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方朔矛盾人生的文化解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郑杰文 《管子学刊》 CSSCI 2007年第4期50-54,共5页
东方朔生于汉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至后元五年(公元前159年)间,死于汉武帝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他一生郁郁不得志,行事颇具矛盾色彩:狂放不羁却又汲汲求用于朝,聪明智睿却又不能取得同僚的理解,能言善辩却又不能使汉武帝尽用其... 东方朔生于汉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至后元五年(公元前159年)间,死于汉武帝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他一生郁郁不得志,行事颇具矛盾色彩:狂放不羁却又汲汲求用于朝,聪明智睿却又不能取得同僚的理解,能言善辩却又不能使汉武帝尽用其策。这首先是由于他所受的文化教育和所接受的思想影响而导致的人生多重矛盾性格所造成的,也是先秦不同族源文化系统的文化精神对知识士子的不同文化影响的反映,又是战国"人本精神"促动下形成的士人人格精神的延续与朝廷现实思想政策间矛盾的折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朔 人生 矛盾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一个完整的东方朔——《史记》《汉书》之《东方朔传》合读 被引量:1
2
作者 邢培顺 《滨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93-97,共5页
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东方朔都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但《史记》和《汉书》对他的记载却有较大不同,或侧重性情,或侧重政绩,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东方朔:一个外委随而内方正,看上去狂怪荒诞而内心忧国忧民,表面上... 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东方朔都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但《史记》和《汉书》对他的记载却有较大不同,或侧重性情,或侧重政绩,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东方朔:一个外委随而内方正,看上去狂怪荒诞而内心忧国忧民,表面上谈笑婉媚而实际上与统治者保持心理距离的朝隐者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朔 《史记》 《汉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滑稽之雄到偷桃大仙:古代小说戏曲中的东方朔
3
作者 李江峰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4-18,共5页
古典小说戏曲中的东方朔形象,经历了从人到神的演变,其演变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东方朔别传》阶段。这是东方朔形象的初步虚化时期,以《东方朔别传》的形成与流传为标志。《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阶段。这一时期的东方朔已由... 古典小说戏曲中的东方朔形象,经历了从人到神的演变,其演变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东方朔别传》阶段。这是东方朔形象的初步虚化时期,以《东方朔别传》的形成与流传为标志。《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阶段。这一时期的东方朔已由人臣一变而为神仙,成为仙话中的人物,其故事也变得荒诞离奇起来。《偷桃捉住东方朔》阶段。这一时期东方朔的形象出现了较大突破,充满了叛逆精神,故事生动丰富,情节曲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朔 诙谐 叛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马门与“朝隐”象征--兼论东方朔形象的演变
4
作者 曾磊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54-60,共7页
"狂",是东方朔留给后人的显著印象。东方朔的狂语狂行,是他因得不到汉武帝重用和找不到志同道合者而内心苦闷的极端表现。当人生抱负得不到实现,又不愿远离庙堂之上时,"朝隐"就成为平衡入仕与归隐之间的最佳选择。... "狂",是东方朔留给后人的显著印象。东方朔的狂语狂行,是他因得不到汉武帝重用和找不到志同道合者而内心苦闷的极端表现。当人生抱负得不到实现,又不愿远离庙堂之上时,"朝隐"就成为平衡入仕与归隐之间的最佳选择。对于东方朔"避世金马门"的行为,后人有不同的评判。褚少孙、班固、扬雄眼中的东方朔还不是以一位"朝隐"者的形象出现的。魏晋以降,士人对东方朔"朝隐"行为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避世朝堂的金马之客的处世方式似乎比隐迹山林的岩穴之士显得更加高明。"避世从容金马门"渐渐成为许多知识人追求的生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朔 金马门 朝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雄的《东方朔画赞》
5
作者 周欢 《书法教育》 2023年第7期26-31,共6页
在颜真卿诸多楷书作品中,《东方朔画赞》是较为特殊的一件作品,其中不仅留有他学古的影子,还显现出颜真卿晚期的书法风格,是一件处于过渡期的作品。《东方朔画赞》碑石立于唐天宝十三年(754),是颜真卿书风走向雄浑朴厚的标志。苏轼在《... 在颜真卿诸多楷书作品中,《东方朔画赞》是较为特殊的一件作品,其中不仅留有他学古的影子,还显现出颜真卿晚期的书法风格,是一件处于过渡期的作品。《东方朔画赞》碑石立于唐天宝十三年(754),是颜真卿书风走向雄浑朴厚的标志。苏轼在《东坡集》中说道:“颜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朔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其后见逸少本,乃知鲁公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朔画赞 颜真卿 书法风格 清雄 唐天宝 颜鲁公 十三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东方朔的“滑稽”倾向及其影响
