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门行》简析
1
作者 王忠尚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7期15-16,共2页
《东门行》是一首具有很强战斗性的乐府民歌。诗歌描述了一个男子无衣无食、撇妻抛子,铤而走险,反映了汉末阶级矛盾的激化和被压迫、被剥削者的反抗精神。这首诗歌篇幅短小,只有一个生活片段,但已具有较完整的故事性,且有一定的情节波... 《东门行》是一首具有很强战斗性的乐府民歌。诗歌描述了一个男子无衣无食、撇妻抛子,铤而走险,反映了汉末阶级矛盾的激化和被压迫、被剥削者的反抗精神。这首诗歌篇幅短小,只有一个生活片段,但已具有较完整的故事性,且有一定的情节波折。从全诗来看,男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觉醒意识,经历了三个波折:首先是内心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门行 乐府民歌 被剥削者 男主人公 《诗经·国风》 孤儿 生活片段 七言 男女主人公 反抗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刘禹锡《浪淘沙》二首
2
作者 陈维志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76-78,共3页
其一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其二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刘禹锡继承了屈原向民歌学习的优良传统,自觉地向民间俚俗歌谣学习。他在其《竹枝词... 其一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其二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刘禹锡继承了屈原向民歌学习的优良传统,自觉地向民间俚俗歌谣学习。他在其《竹枝词》九首的序言里说: 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鼓舞之。故余亦作《竹枝词》九篇,俾善歌者飏之,附于末。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淘沙 《九歌》 《竹枝词》 禹锡 九首 变风 侯王 鸳鸯锦 善歌者 东门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乐府民歌写作特点提示
3
作者 于久之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11期5-6,共2页
一.乐府的设立及作用乐府,本是汉代朝廷的音乐机构,过去沿用《汉书·札乐志》的记载,认为乐府的设立始于汉惠帝二年。1977年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秦代编钟,上面刻有秦篆"乐府"字样,表明秦代已有"乐府"。汉代乐府... 一.乐府的设立及作用乐府,本是汉代朝廷的音乐机构,过去沿用《汉书·札乐志》的记载,认为乐府的设立始于汉惠帝二年。1977年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秦代编钟,上面刻有秦篆"乐府"字样,表明秦代已有"乐府"。汉代乐府所用歌词,开始时全由文人写作,至汉武帝时,开始大规模搜集民问歌辞。采诗地域,有所谓赵、代、秦、楚之讴,说明扩及长江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民歌 写作特点 采诗 《陌上桑》 汉惠帝 古诗十九首 东门行 杂曲歌辞 《孔雀东南飞》 艺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