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白桦COMT1基因克隆及其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吕梦燕 王崇 +1 位作者 奈婕菲 程玉祥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690-3692,3696,共4页
采用同源克隆法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东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咖啡酸/5-羟基阿魏酸-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COMT1,测序结果显示东北白桦COMT1 cDNA序列全长1 367 bp(GenBank登录号:KC292201),其中完整编码区长度1 09... 采用同源克隆法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东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咖啡酸/5-羟基阿魏酸-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COMT1,测序结果显示东北白桦COMT1 cDNA序列全长1 367 bp(GenBank登录号:KC292201),其中完整编码区长度1 095 bp,编码365个氨基酸。利用Gateway技术分别构建了东北白桦COMT1植物过量表达和反义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咖啡酸 5-羟基阿魏酸-O-甲基转移酶(COMT) 克隆 载体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帽儿山地区白桦种群光—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爱民 祖元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3-325,共3页
运用LI— 640 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 ,对东北帽儿山地区白桦 (Betulaplatyphylla)种群的光—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白桦有性种群的实际光合能力和潜在光合能力均大于白桦无性种群 (中生生境 ) (P <0 .0 5 ) ;中生生境白桦... 运用LI— 640 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 ,对东北帽儿山地区白桦 (Betulaplatyphylla)种群的光—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白桦有性种群的实际光合能力和潜在光合能力均大于白桦无性种群 (中生生境 ) (P <0 .0 5 ) ;中生生境白桦的光合能力大于湿生生境 (有性种群 )(P <0 .0 5 ) ;无论是有性种群还是无性种群 ,不同年龄 (幼苗、幼树、成树 )的白桦光合能力均以幼苗阶段最低且光补偿点最高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生境 有性种群 无性种群 光合特性 东北帽儿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白桦变色菌的分离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小清 常建民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12,共2页
针对白桦木材易变色的特点,探讨了东北白桦变色菌的分离方法。结果表明:分离变色茵时采用80%的酒精液作为表面消毒剂比采用0.1%的升汞液更为适宜;采用PDA作为分离培养基较为适宜。
关键词 东北 白桦 变色菌 分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白桦林植被生态学的研究——白桦林在两类植被区域内景观斑块特征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关文彬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6-22,共7页
以不同植被类型作为景观单元( 斑块) ,测度景观斑块大小、景观破碎度、景观斑块的频度、密度、比例、多样性、均匀度及优势度,分析了“温性针阔混交林植被区域”的黄泥河、汪清、柴河等地植被景观样区、大兴安岭“寒温性针叶林区域... 以不同植被类型作为景观单元( 斑块) ,测度景观斑块大小、景观破碎度、景观斑块的频度、密度、比例、多样性、均匀度及优势度,分析了“温性针阔混交林植被区域”的黄泥河、汪清、柴河等地植被景观样区、大兴安岭“寒温性针叶林区域”的新林植被景观样区含有白桦( Betula pulatyphylla) 林植被的景观特征.景观特征的形成,受历史上的人为干扰、自然干扰因素影响,必须重视景观水平上的植被管理与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白桦 植被景观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对东北白桦木材化学成分的影响
5
作者 李小清 常建民 白淑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43,57,共2页
为分析真菌对东北白桦木材化学成分的影响,有效的防治白桦木材变色,本研究对2种变色真菌引起的变色白桦木材A、B、C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变色木材中的木素、a-纤维素含量基本未变,半纤维素含量降低。而聚戊糖由16.83%,分别降... 为分析真菌对东北白桦木材化学成分的影响,有效的防治白桦木材变色,本研究对2种变色真菌引起的变色白桦木材A、B、C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变色木材中的木素、a-纤维素含量基本未变,半纤维素含量降低。而聚戊糖由16.83%,分别降低到15.31%、15.31%及15.51%,通过冷热水、1%氢氧化钠、苯醇抽提物分析可见,4种抽提物含量增加明显,表明低分子化合物及糖类、可溶性无机盐等是变色真菌的营养源。对真菌间作用的分析结果表明,2种变色真菌间存在竞争关系,由此可以寻求防治变色的一条新途——生物防变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白桦 真菌性变色 木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白桦半同胞子代表型变异分析与优良个体选择 被引量:1
6
作者 党常顺 兰士波 宁晓光 《安徽林业科技》 2014年第5期13-16,共4页
