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10世纪前东胡族系多元与动态性游牧生产研究
- 1
-
-
作者
张博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
出处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4期27-33,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中国生态环境中》”(13&ZD080)中期成果。
-
文摘
相比于资料较为丰富且有民族语言文献的契丹与蒙古,10世纪之前东胡族系游牧生产的研究相对薄弱,且有被固定化、同一化的倾向。通过对东胡、乌桓、鲜卑、柔然、室韦等东胡族系部族在牧业生产环境、牲畜结构、游牧生产方式三个方面的考察。可以发现,不同部族随着迁移,接触到了更为多元的牧业生产环境,进而影响到其牲畜结构与游牧生产方式。由此可见,东胡族系游牧生产并不是一个长期固定的同质化模式,其内部具有多元性,且随着牧业生产环境的不同而动态变化。因此,在面对东部族系的游牧生产及社会问题时,应该打破均质、固化的观念,用多元的、动态的眼光去认识和分析。
-
关键词
东胡族系
游牧生产
多元性
畜牧史
历史地理
环境史
-
Keywords
Donghu ethnic group
nomadic production
diversity
animal husbandry history
historical geography
environmental history
-
分类号
C952
[社会学—民族学]
-
-
题名略论辽代契丹人“畜牧”“畋渔”生活方式及社会功能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席岫峰
-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39-42,共4页
-
文摘
辽代契丹人“畜牧”、“畋渔”这一生活方式,从形成的原初意义上说,是特定地理环境的产物;从文化的传承作用上看,是因袭了东胡族系的生活传统。这一生活方式的沿续,在强化契丹人原有的社会组织结构一氏族与部落的同时,也滞缓了契丹人的封建化过程。
-
关键词
生活方式
辽代契丹人
社会功能
契丹族
畜牧业
封建化
生存环境
东胡族
生活习俗
重大影响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冒顿——匈奴族的杰出领袖
- 3
-
-
作者
文润
-
出处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112-112,共1页
-
文摘
冒顿是西汉初期我国北方匈奴族的领袖。公元前201年,冒顿杀其父头曼自立为单于。东胡族国王以冒顿初立,派遣使臣进行要挟,说:“欲得头曼时千里马。”冒顿问群臣,群臣都说:“此匈奴宝马也,勿与!”冒顿说:“奈何与人邻国而爱一马乎!”遂与之。不久,东胡王又派使臣对冒顿说:“欲得单于一阏氏(皇后)。”群臣认为东胡无道,应“击之”。冒顿说:“奈何与人邻国爱一女子乎!”遂取所爱阏氏送给东胡王。东胡王以为冒顿软弱可欺,更加骄横,又派使臣提出领土要求。冒顿又问群臣,有人说:“此弃地,予之亦可,勿与亦可。”冒顿勃然大怒,说:
-
关键词
杰出领袖
匈奴族
西汉初期
群臣
使臣
单于
公元前
冒顿
东胡族
领土要求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