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情景视角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碳达峰预测
1
作者 张朝辉 张靖雅 于师琪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8,共9页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背景,结合“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时代倡议,考虑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沿线省份的产业发展态势,运用STIRPAT拓展模型,构建碳排放量与各影响因素的预测模型,进一步设置不同情景模式,预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2...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背景,结合“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时代倡议,考虑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沿线省份的产业发展态势,运用STIRPAT拓展模型,构建碳排放量与各影响因素的预测模型,进一步设置不同情景模式,预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2021—2040年的碳达峰趋势。结果表明:(1)能源消耗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是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碳达峰的最重要因素。(2)技术突破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峰值4808.43×106吨;政策调控和数字经济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在2035年实现碳达峰,峰值分别为5519.46×106吨和4988.32×106吨;基准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未能实现碳达峰。(3)内蒙古、陕西和新疆是碳达峰重点关注区,应加快政策落地、加大技术突破、加强数字经济,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 技术突破 数字经济 碳达峰 情景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视角下农业绿色生产与新型城镇化协调研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例
2
作者 刘露 孔令成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511-517,共7页
从低碳视角研究包含碳吸收的农业绿色生产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对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目标和城乡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熵值法测算2002—2021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与新型城镇... 从低碳视角研究包含碳吸收的农业绿色生产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对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目标和城乡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熵值法测算2002—2021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与新型城镇化水平,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丝绸之路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水平整体呈现出东部优于西部的特征,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增长更多是依靠农业技术进步;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内总体稳步上升,近年来呈现东南>西北>西南>东北的空间分布规律。最后,结合灰色GM(1,1)模型预测2022—2032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耦合系统变化趋势,发现未来东南、东北、西南、西北4个区域都将进入耦合协调阶段,空间上地区差异将继续保持。因此,提出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加强农业绿色科技创新、建立区域合作机制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新型城镇化 农业绿色生产 耦合协调度 空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驱动下R&D投入对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棉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王乾润 布娲鹣·阿布拉 +1 位作者 陈俊科 李敬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96,共7页
伴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及“一带一路”深耕细作,强化R&D经费配置,催生双边棉产品贸易发展新动能意义重大。本文采用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环境、... 伴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及“一带一路”深耕细作,强化R&D经费配置,催生双边棉产品贸易发展新动能意义重大。本文采用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环境、科教与创新环境、区域经济合作、空间距离5大项指标共同作用,从不同程度对双边棉产品贸易产生影响;(2)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R&D投入、区域贸易协定、跨境人民币结算极大地促进了双边棉产品贸易增长;(3)R&D投入对双边棉产品贸易增长的拉动作用最为显著,R&D投入强度每增加1%,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棉产品贸易将显著提高2.520%。本文研究对于提升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棉产品贸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 R&D 丝绸之路经济带 棉产品国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业-经济-环境系统空间错位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谢霞 周巧娅 +1 位作者 朱海强 梁增贤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49,共8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的关键,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主要组成部分。论文通过构建旅游产业—经济—环境系统评价体系,基于面板数据,利用重力模型、空间错位指数模型、...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的关键,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主要组成部分。论文通过构建旅游产业—经济—环境系统评价体系,基于面板数据,利用重力模型、空间错位指数模型、均方差分解等方法,测度2010—2019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份旅游产业、经济、环境系统的空间错位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三大系统重心均向西南四省份偏移且各自间存在错位现象,其中经济重心错位最为显著;总体空间错位指数呈上升趋势,整体错位状况加深,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西北与西南地区的区间差异;冷热点时空演变呈现“西南集中、西北分散”的特征;各地区的空间错位指数受多系统多因素的影响且多指向生态环境和经济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错位 区域协调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 均方差分解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物流业效率整体评价及分省区、分国别比较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琴梅 张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5,共11页
运用DEA模型从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方面整体和分国别、分省区地评价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2004—2014年的物流业效率,可以发现:(1)整体看,"核心区"的物流业总体效率偏低且呈W型的变动趋势,主要原因... 运用DEA模型从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方面整体和分国别、分省区地评价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2004—2014年的物流业效率,可以发现:(1)整体看,"核心区"的物流业总体效率偏低且呈W型的变动趋势,主要原因在于物流业规模效率较低;(2)物流业总体效率在国内段各省区从高到低依次为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和宁夏;(3)在中亚各国从高到低依次为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这种排名与2016世行物流绩效指数LPI排名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中亚五国 物流业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水资源安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9
6
