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顺铂通过抑制转移抑制基因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及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激活抑制HeLa细胞增殖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思 刘元林 +5 位作者 李雪 周向东 赵岳 张萍萍 童英 张毅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0-355,共6页
目的研究顺铂(DDP)抑制He La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用顺铂0.02~75μmol·L-1处理He La细胞24或48 h,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转移抑制基因1(MTSS1... 目的研究顺铂(DDP)抑制He La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用顺铂0.02~75μmol·L-1处理He La细胞24或48 h,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转移抑制基因1(MTSS1)基因的表达,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和转移抑制基因1(MTSS1)蛋白水平。结果不同浓度DDP处理He La细胞24或48 h,可明显抑制He La细胞增殖(P〈0.05),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4.14和11.82μmol·L-1;DDP处理组He La细胞较对照组迁移能力下降(P〈0.05);DDP使He La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DDP抑制He La细胞MTSS1的基因表达,存在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r24 h=-0.965,P〈0.01;r48 h=-0.953,P〈0.01);p-ERK,p-AKT及胞内MTSS1蛋白表达水平均随DDP浓度增加显著下降(pERK:r24 h=-0.875,P〈0.01;r48 h=-0.966,P〈0.01;p-AKT:r24 h=-0.831,P〈0.01;r48 h=-0.863,P〈0.01;MTSS1:r24 h=-0.969,P〈0.01;r48 h=-0.988,P〈0.01)。结论 DDP可能通过下调MTSS1的表达水平并抑制ERK和AKT信号通路的激活而抑制宫颈癌He La细胞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He La细胞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酸/激酶 转移抑制基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miR-31及其下游靶基因Sfn、SuFu在银屑病动物模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景志杰 付明阳 王春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94-1401,共8页
目的:研究内在过表达miR-31及其下游靶基因Sfn、SuFu在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模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从文献及PubMed收集与银屑病相关基因,使用Target Scan Human数据库预测miR-31靶基因。使用咪喹莫特乳膏对野生型FVB小鼠和miR... 目的:研究内在过表达miR-31及其下游靶基因Sfn、SuFu在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模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从文献及PubMed收集与银屑病相关基因,使用Target Scan Human数据库预测miR-31靶基因。使用咪喹莫特乳膏对野生型FVB小鼠和miR-31转基因小鼠进行银屑病造模,每日采集造模小鼠背部变化图像,随后使用PASI评分评价小鼠银屑病样情况。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取0 d、3 d、7 d模型小鼠的背部皮肤,随后进行RT-PCR检测miR-31及其下游靶基因mRNAs的表达,筛选出2个miR-31靶基因,并对筛选靶基因进行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分析。结果:Target Scan Human数据库预测出8个miR-31下游靶基因,经荧光定量PCR筛选出2个与银屑病相关靶基因Sfn、SuFu。咪喹莫特诱导小鼠产生银屑病样症状,表现为背部出现红斑、银白鳞屑,表皮增厚等,实验结果显示miR-31实验组较野生型FVB实验组银屑病样症状轻,HE染色切片同样证实此情况。RT-PCR检测3 d、7 d时miR-31,Sfn和SuFu的表达,结果显示野生型FVB小鼠miR-31的表达均升高,而miR-31转基因小鼠miR-31的表达却降低,其靶基因Sfn、SuFu均出现相反情况,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结果均与PCR结果一致。结论:在银屑病动物模型中,内在过表达miR-31的皮肤,其银屑病样症状较弱,它可能联合机体内与银屑病相关的器官通过内在过表达miR-31的调控作用而减弱银屑病严重程度。Sfn、SuFu作为miR-31下游靶基因,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31 银屑病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fused抑制物 分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赵莉梦 王淑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7-157,共11页
激酶活性异常或过度表达与包括肝纤维化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已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药物靶点。蛋白激酶中的酪氨酸激酶和丝/苏氨酸以及脂类激酶中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等能够通过调节肝星状细胞的活性及肝内血管生成等直接或... 激酶活性异常或过度表达与包括肝纤维化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已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药物靶点。蛋白激酶中的酪氨酸激酶和丝/苏氨酸以及脂类激酶中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等能够通过调节肝星状细胞的活性及肝内血管生成等直接或间接机制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近期研究表明,小分子激酶抑制剂能够通过靶向激酶抑制细胞增殖以及血管生成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有望为肝纤维化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本文对酪氨酸激酶、丝/苏氨酸激酶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和其参与调节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细胞信号通路,以及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在肝纤维化临床前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肝纤维化的治疗研究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 /苏激酶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小分子激酶抑制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γ抑制剂AS605240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细胞增殖、黏附和趋化的调控研究
