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1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2C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PP2C)活性与耐旱性的关系 被引量:18
1
作者 何亮 李富华 +2 位作者 沙莉娜 付凤玲 李晚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99-903,共5页
在先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运用电子克隆和反转录PCR技术克隆玉米PP2C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再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非放射性标记法,测定干旱胁迫条件下耐旱性不同的自交系PP2C基因的mRNA表达差异和酶活性差异,以探讨PP2C酶活性与玉米... 在先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运用电子克隆和反转录PCR技术克隆玉米PP2C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再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非放射性标记法,测定干旱胁迫条件下耐旱性不同的自交系PP2C基因的mRNA表达差异和酶活性差异,以探讨PP2C酶活性与玉米耐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我们克隆的全长cDNA序列为玉米PP2C基因家族的新成员,开放阅读框长1164bp,编码388个氨基酸残基。将这一基因命名为ZmPP2Ca,GenBank注册号为EF195257。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该基因在耐旱自交系中下调表达,使PP2C酶活性降低;在不耐旱自交系中上调表达,使PP2C酶活性升高。ZmPP2Ca基因的差异表达以及由此引起的PP2C酶活性差异,可能与干旱胁迫条件下玉米细胞的信号传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 PP2C 耐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片形吸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2A的原核表达及不同时期表达水平分析
2
作者 章志涛 李祥龙 +2 位作者 孔令丽 罗雨昕 王冬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7-1117,共11页
【目的】克隆大片形吸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2A(Ser/Thr protein phosphatases 2A,PP2A)基因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获得原核表达蛋白,为探究PP 2 A基因功能及其在大片形吸虫的发育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提取大片形吸虫成虫虫体... 【目的】克隆大片形吸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2A(Ser/Thr protein phosphatases 2A,PP2A)基因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获得原核表达蛋白,为探究PP 2 A基因功能及其在大片形吸虫的发育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提取大片形吸虫成虫虫体组织总RNA,应用RT-PCR方法扩增PP 2 A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序列,并以双酶切的方式连接pET-28a(+)载体;经酶切、测序鉴定后获得阳性质粒pET-28a-PP2A,将pET-28a-PP2A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IPTG诱导表达,并对重组蛋白的诱导条件进行优化;通过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片形吸虫PP 2 A基因的表达效果;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P 2 A基因在大片形吸虫虫卵、囊蚴、6周龄童虫和成虫阶段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的大片形吸虫PP 2 A基因编码区序列长1161 bp,编码386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_(1980)H_(3105)N_(535)O_(566)S_(24),分子质量为44.23 ku。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大片形吸虫PP 2 A基因编码的蛋白为PP2Ac,分子功能为信号转导(GO:0004871),生物学过程为蛋白去磷酸化(GO:0006470),细胞组分为细胞质(GO:0005829)。PP2A蛋白无信号肽,不存在跨膜结构域,为亲水性蛋白,共含有37个磷酸位点。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大片形吸虫PP2A在30℃、0.8 mmol/L IPTG诱导6 h时表达量最大,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且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可被抗His标签识别;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P 2 A基因在大片形吸虫6周龄童虫阶段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阶段(P<0.01);在囊蚴阶段的表达量最低,与虫卵阶段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大片形吸虫PP2A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相应蛋白,为研究PP 2 A基因在大片形吸虫生长发育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片形吸虫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2A(PP2A)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促进肿瘤转移的机制
3
作者 吴雷 杜凤麟 +3 位作者 赵明娜 任逸喆 张先洲 娄加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6-857,共12页
