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内镜检查术联合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 1型和分泌型磷蛋白1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1
作者 黄闯 谢玉梅 +2 位作者 訾元云 冯楠 蹇明盛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8期23-30,共8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检查术(EUS)联合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 1型(SPINK1)和分泌型磷蛋白1(SPP1)早期诊断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5月于该院就诊的2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手术病理诊断为食管癌92例,作为食管癌...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检查术(EUS)联合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 1型(SPINK1)和分泌型磷蛋白1(SPP1)早期诊断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5月于该院就诊的2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手术病理诊断为食管癌92例,作为食管癌组,同期收治且经组织活检判定为食管良性病变89例,作为良性病变组,同期在该院体检且身体健康的95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验证EUS诊断食管癌的准确率;比较3组患者血清SPINK1和SPP1表达情况;探讨食管癌患者血清SPINK1和SPP1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分析EUS联合血清SPINK1和SPP1水平检测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效能。结果EUS结果显示,81例被诊断为食管癌,79例被诊断为良性病变,11例漏诊,10例误诊,准确率为88.40%(160/181);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病变组比较,食管癌组血清SPINK1和SPP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良性病变组血清SPINK1和SPP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PINK1表达与患者肿瘤直径>2 cm、淋巴结转移、淋巴结阳性和组织分级为Ⅲ级有关(P<0.05),血清SPP1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2 cm、淋巴结转移、淋巴结阳性和雌激素受体阳性有关(P<0.05);ROC curve显示,EUS、血清SPINK1、SPP1水平单独检测和三者联合检测,早期诊断食管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2,0.834,0.782和0.926,三者联合早期诊断食管癌的临床效能明显优于EUS、血清SPINK1和SPP1单独检测(Z=2.30、Z=3.70、Z=4.23,P=0.022、P=0.000、P=0.000)。结论食管癌患者血清SPINK1和SPP1表达均异常上调,EUS联合血清SPINK1和SPP1表达水平联合检测用于早期诊断食管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超声内镜检查术(EUS)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 1型(SPINK1) 分泌型磷蛋白1(SPP1)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肌酐/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比值对胰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与预后价值
2
作者 牛健 黄周 +1 位作者 郑东 邱骏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80-28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sCr/CysC)比值对胰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初诊胰腺癌患者、30例胰腺良性肿瘤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sCr/CysC)比值对胰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初诊胰腺癌患者、30例胰腺良性肿瘤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组间sCr/CysC比值、C反应蛋白(CRP)、L3骨骼肌指数(L3-SMI)、Alb和CA199水平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sCr/CysC比值对胰腺癌的诊断效能。根据sCr/CysC比值中位数将胰腺癌患者分为高比值组和低比值组,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模型分析sCr/CysC比值对胰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胰腺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胰腺癌组的sCr/CysC比值和Alb水平显著降低,而CRP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低sCr/CysC比值组相比,高比值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和L3 SM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Cr/CysC比值对胰腺癌的诊断ROC曲线下面积为0.640(95%CI:0.524~0.756,P<0.05),在cut-off值为0.69时敏感性为46.7%,特异性为83.3%。相关分析显示,sCr/CysC比值与L3-SMI呈正相关(r=0.425,P<0.01)。生存分析表明,高sCr/CysC比值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低比值组(379 d vs 210 d,P<0.01)。Cox回归分析确认sCr/CysC比值是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0.151,95%CI:0.028~0.826,P<0.05)。结论sCr/CysC比值可能是胰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有望为胰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肌酐/半胱蛋白酶抑制C比值 L3骨骼肌指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3
作者 梁园芳 张端倪 +3 位作者 闫妮 惠蓉 李晓燕 苏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2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与糖尿病肾病(DK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22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分为单纯糖尿病(DM)组(UACR<30 mg/g,89例)...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与糖尿病肾病(DK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22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分为单纯糖尿病(DM)组(UACR<30 mg/g,89例)、DKD组(UACR≥30 mg/g,33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发生DKD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ys C对DKD的预测价值。结果DKD组收缩压、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球蛋白、血清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尿α_(1)微球蛋白、UACR、Cys C均高于单纯DM组,病程长于单纯DM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s C是DKD的危险因素(OR=28.369,95%CI:1.208~666.129,P=0.038)。ROC曲线分析显示,Cys C预测DKD的曲线下面积为0.757(P<0.05)。结论Cys C与T2DM合并DKD密切相关,检测Cys C可用于评估DKD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半胱蛋白酶抑制C 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尿酸、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及碱性磷酸酶水平与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
