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魏北齐馆客及其对文化的传布
1
作者 张鹤泉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30,共11页
霸府馆客制的出现,应该与东魏、北齐以邺和晋阳为双核心的统治体制有密切关系。由于高欢将晋阳作为统治的基地,所以使大丞相府成为霸府。为了加强霸府的实力,高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其中,为霸府招纳馆客就是重要一项。至高澄时,开... 霸府馆客制的出现,应该与东魏、北齐以邺和晋阳为双核心的统治体制有密切关系。由于高欢将晋阳作为统治的基地,所以使大丞相府成为霸府。为了加强霸府的实力,高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其中,为霸府招纳馆客就是重要一项。至高澄时,开始将霸府馆客的招纳与国家选官制度相结合,并对霸府馆客的规定逐渐实现制度化。高氏统治者主要招纳方伎之士、文学之士为霸府馆客。霸府馆客与高氏统治者实际建立起君臣关系约束下的特殊的主客关系。由于东魏、北齐的东、西部地区存在文化差异,而东部地区是汉文化繁荣之地,所以高氏统治者多将东部地区的优秀汉族文人招纳为馆客。霸府馆客也就可以利用自身文化优势而使汉文化在西部地区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对消除东、西部的文化差异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由于实行馆客制是以优秀文人服务于高氏统治者,因此也就成为北齐末年文林馆设置的参照。所以,文林馆在文化上的创获,实际上受到霸府馆客制的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魏北齐 馆客 文化传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城化的先声?——东魏北齐的墓葬分布与社会变迁
2
作者 范兆飞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82,163,164,共19页
墓葬是墓主生前权力的延续和反映。南北朝自然也不例外。东魏北齐虽然是“邺城-晋阳”二元政治格局,但时人墓葬分布以邺城为主,晋阳为数甚少。绝大多数胡汉权贵葬于邺城,少数与高齐政权具有姻亲关系的勋贵家族则葬于晋阳。邺城墓域以漳... 墓葬是墓主生前权力的延续和反映。南北朝自然也不例外。东魏北齐虽然是“邺城-晋阳”二元政治格局,但时人墓葬分布以邺城为主,晋阳为数甚少。绝大多数胡汉权贵葬于邺城,少数与高齐政权具有姻亲关系的勋贵家族则葬于晋阳。邺城墓域以漳河为界,漳北墓域以元魏宗陵和高齐宗陵为主,其中混杂着部分勋贵的墓葬;目前已发现的漳南墓域以固岸墓域为主,各色人等埋葬于斯。墓葬位置与邺城的远近,与埋葬时间的先后并无必然关系。碑志资料呈现的文本墓域,与考古发掘的现实墓域未必重合,甚至冲突。北朝墓葬排列并未形成整齐划一的昭穆原则,异辈之间通常前后排列,也有一字排开或斜向分布的情况。除此之外,仍有部分汉人高门———以河北大族为主———选择归葬乡里,延续魏晋特别是北魏以降还葬乡里的旧传统。大族归葬本籍,并非全然归葬次级郡望,不同房支的墓葬分布具有分散化的倾向。一流高门几乎都存在这样的情况。整体而言,魏齐墓葬呈现出强烈的都城化倾向,由此拉开隋唐时期高门大族中央化与城市化的历史大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魏北齐 墓葬 社会变迁 胡汉贵族 都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东魏北齐王爵的封授及元氏诸王的“准例降爵”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鹤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84,共11页
东魏北齐时期,王爵为最高等级的实封爵。当时国家为了保证王爵封授的实现,实行了直接封授、进封和追封的方式。这些方式的实行,不仅使原来无爵者和有爵者都能受封王爵,并且,还能够明确体现这些受封王爵者具有的政治特权。东魏北齐国家,... 东魏北齐时期,王爵为最高等级的实封爵。当时国家为了保证王爵封授的实现,实行了直接封授、进封和追封的方式。这些方式的实行,不仅使原来无爵者和有爵者都能受封王爵,并且,还能够明确体现这些受封王爵者具有的政治特权。东魏北齐国家,还将王爵的封授区分为本封和别封,并且使一些受封王爵者在本封之外,获得别封。当时国家对受封王爵者,实行别封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加重他们的特殊地位。北齐建国后,对原来东魏的元氏诸王实行了"准例降爵"的措施。这种降爵措施,不仅要降低元氏诸王的爵位等级,而且还要改变他们的原封地。这种封地的改变,实际包含歧视降爵后的元氏诸王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魏北齐 王爵 封授 元氏诸王 准例降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李亨墓出土文物看东魏北齐时期的中原经济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新成 《农业考古》 2018年第1期55-60,共6页