目的·分析N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receptor type N,PTPRN)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肿瘤转移中的功能及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多轮心内注射筛选出具有高骨转移能力的A549-BM细胞株,并利... 目的·分析N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receptor type N,PTPRN)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肿瘤转移中的功能及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多轮心内注射筛选出具有高骨转移能力的A549-BM细胞株,并利用RNA测序结合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与转移相关的关键基因PTPRN。结合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进一步评估PTPRN在肺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并基于TCGA数据分析PTPRN的共表达关系,筛选并分析与其共表达的关键基因。在A549-BM细胞中转染siPTPRN后,采用Transwell实验评估其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在A549-BM细胞中转染siPTPRN,并在小鼠模型中进行心内注射实验,以评估其对肺腺癌体内转移能力的影响。结合多种数据库交叉分析,预测BCL6为PTPRN的上游转录因子,并通过siBCL6转染实验验证BCL6对PTPRN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RNA测序及GO/KEGG富集分析显示,PTPRN在具有高转移能力的A549-BM细胞中显著上调,并富集于PI3K-AKT信号通路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受体相互作用等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的通路。TCGA数据库分析进一步证实,PTPRN在肺腺癌患者中高表达,并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基于TCGA数据的共表达分析结合GO/KEGG富集分析显示,与PTPRN相关的基因主要富集于神经信号转导、内分泌调控、细胞通信及ECM-受体相互作用等生物过程。体外实验结果显示,siPTPRN转染后,A549-BM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同时EMT相关蛋白表达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降低。体内实验结果表明,敲低PTPRN可显著抑制A549-BM细胞的体内转移能力,进一步验证了其促进肺腺癌转移的作用。siBCL6转染实验结果显示,BCL6敲低可上调PTPRN表达。结论·PTPRN在肺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通过促进EMT及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肺腺癌细胞的迁移与转移;PTPRN高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PTPRN可增强肺腺癌细胞的侵袭性及转移能力;BCL6可能作为PTPRN的上游转录调控因子,影响其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型蛋白磷酸酶受体 肺腺癌 转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 PI3K-AKT通路 BC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配体-1通过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激活黏着斑激酶促进肝细胞癌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洋 王语然 +4 位作者 于滢 涂丽 王曾丽 欧阳诗琪 唐小龙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012-2027,共16页
目的揭示PD-L1-PTP1B-FAK信号轴促进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进展的作用机制,并阐明其在HCC中的效应功能。方法通过GEPIA数据库获取HCC患者中PD-L1与FAK表达水平的10年生存分析曲线。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析HCC组织与癌... 目的揭示PD-L1-PTP1B-FAK信号轴促进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进展的作用机制,并阐明其在HCC中的效应功能。方法通过GEPIA数据库获取HCC患者中PD-L1与FAK表达水平的10年生存分析曲线。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析HC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PD-L1与FAK在Y397位点磷酸化相对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内源性PD-L1低表达(SNU-387)和PD-L1高表达(Hep3B)细胞系,并构建SNU-387PDL1+和Hep3BPDL1-慢病毒转染的细胞系,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D-L1的高表达和低表达对p-FAK(Y397)的影响。为明确FAK在HCC中的功能机制,分别在SNU-387PDL1+中施加FAK抑制剂、在Hep3BPDL1-中施加FAK激活剂进行功能挽救实验,结合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EdU增殖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评估肿瘤恶性效应。通过GENEMANIA数据库预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与PD-L1和FAK间功能交互,IHC分析PD-L1/PTP1B/p-FAK(Y397)三者的表达相关性,通过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和间接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验证PD-L1与PTP1B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验证PD-L1与PTP1B的调控关系,通过体外PTP1B磷酸酶活性实验检测PTP1B活性变化。Western blot筛选内源性PTP1B高表达(SNU-387)和PTP1B低表达(Hep3B)细胞系,利用Hep3BPTP1B+和SNU-387PTP1B-细胞系,检测p-FAK(Y397)水平及重复表达水平对其功能效应实验和挽救实验。通过Western blot检测SNU-387细胞和Hep3B细胞中p-FAK(Y397)下游通路信号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HCC组织中PD-L1与p-FAK(Y397)表达呈正相关(95%CI:1.065~3.801,P<0.01)。