4
作者 杨琴 王新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9期3478-3481,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尿酸、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及碱性磷酸酶水平与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20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神经内科治疗后病情稳定,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为抑郁组... 目的分析血清尿酸、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及碱性磷酸酶水平与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20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神经内科治疗后病情稳定,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为抑郁组(105例)与对照组(共97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PSD发生的危险因素,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尿酸、Cys C水平预测PSD发生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冠心病、房颤史、发病类型、发病至入院时间及碱性磷酸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高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尿酸和Cys 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清尿酸水平和Cys C水平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PSD的影响因素。血清尿酸浓度预测PSD的最临界值为317.251μmol·L^(-1)。血清Cys C浓度预测PSD的最佳临界值为2.155 mg·L^(-1)。结论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与PSD的发生无关;血清尿酸和Cys C水平是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PSD的独立影响因素,二者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PS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预测PSD发生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抑郁症 尿 半胱蛋白酶抑制C 碱性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兵 赵明沂 张嵘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36-842,共7页
目的对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结构、功能等以及在黄粉虫中参与多种丝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SP)级联的活性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参考国外29篇文献,简述其结构、功能、与其相关的疾病及其研究的模式生物进行总结。结果... 目的对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结构、功能等以及在黄粉虫中参与多种丝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SP)级联的活性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参考国外29篇文献,简述其结构、功能、与其相关的疾病及其研究的模式生物进行总结。结果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是蛋白酶抑制因子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超家族,具有一定的特殊结构,serpin使用自杀底物原理与靶酶形成稳定的共价复合物,导致靶酶失活。该类型蛋白超家族成员遗传性结构或异常分泌将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在黄粉虫中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参与多种丝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SP)级联的活性调控。结论目前对其生物学特性以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较多,对于临床应用及其模式生物的研究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抑制 先天免疫 黄粉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性蠕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盖文燕 王君玮 付宝权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5年第3期57-61,共5页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本文论述了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分类、结构、功能及在寄生性蠕虫中的研究进展。指出通过对Serpin的研究,有望使其作为寄生性蠕虫病诊断和疫苗的候选分子,为寄生性蠕...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本文论述了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分类、结构、功能及在寄生性蠕虫中的研究进展。指出通过对Serpin的研究,有望使其作为寄生性蠕虫病诊断和疫苗的候选分子,为寄生性蠕虫病防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性蠕虫 蛋白酶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复器门原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文超 顾有方 +4 位作者 陈会良 金光明 李升和 钟登科 郭伟娜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5-107,共3页
寄生虫可以利用蛋白酶抑制剂在宿主中生存,蛋白酶在宿主-寄生虫关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而寄生虫源的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论文介绍了顶复器门原虫主要的内源的蛋白酶抑制剂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概况,以期为顶复器... 寄生虫可以利用蛋白酶抑制剂在宿主中生存,蛋白酶在宿主-寄生虫关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而寄生虫源的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论文介绍了顶复器门原虫主要的内源的蛋白酶抑制剂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概况,以期为顶复器门原虫的入侵机制及防治等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抑制 顶复器门原虫 宿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和小鼠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超家族 被引量:7