东北白桦是白桦的一个地理变种,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优良、用途广等显著特性。笔者以东北白桦半同胞子代异地保存林为对象,采取固定标准地连续定位测定的方法,探讨了树高、胸径和冠幅等性状的表型变异,综合评价了半同胞子代数量... 东北白桦是白桦的一个地理变种,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优良、用途广等显著特性。笔者以东北白桦半同胞子代异地保存林为对象,采取固定标准地连续定位测定的方法,探讨了树高、胸径和冠幅等性状的表型变异,综合评价了半同胞子代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在此基础上,广泛选择优良个体。研究结果表明,半同胞家系间树高、胸径、东西冠幅和南北冠幅4个性状存在一定的变异,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4.3 9%、2 2.9 0%、2 1.2 3%和2 5.2 0%,且树高、胸径和南北冠幅3个性状的差异极显著,东西冠幅差异显著;半同胞子代的数量性状受遗传基因控制程度较强,遗传力较强,遗传分化较小,遗传增益较高,4个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9 8 3、0.7 55、0.6 6 6和0.7 9 6,遗传增益分别为3.2 1%、1 3.49%、1 1.52%和1 5.9 3%。综合考虑各项评价指标和各种影响因素,确定M R S 0 3为优良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白桦 半同胞子代 表型变异 遗传效应 优良个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白桦木材干燥的变色规律
7
作者 李晴 张斌 郭明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31,共4页
基于东北白桦木材在人工干燥过程中易受温度和湿度条件的影响而产生黄变的特点,对东北白桦木材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及不同干燥方式作用下的变色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桦木材变色受温度、湿度影响比较大。一般情况下,白桦木... 基于东北白桦木材在人工干燥过程中易受温度和湿度条件的影响而产生黄变的特点,对东北白桦木材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及不同干燥方式作用下的变色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桦木材变色受温度、湿度影响比较大。一般情况下,白桦木材的干燥在温度80℃、相对湿度70%以下变色相对较小,气蒸干燥更容易导致白桦木材发生变色。就干燥方式而言,微波干燥诱发的变色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白桦 人工干燥 温度 相对湿度 变色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白桦遗传效应分析与优异群体选择 被引量:11
8
作者 兰士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0期8505-8507,8511,共4页
[目的]系统分析了东北白桦家系子代树高、胸径和冠幅3个性状的变异程度和生长规律,筛选并推荐优异群体。[方法]以张广才岭和老爷岭自然分布的东北白桦为研究对象,采取固定标准地连续定位测定和临时标准地随机调查点面相结合的方法,系统... [目的]系统分析了东北白桦家系子代树高、胸径和冠幅3个性状的变异程度和生长规律,筛选并推荐优异群体。[方法]以张广才岭和老爷岭自然分布的东北白桦为研究对象,采取固定标准地连续定位测定和临时标准地随机调查点面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林分树高和胸径的生长动态规律,综合评价了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将东北白桦适生地域的立地条件划分4个立地级,各立地级的生长进程大致经历速生期、均稳生长期和缓慢生长期3个阶段,且不同立地级和不同生长阶段的林分生长量存在较大差异,但生长动态规律却趋于一致。群体间树高、胸径、东西冠幅和南北冠幅的变异幅度较大,差异极显著;家系遗传能力强,遗传增益较大,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558 2、0.762 3、0.652 3和0.721 9,遗传增益分别为8.09%、17.67%、14.56%和17.53%。[结论]综合各项评价指标,确定MES(帽儿山)群体为优异群体,群体内个体间的变异较小,生长稳定,且生长势强健,遗传效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白桦 群体 生长动态 遗传变异 遗传效应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白桦种质资源生态耦合性分析及可持续利用策略 被引量:4
9
作者 吴捷 兰士波 宁晓光 《林业勘查设计》 2017年第4期62-64,共3页
基于充分汲取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地理分布和生态耦合性的分析,以生态效益优先,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兼顾的理念,结合东北白桦的资源现状,构建了东北白桦可持续利用的经营策略,为该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可持续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东北白桦 地理分布 生态耦合性 可持续利用 经营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白桦苗木培植技术
10
作者 王道成 庞永 《河南农业》 2016年第2期26-26,共1页
白桦在东北地区被广泛种植,极易形成大规模的白桦林地,且容易形成天然林。现阶段,为了提高白桦林的生长质量,应加强对白桦苗木的合理化培植,保证苗木的成活率,以促进白桦林生长旺盛,维持良好的生态系统。基于此,就东北白桦苗木培植技术... 白桦在东北地区被广泛种植,极易形成大规模的白桦林地,且容易形成天然林。现阶段,为了提高白桦林的生长质量,应加强对白桦苗木的合理化培植,保证苗木的成活率,以促进白桦林生长旺盛,维持良好的生态系统。基于此,就东北白桦苗木培植技术进行分析与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苗木 培植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伐和修枝对白桦天然林林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7
11
作者 孙志虎 王庆成 梁淑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12,18,共3页