在SNU-387PDL1+细胞中显著增强FAK(Y397)位点磷酸化(P<0.01),细胞的迁移、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提高(P<0.01),FAK抑制剂可逆转该效应(P<0.05);而Hep3BPDL1-细胞中显著降低FAK(Y397)位点磷酸化(P<0.01),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0.01),FAK激活剂可恢复该效应(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HCC组织中PTP1B表达与PD-L1和p-FAK(Y397)呈负相关(95%CI:1.886~3.514,P<0.05)。Co-IP实验和IF实验证实PD-L1与PTP1B存在直接相互作用,PD-L1抑制PTP1B表达水平使其活性降低(P<0.01);SNU-387PTP1B-细胞中显著升高FAK(Y397)位点磷酸化(P<0.01),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提高(P<0.01),FAK抑制剂逆转了以上效应(P<0.05);而Hep3BPTP1B+细胞中显著降低FAK(Y397)位点磷酸化(P<0.01),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0.01),FAK激活剂的处理恢复其效应(P<0.05)。SNU-387细胞中FAK(Y397)位点的磷酸化激活可增强下游PI3K/AKT和MEK/ERK信号通路的活化(P<0.01);Hep3B细胞中抑制FAK(Y397)位点的磷酸化则能够削弱上述信号通路的活化(P<0.01)。结论PD-L1通过抑制PTP1B激活FAK,进而促进HCC的迁移侵袭和增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程序性死亡配体-1 蛋白磷酸酶1B 黏着斑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异分支酸酶包含域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5
作者 赵江桥 付立平 +3 位作者 杨龙 董志强 宋淑莉 杨本鑫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033-2038,共6页
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异分支酸酶包含域1(ISOC1)在胃癌组织表达及诊断效能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9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9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AKT1、ISOC1阳性表达率及阳性评... 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异分支酸酶包含域1(ISOC1)在胃癌组织表达及诊断效能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9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9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AKT1、ISOC1阳性表达率及阳性评分;比较不同特征胃癌患者癌组织AKT1、ISOC1阳性评分;采用Spearman法分析癌组织中AKT1、ISOC1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AKT1联合ISOC1诊断胃癌的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AKT1、ISOC1及两项联合诊断胃癌的效能。结果癌组织中AKT1、ISOC1阳性表达率、阳性评分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癌组织AKT1、ISOC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KT1、ISOC1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AKT1、ISOC1及两项联合诊断胃癌的AUC值分别为0.735、0.726、0.875,(P<0.05);敏感度分别为60.00%、56.70%、75.60%;特异度分别为85.60%、83.30%、87.80%;AKT1联合ISOC1诊断胃癌的AUC值高于AKT1、ISOC1单独诊断(Z=-3.003、-3.196,P<0.05)。结论在胃癌组织中AKT1、ISOC1呈高表达趋势,且其表达会随病情进展而上调,联合检测其表达水平对诊断胃癌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蛋白激酶1 异分支酶包含域1 临床特征 分化程度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苏氨酸对育成期乌苏里貉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6
作者 石宏宇 胡轩 +4 位作者 鞠化强 李孟韩 王静 陈秀英 张海华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036-7043,共8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苏氨酸对育成期乌苏里貉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将75只体重相近的(60±5)日龄雄性乌苏里貉随机分为5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C组为常规蛋白质饲粮对照组,所喂... 本试验旨在探究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苏氨酸对育成期乌苏里貉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将75只体重相近的(60±5)日龄雄性乌苏里貉随机分为5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C组为常规蛋白质饲粮对照组,所喂饲粮蛋白质水平为24%;L0组为低蛋白质饲粮对照组,所喂饲粮蛋白质水平为22%且未添加苏氨酸;L1、L2、L3组所喂饲粮蛋白质水平为22%,并分别添加0.3%、0.6%、0.9%的苏氨酸。正式试验前进行为期1周的预饲以适应试验饲粮,正试期65 d。在正试期第28天每组选取8只状态良好的个体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1)生长性能方面,L1组最优,其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0组、L3组和C组(P<0.05或P<0.01),料重比显著或极显著低于L0组、L3组和C组(P<0.05或P<0.01)。2)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方面,L1组和L3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L0组和C组(P<0.01);L1组和C组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L0组、L2组和L3组(P<0.01),且L1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血清生化指标方面,L1组和L2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低于C组(P<0.05);L1、L2和L3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极显著低于C组(P<0.01);L1组和L2组血清尿素氮(UN)含量极显著低于C组、L0组和L3组(P<0.01)。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饲粮蛋白质水平从24%降至22%同时添加0.3%苏氨酸可改善育成期乌苏里貉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肝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饲粮 里貉 生长性能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氨酸蛋白酶23在系统性硬化病皮肤纤维化中的作用和机制