作者 郭利丹 周海炜 +2 位作者 夏自强 黄峰 鄢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4-121,共8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既为沿线国家带来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强区域合作的历史性机遇,也面临着诸多约束与挑战。水资源安全问题便是我国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的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之一。本文以丝...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既为沿线国家带来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强区域合作的历史性机遇,也面临着诸多约束与挑战。水资源安全问题便是我国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的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之一。本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所涉及的我国西北地区、中亚地区和西亚地区等重点区域为案例,对这些典型区域存在的水资源安全问题(包括水资源分布特征、水资源需求特征、生态环境条件)以及跨界水资源的争端与合作历史等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这些水资源问题,并借鉴中亚和西亚地区跨界河流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从战略布局角度为我国政府和决策部门提供了对策建议。丝绸之路经济带所联系的地域范围远超出某一具体跨界河流流域的范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所面临的水资源安全保障问题将受到更为复杂多样的多元化约束。我国应以制定与中亚邻国间的水资源协同开发战略框架为牵引,通过倡导构建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水资源合作走廊,完善跨界水资源合作机制,加强跨地区水资源合作;并注重加强跨地区水资源协同开发和保护的关键技术研究和信息监测工作,完善水资源安全的支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水资源安全 合作 跨界河流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经济发展时空演化特征 被引量:18
7
作者 魏晓旭 赵军 +1 位作者 魏伟 颉斌斌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00-1309,共10页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各县域(市、旗、区)单元为基本单元,以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3年统计年鉴的相关县域数据为数据源,结合钱纳里经济发展理论、空间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系统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县域经济发展时...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各县域(市、旗、区)单元为基本单元,以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3年统计年鉴的相关县域数据为数据源,结合钱纳里经济发展理论、空间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系统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县域经济发展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整体上经历了"均衡→不均衡→逐步均衡"的发展趋势,其中区域性中心城市和资源富集性县域单元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偏远和资源贫乏区域,对周边县域有较明显的辐射和联动效应。(2)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冷点和热点集聚区经历了从无到有和从少到多的过程,形成了资源富集区域和区域性中心城市集聚区。(3)县域经济增长以空间正关联为主,HH类型有减小趋势,LL类型较为稳定,HL和LH类型则较少且分布零散。(4)通过因子加权回归发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次产业总值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其它3个因子对其经济发展和空间格局分布亦有显著相关性,各因子对县域经济的影响的显著性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时空格局 区域经济差异 GW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国际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张广宇 沈兴菊 刘韫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58,共6页
旅游业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先导产业,在促进沿线各国贸易畅通、民心相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区域合作相关理论,梳理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历史与开发进程,在旅游资源类型与空间分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各国政府与城市作为主... 旅游业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先导产业,在促进沿线各国贸易畅通、民心相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区域合作相关理论,梳理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历史与开发进程,在旅游资源类型与空间分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各国政府与城市作为主体的多边协议国际旅游合作模式,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智慧旅游平台开发、旅游产品设计与市场营销、便利化旅游政策制定等方面分析国际旅游合作内容,并以政治磋商、投资促进、跨界治理为核心提出合作保障机制,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了决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 国际区域旅游合作 合作机制 合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效率评价——基于三阶段DEA实证分析 被引量:46
9
作者 张璇 杨雪荣 王峰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1-32,共12页
本文利用我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规划的西部省域和周边主要国家带的2009~2014年的物流投入产出数据,以GDP作为环境变量,借助三阶段DEA模型对物流业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衡量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1)新丝绸之路经... 本文利用我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规划的西部省域和周边主要国家带的2009~2014年的物流投入产出数据,以GDP作为环境变量,借助三阶段DEA模型对物流业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衡量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1)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外整体物流效率不高,且由于投入产出不平衡导致地区间物流效率差异大,如重庆、欧盟等地区物流效率高,而青海、中亚等地区物流效率低。(2)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后,规模效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纯技术效率则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说明物流效率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显著。(3)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内外大多数地区在排除环境因素影响后呈现规模报酬递增趋势,说明物流效率受到规模效率的影响较多,因此提高规模效率将有助于物流效率的提升。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果,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和跨境的物流业未来的发展和高效运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物流效率 三阶段D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联系网络结构研究——基于省区尺度和国家尺度的社会网络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娜 陈兴鹏 +1 位作者 张子龙 高鸿欣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65,共11页
