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危机与机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中国帆船的东南亚贸易 被引量:3
1
作者 聂德宁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3年第3期65-72,86,共9页
自18世纪末中国帆船对吧城、马尼拉的贸易逐渐衰退之后,到19世纪初期依然没有摆脱持续衰落的困境。与此同时,暹罗及安南的王朝兴替,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帆船对两国贸易衰退的势头,并促使彼此间贸易往来在19世纪初期再度兴旺起来。1... 自18世纪末中国帆船对吧城、马尼拉的贸易逐渐衰退之后,到19世纪初期依然没有摆脱持续衰落的困境。与此同时,暹罗及安南的王朝兴替,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帆船对两国贸易衰退的势头,并促使彼此间贸易往来在19世纪初期再度兴旺起来。19世纪初期英国在据有新加坡之后所采取的自由贸易政策,使得中国帆船的东南亚贸易又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对于中国帆船的东南亚贸易而言,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可谓是一个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帆船 东南亚贸易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初海禁与东南亚贸易的发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金明 《南洋问题研究》 1998年第2期60-67,共8页
关键词 东南亚贸易 东南亚国家 《明太祖实录》 明朝政府 中国与东南亚 出海贸易 《明孝宗实录》 海外贸易 明英宗 走私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中国与东南亚的鱼翅贸易 被引量:1
3
作者 冯立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4-95,共12页
受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国人"食鱼翅"之俗在先秦时期已具雏形,最迟在明代中期,鱼翅已为国人食用。明代后期,中国与东南亚的鱼翅贸易开始萌发,至清代,中国与东南亚的鱼翅贸易大规模展开。其时,上流社会群体对鱼翅之"味肥美... 受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国人"食鱼翅"之俗在先秦时期已具雏形,最迟在明代中期,鱼翅已为国人食用。明代后期,中国与东南亚的鱼翅贸易开始萌发,至清代,中国与东南亚的鱼翅贸易大规模展开。其时,上流社会群体对鱼翅之"味肥美""长腰力""补肾"等品性极为推崇。随着追求的增多,鱼翅的消费市场明显扩大。上自皇室,下至中产之家,无论国人、洋人,不管婚丧嫁娶、祭祖庆典,筵席所用,必有鱼翅。鱼翅消费区域亦由沿海渐至内地,由较大城市向城镇扩展。如此,清代中国市场对鱼翅之需求呈大幅增多之势。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了东南亚鱼翅市场的开发,东南亚的鱼翅被大量引进。质言之,明朝中期以降的奢靡之风和国人食补理念的扩散和深入,是这一时期鱼翅贸易迅猛增长的主要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鱼翅市场 东南亚贸易 中国饮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德川幕府时期日本与东南亚的朱印船贸易 被引量:7
4
作者 尤建设 吴佩军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6年第4期88-95,共8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德川幕府时期日本与东南亚地区朱印船贸易的发展状况。朱印船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对内巩固幕府的统治,对外打破葡萄牙商人对日贸易的垄断地位;朱印船贸易的终结,是幕府采取禁教和锁国政策的必然结果。在西势东... 本文主要论述了德川幕府时期日本与东南亚地区朱印船贸易的发展状况。朱印船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对内巩固幕府的统治,对外打破葡萄牙商人对日贸易的垄断地位;朱印船贸易的终结,是幕府采取禁教和锁国政策的必然结果。在西势东渐背景之下,朱印船贸易刺激了“日本—中国—东南亚”贸易圈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依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川幕府 朱印船贸易 “日本-中国-东南亚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前期广州与东南亚的贸易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余思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73-83,共11页
广州是我国最主要、历史最悠久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我国第一个外贸机构市舶司于唐时最先在广州设置。明洪武初起,在三个设市舶司的城市中,“宁波通日本,泉州通琉球,广州通占城、暹罗,西洋诸国。”清沿习明惯例。
关键词 清代前期 十八世纪 粤海关 海外贸易 东南亚贸易 市舶司 十七世纪 乾隆年间 资本主义萌芽 行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兩宋时期中国与东南亚的貿易 被引量:6
6
作者 林家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4年第4期64-83,共20页
据史籍記載,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之間的商业貿易关系,可以上溯到秦汉。秦汉之时,广州(时称番禺)已是与东南亚貿易的重要港口;汉朝的貿易人員携带黄金、絲織品到东南亚各地进行貿易,换取珠宝、奇石等物。三国时,地据东南的孙吳,亦銳意发展... 据史籍記載,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之間的商业貿易关系,可以上溯到秦汉。秦汉之时,广州(时称番禺)已是与东南亚貿易的重要港口;汉朝的貿易人員携带黄金、絲織品到东南亚各地进行貿易,换取珠宝、奇石等物。三国时,地据东南的孙吳,亦銳意发展东南亚的貿易和外交关系,派遣使甘出使扶南等地。晋、南北朝期间,到印度学习佛教知識的中国僧侶,經东南亚海道往还的很多,可見当时中国与东南亚之间船只来往頻繁,貿易发达。其时扶南国的商人經常到广州博易。晋朝和尚法显在他的著作中說到,他由印度航海经东南亚回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与东南亚 东南亚贸易 市舶司 东南亚地区 三佛齐 商人 外交关系 宋代 广州 海外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配置、贸易条件与中国加入AFTA的动因及前景分析
7
作者 范兆斌 苏晓艳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207-212,共6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国际贸易走向自由化的重要途径,但传统理论中基于资源配置的收益分析并不能解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因。从贸易条件的角度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追求贸易条件的改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自由化改革中实...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国际贸易走向自由化的重要途径,但传统理论中基于资源配置的收益分析并不能解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因。从贸易条件的角度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追求贸易条件的改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自由化改革中实行区域一体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配置 贸易条件 AFTA(东南亚自由贸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