7
作者 袁显墩 李照华 +3 位作者 徐丹 李婷 方丹 穆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3-910,共8页
目的: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中丝氨酸蛋白酶23(serine protease 23,PRSS23)mRNA水平升高,本研究旨在探索PRSS23表达上调对SSc患者皮肤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Sc患者和... 目的: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中丝氨酸蛋白酶23(serine protease 23,PRSS23)mRNA水平升高,本研究旨在探索PRSS23表达上调对SSc患者皮肤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Sc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皮肤组织石蜡切片中PRSS2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离新鲜皮肤组织的成纤维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RSS23在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慢病毒感染的方式构建过表达PRSS23的皮肤成纤维细胞BJ细胞系,以400μmol/L过氧化氢刺激12 h后,采用膜联蛋白V/7-AAD染色检测凋亡成纤维细胞的比例,采用流式细胞仪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激活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采用RT-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Sc患者皮肤组织中的PRSS2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4.952(3.806~5.439)vs.0.806(0.395~1.173),P<0.001]。PRSS23主要表达在成纤维细胞中,SSc患者分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中PRSS23的mRNA[27.59(25.02~30.00)vs.1.00,P<0.001]和蛋白表达水平[0.675(0.587~0.837)vs.0.451(0.342~0.502),P=0.029]均显著上调。相较于对照组,过表达PRSS23的皮肤成纤维细胞抗凋亡能力增强,过氧化氢诱导后凋亡细胞的比例显著减少[(5.043±1.097)%vs.(17.480±3.212)%,P=0.022],凋亡相关蛋白激活型Caspase-3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0.718±0.022)vs.(1.422±0.105),P=0.003],而炎症因子IL-6的mRNA水平[(99.780±1.796)vs.(1.000±0.004),P<0.001]和蛋白分泌水平[(211.600±2.431)ng/L vs.(65.930±1.768)ng/L,P<0.001]显著上调,同时,TNF-α的mRNA水平[(3.555±0.555)vs.(1.000±0.004),P<0.001]和蛋白分泌水平[(41.190±0.949)ng/L vs.(31.150±0.360)ng/L,P<0.001]显著上调。结论:PRSS23在SSc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增加,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并促进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分泌,调控皮肤成纤维细胞向促炎型转化,参与皮肤纤维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病 成纤维细胞 蛋白酶类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促进胃癌发展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陈勇羽 黄益仁 +3 位作者 陈哲逸 周冰倩 陈诗宇 郑英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60,共11页
目的·研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1(serpin family E member 1,SERPINE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促进胃癌发展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IMER2.0在线网站对SERPINE1进行泛癌分析,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 目的·研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1(serpin family E member 1,SERPINE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促进胃癌发展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IMER2.0在线网站对SERPINE1进行泛癌分析,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的胃癌临床数据分析SERPINE1在不同胃癌肿瘤分期样本中的表达差异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临床胃癌组织配对样本中SERPINE1 mRNA的表达情况。