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化学法研究多粘菌素B与磷脂酰丝氨酸的相互作用及与其他磷脂的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屈凌波 冉瑜 +2 位作者 白希希 牛真真 于岚岚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52-1357,共6页
采用头基修饰的磷脂在金电极表面构建了稳定的磷脂双层膜,并使用该膜模拟生物膜对多肽类抗生素多粘菌素B(PMB)和磷脂酰丝氨酸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PMB可与磷脂酰丝氨酸发生相互作用,破坏双层膜结构,从而使膜的通透性升高。PMB的浓度... 采用头基修饰的磷脂在金电极表面构建了稳定的磷脂双层膜,并使用该膜模拟生物膜对多肽类抗生素多粘菌素B(PMB)和磷脂酰丝氨酸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PMB可与磷脂酰丝氨酸发生相互作用,破坏双层膜结构,从而使膜的通透性升高。PMB的浓度、作用时间以及膜中胆固醇的存在均影响二者的作用程度。被PMB破坏的双层膜电极在一定程度上可在KCl溶液中重新自组装,且自修复的程度与修复时间和PMB的浓度有关。此外,比较了PMB和多种磷脂之间的作用程度,磷脂的头基、烃链的长度以及不饱和度均会影响二者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菌素B 磷脂双层膜 磷脂酰 循环伏安法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丝氨酸修饰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检测去甲肾上腺素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晓辰 陈希明 +1 位作者 李晓伟 曹阳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81-2285,共5页
采用直流等离子体喷射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了掺硼金刚石(BDD)薄膜电极。提出了应用L-丝氨酸修饰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检测去甲肾上腺素,提高了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检测的精度。在浓度为2.0×10^-4mol/L的去甲肾上腺素溶液... 采用直流等离子体喷射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了掺硼金刚石(BDD)薄膜电极。提出了应用L-丝氨酸修饰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检测去甲肾上腺素,提高了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检测的精度。在浓度为2.0×10^-4mol/L的去甲肾上腺素溶液中,通过对比BDD裸电极与L-丝氨酸修饰BDD电极得出:经L-丝氨酸修饰的BDD电极的电催化氧化能力明显增强;在浓度为1.0×10^-4~1.0×10^-8mol/L的范围内,浓度的对数与氧化峰电流基本呈线性关系,且检测限为1.0×10^-9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硼金刚石(BDD)薄膜电极 循环伏安法(CVa) 去甲肾上腺素(NE) 氧化峰电流 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氧化菌分类及代谢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3
作者 蔡朝阳 何崭飞 胡宝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3-281,共9页
甲烷作为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2号温室气体,是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贡献者"之一。甲烷氧化菌是一类可以直接以甲烷作为能源和碳源的微生物,不仅能减少土壤甲烷排放量,在含水量不饱和的土壤中还能利用空气中的甲烷,对于减缓全球... 甲烷作为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2号温室气体,是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贡献者"之一。甲烷氧化菌是一类可以直接以甲烷作为能源和碳源的微生物,不仅能减少土壤甲烷排放量,在含水量不饱和的土壤中还能利用空气中的甲烷,对于减缓全球温室效应具有显著效果。甲烷氧化菌可分为好氧甲烷氧化菌和厌氧甲烷氧化菌2大类,均在环境中分布广泛。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甲烷氧化菌分类及其代谢途径2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甲烷氧化菌在环境中的生态分布研究及甲烷氧化菌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 分类 核酮糖单磷盐(RuMP)循环 (serine)循环 卡尔文(CBB)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曾志勇 王志农 +2 位作者 徐志云 何斌 张宝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5-257,共3页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 (ischemicpreconditioning ,IPC)对体外循环中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评价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 :在猫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bypass,CPB)模型的基础上随机分成 3组 :组 1(单纯CPB组 ,n =18)和组 ...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 (ischemicpreconditioning ,IPC)对体外循环中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评价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 :在猫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bypass,CPB)模型的基础上随机分成 3组 :组 1(单纯CPB组 ,n =18)和组 2 (主动脉阻断组 ,n =18)于CPB开始 4 5min后阻断主动脉 ,6 0min后开放主动脉使心脏恢复再灌注 90min ;组 3(IPC组 ,n =18)于主动脉阻断前进行IPC(阻断升主动脉 5min后开放 10min ,并重复 3次 ) ,余处理与组 2相同。应用Annexin Ⅴ /PI联合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的外翻 ,比较IPC处理组及单纯缺血再灌注组体外循环过程中 4 5、10 5、195min时间点心肌细胞坏死和凋亡的数量。 结果 :组 2于主动脉阻断 6 0min及再灌注 90min时心肌细胞坏死率分别为(2 .6 75± 0 .4 2 4 ) %及 (5 .32 7± 0 .5 13) % ,而组 3则分别为 (1.317± 0 .2 92 ) %和 (3.112± 0 .32 8) % ,两组主动脉阻断 6 0min时 ,均未检出凋亡心肌细胞 ,但在再灌注 90min时 ,组 2和组 3的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达 (2 .32 7± 0 .6 73) %和 (0 .94 3± 0 .14 6 ) %(P <0 .0 1)。IPC处理组缺血再灌注期间坏死及凋亡的心肌细胞明显减少。 结论 :IPC不仅能减少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心肌细胞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体外循环 心肌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磷脂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相关TMPRSS2蛋白结构特征和抗原表位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戴姿薇 唐标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58-68,共11页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预测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跨膜蛋白酶丝氨酸2(transmembrane protease serine 2,TMPRSS2)的理化特性、结构特征和抗原表位,为抗SARS-CoV-2药物研发提供参...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预测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跨膜蛋白酶丝氨酸2(transmembrane protease serine 2,TMPRSS2)的理化特性、结构特征和抗原表位,为抗SARS-CoV-2药物研发提供参考。利用ProtParam、ProtScale分析预测TMPRSS2蛋白酶的理化特性;利用COILS Server、SignalP、TMPred、TargetP Server、NetPhos Server、NetNGlyc Server服务器对TMPRSS2蛋白酶结构进行功能结构的分析预测;利用SOPMA、Pfam、SWISS MODEL分析预测TMPRSS2蛋白酶高级结构;利用IEBD分析预测TMPRSS2蛋白酶B细胞、T细胞表位。TMPRSS2蛋白酶氨基酸组成数为492个,其中丝氨酸占比最高;亲水性较高,含10个跨膜螺旋区;具有4个磷酸化位点,3个糖基化修饰点;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占据主导地位,三级结构能与已知的5ce.1.1.A(SMTL ID)模型同源建模;存在13个潜在的B细胞表位,12个得分较高的T细胞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跨膜蛋白酶2(transmembrane protease serine 2 TMPRSS2) 生物信息学 序列分析 抗原表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