6
作者 何瑶 《戏剧之家》 2018年第15期215-216,共2页
东方朔是齐鲁大地上一位极具魅力的历史人物,他博学多识,以滑稽幽默而为人熟知。他言行与作品中的"滑稽"倾向,成为其在后代社会中最受大众欢迎的个性特征。这一特点在两汉及之后的历代作品中被不断渲染增饰,逐渐将东方朔形象... 东方朔是齐鲁大地上一位极具魅力的历史人物,他博学多识,以滑稽幽默而为人熟知。他言行与作品中的"滑稽"倾向,成为其在后代社会中最受大众欢迎的个性特征。这一特点在两汉及之后的历代作品中被不断渲染增饰,逐渐将东方朔形象扩大到道教神仙层面,而这也正是基于东方朔其人其作"滑稽"倾向而产生的一系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朔 滑稽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颜真卿《东方朔画赞碑》(宋拓本)
7
作者 郭世娴 《书画世界》 2019年第6期4-10,I0004-I0005,共9页
2018年伊始,安徽美术出版社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袂推出《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第一辑)》,本刊从2018年第一期开始,陆续刊登了法帖部分内容,受到读者的欢迎。现第一辑已介绍完毕,从2018年第十一期开始,本刊继续刊登本书... 2018年伊始,安徽美术出版社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袂推出《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第一辑)》,本刊从2018年第一期开始,陆续刊登了法帖部分内容,受到读者的欢迎。现第一辑已介绍完毕,从2018年第十一期开始,本刊继续刊登本书系第二辑和第三辑的内容,包含宋拓《东方朔画赞碑》《刘熊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东方朔 画赞 馆藏 颜真卿 拓本 美术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朔故里考证
8
作者 郭克勤 张雯 《滨州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59-65,共7页
东方朔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汉武帝时山东人,《汉书》有传,班固称之为“平原厌次人”。西晋夏侯湛撰《东方朔画赞》指出厌次的时代属性和具体地理位置,为后人考证东方朔里籍的当今地望,提供了可靠的史料依据。《画赞》所说的厌次指的是... 东方朔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汉武帝时山东人,《汉书》有传,班固称之为“平原厌次人”。西晋夏侯湛撰《东方朔画赞》指出厌次的时代属性和具体地理位置,为后人考证东方朔里籍的当今地望,提供了可靠的史料依据。《画赞》所说的厌次指的是东汉的厌次县,其当今地望是山东省惠民县。东方朔的里籍是山东惠民县是确定无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朔 故里 厌次 东方合墓志》 惠民说 陵县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皓月下的夜光满杯
9
《中华手工》 2024年第18期68-69,共2页
夜光杯来源西汉东方朔所著《海内十洲记》记载:周穆王姬满到玉山(今酒泉一带),赴西王母之邀,在瑶池盛会上西王母赠姬满一只碧光粼粼的酒杯,叫做“夜光常满杯”,即如今的夜光杯。姬满如获至宝,爱不释手。相传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 夜光杯来源西汉东方朔所著《海内十洲记》记载:周穆王姬满到玉山(今酒泉一带),赴西王母之邀,在瑶池盛会上西王母赠姬满一只碧光粼粼的酒杯,叫做“夜光常满杯”,即如今的夜光杯。姬满如获至宝,爱不释手。相传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夜光杯由此得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王母 姬满 闪闪发亮 东方朔 周穆王 夜光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笔下的日本形象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良好 孙鹏程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27,共10页
扶桑正是秋光好, 枫叶如丹照嫩寒。 却折垂杨送归客, 心随东棹忆华年。 这是1931年12月2日鲁迅创作的《送增田涉君归国》,诗中以“扶桑”称谓日本。“扶桑”一词最早见于《楚辞》,在我国汉代以前的古籍中指一种神木。从东方朔... 扶桑正是秋光好, 枫叶如丹照嫩寒。 却折垂杨送归客, 心随东棹忆华年。 这是1931年12月2日鲁迅创作的《送增田涉君归国》,诗中以“扶桑”称谓日本。“扶桑”一词最早见于《楚辞》,在我国汉代以前的古籍中指一种神木。从东方朔的《十洲记》起,“扶桑”开始演变为出产这种神木的东方仙境,即“日出之所”,这与日本国名本意恰恰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形象 鲁迅创作 1931年 《十洲记》 《楚辞》 汉代以前 东方朔 扶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文学遇与不遇主题的嬗革
11
作者 李炳海 《现代中文学刊》 1998年第6期2-5,共4页
汉代文人有关人生遇与不遇的思索和感慨,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这一文学主题出现过多方面的演变。从汉初到景帝末年,虽然也有像贾谊那样的文人抒发人生不遇的感慨。
关键词 汉代文学 汉代文人 司马迁 文学主题 悲士不遇 东方朔 士人 人生 历史机遇 董仲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神异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
12
作者 邢培顺 《蒲松龄研究》 2016年第4期124-135,共12页
关于《神异经》的作者和创作年代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通过考察作品的具体内容和思想倾向可以认定,作品产生于西汉,是班固所说的"后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语附著之朔"的作品。