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技术敲低MGC-803、SGC-7901胃癌细胞系中SERPINE1表达,通过Transwell和Invasion小室实验检测胃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进一步通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迁移实验和小管形成实验探究敲低SERPINE1对胃癌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利用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集,根据SERPINE1的表达水平中位值分为高表达和低表达2组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并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Analysis,GSEA);进一步通过qRT-PCR验证SERPINE1敲低胃癌细胞系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血管生成有关的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ERPINE1在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原发肿瘤组织中高表达,SERPINE1基因表达随着肿瘤分期的增加而升高(P<0.001),SERPINE1表达增加与胃癌不良预后有关(P<0.001)。qRT-PCR结果表明SERPINE1在胃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P=0.038)。敲低SERPINE1后,胃癌细胞系MGC-803、SGC-790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P<0.05);敲低SERPINE1的胃癌细胞系的培养上清液能降低HUVEC细胞迁移和小管生成能力(P<0.05)。GEO数据库中SERPINE1高表达组胃癌患者差异基因富集到焦点黏附、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等癌症相关通路以及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等血管生成相关通路。SERPINE1的表达与E-钙黏蛋白(cadherin 1,CDH1)的表达呈负相关,与EMT有关的其他基因、血管生成有关基因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利用qRT-PCR在SERPINE1敲低胃癌细胞系中验证了EMT(P<0.05)、血管生成有关基因表达水平(P<0.05),与上述相关性分析结果一致。结论·SERPINE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可调控EMT、血管生成相关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并促进胃癌细胞迁移、侵袭与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抑制因子1 胃癌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unitz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红燕 金参 罗文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770-1778,共9页
Kunitz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其包含1个或多个Kunitz结构域,该结构域通常是由2段α螺旋,一对反向平行的β折叠,β转角和2个环以及2~3对保守的二硫键组成。这些含Kunitz结构域的蛋白通过与丝氨酸蛋白酶以一种类似底物的... Kunitz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其包含1个或多个Kunitz结构域,该结构域通常是由2段α螺旋,一对反向平行的β折叠,β转角和2个环以及2~3对保守的二硫键组成。这些含Kunitz结构域的蛋白通过与丝氨酸蛋白酶以一种类似底物的方式紧密结合,阻断了丝氨酸蛋白酶的活性位点,从而抑制了酶的活性。本文综述了这类抑制剂在抗肿瘤、抗凝血、抗炎、抗微生物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nitz型蛋白酶抑制剂 结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蝇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2的诱导表达条件优化及原核重组蛋白纯化
10
作者 王玮 王丽 +3 位作者 国果 修江帆 尚小丽 张昌容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66-72,共7页
【目的】通过诱导表达获取大量纯化的家蝇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2重组蛋白,为后续深入分析模式昆虫家蝇的Serpin体内外免疫调节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使用pET-28a(+)作为表达载体构建家蝇Serpin2的原核表达系统并导入到大肠杆菌(BL... 【目的】通过诱导表达获取大量纯化的家蝇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2重组蛋白,为后续深入分析模式昆虫家蝇的Serpin体内外免疫调节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使用pET-28a(+)作为表达载体构建家蝇Serpin2的原核表达系统并导入到大肠杆菌(BL21)中,设置不同IPTG浓度、不同诱导温度和不同诱导时间以探索最佳诱导条件,在此条件下进行Serpin2原核重组蛋白大量诱导表达和纯化,并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和蛋白质谱对纯化的Serpin2重组蛋白进行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pET28a(+)-Serpin2的重组质粒并转化至感受态细胞中,明确在30℃条件下以终浓度为0.2 mmol/L的IPTG诱导表达15 h,可使家蝇Serpin2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较优表达,且在上清和包涵体内均有表达,经鉴定纯化后的蛋白即为家蝇Serpin2重组蛋白。【结论】最佳诱导条件(30℃、0.2mmol/LIPTG、15h)下可获得大量纯化的家蝇Serpin2重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蛋白酶抑制剂2 原核表达优化 蛋白纯化 重组质粒 重组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蝇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2重组蛋白体外酶学活性和稳定性研究
11
作者 王玮 谭书萍 +4 位作者 黄平 国果 修江帆 尚小丽 张昌容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77-82,共6页
