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美学对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范玉刚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5-61,共7页
究其研究旨趣而言,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抽象的理论阐释,而是基于东欧社会主义实践和历史进程所作的理论反思与文化思想建构,其从美学视角对社会主义异化现象的批判和对人道化世界的追求,弘扬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现实精神和超越意识... 究其研究旨趣而言,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抽象的理论阐释,而是基于东欧社会主义实践和历史进程所作的理论反思与文化思想建构,其从美学视角对社会主义异化现象的批判和对人道化世界的追求,弘扬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现实精神和超越意识,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重新回归公共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中国精神",增强中国美学话语体系建构的自觉性,探索当代文艺发展道路和制定有效的文艺政策,提升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国际话语权,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有着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美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 人道化世界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美学 被引量:7
2
作者 傅其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64,共13页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东欧社会主义体制中萌生的对斯大林主义进行深入反思和批判的一种新型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它在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格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从南斯拉夫"实践派"、匈牙利"布达佩...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东欧社会主义体制中萌生的对斯大林主义进行深入反思和批判的一种新型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它在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格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从南斯拉夫"实践派"、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捷克"存在人类学派"、波兰"哲学人文学派"的美学思想的分析来把握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面貌,挖掘其人道主义美学的核心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欧马克思主义 人道主义美学 实践 异化 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自主的道德实践重塑现代理性文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现代性的反思
3
作者 张笑夷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0,共12页
苏东剧变后,作为20世纪思想家群体重要成员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现代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们将共同体的道德精神与每个人的道德个性生成视为人类与人自身的激进需要和整体社会变革的内在组成部分,倡导以自主的道德实践重塑... 苏东剧变后,作为20世纪思想家群体重要成员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现代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们将共同体的道德精神与每个人的道德个性生成视为人类与人自身的激进需要和整体社会变革的内在组成部分,倡导以自主的道德实践重塑现代理性文明。通过分析现代性的悖论及其道德后果,揭示现代性的理性化逻辑及其道德危机的社会生产,他们提出以良知和责任构建道德自我,不断培育和生成道德个体和伦理共同体,从实践上使现代性合法化。他们的理论还是一种现代性理论,以真正实现现代性的本质和价值为旨归,其中贯穿的精神内核是马克思式的道德愿景和人道主义,因而可以被视为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一种具体化。不过,我们显然不应该期待他们的现代性伦理批判能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提供完整而切近的解释。如何从马克思的学说以及其他一切有益的思想遗产出发,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考世界历史和革命实践,依然是我们尚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伦理批判 东欧马克思主义 齐格蒙特·鲍曼 阿格妮丝·赫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定位 被引量:8
4
作者 衣俊卿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1,共7页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东欧国家兴起的一种马克思主义流派,其历史大体上分为两个时期:20世纪50—70年代,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作为稳定的学术派别存在,具体地说,包括南斯拉夫实践派、布达佩斯学派以及波兰...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东欧国家兴起的一种马克思主义流派,其历史大体上分为两个时期:20世纪50—70年代,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作为稳定的学术派别存在,具体地说,包括南斯拉夫实践派、布达佩斯学派以及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新马克思主义;70年代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个体融入到西方学术界,但其学术创作仍然有着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烙印。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与通常意义上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70年代后欧美新马克思主义共同构成了20世纪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格局,其中,东欧新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特色在于:其一,对马克思思想独特的、深刻的阐述;其二,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历史与命运的反思和对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设计;其三,对现代性的独特的理论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欧马克思主义 理论定位 理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如何中国化——兼评“新实践美学论” 被引量:7
5
作者 陈诚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7-189,共3页
