多元系统",穿梭渗透于人类文化的各个分支,正会通集聚为知识生产和资本分配的新场域,以其"歧感共通性""活态空间性""熔铸生成性""历史物质性""事件流动性"和"融通生产性"等属性特征,在民心相通、人文化成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过程中发挥基础功能与枢纽作用。"丝路审美文化"是美学研究对象,也是涵摄了世界观、思想理论、方法手段和价值准则的,能对对象进行重构和系统"深描"的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路审美文化
多元系统
歧感共通性
活态空间性
历史物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飞天图像与丝路审美文化的再生产机制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大桥
陈晓彤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80-88,共9页
飞天图像是丝路沿线人民在文化互通或交流过程中熔铸共生的审美符号,其图像文本的具体生成过程和类型特征在不同历史阶段有其差异性。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图像、影像、声像等诸种类型的飞天形象及其审美变形机制。文化创意时代,审...
飞天图像是丝路沿线人民在文化互通或交流过程中熔铸共生的审美符号,其图像文本的具体生成过程和类型特征在不同历史阶段有其差异性。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图像、影像、声像等诸种类型的飞天形象及其审美变形机制。文化创意时代,审美消费成为文化经济社会的重要驱动力,审美消费不同于物质消费的地方在于其主要指向情感和意义系统,"飞天"图像也逐渐成为构建审美共通感的典型文化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天图像
丝路审美文化
再生产机制
审美
变形
审美
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丝路审美文化的事件阐释学维度
3
作者
张进
蒲睿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5-146,共12页
在“事件阐释学”视野下重新审视丝路审美文化,有助于走出以往研究中的“文本中心主义”和忽视丝绸之路“史前史”的误区,从而将“表征的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的表征”统一起来。事件论为我们从文本的、图像的、物质的、行为的等领域...
在“事件阐释学”视野下重新审视丝路审美文化,有助于走出以往研究中的“文本中心主义”和忽视丝绸之路“史前史”的误区,从而将“表征的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的表征”统一起来。事件论为我们从文本的、图像的、物质的、行为的等领域剖析丝路审美文化开拓了新的阐释空间,流动性、连通性、生成性始终贯穿其中。文本阐释学、图像阐释学、物质阐释学和行动阐释学彼此依存相互作用,辐辏于事件阐释学,形成一个“四方游戏圆环”和“多元系统”。丝路审美文化与“事件阐释学”的结合,是对西方事件理论的问题域转换和再语境化,同时也扩展和变革了我们的研究方法和阐释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路审美文化
事件阐释学
多元系统
问题域转换
再语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丝路审美文化的属性特征及其范式论意义
被引量:
6
1
作者
张进
机构
兰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0-147,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丝路审美文化中外互通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17ZDA272)
文摘
"丝路审美文化"广义上是指与丝路相关联、缘丝路而生发、因丝路而熔铸的,体现于物质、图像、文学、行为(活态)、创意等领域的现象和产品中的文化。在"丝绸之路"这个广袤深邃的历史地理空间中,审美文化的流通,构成了一个复杂宏大的"多元系统",穿梭渗透于人类文化的各个分支,正会通集聚为知识生产和资本分配的新场域,以其"歧感共通性""活态空间性""熔铸生成性""历史物质性""事件流动性"和"融通生产性"等属性特征,在民心相通、人文化成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过程中发挥基础功能与枢纽作用。"丝路审美文化"是美学研究对象,也是涵摄了世界观、思想理论、方法手段和价值准则的,能对对象进行重构和系统"深描"的研究范式。
关键词
丝路审美文化
多元系统
歧感共通性
活态空间性
历史物质性
Keywords
Silk Road Aesthetic Culture
poly-system
dissensual intercommunity
living spatiality
historical materiality
分类号
B834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飞天图像与丝路审美文化的再生产机制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大桥
陈晓彤
机构
兰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80-88,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丝路审美文化中外互通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7ZDA272)
文摘
飞天图像是丝路沿线人民在文化互通或交流过程中熔铸共生的审美符号,其图像文本的具体生成过程和类型特征在不同历史阶段有其差异性。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图像、影像、声像等诸种类型的飞天形象及其审美变形机制。文化创意时代,审美消费成为文化经济社会的重要驱动力,审美消费不同于物质消费的地方在于其主要指向情感和意义系统,"飞天"图像也逐渐成为构建审美共通感的典型文化符号。
关键词
飞天图像
丝路审美文化
再生产机制
审美
变形
审美
交流
Keywords
image of Flying Apsaras
aesthetic culture of the Silk Road
reproduction mechanism
aesthetic transformation
aesthetic communication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丝路审美文化的事件阐释学维度
3
作者
张进
蒲睿
机构
兰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5-146,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丝路审美文化中外互通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7ZDA272)
甘肃省优秀研究生“创新之星”项目“‘狄尔泰鸿沟’与丝路审美文化解释学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21CXZX-008)。
文摘
在“事件阐释学”视野下重新审视丝路审美文化,有助于走出以往研究中的“文本中心主义”和忽视丝绸之路“史前史”的误区,从而将“表征的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的表征”统一起来。事件论为我们从文本的、图像的、物质的、行为的等领域剖析丝路审美文化开拓了新的阐释空间,流动性、连通性、生成性始终贯穿其中。文本阐释学、图像阐释学、物质阐释学和行动阐释学彼此依存相互作用,辐辏于事件阐释学,形成一个“四方游戏圆环”和“多元系统”。丝路审美文化与“事件阐释学”的结合,是对西方事件理论的问题域转换和再语境化,同时也扩展和变革了我们的研究方法和阐释视野。
关键词
丝路审美文化
事件阐释学
多元系统
问题域转换
再语境化
Keywords
the Silk Road aesthetic culture
evential hermeneutics
polysystem
transform the problem domain
recontexualization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丝路审美文化的属性特征及其范式论意义
张进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飞天图像与丝路审美文化的再生产机制
王大桥
陈晓彤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丝路审美文化的事件阐释学维度
张进
蒲睿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