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次高原低涡东移特征及发展机制动力诊断 被引量:46
1
作者 何光碧 高文良 屠妮妮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9-612,共14页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进行物理量计算,并结合地面和探空气象资料以及卫星探测资料,从动力学角度分析2008年7月19—22日和2007年7月29日—8月1日两次高原低涡东移特征及演变机制,获得低涡东移发展或减弱的一些特征和机理认识。研究结果表...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进行物理量计算,并结合地面和探空气象资料以及卫星探测资料,从动力学角度分析2008年7月19—22日和2007年7月29日—8月1日两次高原低涡东移特征及演变机制,获得低涡东移发展或减弱的一些特征和机理认识。研究结果表明,低涡东移过程中,正涡度东传特征明显。低涡东移过高原后呈维持加强趋势,表现为低涡过高原前,深厚的正涡度层配合深厚的上升运动,以及对流层中低层较强的辐合;低涡过高原后,正涡度强度增加,对流层中低层的辐合、上升运动增大,对流层中高层的辐散增加。而低涡东移后呈减弱趋势,表现为正涡度强度、垂直上升速度较东移发展低涡要弱;低涡过高原后,正涡度强度减弱,整层的辐合上升运动减弱明显。低涡东移过高原,与低涡发展密切相关的正涡度带的维持、发展或减弱的动力机制主要受控于总涡源的发生、发展与减弱。辐合辐散流场维持发展,对总涡源有较大影响,对低涡维持发展有重要作用;地形的动力作用使其大地形后的背风坡更易低涡发展;涡区附近及以北盛行偏北气流有利于低涡发展;垂直涡度输送不利于对流层中低层低涡加强。分析还表明,冷空气触发大气不稳定能量释放,是低涡发展的重要机制;冷暖空气交汇导致辐合流场的维持和加强,是低涡得以维持和加强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低涡 东移特征 涡度变率 温度平流 对流不稳定 潜热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