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强震地表破裂分段特征 被引量:14
1
作者 江娃利 谢新生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132-139,共8页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内部一条长度达到1000km以上的活动断裂带。在近100年期间,沿该断裂带曾发生过4次MS7.0以上地震。最新一次强震是2001年昆仑山口MS8.1地震。本文综合前人资料,通过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展布、活动速率、历...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内部一条长度达到1000km以上的活动断裂带。在近100年期间,沿该断裂带曾发生过4次MS7.0以上地震。最新一次强震是2001年昆仑山口MS8.1地震。本文综合前人资料,通过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展布、活动速率、历史强震及古地震地表破裂带展布,讨论了该断裂带的强震破裂分段特征、强震破裂端点障碍体的稳定性,强调了从断裂带演化过程认识断裂带的几何展布与现今强震地表破裂分段的异同,并讨论了该断裂带未来的强震破裂危险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地表破裂带 破裂分段 构造演化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东段全新世滑动速率研究
2
作者 李春峰 贺群禄 赵国光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76-687,共12页
文中通过对东昆仑活动断裂带托索湖至玛曲段的实际野外测量,获得了该段上的1组断裂位错实测数据和14C及TL测年样品。通过室内分析研究,发现大体以阿尼玛卿山玛积主峰为界,东昆仑活动断裂带托索湖至玛曲段可再分为花石峡段和玛沁段2个在... 文中通过对东昆仑活动断裂带托索湖至玛曲段的实际野外测量,获得了该段上的1组断裂位错实测数据和14C及TL测年样品。通过室内分析研究,发现大体以阿尼玛卿山玛积主峰为界,东昆仑活动断裂带托索湖至玛曲段可再分为花石峡段和玛沁段2个在几何上不连续的段落,花石峡段的全新世水平滑动速率(115±11)mm/a明显高于玛沁段(70±06)mm/a。此外,由于断裂而引起的断裂两侧的差异垂直隆升速率,花石峡段自4kaBP以来约为(21±03)mm/a,玛沁段自10kaBP以来约为055mm/a。这种差异垂直隆升速率的明显变化,一方面反映了东昆仑活动断裂带不同段落上活动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可能反映了研究区内全新世以来的快速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 全新世滑动速率 断错地貌 河流阶地 断层位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玛曲段活动特征及其东延
3
作者 马寅生 施炜 +3 位作者 张岳桥 杨农 张春山 张会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5,共6页
东昆仑活动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一条重要的NWW向边界断裂。通过野外观测和遥感解译,发现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玛曲段主要由玛曲、迭部-武都和迭山-舟曲3条左阶斜列的活动断裂组成。该断裂带晚第四纪的活动性非常强烈,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平... 东昆仑活动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一条重要的NWW向边界断裂。通过野外观测和遥感解译,发现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玛曲段主要由玛曲、迭部-武都和迭山-舟曲3条左阶斜列的活动断裂组成。该断裂带晚第四纪的活动性非常强烈,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平均左旋走滑运动速率达(10.15±0.34)mm/a,与该断裂带在西大滩、东大滩、花石峡和玛沁等地的运动速率基本相同,说明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延伸到玛曲段并没有逐渐消亡,而是继续向东延伸,最终与秦岭南缘活动断裂相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 玛曲活动断裂 晚更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
作者 邓起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I0001-I0002,共2页
青藏高原东缘作为现今地球上最活跃的喜马拉雅一青藏高原巨型造山带的东部边界,是由印度一欧亚大陆新生代期间持续汇聚作用所造就的新大地构造边界带。它自北向南被海原活动断裂带、东昆仑活动断裂带、鲜水河一小江活动断裂系、红河断... 青藏高原东缘作为现今地球上最活跃的喜马拉雅一青藏高原巨型造山带的东部边界,是由印度一欧亚大陆新生代期间持续汇聚作用所造就的新大地构造边界带。它自北向南被海原活动断裂带、东昆仑活动断裂带、鲜水河一小江活动断裂系、红河断裂带等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分割成多个活动构造区。各区地壳变形特征各异,但又具有内在构造动力联系,呈现出极为复杂的活动构造体系和典型的条一块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 青藏高原东缘 活动断裂 红河断裂带 喜马拉雅 大地构造 欧亚大陆 走滑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1937年托索湖7.5级地震若干问题的探讨
5
作者 李陈侠 戴华光 +2 位作者 陈永明 徐锡伟 代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21,共10页
1937年托索湖7.5级地震发生在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的东段,前人曾对该地震组织过4次不同程度的考察,并得出了4种不同的结果。带着上述问题对该地震地表破裂带重新进行了实地考察、测量和综合研究,然后对该地震地表破裂带的西端点、最大左旋... 1937年托索湖7.5级地震发生在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的东段,前人曾对该地震组织过4次不同程度的考察,并得出了4种不同的结果。带着上述问题对该地震地表破裂带重新进行了实地考察、测量和综合研究,然后对该地震地表破裂带的西端点、最大左旋水平位移量、最大垂直位移量、宏观震中等问题进行了重新厘定,认为1937年托索湖7.5级地震地表破裂带西端点在阿拉克湖以西,长度至少为240km,最大左旋水平位移量为8m,垂直位移量为3.5m,宏观震中在三岔口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 托索湖7.5级地震 地震地表破裂带 宏观震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