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群体大小和觅食环境变化对东黑冠长臂猿日移动距离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兴康 钟旭凯 +4 位作者 韦绍干 崔亮伟 范朋飞 管振华 马长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8-397,共10页
日移动距离是反映动物觅食努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相关研究有助于了解动物对生境的适应策略,对濒危物种的保护至关重要。东黑冠长臂猿(Nomascus nasutus)是一种极度濒危的树栖小型类人猿,主要生活在一夫二妻制的群体中,平均群体大小6.3只,... 日移动距离是反映动物觅食努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相关研究有助于了解动物对生境的适应策略,对濒危物种的保护至关重要。东黑冠长臂猿(Nomascus nasutus)是一种极度濒危的树栖小型类人猿,主要生活在一夫二妻制的群体中,平均群体大小6.3只,目前对于该物种的日移动距离仍然缺乏足够的科学研究。我们以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两群东黑冠长臂猿群作为研究对象,在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两个时期对其进行了157个全天跟踪,使用5 min间隔的瞬时扫描法记录长臂猿的取食行为和食物类型,每30 min记录长臂猿的位点,并使用轨迹法测算出日移动距离。结果发现东黑冠长臂猿在两个观察时期的不同食物类型取食比例有显著差异,全年的平均日移动距离为1373 m(354-2837 m),相比于低纬度地区营一夫一妻制(平均群体大小3.8只)生活的长臂猿类群没有明显增加。这一结果说明,虽然群体更大,但是东黑冠长臂猿并没有增加每天的觅食努力,不符合生态限制模型的预测。更大的食物斑块、更小的种间竞争和低群体密度可能是支持东黑冠长臂猿无需付出更多的觅食努力来维持更大群体的原因。另外,我们还发现东黑冠长臂猿在人类干扰强度低的研究时期果实类取食比例提高,日移动距离更长,且在果实丰富的雨季日移动距离显著高于果实匮乏的旱季,表明它们可能采取能量保守的策略来应对高质量食物匮乏的环境。总的来说,本研究在更大数据量的基础上更加准确和详细地描述了东黑冠长臂猿的日移动距离,并以此探究长臂猿对高质量食物匮乏环境的响应,为该极度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更多的科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黑冠长臂猿 日移动距离 群体大小 人类干扰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国猿声啼不住——中越两国联合抢救极度濒危东黑冠长臂猿纪实 被引量:1
2
作者 蒋林林 《广西林业》 2018年第1期11-14,共4页
2018年1月26日,中越边境785界碑前。两双人类之手跨界相握,为的是两国联手保护一种手臂比人类长得多的极度濒危'近亲'。界碑前握手相聚的地方官员是中国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杨江、越南高平重庆长臂猿保护... 2018年1月26日,中越边境785界碑前。两双人类之手跨界相握,为的是两国联手保护一种手臂比人类长得多的极度濒危'近亲'。界碑前握手相聚的地方官员是中国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杨江、越南高平重庆长臂猿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农文造。这是中越界碑前第11次定期会晤,交流跨境保护东黑冠长臂猿新情况和需要协调解决的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黑冠长臂猿 栖息地 环境容纳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越两国同播东黑冠长臂猿纪录片
3
作者 张庆志 张雷 《广西林业》 2019年第5期4-4,共1页
2019年4月24日,广西卫视、广西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和越南国家电视台同日播出纪录片《方舟——东黑冠长臂猿》。该纪录片是讲述世界濒危物种东黑冠长臂猿在中越两国联合保护下绝境重生的故事。此前,东黑冠长臂猿从未被完整的视频拍摄记... 2019年4月24日,广西卫视、广西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和越南国家电视台同日播出纪录片《方舟——东黑冠长臂猿》。该纪录片是讲述世界濒危物种东黑冠长臂猿在中越两国联合保护下绝境重生的故事。此前,东黑冠长臂猿从未被完整的视频拍摄记录过。中越两国共同保护东黑冠长臂猿的案例,成为国际跨境保护的典范。该纪录片首次为中外观众揭开这一物种的神秘面纱,一方面讲述东黑冠长臂猿绝境求生的动物故事,另一方面讲好与其密切相关的中越科学家、环境保护人士和护林员的人物故事。该纪录片不仅展示了东黑冠长臂猿的野性风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黑冠长臂猿 种群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头叶猴和东黑冠长臂猿毛发变色进程
4
作者 蒋林林 《广西林业》 2018年第1期45-45,共1页
白头叶猴和东黑冠长臂猿均属世界极度濒危物种,同是八桂喀斯特山区的精灵。前者活跃在崇左境内,为本地独特'国宝';后者全球仅存130多只,全部栖息在中国广西靖西与越南高平重庆相连的一片森林里。白头叶猴幼仔全身毛发金黄,漂亮... 白头叶猴和东黑冠长臂猿均属世界极度濒危物种,同是八桂喀斯特山区的精灵。前者活跃在崇左境内,为本地独特'国宝';后者全球仅存130多只,全部栖息在中国广西靖西与越南高平重庆相连的一片森林里。白头叶猴幼仔全身毛发金黄,漂亮可爱。1岁起毛色渐变,身体中部先变灰、再变黑,头部则慢慢变白。1岁半后,全身黑色为主,头顶长出一撮直尖白毛,像一顶白色瓜皮帽,颈部、肩部、尾巴下半截变白,手、脚背面有些许白色。从此,叶猴头戴'白冠'告别少年,之后雌猴继续留下,雄猴离家而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黑冠长臂猿 白头叶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华天宝 独领风骚——广西以野生动植物命名的自然保护区风采