1998年 ,对林龄为 2 0~ 30a的白桦天然林进行了不同强度的修枝和间伐处理 ,并于 2 0 0 3年春对林分生长状况进行了复查 ,结果表明 :不同强度的间伐和修枝处理对白桦天然林林木胸径生长和冠幅具有显著影响。强度修枝 (2 /3树高 )后 ,林... 1998年 ,对林龄为 2 0~ 30a的白桦天然林进行了不同强度的修枝和间伐处理 ,并于 2 0 0 3年春对林分生长状况进行了复查 ,结果表明 :不同强度的间伐和修枝处理对白桦天然林林木胸径生长和冠幅具有显著影响。强度修枝 (2 /3树高 )后 ,林木的胸径生长比弱度修枝降低 8%~ 10 %。中度间伐和强度间伐对保留木胸径生长和冠幅影响较为接近 ,但显著高于弱度间伐。树干解析结果表明 :间伐后 ,林分的材积生长量以中度间伐为最大 (6 .99m3 ·hm-2 ·a-1) ,强度间伐最小 (4.6 1m3 ·hm-2 ·a-1)。 5a的研究结果表明 ,林龄 2 0~ 30a的白桦天然林最适林分密度为 110 0株·hm-2 ,修枝强度不应超过 1/2树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 天然林 抚育间伐强度 修枝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不同气候带白桦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敏 吕桂芬 +2 位作者 牛艳芳 孟兆云 杨勋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847-4860,共14页
白桦是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的先锋树种,是典型的外生菌根树种。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白桦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白桦根围土壤中共获得261个外生菌根真菌OT... 白桦是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的先锋树种,是典型的外生菌根树种。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白桦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白桦根围土壤中共获得261个外生菌根真菌OTUs,隶属于2门、4纲、11目、29科、50属。在门水平上,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真菌相对丰度占93.5%;其余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真菌,相对丰度占6.5%。在属水平上,相对丰度≥1%的优势属共有16个,其中红菇属(Russula,32.1%)、蜡壳耳属(Sebacina,19.9%)和丝膜菌属(Cortinarius,11.8%)的相对丰度最高,分布广泛,在所有样点均有出现。采用RDA和SPSS分析了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差异的驱动因素,pH值、总氮、土壤含水量和速效钾对外生菌根真菌的分布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pH值对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变化的解释度最高,为34.3%,其次为总氮、土壤含水量和速效钾,解释度分别为25.1%、16.8%和5.4%。研究结果阐明了跨气候带白桦外生菌根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影响因素,可为深入理解及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外生菌根真菌 多样性 群落结构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人工林土壤主要养分元素时空变异 被引量:4
13
作者 孟春 罗京 +1 位作者 赵淑苹 庞凤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4-118,共5页
运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对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实验林场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人工林林地土壤主要营养元素时空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林龄的增加,土壤全N、全P质量分数及pH值均较1983年的观测值下降,C元素则较1983年的观测值增... 运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对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实验林场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人工林林地土壤主要营养元素时空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林龄的增加,土壤全N、全P质量分数及pH值均较1983年的观测值下降,C元素则较1983年的观测值增加;土壤全N、水解性N、全P、速效P和全K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是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但速效K与全K的变化趋势相反,C元素在土层20 cm以下的质量分数高于0~20cm土层;全N、全P、全K以及水解性N、速效K、速效P和pH值的变化趋势均是生长旺盛月份的质量分数(或值)较低,其他月份质量分数(或值)较高;观测期内除pH值为弱变异外,其他各营养元素仅为中等变异,林地土壤均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 ) 人工林 土壤 养分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研究现状综述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金霞 储博彦 +3 位作者 尹新彦 赵玉芬 贾红姗 赵振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期5-9,32,共6页
在广泛收集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发展概况、自然分布、抗逆性、繁育技术、苗木培育和造林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白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当前白桦研究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并进行了展望,以期... 在广泛收集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发展概况、自然分布、抗逆性、繁育技术、苗木培育和造林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白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当前白桦研究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白桦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分布 适应性 繁育技术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林白桦伐根腐朽程度对林隙内土壤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孟春 王立海 王俭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7-60,共4页