【目的】探明家蝇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2重组蛋白在体外的酶学活性和稳定性,为重组蛋白酶的体外应用和功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FITC-Casein作为底物,与常见的丝氨酸蛋白酶即胰蛋白酶(Trypsin)、蛋白酶K(Proteinase K)、枯... 【目的】探明家蝇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2重组蛋白在体外的酶学活性和稳定性,为重组蛋白酶的体外应用和功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FITC-Casein作为底物,与常见的丝氨酸蛋白酶即胰蛋白酶(Trypsin)、蛋白酶K(Proteinase K)、枯草杆菌蛋白酶(Subtilisin)、胰凝乳蛋白酶(Chymotrypsin)及纯化的家蝇Serpin2重组蛋白共同孵育,使用荧光多功能酶标仪检测荧光强度并计算剩余酶活,分析Serpin2重组蛋白对4种丝氨酸蛋白酶的体外抑制活性;分别设置不同温度、不同缓冲液pH和不同放置时间处理重组蛋白,检测荧光强度并计算剩余酶活,分析环境因素对家蝇Serpin2重组蛋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加入25μL浓度为1mg/mL的Serpin2重组蛋白对胰蛋白酶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且Serpin2重组蛋白在30℃、缓冲液pH为7、处理15min后稳定性较强,此时重组蛋白对胰蛋白酶的抑制活性均大于90.00%。【结论】家蝇Serpin2重组蛋白具有显著丝氨酸蛋白酶——胰蛋白酶类抑制活性,且在一般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环境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蛋白酶抑制剂2 酶学活性 酶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猪链球菌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重组蛋白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杜骁杰 郭静静 +4 位作者 王晶 李敏 王玲 王长军 潘秀珍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链球菌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serine/threonine phosphotase,STP)是重要的磷酸化信号调控系统成员之一。文中对2型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S.suis 2)STP编码基因stp进行原核表达并对纯化蛋白进行酶活测定。方法对S.s... 目的链球菌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serine/threonine phosphotase,STP)是重要的磷酸化信号调控系统成员之一。文中对2型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S.suis 2)STP编码基因stp进行原核表达并对纯化蛋白进行酶活测定。方法对S.suis 2 stp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PCR扩增stp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stp。将载体转入E.coli BL21中,经IPTG诱导,Ni2+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利用磷酸对硝基苯酯(p-nitrophenyl phosphate,pNPP)为底物测定其水解量进而鉴定磷酸酶活性。结果从05ZYH33基因组中PCR扩增到810 bp的片段,经连接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ET28a::stp;经诱导表达及纯化获得相对分子质量为32000的重组蛋白,该蛋白在Mn2+存在下能够水解pNpp。结论获得纯度较高的STP重组蛋白,该蛋白具有Mn2+依赖的磷酸酶活性,为后续阐明STK/STP磷酸化系统的调控机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猪链球菌 链球菌 磷酸酶 原核表达 酶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虫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谭燕财 林洁 +3 位作者 马光旭 敖冯虎 胡志刚 周荣琼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84,共4页
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Proteinserine/threonine phosphatases,PSTP)属于蛋白磷酸酶家族中重要的细胞内调节蛋白,能够催化磷酸化丝氨酸或磷酸化苏氨酸的去磷酸化反应,并参与许多关键的生物学过程,例如细胞周期进程、细胞凋亡和... 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Proteinserine/threonine phosphatases,PSTP)属于蛋白磷酸酶家族中重要的细胞内调节蛋白,能够催化磷酸化丝氨酸或磷酸化苏氨酸的去磷酸化反应,并参与许多关键的生物学过程,例如细胞周期进程、细胞凋亡和胞外分泌等。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是调节多种细胞功能的基本过程。蛋白激酶从ATP将磷酸基团转移到蛋白质上(磷酸化),而蛋白磷酸酶催化磷酸基团从蛋白质的特定残基移除(去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酶 寄生虫 磷酸化反应 磷酸 生物学过程 蛋白 调节蛋白 周期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磷酸酶1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郭文秀 张慧灵 孟峻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2-830,共9页
蛋白磷酸酶1 (PP1)是一种生物体内广泛表达且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通过催化多种蛋白去磷酸化调控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进而影响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转录等生物学过程。在体内,PP1不以自由的催化亚基存在,而是至少与一个PP1调... 蛋白磷酸酶1 (PP1)是一种生物体内广泛表达且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通过催化多种蛋白去磷酸化调控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进而影响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转录等生物学过程。在体内,PP1不以自由的催化亚基存在,而是至少与一个PP1调节蛋白(PIP)结合,形成不同的PP1全酶。PP1的催化亚基与特异性调节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是PP1功能的核心。正常情况下,PP1在体内稳定地发挥去磷酸化作用,但在肿瘤中PP1的功能被异常调控,导致PP1活性升高或降低。PP1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双重影响,在部分肿瘤中发挥抑制作用,部分肿瘤中起促进作用。