河南濮阳县这河寨北齐李亨墓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有人物俑、动物俑、陶磨、陶仓、瓷碗、瓷盘、铜镜等。这些文物反映了当时粮食的加工、贮藏,家畜、家禽的饲养,畜牧业的繁荣,各类手工业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兴盛。李亨墓文物的出土对研究东... 河南濮阳县这河寨北齐李亨墓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有人物俑、动物俑、陶磨、陶仓、瓷碗、瓷盘、铜镜等。这些文物反映了当时粮食的加工、贮藏,家畜、家禽的饲养,畜牧业的繁荣,各类手工业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兴盛。李亨墓文物的出土对研究东魏北齐时期中原经济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亨墓 出土文物 东魏北齐 中原 经济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帝纪微言:《魏书》北魏末诸帝的书写与东魏北齐正统性的建构 被引量:4
5
作者 胡胜源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4-76,166,共14页
《魏书》对尔朱氏所立的孝庄帝、元晔、节闵帝及高氏拥立的元朗、孝武帝有不同的书写。元晔不预《本纪》,元朗仍为帝,却被淡化存在。因高欢本属尔朱荣势力的“拥帝派”,又以为君父报仇之名与高乾兄弟合作“举义”,孝庄帝的历史地位便不... 《魏书》对尔朱氏所立的孝庄帝、元晔、节闵帝及高氏拥立的元朗、孝武帝有不同的书写。元晔不预《本纪》,元朗仍为帝,却被淡化存在。因高欢本属尔朱荣势力的“拥帝派”,又以为君父报仇之名与高乾兄弟合作“举义”,孝庄帝的历史地位便不容否定,高欢为此不得不废节闵帝改立孝武帝。孝武帝入关,高欢以“臣宁负陛下,不负社稷”改立新君,更令孝静帝认孝明帝为父,使“高祖有祀”,强化统治正当性。《魏书》沿袭高欢基调,批孝庄帝让“高祖不祀”,称节闵帝“雅道居多”、孝武帝“悖德为甚”,将节闵帝等三帝之帝号、王号并举,建构北魏孝明帝—东魏孝静帝—北齐文宣帝的君位继承,便有创造东魏北齐承袭孝文帝国统的目的,暗藏提高东魏北齐正统性的用心。由此,也能一窥《魏书》高度推崇孝文帝的原因,及孝文国统对北朝末期政治演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欢 魏收 《魏书》 东魏北齐 正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魏北齐时期河北女子服饰探析
6
作者 邢琳 杨爱芹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76,共6页
南北朝时期,政权分裂,文化融合,各地出现了多种阶段性、地域性服饰风格。为了还原河北地区在北朝时期的女性服饰体系,从而进一步探究其形成、发展和变化过程,文章以河北磁县东魏、北齐皇室墓葬中出土的壁画、陶俑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 南北朝时期,政权分裂,文化融合,各地出现了多种阶段性、地域性服饰风格。为了还原河北地区在北朝时期的女性服饰体系,从而进一步探究其形成、发展和变化过程,文章以河北磁县东魏、北齐皇室墓葬中出土的壁画、陶俑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实物对比、结构可行性分析等方法,揭示这一时期河北女子服饰款式特征。研究表明:东魏北齐时期河北地区"汉化胡服"较为流行,曾出现过15种女子服饰款式和5种首服样式,为梳理河北地区地方服饰发展脉络及华北地区服饰文化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魏北齐 壁画 陶俑 女子服饰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魏北齐“六州都督”探研 被引量:1
7
作者 章鸿昊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6-72,共7页
