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断创造奇迹 为国争光添彩 纪念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30周年
1
作者 许达哲 王宗银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2000年第3期1-4,共4页
关键词 中国 航天史 航天事业 东方红一号卫星 长征一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新起点上再创航天事业新辉煌——在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4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
作者 马兴瑞 《中国航天》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共3页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自豪的心情在这里隆重召开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40周年座谈会.回顾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的光辉历程.重温“太空响起东方红”的激情岁月.目的就是要激励广大航天科技工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自豪的心情在这里隆重召开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40周年座谈会.回顾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的光辉历程.重温“太空响起东方红”的激情岁月.目的就是要激励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始终牢记“富国强军”的神圣使命.把老一代航天人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不断攀登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红一号卫星 中国航天事业 发射成功 科技工作者 卫星研制 太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581”任务到“502”会议——东方红一号卫星方案制定历程
3
作者 刘畅 陈琛 来肖华 《国际太空》 2020年第4期15-19,共5页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58年提出研制构想,1970年成功发射。它的成功研制和发射,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奠定了中国航天事业前进发展的重要基础,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东方红一号卫...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58年提出研制构想,1970年成功发射。它的成功研制和发射,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奠定了中国航天事业前进发展的重要基础,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东方红一号卫星方案制定过程曾因政治、经济等原因相继经历了准备、论证、调整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红一号卫星 中国航天事业 人造地球卫星 开创性贡献 建立和发展 新纪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辉煌的起点:东方红一号卫星横空出世
4
作者 五轩 《军工文化》 2018年第1期116-117,共2页
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宣告成立,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方向任务为:逐步将空间技术研究院建成全国空间技术的研制中心。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伟大设想。他说:"苏... 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宣告成立,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方向任务为:逐步将空间技术研究院建成全国空间技术的研制中心。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伟大设想。他说:"苏联能让人造卫星上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我们也要搞一点"。他还指出,要搞就搞大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红一号卫星 人造卫星 空间技术研究 魏钟铨 毛泽东 研制中心 转动惯量 科学家钱学森 发射中心 航天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红一号卫星太阳角计的故事 被引量:1
5
作者 潘厚任 《国际太空》 2020年第4期13-14,共2页
1970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日。本文以东方红一号亲历者潘厚任的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当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太阳角计研制的过程。
关键词 东方红一号卫星 太阳角 第一人称视角 亲历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召开“纪念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50周年”专题座谈会
6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航天》 2020年第4期33-35,共3页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中国正式开启了太空时代。50年后,2020年4月21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专题座谈会,隆重纪念"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东方红"...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中国正式开启了太空时代。50年后,2020年4月21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专题座谈会,隆重纪念"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50周年。会上,航天科技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袁洁,党组副书记方向明,党组成员、畐U总经理杨保华;航天老领导王礼恒、孙家栋,院士专家代表龙乐豪、刘宝镭、方心虎、戚发轲、叶培建、周志成、张贵田等,以及"长征"五号、"北斗"三号、"嫦娥"五号、"风云"四号等型号"两总"共同聚首,一起追忆往昔,展望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红一号卫星 展望未来 周志成 孙家栋 火箭发射 太空时代 长征一号火箭 院士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见证首颗卫星专委立项方案论证——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45周年
7
作者 杨照德 《太空探索》 2015年第4期50-53,共4页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游苍穹,在悠扬的《东方红》乐曲中,拉开了中华民族进入航天时代的序幕。它是中国科学之星、志气之星,凝聚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愿望,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干部、解放军战士的心血,...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游苍穹,在悠扬的《东方红》乐曲中,拉开了中华民族进入航天时代的序幕。它是中国科学之星、志气之星,凝聚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愿望,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干部、解放军战士的心血,凝聚着全国人民大协作与无私奉献的汗水。发展人造卫星,可算得上是我国的一件大事。早在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红一号卫星 解放军战士 航天时代 方案论证 东方红 赵九章 钱骥 张劲夫 科技工作者 卫星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红一号卫星诞生记
8
作者 周武 夏丹 陈彩连 《太空探索》 2018年第4期7-9,共3页
2018年2月20日,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建院50周年纪念日;4月24日,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48周年纪念日,也是第3个“中国航天日”。值此“三喜临门”之际,本刊特推出“星耀五十年”专题,回顾作为我国空间事业主力军的中... 2018年2月20日,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建院50周年纪念日;4月24日,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48周年纪念日,也是第3个“中国航天日”。值此“三喜临门”之际,本刊特推出“星耀五十年”专题,回顾作为我国空间事业主力军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五十年来走过的精彩足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红一号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 一颗 航天时代 卫星工程 诞生记 研制任务 慎重初战 周恩来 孙家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红一号卫星
9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05年第8期35-35,共1页
发射时间: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21时48分进入预定轨道.