实践是马克思创立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石。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的含义的科学阐释和澄清,其意义不仅关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要求,而且也关乎对唯物主义历史观内在逻辑结构的理解与阐释,甚至关乎以马... 实践是马克思创立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石。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的含义的科学阐释和澄清,其意义不仅关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要求,而且也关乎对唯物主义历史观内在逻辑结构的理解与阐释,甚至关乎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实践唯物主义为指导的其他一切学科基本范畴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的唯物主义虽然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但马克思对实践的表述却是十分清楚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基本内涵也是清楚的。然而,当前文论、美学界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问题上却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有的简单地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一种纯粹的理论形态,忙于建构各种体系,开拓"理论空间";有的企图用西方现当代哲学去"解构"或"融合"马克思主义,这些理论最终迷失思考、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这个马克思主义创立者反复强调的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 实践美学 中国化 美学研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实践本体论 美学大讨论 主客观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面历史本身——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的哲学追问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宝文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51,共8页
在整个20世纪,从来没有哪个学术流派或思想团体像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群体一样,亲身经历东西方两大对抗力量的挤压,亲身经历教条马克思主义的钳制,亲身经历谋求独立发展的历史困境。他们的独特经历促使其理论研究自始至终都被一种沉... 在整个20世纪,从来没有哪个学术流派或思想团体像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群体一样,亲身经历东西方两大对抗力量的挤压,亲身经历教条马克思主义的钳制,亲身经历谋求独立发展的历史困境。他们的独特经历促使其理论研究自始至终都被一种沉重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所驱使,促使其批判思想无时无刻不与本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历史未来强烈地交织在一起,促使他们的理论毫不放弃地直面历史本身并反复追问:历史到底是什么?通过直面历史问题形式,追问历史存在方式;直面历史反思意识,追问历史叙事逻辑;直面历史时间本源,追问历史生成向度;直面历史内在基底,追问历史本真意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思想推进到迄今为止鲜有企及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观 历史哲学 东欧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歌剧合法性阐释 被引量:2
7
作者 傅其林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156,共5页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音乐美学思想,其不仅涉及音乐伦理学批评和理性化音乐理论批判,还对音乐样式尤其歌剧样式进行思考,实现了理论建构与文本分析实践的结合,重新建构了历史与形式的结合,确立了歌剧诗学与歌剧阐释学的思...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音乐美学思想,其不仅涉及音乐伦理学批评和理性化音乐理论批判,还对音乐样式尤其歌剧样式进行思考,实现了理论建构与文本分析实践的结合,重新建构了历史与形式的结合,确立了歌剧诗学与歌剧阐释学的思路,从而为歌剧样式奠定了合法性的基础。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试图在后现代人类存在条件下寻找音乐样式的可能性,在批判极端后现代主义基础上确立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相关性,从而探寻基于人的自由选择基础上的多元主义音乐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欧马克思主义 歌剧 合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存在向此在的嬗变——赫勒摆脱卢卡奇框架的新马克思主义美学 被引量:2
8
作者 傅其林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3-129,共7页
布达佩斯学派最出色的哲学家阿格妮丝·赫勒的新马克思主义美学以此在的日常生活的个体性建构和偶然性的人类条件为基础,逐步摆脱了卢卡奇的存在美学之框架。她在人道主义美学中实现了从现象透视本质的意识哲学向日常生活的多元选... 布达佩斯学派最出色的哲学家阿格妮丝·赫勒的新马克思主义美学以此在的日常生活的个体性建构和偶然性的人类条件为基础,逐步摆脱了卢卡奇的存在美学之框架。她在人道主义美学中实现了从现象透视本质的意识哲学向日常生活的多元选择的嬗变,为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当代社会主义与晚期资本主义或者后现代的生存处境中具有崭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卢卡奇 阿格妮丝·赫勒 存在美学 此在美学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者马尔科维奇对“实践”内涵的再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胡雪萍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2,共6页
"实践"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南斯拉夫实践派关于人自身发展和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概念,相关理论家们借鉴了马克思、葛兰西、哈贝马斯有意义的话语资源,对实践概念从阶级性上给以进一步深入的探究,实践派领军人物马尔科维奇... "实践"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南斯拉夫实践派关于人自身发展和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概念,相关理论家们借鉴了马克思、葛兰西、哈贝马斯有意义的话语资源,对实践概念从阶级性上给以进一步深入的探究,实践派领军人物马尔科维奇将"实践"现实化,实现了哲学与政治的有机结合,提出人的"实践"能力包括社会性、理性、创造性、自由自觉和自我实现。这些思想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进一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科维奇 东欧马克思主义 实践 社会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斯大林主义批判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咏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1-104,共4页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传承了以卢卡奇为代表的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统,从青年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理想出发,在东欧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的基础上,指出斯大林主义的要害是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实践唯物主义。东欧新马克...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传承了以卢卡奇为代表的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统,从青年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理想出发,在东欧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的基础上,指出斯大林主义的要害是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实践唯物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致力于从总体上重建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欧马克思主义 斯大林主义 以人为本 以物为本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人的概念的解读—从赫勒对弗洛姆人学理论的批判谈起 被引量:1