"六州都督"是东魏北齐时期针对北镇鲜卑流民而设立的职位,其源头可追溯至十六国北魏时期的"领民都督"。东魏定都邺城后,高欢在邺城设立"六州大都督"府,以宗室亲信掌控北镇鲜卑这支军事力量,并将六州鲜卑... "六州都督"是东魏北齐时期针对北镇鲜卑流民而设立的职位,其源头可追溯至十六国北魏时期的"领民都督"。东魏定都邺城后,高欢在邺城设立"六州大都督"府,以宗室亲信掌控北镇鲜卑这支军事力量,并将六州鲜卑部分地纳入禁卫军系统。"六州大都督"府罢废后,六州事务转由京畿大都督府处理。京畿大都督府依然保留着"六州大都督"府的管理机构,以此来统辖北镇鲜卑禁卫军。北齐末年,京畿大都督府罢入领军府,六州事务遂归属于领军府处理,直至北齐灭亡。"六州都督"的发展演变,反映了北镇鲜卑从流散到聚合的过程,也是东魏北齐中央禁军的集权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州都督 禁卫军 京畿大都督 东魏北齐 北镇鲜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魏北齐特进考
8
作者 张鹤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4-92,共9页
东魏北齐国家沿续北魏的做法,继续设置特进职官。这一职官仍为二品级的荣誉官,且可作为任职官员的加官除授,也能比照执事官除授,但加授特进的执事官的品级,一般不能低于三品级。特进职官还能够转任为执事官,或其他的荣誉官。由特进转任... 东魏北齐国家沿续北魏的做法,继续设置特进职官。这一职官仍为二品级的荣誉官,且可作为任职官员的加官除授,也能比照执事官除授,但加授特进的执事官的品级,一般不能低于三品级。特进职官还能够转任为执事官,或其他的荣誉官。由特进转任的执事官的品级要低于原来的品级,但由特进转任的其他执事官,则高于原来的品级。东魏北齐国家实行以任职官员具有的“功德”作为授任特进的依据,因而使任职特进的群体受“亲贵”身份条件的约束明显减弱。特进职官具有的这些特征,为这一职官向散官转化创造了条件。隋文帝推行官制改革,实行散官制,从而就使得特进成为居于散官序列之首的职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魏北齐 特进 荣誉官 散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风与胡风:东魏、北齐上层社会音乐生活探赜
9
作者 张杭琪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6,共8页
在南北朝时期,音乐文化已经表现出适于胡、汉政权的不同音乐形态,在既有“胡化”又有“汉化”的南北朝音乐文化形态下,帝王对于胡、汉文化的选择尤为重要,决定了其音乐文化的特点与整体面貌,并可以从中看出帝王的政治意图与用乐观念,以... 在南北朝时期,音乐文化已经表现出适于胡、汉政权的不同音乐形态,在既有“胡化”又有“汉化”的南北朝音乐文化形态下,帝王对于胡、汉文化的选择尤为重要,决定了其音乐文化的特点与整体面貌,并可以从中看出帝王的政治意图与用乐观念,以及上层社会的音乐生活。北齐承自北魏,在东魏北齐之际社会风气还留有北魏末的“汉化”倾向,在音乐上的表现即是士人的雅集活动,然而传世文献以及考古文物几乎反映的是胡乐在北齐时代的兴盛,究其原因与帝王的心态与政治用人有关。从《北齐书》各列传的零碎史料中,可见北齐后期士人对胡乐的推崇,以证出土的乐舞扁壶图像之普遍性,并管窥北齐社会之胡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魏北齐 士人 雅集活动 胡乐 乐舞扁壶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墓主人蠡测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金龙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6-100,167,共26页
忻州九原岗壁画墓是近年发现的最重要的北朝墓葬。因该墓曾经严重被盗,显示墓主人身份的墓志难觅踪迹,成为无头公案,严重影响了对该墓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通过对已知北朝大墓规格及墓主人身份的比较分析,结合文献记载及北朝后期政治军... 忻州九原岗壁画墓是近年发现的最重要的北朝墓葬。因该墓曾经严重被盗,显示墓主人身份的墓志难觅踪迹,成为无头公案,严重影响了对该墓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通过对已知北朝大墓规格及墓主人身份的比较分析,结合文献记载及北朝后期政治军事形势,可以确定该墓墓主人属于东魏北齐统治集团中的最高层级,其生前官位和死后赠官当介于已出土墓志的亲王高润(冯翊王)与外戚娄叡(东安王)之间。通过对可能人选生平事迹及史志所载墓所的排比分析,可以排除葬于忻州九原岗的东魏勋贵刘懿(刘贵)与北魏末年一度控制朝政的大军阀秀容人尒朱荣及其从子尒朱兆,北齐外戚段韶和斛律金、斛律光父子,地位接近段韶和斛律父子的贺拔仁和侯莫陈相,以及地位略低于此诸人的可朱浑元(道元)、韩轨、潘乐。