关键词 东方红一号卫星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1970年 运载火箭 长征一号 发射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红一号卫星
10
作者 庞之浩 《太空探索》 2005年第6期17-17,共1页
发射时间: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21时48分进入预定轨道。
关键词 东方红一号卫星 发射时间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有她载蕊 自旋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航天报》策划启动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系列活动
11
作者 报文 《太空探索》 2020年第4期80-80,共1页
今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为了大力弘扬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激励新时代航天人在航天强国建设征程中砥砺前行,《中国航天报》全媒体平台近期策划推出主题... 今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为了大力弘扬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激励新时代航天人在航天强国建设征程中砥砺前行,《中国航天报》全媒体平台近期策划推出主题为"铭记第一星精神永传承"的系列新闻文化传播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红一号卫星 《中国航天报》 卡纳维拉尔角 系列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40周年 中国航天谋划新发展
12
《中国航天》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共2页
今年4月24日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40周年纪念日。东方红一号卫星邀游苍穹.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华民族勇攀科技高峰的见证。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进军太空... 今年4月24日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40周年纪念日。东方红一号卫星邀游苍穹.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华民族勇攀科技高峰的见证。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进军太空的序幕.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40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在新起点上再创航天事业新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红一号卫星 中国航天事业 发射成功 人造地球卫星 自主研制 中华民族 发展史 中国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红卫星家族:栉风沐雨 茁壮成长
13
作者 紫晓 《太空探索》 2018年第4期12-15,共4页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东方红五号平台,东方红卫星作为中国人造卫星的摇篮,经历了中国卫星从无到有,从跟跑到并跑,在许多方面甚至领跑的跨越,成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缩影和我国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航天人创新拼...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东方红五号平台,东方红卫星作为中国人造卫星的摇篮,经历了中国卫星从无到有,从跟跑到并跑,在许多方面甚至领跑的跨越,成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缩影和我国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航天人创新拼搏,实现建设航天强国梦的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红卫星 东方红一号卫星 中国航天人 空间技术发展 人造卫星 中国卫星 世界先进水平 强国梦 四号 通信转发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东方红”乐曲在宇宙空间响起时
14
作者 陈士祥 王德才 《中国航天》 2000年第4期5-6,8,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卫星 研制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红》是如何上天的?
15
作者 宗合 《太空探索》 2005年第6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东方红》乐曲 东方红一号卫星 信号识别 研制过程 电子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远的“东方红”情怀
16
作者 游本凤 《太空探索》 2010年第6期52-53,共2页
四十年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大红号外仿佛仍在眼前晃动; 四十年了,那支十分悦耳的《东方红》乐曲仿佛仍在耳畔回响; 四十年了,万人空巷争相仰望那颗曾划过天空的亮点璀璨依旧。
关键词 东方红一号卫星 东方红 发射成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首语
17
作者 王泽山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2025年3月10日,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迎来了建所60周年的喜庆时刻。六十年来,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始终致力于为国家研制能量更高、性能更优、使用性更强的固体推进剂技术,推动着我国复合固体推进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2025年3月10日,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迎来了建所60周年的喜庆时刻。六十年来,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始终致力于为国家研制能量更高、性能更优、使用性更强的固体推进剂技术,推动着我国复合固体推进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功研制出聚硫推进剂,首次实现型号应用,助推东方红一号卫星唱响寰宇;研制的丁羧推进剂,首次实现战略型号固体化,并全面推动了战术型号的系列化发展;研制的某高能推进剂,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应用该类推进剂的国家;完全依靠自主创新研制的新型高能推进剂,能量水平再攀巅峰,开创了“三位一体”装备建设的新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红一号卫星 高能推进剂 复合固体推进剂 聚硫推进剂 能量水平 固体化 卷首语 自主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国际化引领通信卫星领域未来发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建军 《国际太空》 2020年第4期22-26,共5页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自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以来,历经50年的探索与发展,中国已陆续将...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自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以来,历经50年的探索与发展,中国已陆续将多颗通信卫星送入轨道,形成了自己的通信卫星品牌——“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技术和产品不断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红一号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 通信卫星 国际化 探索与发展 国际先进水平 新纪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卫星总体技术与空间物理专家——钱骥
19
作者 谈天 《质量与可靠性》 2001年第6期13-14,共2页
钱骥,卫星总体技术与空间物理专家,中国人造卫星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于1917年12月27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38年9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央大学师范学院理化系,1943年7月毕业,留校任助教。1949年5月,南京解放后参加革命工作,195... 钱骥,卫星总体技术与空间物理专家,中国人造卫星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于1917年12月27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38年9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央大学师范学院理化系,1943年7月毕业,留校任助教。1949年5月,南京解放后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室副主任,该所二部(代号581)副主任,中科院卫星设计院技术负责人。1968年后,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主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七机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院科技委副主任等职。他还当选为中国宇航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1983年因病逝世。 他是中国地球物理学科的主要开创者之一。早在40年代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红一号卫星 主任 人造卫星 研究院 院长 空间探测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 预先研究 探空火箭 探测火箭 空间物理 专家 总体设计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永维 袁仕耿 《中国航天》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17,共6页
中国的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从卫星研制初期的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历经实践一号、实践二号卫星群、实践四号以及实践五号卫星,初步形成了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在充分利用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的基础上,在东方红一号... 中国的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从卫星研制初期的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历经实践一号、实践二号卫星群、实践四号以及实践五号卫星,初步形成了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在充分利用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的基础上,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我国发射了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的第一颗卫星即实践一号。80年代初,我国进行了一箭多星技术试验.即利用一枚运载火箭将3颗卫星送上天,分别是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和实践二号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 中国 东方红一号卫星 卫星研制 技术试验 卫星系列 科学探测 发射成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