4
作者 张云平 王纪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57-460,共4页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γ(PI3Kγ)抑制剂AS605240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黏附和趋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搜集SLE患者35例,健康人17例为正常组,外周血T细胞分离采用Rosettsep T细胞提取试剂盒;...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γ(PI3Kγ)抑制剂AS605240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黏附和趋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搜集SLE患者35例,健康人17例为正常组,外周血T细胞分离采用Rosettsep T细胞提取试剂盒;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检测T细胞趋化性,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活性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结果:AS605240显著抑制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体外增殖、黏附活性,并呈浓度依赖关系,当AS605240浓度达到10^(-5)mol/L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605240显著抑制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体外趋化活性(P<0.01);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AKT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AS605240处理组T细胞的AKT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P13Kγ抑制剂AS605240显著降低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增殖、趋化和黏附活性,与抑制AKT异常活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磷脂酰肌醇3-激酶γ抑制 AS605240 T淋巴细胞 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T抑制剂GSK2141795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uh7凋亡的剂量和时间效应
5
作者 刘志勇 李林林 刘善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96-1201,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下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抑制剂GSK2141795对人肝癌细胞株Huh7凋亡的影响及其剂量和时间效应。方法分别使用终浓度为0、0.3、1、3、10、30μmol/L的GSK2141795处理Huh7细胞24 h,同时选择终浓度为10...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下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抑制剂GSK2141795对人肝癌细胞株Huh7凋亡的影响及其剂量和时间效应。方法分别使用终浓度为0、0.3、1、3、10、30μmol/L的GSK2141795处理Huh7细胞24 h,同时选择终浓度为10μmol/L的GSK2141795分别处理Huh7细胞0、2、6、12、24和48 h。利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uh7细胞中AKT、磷酸化AKTS473(p-AKTS473)的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分子Bad、Bcl-2、Caspase-9的表达水平。结果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显示,在0~10μmol/L范围内,随着GSK2141795终浓度的增加,Huh7细胞中AKT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AKTS473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在0~24 h范围内,随着GSK2141795作用时间的延长,Huh7细胞中AKT蛋白的表达水平呈降低趋势、p-AKTS473蛋白的表达水平呈升高趋势;48h时AKT蛋白和p-AKTS473蛋白的表达水平较0 h均升高。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随着GSK2141795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Huh7细胞的凋亡比例逐渐增加。qPCR及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提示Huh7细胞中凋亡效应分子Bad、Caspase-9表达水平逐渐增加,凋亡拮抗分子Bcl-2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结论 AKT抑制剂GSK2141795能有效抑制AKT蛋白表达,并能通过下游Bad-Bcl-2通路诱导Huh7细胞凋亡,其药物效应呈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此外,长时间使用GSK2141795刺激Huh7细胞,AKT蛋白表达可再次升高,提示存在负反馈信号环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蛋白质激酶AKT 蛋白激酶抑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滕伟强 陈梦婕 +4 位作者 韩换 高颖娜 张才云 郑宏良 朱乘婧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06-1210,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9(CK19)、半乳糖凝集素3(Gal-3)、p53、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Ki-67、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人骨髓内皮细胞标志物1(HBME-1)、B-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V600E突变型(BRAF^(V600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9(CK19)、半乳糖凝集素3(Gal-3)、p53、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Ki-67、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人骨髓内皮细胞标志物1(HBME-1)、B-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V600E突变型(BRAF^(V600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病理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PTC和4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检测CK19、Gal-3、p53、TopoⅡ、Ki-67、CCND1和HBME-1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荧光PCR检测BRAF^(V600E)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TC组织中CK19、Gal-3、TopoⅡ、CCND1、HBME-1和BRAF^(V600E)阳性表达率[97.0%(97/100)、98.0%(98/100)、56.0%(56/100)、95.0%(95/100)、66.0%(66/100)、75.0%(75/100)]高于甲状腺良性组织[45.0%(18/40)、20.0%(8/40)、15.0%(6/40)、55.0%(22/40)、25.0%(10/40)、12.5%(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8种标志物单独用于PTC的诊断时,CK19、Gal-3的灵敏度最高(97.0%、98.0%),Gal-3的准确度最高(92.9%);3种标志物联合应用并以其中任意2种阳性作为阳性判断标准时,CK19、Gal-3、HBME-1组合检测PTC的准确度最高(96.4%),其次为BRAF^(V600E)、CK19、Gal-3组合(91.4%)。