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革命的源起与知识分子群体——以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6
1
作者 吴赘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69-73,共5页
贫困只是革命的直接动力之一。主要由知识分子构成的革命领导群体的成功,表明中国乡村革命的源起有赖于一批受过先进教育、富有革命理想和对社会有所担当的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凭着日臻成熟的与农民联合的技巧、捕捉战机的敏锐性和高效... 贫困只是革命的直接动力之一。主要由知识分子构成的革命领导群体的成功,表明中国乡村革命的源起有赖于一批受过先进教育、富有革命理想和对社会有所担当的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凭着日臻成熟的与农民联合的技巧、捕捉战机的敏锐性和高效的组织能力,架通了中国革命的"桥梁"——知识分子与农民的联合,成功地实现了革命走向农村的战略转移。以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考察,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革命的知识分子群体在乡村革命源起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革命 知识分子 革命动员 源起 东北革命根据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战后初期斯大林对中共政策的缘起与形成 被引量:1
2
作者 郝江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27,共16页
1945年,斯大林通过与美国“大国合作”构建了远东雅尔塔体系,并通过与国民党政府结盟,为整个体系的稳定提供了法理依据。这一时期,斯大林并未考虑中共的利益以及未来援助中国革命的问题。1946年下半年,国际与中国形势的变化促使斯大林... 1945年,斯大林通过与美国“大国合作”构建了远东雅尔塔体系,并通过与国民党政府结盟,为整个体系的稳定提供了法理依据。这一时期,斯大林并未考虑中共的利益以及未来援助中国革命的问题。1946年下半年,国际与中国形势的变化促使斯大林开始对中共提供“有限援助”,特别是强化了与中共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互动。1948年底至1949年初,中共领导的革命运动即将取得全国性的胜利,并以此对远东雅尔塔体系构成革命性冲击。为确保苏联战后远东战略目标的达成,斯大林一度试图控制中共革命的胜利进程,在此尝试失败后则迅即调整政策,开启了与中共结盟的进程,并重新审视远东地区的国际秩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共内战 斯大林 远东雅尔塔体系 东北革命根据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