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寨港红树林小型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刘均玲 黄勃 梁志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7-192,共6页
2012年2月对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滩涂沉积物小型底栖动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树林中有六大类小型底栖动物,包括自由生活线虫、桡足类、涡虫、多毛类、寡毛类、海螨。在种类组成上,自由生活线虫为优势类群,在4个采样站位中,分别占小型底... 2012年2月对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滩涂沉积物小型底栖动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树林中有六大类小型底栖动物,包括自由生活线虫、桡足类、涡虫、多毛类、寡毛类、海螨。在种类组成上,自由生活线虫为优势类群,在4个采样站位中,分别占小型底栖动物总数量的95.30%,97.02%,96.45%,90.53%。东寨港红树林小型底栖动物的总栖息密度为(1 082.23±563.76)个/(10cm2),总生物量为(764.06±511.63)μg/(10cm2)。4个采样站位平均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26、0.17、0.20、0.45,平均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13、0.09、0.10、0.23。最小显著极差法(LSR)进行多重比较分析表明,4个采样点小型底栖动物差异明显。海洋线虫与桡足类的数量之比(N/C)显示东寨港红树林受到了有机质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寨港红树林 小型底栖动物 密度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温汉辉 郭源 +3 位作者 胡凡 胡甜 谢先军 李雪红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4-202,共9页
多环芳烃(PAHs)作为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易于吸收并累积PAHs,研究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污染水平和来源,对开展红树林环境保护、环境管理和污染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采集海南东寨港红... 多环芳烃(PAHs)作为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易于吸收并累积PAHs,研究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污染水平和来源,对开展红树林环境保护、环境管理和污染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采集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和柱状沉积物,通过对比PAHs单体的相对含量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并利用特征化合物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PAHs的污染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1)东寨港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中PAHs处于轻度污染水平,柱状沉积物中PAHs处于轻-中度污染水平,且沉积物中都以中-高环PAHs为主;(2)演丰东河表层沉积物中PAHs污染水平远高于演丰西河表层沉积物,表层沉积物中PAHs污染程度与红树林和污染源分布特征以及水动力条件有关;(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中PAHs水平分布主要受污染源直接输入的影响,pH值、盐度和TOC均不是影响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PAHs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4)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PAHs的污染来源与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密切相关,污染源类型主要为煤炭燃烧源、生物质燃烧源、交通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寨港红树林湿地 沉积物 多环芳烃 空间分布 来源解析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加大全国最大红树林湿地保护力度 划定生态红线守望“海南之肾”
3
作者 《热带林业》编辑部 《热带林业》 2014年第2期1-1,共1页
海南省海口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近日全票表决通过《关于加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决定从三个方面对红树林保护提出了具体要求,为红树林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从制度保障上加强对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保护和管理,... 海南省海口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近日全票表决通过《关于加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决定从三个方面对红树林保护提出了具体要求,为红树林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从制度保障上加强对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保护和管理,维护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 东寨港红树林 红树林保护区 生态红线 海南 力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海草贝克喜盐草在海南东寨港的分布及其群落基本特征 被引量:13
4
作者 邱广龙 苏治南 +1 位作者 钟才荣 范航清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82-889,共8页
贝克喜盐草(Halophila beccarii)是当前全球面临灭绝风险的10种海草之一,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VL)种。由于贝克喜盐草生境的特殊性(受涨退潮影响的潮间带)及个体十分纤小且易被沉积物覆盖,加之种群更新速率极快,导致通常... 贝克喜盐草(Halophila beccarii)是当前全球面临灭绝风险的10种海草之一,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VL)种。由于贝克喜盐草生境的特殊性(受涨退潮影响的潮间带)及个体十分纤小且易被沉积物覆盖,加之种群更新速率极快,导致通常难以被发现。据报道,贝克喜盐草仅在我国的广西、广东、台湾、香港、福建和海南6个省(区)有小面积的分布。该研究首次报道了位于海南东寨港的贝克喜盐草海草的分布、群落基本特征以及生境概况。结果表明:与国内其它地区的贝克喜盐草相比,调查期间东寨港的贝克喜盐草面积较大,为15.4 hm2;密度适中,为(10 394±576)茎·m^-2;覆盖度较低,为~5%;生物量较低,总生物量仅(9.224±1.151)g DW·m^-2,地上生物量为(2.339±0.245)g DW·m^-2,地下为(6.886±1.055)g DW·m^-2,地上与地下生物量之比值较低(0.34);叶片较小,叶长为(4.83±0.87)mm,叶宽为(1.44±0.21)mm,调查时在植物体上未发现有花或果,但在沉积物中发现有一定数量的贝克喜盐草种子(2 105±664)粒·m^-2。该研究区的海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建议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应把海草也作为重点保护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生物地理学 东寨港红树林 海草保护 IUCN 土壤种子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寨港表层海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禹 刁晓平 +4 位作者 黎平 程华民 王海花 项楠 李森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79-1785,共7页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被广泛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在环境中难降解、易富集。红树林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极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是很多鸟类和植物栖息的场所,同时也是海陆交界带重要的污染物收纳场所,因此探讨污染物在其环境中的行为具...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被广泛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在环境中难降解、易富集。红树林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极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是很多鸟类和植物栖息的场所,同时也是海陆交界带重要的污染物收纳场所,因此探讨污染物在其环境中的行为具有很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本研究以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水体为研究对象,在雨季(8月)与旱季(11月)分别采集表层海水样品,采用固相萃取法富集海水中的PAHs,利用超高效液相(UPLC)测定东寨港水体中12个采样点14种PAHs的质量浓度,以探讨PAHs在东寨港红树林表层海水中的分布特征、来源分析,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东寨港红树林湿地表层水体平均总PAHs质量浓度旱季(1 015.27±154.27)^(2 069.07±420.25)ng?L^(-1)明显高于雨季(234.46±114.77)^(683.33±157.03)ng?L^(-1),其中旱季平均质量浓度为(1 490.69±305.02)ng?L^(-1),雨季平均质量浓度为(479.06±152.58)ng?L^(-1)。就单一组分而言,旱季菲(590±176.32)ng?L^(-1)和芴(486.02±248.22)ng?L^(-1)的质量浓度最高,苊(38.95±18.88)ng?L^(-1)的质量浓度较低;雨季萘(175.81±119.83)ng?L^(-1)和芴(151.68±40.6)ng?L^(-1)的质量浓度较高,蒽类和苊质量浓度较低,其余PAHs组分未被检出。应用B[a]A/(B[a]A+Chr),Flu/Pyr及Flua/202等比值法进行来源分析,结果表明东寨港水体PAHs主要源自石油源污染。船坞停靠口及餐饮生活区PAHs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其他样点。PAHs组成成分与其结构相关,其中二环和三环占据了较大比例。此外,运用商值法进行东寨港水体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东寨港水体具有中度生态风险,对水生动植物具有潜在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寨港红树林 海水 多环芳烃 多环芳烃分布及来源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