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季南亚高压东西振荡特征研究 被引量:58
1
作者 谭晶 杨辉 +1 位作者 孙淑清 王盘兴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2-460,共9页
用合成分析方法讨论夏季南亚高压东西位置异常时东亚地区高低层环流特征和垂直环流特征,结合大气环流的这些特征讨论了南亚高压东西位置异常对我国东部降水的影响,最后对南亚高压位置异常与海温异常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亚高压... 用合成分析方法讨论夏季南亚高压东西位置异常时东亚地区高低层环流特征和垂直环流特征,结合大气环流的这些特征讨论了南亚高压东西位置异常对我国东部降水的影响,最后对南亚高压位置异常与海温异常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亚高压与500hPa西太平洋副高存在“相向而行”和“相背而去”的关系;南亚高压偏东年850hPa距平风合成表明西太平洋副高增强西伸,长江流域存在距平风的辐合,导致长江流域降水偏多;偏西年西太平洋副高减弱东撤,长江流域为距平北风控制,使得长江流域降水较少。南亚高压偏东(西)年高原西部和我国长江流域上升运动较强(弱)。前期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高(低),则夏季南亚高压的位置易偏东(西)。前期冬季到同期夏季印度洋海温偏高(低),夏季南亚高压偏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高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年际变化 东西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低频振荡与南亚高压东西振荡的关系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黎娟 葛静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53-863,共11页
利用1983-2012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夏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和南亚高压东西振荡的低频特征以及两者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发现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与南亚高压纬向运动的主要低频周期都是10~20d。在高原东部大气热源10-20d振荡... 利用1983-2012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夏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和南亚高压东西振荡的低频特征以及两者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发现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与南亚高压纬向运动的主要低频周期都是10~20d。在高原东部大气热源10-20d振荡峰值位相,青藏高原上空被低频气旋控制,高原西部被低频反气旋控制,导致南亚高压主要高压中心向西移动呈伊朗高压模态;在大气热源10-20d振荡谷值位相,低频环流形势完全相反,青藏高原上空被低频反气旋控制,高原西部被低频气旋控制,致使南亚高压主要高压中心向东移动呈青藏高压模态。高原热力场异常导致其上空暖中心变化从而引起的高层风场变化可以解释南亚高压的东西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大气热源 准双周振荡 南亚高压 东西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北半球极涡与南亚高压东西振荡的关系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永仁 李跃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67-1076,共10页
利用合成分析、交叉谱和Morlet小波分析,讨论了夏季100 hPa极涡面积指数与南亚高压东西振荡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极涡与南亚高压东伸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反相关关系,当极涡面积扩张时,南亚高压易偏西;当极涡面积收缩时,南亚高压则易东伸... 利用合成分析、交叉谱和Morlet小波分析,讨论了夏季100 hPa极涡面积指数与南亚高压东西振荡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极涡与南亚高压东伸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反相关关系,当极涡面积扩张时,南亚高压易偏西;当极涡面积收缩时,南亚高压则易东伸。交叉谱的结果也表明:二者在不同波数上,也具有显著关系,在7.5年及3年周期振动上,二者位相相差较小。同时,在南亚高压异常偏东及偏西年份,高度场、流场、温度场均有不同的配置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亚高压偏东及偏西年不同的环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半球 极涡 南亚高压 东西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青藏高原O_3低值与南亚高压东西振荡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舒斯 何金海 +3 位作者 刘毅 王永 蔡兆男 LIU Xiong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6,共8页
利用O3监测仪(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OMI)卫星O3廓线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2006年夏季南亚高压偏西型和偏东型条件下青藏高原地区O3垂直结构和变化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夏季南亚高压东西振荡与青藏高原O3分布存在密切... 利用O3监测仪(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OMI)卫星O3廓线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2006年夏季南亚高压偏西型和偏东型条件下青藏高原地区O3垂直结构和变化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夏季南亚高压东西振荡与青藏高原O3分布存在密切的关系,在西(东)部型南亚高压条件下,夏季青藏高原地区大气、对流层和平流层O3柱总量低值中心均偏西(东),位于青藏高原西(东)部,尤其是在南亚高压最强的对流层顶附近,O3低值中心位于南亚高压中心。在西部型南亚高压条件下,低纬度地区含低浓度O3的空气不易到达高原上空,青藏高原上空的O3低值较弱。在东部型南亚高压条件下,从低纬度经中南半岛西北方向孟加拉湾带来的低纬地区低浓度O3,在青藏高原上空堆积,形成O3低值中心。因此,南亚高压东西振荡是影响青藏高原上空O3低值中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该研究对理解南亚高压东西振荡机制及提高我国气候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低值 南亚高压 O3监测仪 青藏高原 东西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