5
作者 袁琳 张雷 刘建 《广西林业》 2019年第3期31-32,共2页
崇左白头叶猴、靖西邦亮东黑冠长臂猿、贺州大桂山鳄蜥、防城金花茶、乐业雅长兰科植物……以这些广西特有、或曾经被认为灭绝而被重新发现、或种属资源最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命名的广西多个自然保护区,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唯一的专有保护区。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兰科植物 大桂山 东黑冠长臂猿 金花茶 防城区 白头叶猴 野生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广西林业自然保护区建设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雷 刘建 肖万福 《广西林业》 2018年第6期13-15,共3页
白头叶猴——唯一由中国人命名的灵长类动物,仅分布于广西崇左市境内的喀斯特石山地区,是全球最濒危、最受关注的灵长类动物之一. 弄岗穗鹛——由中国学者发现并描述和命名的第二个世界鸟类新种,仅在广西桂西南地区发现.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林业系统 白头叶猴 金花茶 东黑冠长臂猿 兰科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臂奇猿无翼善飞
7
作者 蒋林林 《广西林业》 2020年第12期28-31,共4页
两国之边,群居奇猿,舒展长臂,飞荡林间,与越南山林相连的中国广西邦亮东黑冠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活着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树栖猿类--东黑冠长臂猿。从出生、成长、求偶、生育,直至衰老、死去,它们几乎从不下树,凭着一双天生“神手... 两国之边,群居奇猿,舒展长臂,飞荡林间,与越南山林相连的中国广西邦亮东黑冠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活着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树栖猿类--东黑冠长臂猿。从出生、成长、求偶、生育,直至衰老、死去,它们几乎从不下树,凭着一双天生“神手”,无翼善飞,腿不触地,在树上林间“荡”完整个“猿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黑冠长臂猿 猿类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树栖 求偶 林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越奇“猿”趣事连连
8
作者 蒋林林 《广西林业》 2020年第5期26-29,共4页
在中越边境喀斯特山林的深处,隐居着一群绝尘精灵—东黑冠长臂猿。上世纪60年代,这尤物一度被认为灭绝,本世纪初,英姿重现,被人惊喜地拍到,消息顿时轰动中越两国,也传遍整个世界!作为全球极度濒危物种的东黑冠长臂猿,是世界最濒危25种... 在中越边境喀斯特山林的深处,隐居着一群绝尘精灵—东黑冠长臂猿。上世纪60年代,这尤物一度被认为灭绝,本世纪初,英姿重现,被人惊喜地拍到,消息顿时轰动中越两国,也传遍整个世界!作为全球极度濒危物种的东黑冠长臂猿,是世界最濒危25种灵长类之一,地球上数量仅存100多只。中越边境的喀斯特森林,成为它们在地球上最后的“诺亚方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黑冠长臂猿 喀斯特森林 灵长类 诺亚方舟 中越边境 中越两国 灭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性灵性共生共荣--广西野生动植物保护综述
9
作者 张振球(文/图) 张庆志(文/图) +1 位作者 张雷(文/图) 袁琳 《广西林业》 2020年第7期14-16,共3页
这里自然景观优美,有山皆绿、有水皆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国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南半岛范围与亚洲大陆生物交流和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指出:“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这里水热条件优越,物种资... 这里自然景观优美,有山皆绿、有水皆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国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南半岛范围与亚洲大陆生物交流和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指出:“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这里水热条件优越,物种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据调查统计,广西现有野生陆栖脊椎动物1151种,数量居全国第三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东黑冠长臂猿、白头叶猴等25种。广西已知的淡水鱼类290种、海洋动物1587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中华鲟、中华白海豚、儒艮、鼋等4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黑冠长臂猿 中华白海豚 海洋动物 陆栖脊椎动物 白头叶猴 物种资源 野生动植物保护 候鸟迁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