现基于国内外对PP1的研究成果,针对PP1的结构、生物功能及其各亚基对乳腺癌、肺癌、卵巢癌、胰腺癌(PAAD)、肝癌,子宫内膜癌、食管癌(EC)、结直肠癌和胶质母细胞瘤(GBM)等不同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行综述,为开发靶向PP1全酶的高效绿色抗癌药物和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酶1 -磷酸酶 蛋白磷酸酶1调节蛋白 生物学功能 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玲玲 王升志 +2 位作者 刘旭阳 刘浩 宫兆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yk2)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及其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TSCC组织及30例癌旁非肿瘤组织中Pyk2和p-AKT蛋白的表... 目的探讨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yk2)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及其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TSCC组织及30例癌旁非肿瘤组织中Pyk2和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在TSCC组织中Pyk2和p-AKT蛋白均呈高表达,而在癌旁非肿瘤中呈低表达或无表达(P<0.05)。并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γs=0.412)。Pyk2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而p-AKT只与病理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Pyk2和p-AKT蛋白异常表达与T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两者有望成为明确TSCC恶性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脯的酪激酶2 磷酸化的酸/蛋白激酶 舌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丝氨酸水解酶的设计进展
16
作者 张一飞 丁于敬 佘傲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1-294,共4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蛋白质结构预测与功能设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人工酶的从头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工具。丝氨酸水解酶因其催化机制明确,成为人工酶设计任务的代表性模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开发的重要深度学习算法及其在人...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蛋白质结构预测与功能设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人工酶的从头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工具。丝氨酸水解酶因其催化机制明确,成为人工酶设计任务的代表性模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开发的重要深度学习算法及其在人工酶设计中的典型应用,并重点介绍了人工丝氨酸水解酶的最新设计成果。这些突破性进展为创制具有更高催化效率和稳定性的人工酶铺平了道路,标志着酶设计领域迈入了新的阶段,有望带来生物制造相关产业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计算酶设计 深度学习 蛋白质工程 水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链球菌2型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的鉴定和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祝昊丹 倪艳秀 +4 位作者 周俊明 俞正玉 茅爱华 吕立新 何孔旺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8-553,共6页
利用PCR扩增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SS2-1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STP)的编码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0a(+),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原核表达,获得重组蛋白质rSsSTP。重组蛋白质经His蛋白质层析柱纯化后,利用pNPP分析rSsSTP的酶活性。结果显示rSs... 利用PCR扩增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SS2-1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STP)的编码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0a(+),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原核表达,获得重组蛋白质rSsSTP。重组蛋白质经His蛋白质层析柱纯化后,利用pNPP分析rSsSTP的酶活性。结果显示rSsSTP为Mn2+依赖的磷酸酶,最适离子浓度为2 mmol/L,最佳反应温度为37℃,最佳pH值为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磷酸酶 鉴定 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泽兰根化学成分及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的活性研究
18
作者 赵金诺 覃怡发 +3 位作者 张轩 张梦娇 晏晶晶 梁皓皓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98-1706,共9页