选择中国西部的9省区和18个相关国家,基于两个不同的空间尺度(省区尺度和国家尺度)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空间关联网络,采用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4个时间断面的贸易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绘制可视化网络结... 选择中国西部的9省区和18个相关国家,基于两个不同的空间尺度(省区尺度和国家尺度)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空间关联网络,采用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4个时间断面的贸易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绘制可视化网络结构拓扑图,并对关联网络的拓扑学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省区尺度的贸易网络密度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而国家尺度的贸易网络密度则保持稳定增加;四川、重庆处于省区尺度贸易网络中心地位,陕西、宁夏、青海则处于边缘地位,新疆、甘肃逐渐向边缘移动,云南、广西则逐渐向中心移动;欧洲国家大都处于国家尺度贸易网络中心地位,而中亚五国处于边缘地位,中国的地位跃升趋势最为明显;省区尺度贸易网络内存在5个凝聚子群,国家尺度贸易网络内存在9个凝聚子群;省区尺度网络的贸易联系基本平衡,而国家尺度网络的贸易联系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应加强区域合作,以创新驱动发展,优化网络组团结构,充分发挥网络核心的辐射作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带"区域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贸易联系网络 贸易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网络密度 网络中心性 凝聚子群 核心边缘结构 中国经济新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与合作机制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马莉莉 王瑞 张亚斌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44,共7页
合作基础、"外围陷阱"、"大国威胁"和合作模式是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发展面前的四大现实问题。基于模块网络化这一全球新兴生产组织方式的发展逻辑和特点,提出主要应对方案:作为转型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尝... 合作基础、"外围陷阱"、"大国威胁"和合作模式是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发展面前的四大现实问题。基于模块网络化这一全球新兴生产组织方式的发展逻辑和特点,提出主要应对方案:作为转型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尝试,有必要引入模块网络化机制以夯实合作基础;构筑自主转型系统是丝路国家能够长期合作的基本战略;建构"共生协同转型"机制是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使丝路沿线国家走向共同繁荣的现实路径;在创新合作模式方面,需要转向弹性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共生协同转型模块网络化 自主转型系统 弹性合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优势产业空间差异与产业空间布局战略研究 被引量:126
12
作者 郭爱君 毛锦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0-49,共10页
中国新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不仅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也是亚欧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新要求。以中国新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空间区位为依托,以产业空间布局理论模式和产业布局原则为依据,... 中国新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不仅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也是亚欧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新要求。以中国新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空间区位为依托,以产业空间布局理论模式和产业布局原则为依据,以经济带局部与整体协调发展为目标,分析当前经济带沿途区域与国家的优势产业及特点,从经济带、国家和节点三个层面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产业空间布局战略,为经济带的迅速崛起与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产业支撑,从而打造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优势产业 产业空间布局 亚欧区域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陆路边境口岸城市地缘战略优势度综合评估 被引量:27
13
作者 于晓华 方创琳 罗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7-978,共12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背景下,边境口岸城市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成为新常态下中国与邻国共同发展的增长节点,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依托点,其发展态势决定着该战略实施建设的成效。口岸城市的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背景下,边境口岸城市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成为新常态下中国与邻国共同发展的增长节点,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依托点,其发展态势决定着该战略实施建设的成效。口岸城市的发展主要依托相应口岸的建设,具有不同地域条件及发展基础的边境口岸拥有不同的发展优势及潜力。通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及口岸地缘战略优势内涵的深入了解,提出地缘战略优势度的概念,从政策支持、通关条件、区域支撑、基础设施和民族文化5个影响因素出发,构建了包含18个具体指标的口岸地缘战略优势度的综合评估体系,从而对陆路边境口岸城市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潜力进行定量评估。并且以此为依据,将陆路边境口岸划分为6个等级,探索不同优势度等级的陆路边境口岸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其所依托城市未来的发展前景,从而提出有利于口岸城市发展的优化政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陆路边境口岸城市 地缘战略优势度 模糊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通道建设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20
14
作者 汪应洛 王树斌 郭菊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共5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发展区域经济、实现合作共赢新机制的重要战略构想。随着中亚竞争局势的升级,美、俄、欧盟三大经济体纷纷出台区域合作发展战略,竭力争夺中亚能源的实际控制权,重塑中亚地区能源供给格局。能源通道建设是中国落实...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发展区域经济、实现合作共赢新机制的重要战略构想。随着中亚竞争局势的升级,美、俄、欧盟三大经济体纷纷出台区域合作发展战略,竭力争夺中亚能源的实际控制权,重塑中亚地区能源供给格局。能源通道建设是中国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促成经济安全、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常态,建议尽快从能源领域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战略,建立促成协同效应发挥的产业联动发展机制;打造以中亚能源为主的西部金融中心,形成人民币特征的区域交易机制,培养丝路建设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增强区域经济发展软实力,逐步形成合作共赢的区域合作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 新常态 丝绸之路经济带 能源通道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国文化遗产旅游合作机制研究——基于中亚五国居民调研视角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耀华 姚慧琴 +1 位作者 王会战 刘必强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22,共9页
高度的文化自信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文化遗产众多,是一条拥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线路,对于传播和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构建区域文化遗产旅游合作机制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从中亚五国居民... 高度的文化自信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文化遗产众多,是一条拥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线路,对于传播和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构建区域文化遗产旅游合作机制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从中亚五国居民的视角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国文化遗产旅游合作中参与主体处于低水平的"囚徒困境"和跨国文化遗产旅游合作潜力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指出,新时代要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遗产旅游合作共赢,就必须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主动"的"三主"多元合作框架机制,彰显文化自信,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丝绸之路经济带 文化遗产旅游 国际传播 中亚五国 跨国文化遗产 文化软实力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与物流产业效率——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5省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瑞娟 王建伟 黄泽滨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27,共7页