11
作者 颜岩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21,共7页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流派均属于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传统,但二者却存在根本性的差异。赫勒批判了弗洛姆对马克思人的概念的抽象理解,提出第二天性"内部筑入说",区分了人的本质与人的本性。马尔库什...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流派均属于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传统,但二者却存在根本性的差异。赫勒批判了弗洛姆对马克思人的概念的抽象理解,提出第二天性"内部筑入说",区分了人的本质与人的本性。马尔库什分析了人的本质的三个要素:劳动、社会性、意识,强调人的本质概念必须内含批判的维度并指向"应该",主张把人的本质概念与马克思的历史概念结合在一起。马尔科维奇区分了规范的人的本质概念和描述的人的本质概念,强调二者是不可分离的。沙夫认为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并且是一种战斗的人道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理论及其对马克思人的概念的解读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欧马克思主义 人的本质 人的本性 人道主义 赫勒 弗洛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美学观与新时期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审美走向 被引量:1
12
作者 季水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5-111,共7页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被中国学术理论界淡忘已久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回归文学界。在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的指导和影响下,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审美走向可概括为:在文学批评中,实现了美学标准与历史标准的回归;在对文学与生活关系的认识上...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被中国学术理论界淡忘已久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回归文学界。在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的指导和影响下,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审美走向可概括为:在文学批评中,实现了美学标准与历史标准的回归;在对文学与生活关系的认识上,实现了从哲学反映论向审美反映论的过渡,突出了文学的审美本性和情感特点;在文学本质的界定中,实现了从社会意识形态论向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转型,这一方面是从美学角度审视文学本质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是对文学意识形态特性认识深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 时期 文学理论研究 审美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批判的社会哲学——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谈起
13
作者 杜红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5-30,共6页
马克思为哲学确立的任务就是揭露此岸世界非神圣形象的人的自我异化,然而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分化,在苏联的正统马克思主义那里,马克思哲学的现实批判本性逐渐被遗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演变为一种抽象化、空洞化、教条化的... 马克思为哲学确立的任务就是揭露此岸世界非神圣形象的人的自我异化,然而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分化,在苏联的正统马克思主义那里,马克思哲学的现实批判本性逐渐被遗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演变为一种抽象化、空洞化、教条化的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分析了东欧哲学的危机,重新阐释了哲学的自我反思使命和现实批判功能,试图引导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自我反思和现实批判走出危机,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成一种批判的社会哲学。可以说,批判的社会哲学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定位和解读,正是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历史条件下彰显了马克思思想的批判精神,对现代社会的文化危机及人的生存困境展开了全方位的批判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欧马克思主义 哲学 自我反思 现实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批判现代性到现代化的多重反思性——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拓展
14
作者 陈氚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156,共9页
赫勒、费赫尔、马尔库什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学者发展了批判现代性理论。赫勒从批判现代性的视角提出要超越现代性的三重悖论以及现代性的动力和逻辑。费赫尔将法国大革命、启蒙思想与现代性的内在危机相联系。马尔库什则从文化危机的角... 赫勒、费赫尔、马尔库什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学者发展了批判现代性理论。赫勒从批判现代性的视角提出要超越现代性的三重悖论以及现代性的动力和逻辑。费赫尔将法国大革命、启蒙思想与现代性的内在危机相联系。马尔库什则从文化危机的角度批判了西方现代性的内在矛盾。马尔科维奇和科西克将批判西方现代性的视角延伸到对东欧社会主义社会的批判上。相比于西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现代化理论在价值介入、实践立场和双重批判上进行了拓展和超越。中国式现代化,具备反思和超越包括西方现代性理论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现代化理论的可能性,可以形成一种蕴含多重反思性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东欧马克思主义 批判现代性 多重反思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现代性理论的本土化研究与反思
15
作者 彭成广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153-159,共7页
文化现代性理论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和文化社会学的重点主题之一,它集中体现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总体理论特色,体现了对人之生存现实的集中关注。对此,中国学界进行了自觉而丰富的研究,凸显了其文化现代... 文化现代性理论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和文化社会学的重点主题之一,它集中体现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总体理论特色,体现了对人之生存现实的集中关注。对此,中国学界进行了自觉而丰富的研究,凸显了其文化现代性理论的学理价值。但从已有的研究现状来看,依然存在着研究主题和对象有待拓展、艺术本体论维度缺失、学理探究与鲜活体验的严重失衡,本土化路径有待进一步加强等诸多问题,值得学界进一步深入思考并推进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欧 马克思主义 文化现代性理论 本土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的民主思想——以布达佩斯学派为视角