为研究华泽兰Eupatorium chinense根部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糖尿病活性,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从华泽兰根部分离得到15个单体化合物,并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8 S-9-hydroxyt... 为研究华泽兰Eupatorium chinense根部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糖尿病活性,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从华泽兰根部分离得到15个单体化合物,并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8 S-9-hydroxythymol(1)、8,10-dehydro-9-hydroxythymol(2)、1-[4-hydroxy-3-methoxy-5-(3-methylbut-3-en-1-ynyl)phenyl]wethanone(3)、speciosin L(4)、(R)-8-hydroxy-9-isobutyryloxythymol(5)、1,4-[13C]-1,2,3,4-tetrahydro-5-naphthyl-amin(6)、eupatriol(7)、3β,6-hydroxytremetone(8)、泽兰酮(9)、(2 R,3 S)-5-acetyl-6-hydroxyl-2-isopropenyl-3-ethoxy-dihydrofuran(10)、(2 R,3 S)-5-乙酰基-6-羟基-2-异丙烯基-3-乙氧基-苯并二氢呋喃(11)、6-羟基-2 H-苯并呋喃-3-酮(12)、3,5-dimethyl-2,3-dihydrobenzofuran(13)、2,4-bis-(5-acetyl-6-hydroxy-benzofuran-2-yl)-4-methyl-pent-1-ene(14)、1,1′-[[(2 E)-4-methylpent-2-ene-2,4-diyl]bis(6-hydroxy-1-benzofuran-2,5-diyl)]diethanone(15)。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泽兰属植物中分离获得,化合物14为首次从华泽兰中分离获得。采用对硝基苯基-β-吡喃半乳糖苷法与对硝基苯磷酸盐法分别测定所有化合物对诱导糖尿病发生的α-葡萄糖苷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抑制活性进行评价,化合物3、4、5和12具有良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IC 50值分别为3.7、10.1、21.3、22.5μg/mL,其中化合物3的抑制活性优于良性药阿卡波糖(4.6μg/mL);化合物1、3、4和12具有良好的PTP1B抑制活性,其IC 50值分别为15.2、8.6、2.2和21.2μg/mL,其中化合物3的抑制活性优于良性药齐墩果酸(12.5μg/mL),化合物4的抑制活性优于阳性药正钒酸钠(7.5μg/mL)和齐墩果酸(12.5μg/mL)。研究表明,炔类化合物3和4均具有较明显的α-葡萄糖苷酶和PTP1B抑制活性。利用分子对接技术计算化合物3和4分别与α-葡萄糖苷酶和PTP1B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3和4与α-葡萄糖苷酶和PTP1B均具有较强的结合力。本论文首次采用双靶点对华泽兰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抗糖尿病活性及构效研究,发现化合物3和4可作为抗糖尿病的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泽兰 化学成分 抗糖尿病活性 Α-葡萄糖苷酶 蛋白磷酸酶1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氏疟原虫丝/苏氨酸磷酸酶5抗血清对有性阶段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林 洪明阳 +1 位作者 曹雅明 朱晓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21-926,共6页
目的:探讨伯氏疟原虫丝/苏氨酸磷酸酶5(PP5)作为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行性。方法:PCR扩增PP5的功能区(407-711 aa),克隆入p ET32a(+)载体。IPTG诱导PP5重组蛋白表达后,纯化重组蛋白并免疫小鼠。ELISA方法检测抗PP5免疫血清效价。实... 目的:探讨伯氏疟原虫丝/苏氨酸磷酸酶5(PP5)作为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行性。方法:PCR扩增PP5的功能区(407-711 aa),克隆入p ET32a(+)载体。IPTG诱导PP5重组蛋白表达后,纯化重组蛋白并免疫小鼠。ELISA方法检测抗PP5免疫血清效价。实验观察免疫血清对配子体出丝、动合子转化率和蚊胃内卵囊形成的影响。结果:成功表达PP5重组蛋白,抗PP5免疫血清抗体滴度可达1∶256 000,且对配子体出丝的抑制呈剂量依赖性,在1∶5和1∶10倍稀释时,配子体出丝数目分别减少75%和4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 05)。免疫血清可显著抑制动合子形成数目,在1∶5倍稀释时,动合子转化率减少14. 79%(P<0. 05),蚊感染率和胃内卵囊密度分别减少26. 05%和74. 19%(P<0. 05)。结论:PP5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抗PP5免疫血清具有明显的传播阻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疟原虫 /苏磷酸酶5 传播阻断 配子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hFIST/HIPK2的表达纯化磷酸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欣 刘宏 +3 位作者 赵育新 何俊彦 张新华 杜光祖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262-1265,共4页
目的 观察一个新近克隆的丝氨酸 苏氨酸蛋白激酶hFIST HIPK2 (HumanFasinteractingsignaltransducer homeo domaininteractingproteinkinase)的表达、纯化、磷酸化。方法 用瞬时转染技术、Westernblotting检测hFIST HIPK2野生型及其... 目的 观察一个新近克隆的丝氨酸 苏氨酸蛋白激酶hFIST HIPK2 (HumanFasinteractingsignaltransducer homeo domaininteractingproteinkinase)的表达、纯化、磷酸化。方法 用瞬时转染技术、Westernblotting检测hFIST HIPK2野生型及其变异型蛋白 (点突变型hFIST HIPK2K2 2 1A ,C 端缺失型hFIST HIPK2△C、N 端缺失型hFIST HIPK2△N)在 2 93T细胞中的表达、磷酸化 ,及从E coli中纯化GST hFIST HIPK2△C融合蛋白。结果 hFIST HIPK2全长序列cDNA长 4kb ,编码分子质量为 13 0× 10 3的hFIST HIPK2蛋白 ;hFIST HIPK2K2 2 1A的分子质量略小于hFIST HIPK2野生型 ,hFIST HIPK2△C、hFIST HIPK2△N的分子质量分别为 5 9× 10 3、69× 10 3。hFIST HIPK2野生型及其变异型蛋白的丝氨酸残基可自我磷酸化 ,其苏氨酸、酪氨酸残基不被磷酸化 ;hFIST HIPK2蛋白可自我降解 ,尤以hFIST HIPK2K2 2 1A蛋白最为明显 ;从E coli中纯化了一个分子质量为 84× 10 3的GST hFIST HIPK2△C融合蛋白。hFIST HIPK2与小鼠HIPK2、仓鼠PKM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分别为 96 1%、96 5 %。结论 hFIST HIPK2为一新的丝氨酸 苏氨酸蛋白激酶 ,是DYRK激酶分支家族中的一员 ,也是新近发现的核蛋白激酶HIP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IST/HIPK2 酸/蛋白激酶 信号转导 表达 纯化 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