而最有可能的人选便是东魏政权的实际控制者高欢(神武帝)的妹夫厍狄干。厍狄干是高欢最主要的创业亲信之一,是仅次于高欢及其子高澄和高洋的第二号军政人物,为东魏北齐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巨大贡献,完全有资格拥有像忻州九原岗壁画墓那样的大墓为其安魂之所。壁画墓所在位置也与清代方志中厍狄干墓在忻州西门外的记载吻合,而其出身于厍狄部落及曾在秀容尒朱荣部下为将、后追随高欢南征北战的经历,均与墓葬壁画特别是狩猎图所描绘的场面若合符节。几乎可以断定,该墓墓主人即为厍狄干。若此,则该墓下葬应在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553)秋,墓葬壁画得以精美保存亦与绘制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忻州九原岗壁画墓 狩猎图 墓主人 东魏北齐 墓葬规格 官爵死赠 勋贵集团 厍狄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南北朝三地诗歌的文化精神——兼及南北诗风融合的文化动因 被引量:1
11
作者 康震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2-175,共4页
东魏北齐与南朝文学交流频繁。然而北齐诗坛并未出现南北诗风融合的局面 ,相反却转向华艳。这表现出北朝文学受南朝文学影响的阶段性差异 ,折射出北齐的腐败政局及汉族士人备受压抑的心态 ,昭示出北齐文化难以自立的尴尬境地。梁陈诗歌... 东魏北齐与南朝文学交流频繁。然而北齐诗坛并未出现南北诗风融合的局面 ,相反却转向华艳。这表现出北朝文学受南朝文学影响的阶段性差异 ,折射出北齐的腐败政局及汉族士人备受压抑的心态 ,昭示出北齐文化难以自立的尴尬境地。梁陈诗歌则昭示出汉晋传统文化以正朔自居的文化心态与文化向心力实际削弱的趋势。西魏北周虽无文学创作的卓著实绩 ,但以宇文泰为首的关陇集团于北齐、梁陈之外别树以长安文化为核心的“周礼”文化系统 ,为南北朝诗歌走向初盛唐诗歌的成熟境界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具有特别的文化向心与凝聚意义。唐诗之形成不仅仅是北方刚健质实的思想内容与南朝日臻完善的艺术技巧的融合 ,关陇集团所铸造的长安文化精神是南北诗风得以融会的内在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南北朝 东魏北齐 西魏北周 关陇集团 文化精神 文学研究 文化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武帝灭齐统一北方可能性探析
12
作者 杨翠微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3期85-88,共4页
周武帝灭齐统一北方可能性探析杨翠微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灭北齐后,结束了北方长达四十多年的分裂历史,为隋王朝统一全中国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迎来了隋唐盛世的曙光。本文将分析探讨北周武帝灭齐的可能性,以揭示这一时期统... 周武帝灭齐统一北方可能性探析杨翠微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灭北齐后,结束了北方长达四十多年的分裂历史,为隋王朝统一全中国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迎来了隋唐盛世的曙光。本文将分析探讨北周武帝灭齐的可能性,以揭示这一时期统一进程中的历史条件。一、汉化政策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周武帝 统一北方 东魏北齐 西魏北周 汉化政策 六镇鲜卑 宇文泰 陈寅恪 探析 《中国通史简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磁县一座古墓中发现大型壁画——曹操“七十二疑冢”奥秘被进一步揭开
13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112-112,共1页
据《光明日报》1990年10月26日记者朱启新报道:宋代以来一直被误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的河北磁县古墓群,最近有新的考古发现,其中一座东魏北齐时期的古墓。
关键词 河北磁县 东魏北齐 考古发现 新报道 曹操 古墓群 壁画 光明日报 1990年 考古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