16
作者 何宝峰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24,共4页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是通过对苏联式集权制社会的反思批判形成的。他们的核心思想在于提出人道主义的民主社会构想。作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重要构成部分的布达佩斯学派认为,资本主义以个人自由为基础的形式民主只限于政治领域,并没有扩展到...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是通过对苏联式集权制社会的反思批判形成的。他们的核心思想在于提出人道主义的民主社会构想。作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重要构成部分的布达佩斯学派认为,资本主义以个人自由为基础的形式民主只限于政治领域,并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而苏联等现存社会主义则以"对需要的专政"为特征取消了个人自由。由此他们提出第三条道路———激进民主,即在对私有财产积极扬弃的基础上实现形式民主的进一步完善,在消除资本主义造成的不平等的同时保留个人自由,从而实现个人平等的社会决定参与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欧马克思主义 布达佩斯学派 激进民主 对需要的专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新建构——评曾簇林著《马克思恩格斯艺术哲学纲要》
17
作者 庄锡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5期125-126,共2页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新建构———评曾簇林著《马克思恩格斯艺术哲学纲要》庄锡华进入新时斯以来,学术界始终保持了对马克思恩格斯美学思想浓厚的研究兴趣,著述汗牛充栋。曾簇林的《马克思恩格斯艺术哲学纲要》(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新建构———评曾簇林著《马克思恩格斯艺术哲学纲要》庄锡华进入新时斯以来,学术界始终保持了对马克思恩格斯美学思想浓厚的研究兴趣,著述汗牛充栋。曾簇林的《马克思恩格斯艺术哲学纲要》(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5月版,下简称《纲要》)可谓是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 艺术哲学 马克思恩格斯 美学思想 《纲要》 建构 “莎士比亚化” “美的规律” 一般发展 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现代人生存悖论和自我异化的深层反思——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批判思想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松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5,共7页
马克思异化批判思想已成为20世纪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的一种自觉的自我批判意识,为众多当代理论家所关注和运用。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最为突出,他们不仅系统阐述了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深刻揭示了现代社会的普遍异化... 马克思异化批判思想已成为20世纪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的一种自觉的自我批判意识,为众多当代理论家所关注和运用。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最为突出,他们不仅系统阐述了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深刻揭示了现代社会的普遍异化,而且还特别彰显了自我异化批判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马尔库塞、弗洛姆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通过对异化的心理机制和性格结构的现实批判而对现代人的深层自我异化做了初步探索;彼得洛维奇、沙夫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则在自我异化的理论阐释和现代人生存悖论的现实批判两个基本层面对人的自我异化做了更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这些探讨对于更加深刻揭示当代人类文明困境和人的生存的内在矛盾性,更加合理地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 自我异化 生存悖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东欧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历史伦理化的尝试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建青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191,共8页
文明与历史变得岌岌可危的20世纪以一种极端的形式表征了人与历史相断裂进而历史成为人的异化力量这一重要现象。于是,如何跨越横亘于人与历史之间的鸿沟便成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思考的基本问题之一。在他们看来,客观主义的历史编... 文明与历史变得岌岌可危的20世纪以一种极端的形式表征了人与历史相断裂进而历史成为人的异化力量这一重要现象。于是,如何跨越横亘于人与历史之间的鸿沟便成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思考的基本问题之一。在他们看来,客观主义的历史编撰学和抽象思辨的历史哲学都将人的责任从历史中抽离出去进而否定了人的历史和历史性。由此,他们主张将历史伦理化,即通过个体的道德责任将人与历史统一起来。一方面,他们在现代的偶然性境况中和人性的深处寻找历史伦理化的可能条件;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将个体责任本体论化,进而在存在层面和历史层面将责任全面引入历史,以期将历史还给人自身。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将历史伦理化的尝试很难说是完全成功的,但这种努力所表达的人道主义精神却是弥足珍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欧马克思主义 历史 责任 道德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求政治的道德基础——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诉求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继锋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29,共6页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具有道德的含义,他们对马克思理论进行重新阐释与解读,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蕴含的人道主义原则;在道德实践层面,强调道德个性应同包容相结合;在政治上,对苏联和本国集权的官僚社...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具有道德的含义,他们对马克思理论进行重新阐释与解读,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蕴含的人道主义原则;在道德实践层面,强调道德个性应同包容相结合;在政治上,对苏联和本国集权的官僚社会主义模式进行批判与反思,彰显出二十世纪中叶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伦理诉求。因此,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单单表现为一场政治事件,在深层次上更是体现为一个伦理事件。因为它关乎现代政治能否同道德之间进行契合的问题,是国家与社会之间能否确立道德基础的问题。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道德批判理论对今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反思和把握伦理学的当代走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欧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人道主义 道德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