通过对不同腐朽程度人工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伐根林隙内土壤温度的测定,研究了伐根对林隙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林隙土壤表面温度呈现不同的变异情况,但与伐根无关;有伐根林隙随伐根腐朽程度的加剧,土壤表面下10cm处温度差... 通过对不同腐朽程度人工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伐根林隙内土壤温度的测定,研究了伐根对林隙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林隙土壤表面温度呈现不同的变异情况,但与伐根无关;有伐根林隙随伐根腐朽程度的加剧,土壤表面下10cm处温度差异性增加;未腐朽和初步腐朽伐根林隙土壤表面下10cm处温度变化趋势---伐根处温度较低,周围温度较高,温度变化梯度最大值发生在伐根南、北侧;严重腐朽伐根林隙伐根处土壤表面下10cm温度较高,且伐根周围温度变化梯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伐根 林隙 土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白桦材性性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崔志远 刘桂丰 +3 位作者 李博 郭海沣 卫星杓 王超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2-417,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白桦材性性状的影响,选用了4种不同施肥配方(N肥、K肥、P肥、全营养元素肥料)连续3年处理白桦实生植株,分别测定了其生长性状,木质素、纤维素含量,木材密度,微纤丝角,导管和纤维形态的变化等。结果表明:施加N肥...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白桦材性性状的影响,选用了4种不同施肥配方(N肥、K肥、P肥、全营养元素肥料)连续3年处理白桦实生植株,分别测定了其生长性状,木质素、纤维素含量,木材密度,微纤丝角,导管和纤维形态的变化等。结果表明:施加N肥和全营养元素肥料的白桦相对于对照组(不施加肥料)的生长性状变化显著,胸径分别是对照组的1.6和1.9倍,冠幅分别是对照组的1.4和1.5倍,纤维素含量分别增加8.7%、14.3%,木质素含量差别不明显,单位横截面积内导管数量增加,导管弦径变小,纤维长宽显著减小,长宽比没有明显变化;而施加P肥后相对于对照组木材密度增加5%,微纤丝角降低5.4%。因此合理施加N肥可以一定程度提高白桦木材造纸性能,合理施加P肥可有效提高木材的机械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施肥 纤维素 导管 纤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BpPR1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安玉婷 李然红 +1 位作者 陈鑫 刘丹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171-174,178,共5页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白桦BpPR1理化性质、亲水/疏水性、跨膜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及与其他植物PR1蛋白的同源性进行了预测,同时对该基因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以及基因结构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①BpPR1的cDNA全长为816 bp,...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白桦BpPR1理化性质、亲水/疏水性、跨膜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及与其他植物PR1蛋白的同源性进行了预测,同时对该基因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以及基因结构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①BpPR1的cDNA全长为816 bp,CDS为531 bp,编码由176个氨基酸构成的稳定亲水性蛋白,存在跨膜运输结构,属于CAP蛋白家族的一员。白桦BpPR1与葡萄、枣亲缘关系较近;②BpPR1基因组结构中含有2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③BpPR1启动子含有多个真核生物启动子的基本元件CAAT-box和TATA-box,还含有与低温响应、脱落酸响应、茉莉酸甲酯响应、生长素响应、水杨酸响应、细胞分裂素响应相关的响应元件以及MYBHv1结合位点等,说明该蛋白可能受多种生长调节剂调控,参与生物与非生物胁迫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病程相关蛋白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白桦天然次生林生长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忠玲 姚颖 +1 位作者 邓贵春 吕跃东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6-222,共7页
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对白桦次生林抚育间伐(F-T:平地,强度间伐;S-T:坡地,弱度间伐)3 a后林分生长、径级结构和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抚育后乔木群落和白桦种群的平均胸径、平均冠幅有增加趋势,但不显著(P>0.05),树高无... 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对白桦次生林抚育间伐(F-T:平地,强度间伐;S-T:坡地,弱度间伐)3 a后林分生长、径级结构和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抚育后乔木群落和白桦种群的平均胸径、平均冠幅有增加趋势,但不显著(P>0.05),树高无显著变化。对位于平地的林分进行强度间伐后,乔木群落大径组(25 cm≤DBH<37 cm)比例提高8%,白桦种群大径组比例提高5%。对位于坡地的林分进行弱度间伐后,乔木群落大径组和白桦种群大径组比例分别提高5%和23%。抚育后,林下灌木层物种丰富度降低,F-T、S-T灌木层物种数分别比各自对照降低了42.9%和52.9%,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升高,F-T、S-T分别增加了22.2%和71.4%。珍珠梅、白花碎米荠、猴腿蹄盖蕨、蚊子草和宽叶薹草的重要值均增加,红松、东北茶藨子、花楷槭,刺玫蔷薇、细叶苔草和羽节蕨的重要值均降低。抚育后灌木层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降低,草本层各指数均升高。综上,从短期(3 a)效果看,抚育间伐有促进白桦次生林径向生长和提高大径组比例的趋势,利于林下草本植物的更新和多样性的提高,而灌木层更新受阻,多样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天然次生林 径级结构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白桦天然次生林枯落物与土壤持水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刘忠玲 姚颖 +2 位作者 刘建明 温爱亭 吕跃东 《森林工程》 2020年第4期29-37,44,共10页