8
作者 姚晓坤 潘志鹏 伦永志 《大连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70-74,共5页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erpin)家族是由结构相似,功能多样的蛋白质组成。最初的serpin是根据他们的功能而命名的,其中许多成员不是抑制剂而是伴侣,它们参与储存,运输及其他作用。在所有领域的基因组中,serpin含...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erpin)家族是由结构相似,功能多样的蛋白质组成。最初的serpin是根据他们的功能而命名的,其中许多成员不是抑制剂而是伴侣,它们参与储存,运输及其他作用。在所有领域的基因组中,serpin含有36个编码人蛋白质基因和5个假基因。小鼠则有60个serpin的功能基因,其中有许多是直系同源人的serpin基因,一些基因已扩展到多个旁系同源基因。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serpins)分布于全身组织;其中大多数在细胞外,也有一些在细胞内。经研究显示,serpins可能对炎症,免疫功能,肿瘤发生,血液凝固,痴呆和肿瘤转移都有作用。根据这些蛋白的特性,可能将会进一步发现疾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抑制 血液凝固 补体 细胞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脏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与临床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武艳丽 杨永歆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0期3840-3840,F0003,F0004,共3页
内脏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是内脏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参与机体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Vaspin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冠状动脉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中发挥着一定... 内脏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是内脏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参与机体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Vaspin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冠状动脉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本文总结关于Vaspin的国内外研究数据,为相关疾病的早期筛查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脂肪型蛋白酶抑制 糖尿病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伟克 董占鹏 +1 位作者 陈安利 廖鹏飞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8期245-245,250,共2页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类分布广泛的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能与体内参与各种调控作用的丝氨酸蛋白酶相互制约,形成一定的动态平衡,调节生物体内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该文就近几年来关于昆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免疫调节中的研究进展进...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类分布广泛的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能与体内参与各种调控作用的丝氨酸蛋白酶相互制约,形成一定的动态平衡,调节生物体内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该文就近几年来关于昆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免疫调节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蛋白酶抑制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白介素6对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王莹莹 谢华斌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754-75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和白介素6(IL-6)对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后心脏手术相关性急性肾损伤(CSA-AKI)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4月至2024年3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和白介素6(IL-6)对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后心脏手术相关性急性肾损伤(CSA-AKI)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4月至2024年3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确诊的112例ATAA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CSA-AKI分为CSA-AKI组和非CSA-AKI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术前及术后24h、72h血清sST2、CysC和IL-6水平,比较组间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评估3种标志物对ATAAD术后CSA-AKI的预测效能。结果CSA-AKI组术前和术后sST2水平均显著高于非CSA-AKI组(P<0.05),非CSA-AKI组术前sST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ATAAD患者术前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SA-AKI组术后24h、72hCysC水平明显高于非CSA-AKI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24h、72hsST2和CysC水平与CSA-AKI发生风险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证实,sST2和CysC对CSA-AKI有良好预测价值(P<0.05)。结论血清sST2和CysC是潜在的新型标志物,对ATAAD术后CSA-AKI具有早期预测和风险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心脏手术相关性急性肾损伤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 半胱蛋白酶抑制C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岛型掌跖角化病一家系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7基因的突变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成 李常兴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8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对一家系长岛型掌跖角化病(NPPK)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7(SERPINB7)基因突变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SERPINB7基因所有的外显子及其邻近的剪切点并进行直接测序。