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非裂谷系东支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燕 田作基 +3 位作者 温志新 王兆明 宋成鹏 吴义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9-85,93,共8页
东非裂谷系东支是新生代形成的陆内裂谷盆地群,南洛基查盆地位于东支裂谷系肯尼亚地区北部,自2012年以来已相继发现8个油田,累计发现2C储量766 MMbbl。通过对南洛基查盆地地震、钻井等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厘清了其油气地质特征及成藏规律... 东非裂谷系东支是新生代形成的陆内裂谷盆地群,南洛基查盆地位于东支裂谷系肯尼亚地区北部,自2012年以来已相继发现8个油田,累计发现2C储量766 MMbbl。通过对南洛基查盆地地震、钻井等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厘清了其油气地质特征及成藏规律。作为小型箕状断陷湖盆,盆地具有西断东超构造特征,西侧陡坡带以形成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主,东侧缓坡带以断块构造圈闭为主。盆地沉积充填为河流—(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呈现出初始裂陷期—扩张期—萎缩期旋回特征。盆地发育渐新统—下中新统和中—下中新统2套成藏组合。根据对南洛基查盆地已发现油气田的解剖,认为成熟烃源岩、有效储集层及成藏要素间的合理配置是东支裂谷系油气规模成藏的主控因素。结合重力、地震、沉积厚度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凯里奥山谷盆地、图尔卡纳盆地西北陆上和凯里奥盆地同样具有良好勘探潜力,值得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 半地堑 成藏主控因素 勘探潜力 南洛基查盆地 东非裂谷系东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非裂谷系盆地群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56
2
作者 温志新 童晓光 +1 位作者 张光亚 王兆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2年第4期60-65,8,共6页
东非裂谷系属于形成地质时期比较新的陆内裂谷盆地群,阿尔伯特裂谷位于东非裂谷系西支北段,自2006年至今相继发现了16个油气田,累计发现可采储量11.27×108bbl。通过对阿尔伯特裂谷盆地的解剖,指出东非裂谷系为中生代与新生代两期... 东非裂谷系属于形成地质时期比较新的陆内裂谷盆地群,阿尔伯特裂谷位于东非裂谷系西支北段,自2006年至今相继发现了16个油气田,累计发现可采储量11.27×108bbl。通过对阿尔伯特裂谷盆地的解剖,指出东非裂谷系为中生代与新生代两期叠合裂谷盆地,其中、新生代为主裂谷期,全部为陆相河流、湖泊沉积充填。湖盆周缘发育沉积速度快、相带变化快的冲积扇—扇(辫状河)三角洲—浊积砂体沉积体系组合。钻探结果证实具备很好的含油气条件好,发育新近系中新统湖相优质烃源岩,储层物性好,以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河道沉积为主,已发现油气全部富集于断块和断鼻圈闭之中,地震显示具备浊积砂体成藏可能。通过类比分析,东非裂谷系西支阿尔伯特裂谷至少具有(40~50)×108bbl的资源潜力,向南的系列裂谷也同样勘探潜力巨大,而东支虽然火山岩比较发育,但同样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非裂谷系 阿尔伯特裂谷 叠合裂谷盆地 含油气条件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火山活动对东非裂谷系油气成藏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韩文明 赵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26,共7页
长期以来,东非裂谷系被认为形成较晚,难以形成大规模成熟烃源岩,且火山活动对油气成藏不利。基于东非裂谷系露头、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采用对比、类比和将今论古方法,对研究区火山活动对油气地质和成藏条件的影响... 长期以来,东非裂谷系被认为形成较晚,难以形成大规模成熟烃源岩,且火山活动对油气成藏不利。基于东非裂谷系露头、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采用对比、类比和将今论古方法,对研究区火山活动对油气地质和成藏条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火山与热点活动为本地区大规模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火山热点控制了盆地的构造格局,形成裂谷系东支主动型裂谷和裂谷系西支被动型裂谷,并控制了东、西支盆地不同的构造样式和圈闭类型及其发育位置;火山活动提供的营养物质促使藻类繁盛,火山活动提供的过渡金属元素的催化作用和火山的烘烤作用加速了有机质的热演化,从而形成年轻而优质的成熟烃源岩;火山岩风化为裂谷湖盆提供了充足的侧向物源,形成湖盆陡断带巨厚的优质储层,从而为裂谷东支陡断带的油气富集提供了有利的储集空间;火山活动形成的大面积的致密火成岩还可以作为油气聚集的有效区域盖层。本文研究成果对东非裂谷系下一步油气勘探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非裂谷系 火山活动 构造样式 圈闭类型 藻类繁盛 催化生烃 优质储层 区域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非裂谷系西支先存构造调节带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韩文明 胡滨 +3 位作者 张世鑫 赵伟 贾屾 陈经覃 《海洋石油》 CAS 2018年第4期1-8,共8页
近年来,随着东非裂谷系盆地油气勘探不断突破,成为倍受世界关注的研究中心。但同时由于其勘探研究程度极低,对这种世界最年轻裂谷盆地的成烃、成藏机制一直是令人困惑的问题。笔者通过地球物理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深入解剖... 近年来,随着东非裂谷系盆地油气勘探不断突破,成为倍受世界关注的研究中心。但同时由于其勘探研究程度极低,对这种世界最年轻裂谷盆地的成烃、成藏机制一直是令人困惑的问题。笔者通过地球物理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深入解剖该区构造特征及其成因演化机制,分析构造与成藏的根本控制作用,研究认为裂谷系西支盆地是在先存构造控制下发育起来的洼陷与调节带相间的辫状构造集合体,从北向南推土机式继承、连续开裂。而先存古洼为有效烃源母质的发育提供了优越的环境与雄厚的物质基础,先存构造调节带在热点的持续作用下则为河流三角洲的发育、断裂和构造圈闭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场所。同时,先存构造调节带控制了油气运移的优势方向和油气运移疏导体系,建立了本区先存构造调节带连锁控藏的油气成藏模式。通过上述研究,指出长轴缓坡构造调节带是裂谷西支盆地最有利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非裂谷系西支 古缝合线 先存构造调节带 辫状构造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非裂谷阿尔伯特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3
5
作者 崔哿 金爱民 +2 位作者 邬长武 丁锋 史丹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3-518,537,共7页
基于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对东非阿尔伯特盆地(Lake Albert Basin)的形成演化及构造—沉积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了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总结其成藏模式及油气富集条件。盆地主要受东非裂谷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两侧以深大断裂为... 基于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对东非阿尔伯特盆地(Lake Albert Basin)的形成演化及构造—沉积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了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总结其成藏模式及油气富集条件。盆地主要受东非裂谷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两侧以深大断裂为界、狭长(半)地堑的构造格局。沉积地层以新近系碎屑岩为主,岩性多为泥岩、砂岩和砾岩。河流—(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发育,主要烃源岩为中新统上部富有机质页岩,中新统—上新统河流相、(扇)三角洲相砂岩为主要储层,与细粒湖相泥岩在纵向上形成良好的生储盖匹配。盆地发育大量断块、断背斜等构造圈闭。盆地成藏模式为"凹陷供烃、侧向与垂向复合运移、下生上储",生储盖匹配良好控制垂向上形成多套成藏组合,优质砂体与垂向断层控制油气有效运移,断层控制的构造圈闭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特征 油气富集条件 成藏模式 阿尔伯特盆地 东非裂谷系西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