关键词 东方朔 神异经 西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花灯音乐刍探
13
作者 舒达 《民族音乐》 2012年第1期12-14,共3页
花灯有着深厚的底蕴和文化渊源,在众多的民间说唱和戏曲折子戏中均有记载,其中有流传甚广的“唐王闹花灯”的故事,“东方朔与花灯”的故事,“朱元璋秦淮放花灯”等故事。有关花灯的著作中也有对其渊源的描述:
关键词 花灯音乐 湘西 文化渊源 折子戏 故事 闹花灯 东方朔 朱元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典怀祖 高山景行——记山东省珠协名誉会长李予昂
14
作者 朱永远 李新 《珠算与珠心算》 2007年第2期48-52,共5页
泰山,踞山东,临沧海,巍峨,雄伟,自古被尊为五岳之首。东方朔的“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李白的“凭崖望八极,目尽长空闲”;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无不极道泰山之高、之极、之壮、之赫。
关键词 山东省 名誉会长 高山 东方朔 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自汉语的有关「虎」的成语(2)
15
作者 杨洪俊 《日语知识》 2010年第5期21-21,共1页
[解释]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现在比喻人能否成才需要时势和机遇的眷顾。 [出处]《汉书·东方朔传》:“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
关键词 成语 汉语 东方朔 比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文学对秦汉文学的影响
16
作者 王洲明 《管子学刊》 1995年第1期50-53,36,共5页
齐文学对秦汉文学的影响王洲明秦祚短暂,且重法无文,因此称得上文学的作品很有限。但值得注意的是齐地仙道方术却曾影响到秦的文学。《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三十六年,有陨石落,黔首或刻其名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 齐文学对秦汉文学的影响王洲明秦祚短暂,且重法无文,因此称得上文学的作品很有限。但值得注意的是齐地仙道方术却曾影响到秦的文学。《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三十六年,有陨石落,黔首或刻其名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不乐,使博士为《仙真人诗》,及行所游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文学 东方朔 《答客难》 《安世房中歌》 司马相如 郊祀歌 《离骚传》 浪漫主义文学 招隐士 《汉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狗咬耗子史证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天 《古今农业》 1990年第1期105-105,共1页
狗的主要职责是看户守门。捕鼠,一般人都认为是份外事,因而有“狗咬耗子,多管闲事”之说。其实不然,在我国历史上,确有一段狗咬耗子的时期,而且还有一种专门咬耗子狗。
关键词 东方朔别传 吕氏春秋·士容 春秋战国时期 相者 善相 中国农业博物馆 郭江 工作单位 文中 后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逸民、隐士及其隐遁权──《庄子》、《法言》、《抱朴子》论隐逸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113-124,共12页
关键词 《庄子》 《抱朴子》 《法言》 东方朔 《庄子·让王》 柳下惠 《洪范》 朝隐 隐逸文化 中华书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古代公文繁冗之弊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强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4年第S1期78-81,共4页
追朔古代,自有甲骨青铜,即有文书,自有殷盘周诰则有较正规的公文了。公文发展伊始,就有“辞尚体要”(《书·毕命》疏曰“辞以理实为要”)的准则。为了达到这种内容扼要、文不虚华的标准,上古的君臣在拟写文告命令时非常郑重,《论语&... 追朔古代,自有甲骨青铜,即有文书,自有殷盘周诰则有较正规的公文了。公文发展伊始,就有“辞尚体要”(《书·毕命》疏曰“辞以理实为要”)的准则。为了达到这种内容扼要、文不虚华的标准,上古的君臣在拟写文告命令时非常郑重,《论语·宪问》所载:“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沦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春秋战国,裂土纷纭;始皇践祚,一统天下,创立秦制,为后世之法。公文亦有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公文 东方朔 《汉书》 春秋战国 发展史 《论贵粟疏》 官僚机构 控制方法 始皇帝 高自称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又到人日吟咏时──中华人日节风俗考述 被引量:3
20
作者 祁和晖 《杜甫研究学刊》 1994年第1期64-72,共9页
又到人日吟咏时──中华人日节风俗考述祁和晖一人日习俗之由来近三年春节,在内陆深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的文化生活习俗中,恢复了一件高品味的雅趣。这就是每年夏历正月初七日,人们纷纷到城郊杜甫草堂去吟唱杜诗,诵咏己作,赏梅祈福... 又到人日吟咏时──中华人日节风俗考述祁和晖一人日习俗之由来近三年春节,在内陆深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的文化生活习俗中,恢复了一件高品味的雅趣。这就是每年夏历正月初七日,人们纷纷到城郊杜甫草堂去吟唱杜诗,诵咏己作,赏梅祈福。成都人年节习俗中重视"人日庆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日节 杜甫草堂 东方朔 文化融合 年节习俗 春节习俗 辛亥革命 弘扬民族文化 刘辰翁 成都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