结果:一家系成员5人,患者1人。先证者,男,23岁,先证者... 目的:对一家系长岛型掌跖角化病(NPPK)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7(SERPINB7)基因突变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SERPINB7基因所有的外显子及其邻近的剪切点并进行直接测序。结果:一家系成员5人,患者1人。先证者,男,23岁,先证者及其母亲均检测到SERPINB7纯合突变c.796C>T(p.Arg266Ter),该突变导致SERPINB7基因编码的蛋白第266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终止密码。先证者父亲、两位弟弟及100例正常对照中均未检测到SERPINB7基因突变。结论:SERPINB7 c.796C>T(p.Arg266Ter)基因纯合突变可能是该例NPPK患者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跖角化病 长岛型 蛋白酶抑制B7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与肥胖、胰岛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贾爱华 徐静 苏鸿莉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5期451-452,共2页
关键词 肥胖 胰岛素 胰岛素抗体 蛋白酶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与炎症反应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程应湘 马晓冬 +2 位作者 刘晓田 郑永锋 邵东华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期103-106,共4页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是近年发现的一种脂肪因子,主要由脂肪组织产生,能够调控机体的炎症反应、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等。vaspin通过调节多种信号通路参与炎症反应并调控炎症因子的表达,并与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银屑病等疾病...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是近年发现的一种脂肪因子,主要由脂肪组织产生,能够调控机体的炎症反应、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等。vaspin通过调节多种信号通路参与炎症反应并调控炎症因子的表达,并与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银屑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当机体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或糖尿病心肌病等疾病时,外源性vaspin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延缓疾病的进展。深入了解vaspin及其介导的与炎症相关通路,分析vaspin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SPIN 蛋白酶抑制 炎症反应 信号通路 动脉粥样硬化 2型糖尿病 银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对急性脑梗死脑灌注、血同型半胱氨酸和内脏脂肪组织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宋彬 洪春丽 +1 位作者 郝欣 陈媛媛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7期93-95,102,共4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对急性脑梗死脑灌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内脏脂肪组织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7月泰安市中医二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对急性脑梗死脑灌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内脏脂肪组织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7月泰安市中医二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针刺治疗,观察组则联合应用补阳还五汤,比较干预期间患者语言表达能力,两组治疗后脑灌注指标变化,干预前后两组外周血Hcy水平变化,干预前后两组Vaspin水平变化。结果干预1周后和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语言表达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血容量比值(rCBV)及脑血流量比值(rCB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达峰时间比值(rTTP)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pi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联合使用补阳还五汤,能有效的改善患者发病后语言功能恢复,改善脑灌注,降低Hcy,提高Vaspin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急性脑梗死 脑灌注 血同型半胱 内脏脂肪组织源性蛋白酶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与脑出血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吕家高 倪黎 +1 位作者 严江涛 汪道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10-61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胱抑素C)与脑出血的关系。方法收集94例脑出血患者为脑出血组,选择94例性别、年龄、居住地等与脑出血组匹配的非脑卒中者为对照组,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胱抑素C水平,按其水平由低到高将... 目的探讨血浆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胱抑素C)与脑出血的关系。方法收集94例脑出血患者为脑出血组,选择94例性别、年龄、居住地等与脑出血组匹配的非脑卒中者为对照组,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胱抑素C水平,按其水平由低到高将研究人群分为四等份,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各四分位和脑出血组的关系,用相关检验分析胱抑素C水平与脑出血组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脑出血组患者血浆胱抑素C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1.07±0.35)mg/LUS(1.02±0.48)mg/L,P〉0.05].胱抑素c与第1个四分位比较,第2、3、4个四分位的危害比和95%C,分别为1.58(0.59~4.19)、3.71(1.40~9.80)、2.64(1.01~6.91);胱抑素C与同型半胱氨酸、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r分别为0.145、0.288和0.378.结论血浆胱抑素C水平升高是脑出血的一个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半胱蛋白酶抑制 病例对照研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倩 刘欣跃 +5 位作者 李林静 梁伟 李婧 张尚弟 刘泽菁 王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8期594-596,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组(268例)和非冠心病组(268例),统计冠心病组患者病变累及支数,并按冠状动脉狭窄...