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使”与“噪音”:东方文论在英语学界的传播模式
1
作者 郭旭东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31,234,共10页
作为一种发生在思想领域的传播现象,理论的传播有其模式可循。从萨义德的理论旅行概念和克莱默尔的“信使”模式看去,东方文论在英语学界的传播模式具有双重特征:一方面是出身东方国家的本土研究者致力于向英语世界读者展现东方文论的... 作为一种发生在思想领域的传播现象,理论的传播有其模式可循。从萨义德的理论旅行概念和克莱默尔的“信使”模式看去,东方文论在英语学界的传播模式具有双重特征:一方面是出身东方国家的本土研究者致力于向英语世界读者展现东方文论的本真面貌,另一方面是来自东方国家之外的异域研究者在语境“噪音”干预下对东方文论进行再语境化的阐释。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0年以来收录的英语学界东方文论研究论文为例,可以发现本土研究者的传播意图以“信使”式的理论传播为主轴,体现在概述性研究、专门性研究、创新性研究和比较性研究四个方面;异域研究者的传播意图则容纳或制造了“噪音”,其中既有先入为主的误读,也有从异域视角出发对东方文论价值的肯定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论 理论旅行 “信使”传播 跨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与西方:中西比较诗学的新拓展
2
作者 刘人锋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0-135,共6页
比较诗学的研究就是要在研究中贯穿历史的探寻和美学的沉思,将研究结论提高到跨文化的、具有普遍概括性的理论高度。如果说比较文学史的研究意在揭示人类文学的纵向联系,那么比较诗学的研究则旨在揭示人类文学在精神上的相通性和差异性... 比较诗学的研究就是要在研究中贯穿历史的探寻和美学的沉思,将研究结论提高到跨文化的、具有普遍概括性的理论高度。如果说比较文学史的研究意在揭示人类文学的纵向联系,那么比较诗学的研究则旨在揭示人类文学在精神上的相通性和差异性。既然如此,比较诗学研究的范围就不宜限于某些国家或地区之间诗学的比较,而应扩展其研究的视野。我国比较诗学兴起近20年来,基本上局限于对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的研究,比较和对话仅限于中西之间,对东方文论的研究较为薄弱。然而在古代,中国、印度、希腊均是世界文学大国,各自创造了独具一格的文论,是世界文论的三大源头,而这三大源头中东方就有两个。遗憾的是我国学者对本国以外的东方国家的文论的研究一直较为冷淡,哪怕是对作为源头之一的印度文论的研究也较为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比较诗学 《印度古典诗学》 东方文论选》 《中外比较文论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