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19―20世纪东南亚种植园的兴衰过程及构建模式
- 1
-
-
作者
陈茜
李灿松
黄宇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
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西南联合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出处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7-488,共12页
-
基金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023CX02)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202105AC16005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01231)。
-
文摘
盛极一时的种植园是东南亚殖民史中不可磨灭的部分,后殖民时期,学界持续关注殖民主义对前殖民地国家带来的长期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当代国际合作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反思。为推进后殖民时期中国海外农业合作区的建设,从人文地理学视角出发,以资本批判理论为指导,建立殖民主义的空间争夺理论框架,以殖民主义为背景,梳理了东南亚种植园兴衰过程的阶段性特点,并详细分析了种植园的构建模式。研究发现:1)随着殖民活动的深入和扩展,殖民者在东南亚的空间争夺焦点由单一的物质资源转向更为广泛和复杂的物质及非物质资源,建立种植园是殖民者保持自身支配地位的有效手段;2)种植园的构建充斥着殖民政权对殖民地土地、劳动力、国际市场资源的争夺,每一种资源的争夺都形成相应的权力空间关系;3)种植园促进了殖民者对当地社会的渗透,殖民者对东南亚国家的形塑作用,使得殖民地社会的运行全面服务于殖民政权的资本积累,巩固了殖民者的统治地位。
-
关键词
政治地理
权力空间
殖民主义
东南亚种植园
-
Keywords
political geography
power-space relations
colonialism
Southeast Asia plantations
-
分类号
K904.1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