结论CK19、Gal-3、TopoⅡ、CCND1、HBME-1、BRAF^(V600E)是诊断PTC的重要标志物,这些标志物联合应用有助于对形态不典型PTC与甲状腺良性病变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细胞角蛋白19 半乳糖凝集素3 B-Raf原癌基因酸/蛋白激酶 p53 拓扑异构酶Ⅱ Ki-67 细胞周期蛋白D1 人骨髓内皮细胞标志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AP异常表达对胃癌细胞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肖永彪 朱君玲 +4 位作者 米开热木.麦麦提 徐洁 潘泽民 任显显 李冬妹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6-812,共7页
目的:探讨丝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serine-threonine kinase 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STRAP)异常表达对胃癌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外科于1991年1月至2009年1月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253例,同时另取103... 目的:探讨丝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serine-threonine kinase 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STRAP)异常表达对胃癌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外科于1991年1月至2009年1月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253例,同时另取103例同批胃癌患者癌旁组织标本作为对照,制备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TRAP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胃癌组织细胞分化、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探讨STRAP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将STRAP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胃癌SGC7901细胞中STRAP蛋白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SGC7901细胞的增殖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胃癌组织细胞分化相关蛋白胃蛋白酶原C(pepsinogen C,PGC)在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s,AKP)在STRAP过量表达细胞中的活性。结果:胃癌组织中STRAP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33.6%(75/223)vs 59.3%(51/86),P<0.01],且其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STRAP蛋白表达较高的患者预后生存期明显长于低表达患者(P<0.05)。胃癌SGC7901细胞过表达STRAP蛋白后,其增殖能力明显减弱(P<0.05);胃癌组织细胞分化相关蛋白PGC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AKP活性明显下降(P<0.05)。结论:STRAP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组织细胞分化密切相关,其可能作为分子标志物对胃癌组织细胞分化程度和预后的辅助判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激酶受体相关蛋白 分化 分子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LPS诱导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RACK1及rac1 被引量:4
8
作者 尤青海 王巾枚 +2 位作者 孙耕耘 蒋丽娟 李文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表达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和ras相关C3肉毒菌毒物底物1(rac1)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PMVEC:①LPS量效组:0、...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表达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和ras相关C3肉毒菌毒物底物1(rac1)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PMVEC:①LPS量效组:0、1、5、10 mg/L LPS与大鼠PMVEC孵育12 h;②LPS时效组:10 mg/L LPS与PMVEC孵育0、3、6、8、12、24 h;③IGF-1时效组:100 ng/ml IGF-1与PMVEC孵育0、3、6、8、12、24 h;④LPS+LY294002组:100 ng/ml LY294002预孵育PMVEC 1 h后加入10 mg/L LPS继续孵育12 h,设空白组、LPS组和LY294002组为对照。所有干预结束后Western blot法检测RACK1、rac1及p-Akt蛋白表达。结果①LPS量效组:RACK1、rac1及p-Akt蛋白表达量均呈浓度依赖性增加,各蛋白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0.455,P<0.001)、(F=165.813,P<0.001)及(F=309.346,P<0.001)。②LPS时效组:RACK1和rac1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加,LPS刺激24 h后达最高,各蛋白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54.034,P<0.001)和(F=423.630,P<0.001);p-Akt表达自3 h(0.460±0.089)上调,12 h达最高(2.022±0.244),24 h(1.264±0.074)仍高于0 h(0.237±0.0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726,P<0.001)。③IGF-1时效组:IGF-1诱导PMVEC表达RACK1、rac1及p-Akt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8.293,P<0.001)、(F=115.071,P<0.001)及(F=60.175,P<0.001)。④LY294002干预组:LPS+LY294002作用PMVEC后:RACK1蛋白表达量较LPS组下调[(0.732±0.137)vs(1.498±0.167),P<0.001];rac1蛋白表达量较LPS组下调[(0.758±0.084)vs(1.384±0.170),P<0.001];p-Akt蛋白表达量较LPS组下调[(0.492±0.148)vs(1.106±0.219),P<0.001]。结论 PI3K/Akt信号通路通过干预RACK1和rac1表达,参与LPS致PMVEC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 ras相关C3肉毒菌毒1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