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组(268例)和非冠心病组(268例),统计冠心病组患者病变累及支数,并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计算Gensini积分。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清Hcy、Cys C等生化指标结果,分析Cys C、Hcy水平与Gensini积分、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Cys C、Hcy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均<0.01);Cys C、Hcy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245,0.232,P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Cys C、Hcy对Gensini积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β=20.255,t=2.749,P<0.05;β=0.327,t=2.093,P<0.05);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Cys C、Hcy水平与Gensini积分均增高(P<0.05)。结论Cys C和Hcy水平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可为临床开展危险分层与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半胱蛋白酶抑制C 同型半胱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GENSINI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毒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重组蛋白对小鼠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6
18
作者 谢群 林扬元 +2 位作者 林丽琳 翁剑武 林建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目的探讨蛇毒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nake venom cystatin,sv-cystatin)重组蛋白对小鼠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形成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建立Matrigel胶肿瘤细胞类血管生成模型,分析sv-cystatin重组蛋白(10、2... 目的探讨蛇毒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nake venom cystatin,sv-cystatin)重组蛋白对小鼠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形成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建立Matrigel胶肿瘤细胞类血管生成模型,分析sv-cystatin重组蛋白(10、25、50、100、200mg/L)对B16F10细胞VM形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建立C57BL/6小鼠黑色素瘤实验性肺转移模型,经25、50mg/kg重组蛋白治疗后,应用CD34和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PAS)双重染色法检测肺转移瘤VM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转移瘤MMP-2、MMP-9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v-cystatin重组蛋白作用后B16F10细胞体外VM形成及MMP-2、MMP-9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两治疗组小鼠肺转移瘤VM形成及MMP-2、MMP-9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sv-cystatin重组蛋白能够抑制VM形成;下调MMP-2、MMP-9表达是其中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半胱蛋白酶抑制 血管生成拟态 黑色素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肌酐在评价儿童肾小球滤过功能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焦莉莉 徐国宾 +1 位作者 朱立华 夏铁安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8-349,共2页
目的 确定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 ,CC)在儿童中的参考范围 ,并就CC与肌酐 (Cr)在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测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 13 0例出生到 13 y儿童 ,71例 1~ 16y患不同肾脏疾病的儿童血清CC... 目的 确定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 ,CC)在儿童中的参考范围 ,并就CC与肌酐 (Cr)在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测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 13 0例出生到 13 y儿童 ,71例 1~ 16y患不同肾脏疾病的儿童血清CC水平。比较了病人组CC和Cr与肌酐清除率 (Ccr)的相关性。结果 cystatinC在出生后四个月内水平显著高于成人 ,但在出生 5m以后下降至接近成人参考值范围。血清CC与血清Cr有显著正相关 ,Cr=69.4CC - 16.11(r =0 .994) ,CC对数值与Ccr的对数值呈显著负线性相关 ,logCC =- 0 .63 0logCcr+ 1.3 2 (r =- 0 .910 )。CC和Ccr较与Cr有更显著的符合率 ,此外 ,Ccr >80ml/min的肾脏病患儿中有 5 4%显示CC异常。结论 cystatinC比Ccr更能够反映儿童肾滤过功能的损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蛋白酶抑制C 肌酐 评价 儿童 比较研究 肾小球滤过功能 肾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早期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文武 杨杰 张真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30-73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胱抑素C)在诊断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早期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氯(BUN)正常的645例患者,按尿微量蛋白(UMP)是否正常分为肾功能正常组(412例)和肾功能早期损伤组(233例);按患者血压... 目的探讨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胱抑素C)在诊断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早期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氯(BUN)正常的645例患者,按尿微量蛋白(UMP)是否正常分为肾功能正常组(412例)和肾功能早期损伤组(233例);按患者血压状况将肾功能正常组又分为非高血压组(208例)和高血压组(204例),肾功能早期损伤组也分为非高血压组(109例)和高血压组(124例)。进行血清胱抑素C、UMP测定,并结合其血压进行分析。结果肾功能正常组中,高血压组患者的胱抑素C与非高血压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肾功能早期损伤组中,高血压组的胱抑素C值(1.06±0.23)mg/L比非高血压组高[(1.02±0.22)mg/L,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与UMP联合分析可以更有效地判断高血压是否对肾功能产生早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病 尿素 半胱蛋白酶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