在经济增长理论、运输经济理论和经济地理理论的基础上,探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物流产业效率时空演变与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机理。基于2005~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5省区的面板数据,采用SFA模型测算物流产业效率,并运用空间... 在经济增长理论、运输经济理论和经济地理理论的基础上,探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物流产业效率时空演变与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机理。基于2005~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5省区的面板数据,采用SFA模型测算物流产业效率,并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物流产业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5省区的物流产业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整体效率在不断提升,邻省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和本省交通基础设施水平都对本省的物流产业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以期为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评价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交通基础设施 物流产业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前沿函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纵深背景与地缘战略 被引量:228
17
作者 白永秀 王颂吉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4-73,共10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影响深远、大国丝绸之路战略竞争激烈、亚欧国家合作日益密切的背景下提出的亚欧大陆带状经济合作构想。它从空间范围上可分为核心区、扩展区和辐射区三个层次。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内起点及建设区域,...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影响深远、大国丝绸之路战略竞争激烈、亚欧国家合作日益密切的背景下提出的亚欧大陆带状经济合作构想。它从空间范围上可分为核心区、扩展区和辐射区三个层次。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内起点及建设区域,相关城市和省份展开了激烈竞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于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保障战略安全、推动经济重心西移、优化城市和人口布局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西部经济 西部大开发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8
18
作者 袁丹 雷宏振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20,共7页
物流业发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效率是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方面。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很快,但由于起步晚,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尚未走出高成本、低效率的状态,提高物流业效率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物流业发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效率是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方面。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很快,但由于起步晚,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尚未走出高成本、低效率的状态,提高物流业效率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以2004-2012年面板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受技术进步的影响呈波动趋势,年均下降2.1%,主要源于技术进步与规模效率的下降;各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0.979,地区技术进步效率不高,其中宁夏物流业效率最高,云南物流业效率降幅最大;物流业专业化程度与物流业资源利用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业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助于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业效率,但统计上并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水平三个因素对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业效率尚不存在积极影响。为更好地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业效率,应进一步促进物流业技术进步及其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强一体化规划,提高物流业规模效率与资源利用率;进一步培育物流业集群与龙头企业,提高物流业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改善物流业发展的"软环境",提升物流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物流业 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 TOBIT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经济联系的时空变化分析——基于城市流强度的视角 被引量:49
19
作者 高新才 杨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8,共10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利用城市流模型分析了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30个城市的对外联系功能及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外向部门的区位熵、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总体偏低...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利用城市流模型分析了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30个城市的对外联系功能及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外向部门的区位熵、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总体偏低且呈现东高西低格局,西部段中心城市的作用不够突出,较多城市存在城市流强度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最后,从交通设施建设、优势产业发展、新增长极的培育和城市流强度结构改善等方面,提出增强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区位熵 城市 城市流 外向功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哈萨克斯坦国际合作示范区物流业发展与跨境电商平台建设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海猛 方创琳 任宇飞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1-958,共8页
中国-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北通道,是中国面向中亚地区重要的战略节点与门户。在该区域发展物流产业与跨境电商平台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改善产业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通... 中国-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北通道,是中国面向中亚地区重要的战略节点与门户。在该区域发展物流产业与跨境电商平台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改善产业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通道,提高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综合竞争力。首先对比分析了新疆对哈萨克斯坦的主要边境口岸,系统梳理了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口岸物流业及巴克图口岸的发展基础与优势所在,包括自然与区位条件优越,农产品"绿色通道"领先,中亚经贸合作互补性强,口岸物流辐射面广,国内外政策环境好等优势,提出重点建设乌苏、和布克赛尔、巴克图口岸等5大物流园区。解析了跨境电商物流发展的趋势,提出重点建设阿里巴巴·塔城产业带和中哈跨境电商平台服务区两大跨境电商平台。最后总结了在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发展物流业的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以期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支撑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 现代物流 跨境电商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