以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青山林场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浸泡法,研究抚育间伐(F-T:平地,采伐蓄积强度35.6%;S-T:坡地,采伐蓄积强度17.2%,下文简称强度抚育、弱度抚育)3 a后林分枯落物厚度、... 以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青山林场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浸泡法,研究抚育间伐(F-T:平地,采伐蓄积强度35.6%;S-T:坡地,采伐蓄积强度17.2%,下文简称强度抚育、弱度抚育)3 a后林分枯落物厚度、生物量、持水量和土壤持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①白桦天然次生林枯落物厚度为1.7~3.8 cm,生物量为5.14~9.34 t/hm^2,最大持水量相当于可吸收1.7~2.6 mm的降水,有效拦蓄量相当于可吸收1.0~1.8 mm的降水。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R^2>0.9372),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R^2>0.9996)。土壤容重均值(0~30 cm)变化范围为0.83~1.23 g/cm^3,土壤有效持水量范围为214.67~377.17 t/hm^2,土壤总孔隙度随土层加深而降低。②对位于平地的林分进行强度抚育后,枯落物生物量显著提高(p<0.05),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和土壤有效持水量均高于平地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林分总蓄水量提高。③对位于坡地的林分进行弱度抚育后,枯落物有效拦蓄量显著低于坡地对照(p<0.05),土壤有效持水量无显著变化(p>0.05),林分总蓄水量下降。④以提高林分水源涵养功能为目标,位于平地的林分应进一步研究合适的抚育强度,位于坡地的林分不宜进行弱度抚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天然次生林 枯落物 土壤 持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乔木对SO_2清除能力的定量评价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晓春 李辉 +1 位作者 柴一新 孙宏志 《中国城市林业》 2005年第2期57-60,共4页
By usingaerial photography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SO2 absorbability of 7 main tree species were evaluated at experiment forestry centre of NEFU in Harbin, with the methods of CITYgreen model based on Arcview sof... By usingaerial photography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SO2 absorbability of 7 main tree species were evaluated at experiment forestry centre of NEFU in Harbin, with the methods of CITYgreen model based on Arcview software. The result indicate that the SO2 absorbability of Acer negundo is the best, every 100 trees of them can absorb 2.21kg SO2, the direct economic value is 51.31 Yuan; Betula platyphylla is in the next place, every 100 trees of them can absorb 1.89kg SO2, the direct economic value is 43.88 Yuan; the worst among the deciduous and broad leaves tree spec ies is Fra xinus mandshurica, every 100 trees of them can absorb 1.53kg SO2, the direct economic value is35.52Yuan; the ability of SO2 absorbability of needle-leaf tree species is widely under the broad-leaf tree species. the SO2 absorbability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is the best in three needle- leaf tree species, every 100 trees of them can absorb 1.13kg SO2, thedirect economic value is 26.23 Yuan; the worst is Larix gmelinii, every 100 trees of them can absorb0.92kg SO2, the direct economic value is21.36 Yuan. The ability of tree absorbing SO2 increases along with its growing, but the increasing trend is not increasing. The best ability of tree absorbing SO2 is the period of the most 、 vigorous growth, and the absorbing ability decreases gradu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除能力 定量评价 SO2 CITYgreen模型 ArcView软件 东北林业大学 落叶阔叶树种 实验林场 实地调查 航片判读 乔木树种 哈尔滨市 针叶树种 生长旺期 水曲柳 强度 白桦 树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