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电影制片厂发行与放映工作史略(1946-1950)
1
作者 王晓蕾 葛沛陶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3-117,共5页
东北电影制片厂在建厂之初就开展了发行与放映工作,并随着东北地区的逐步解放不断地拓展与完善发行与放映工作,在新中国尚未建立起统一的发行与放映网络时,率先统一了东北地区的观影市场,并使东北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影片走向了全国乃至国... 东北电影制片厂在建厂之初就开展了发行与放映工作,并随着东北地区的逐步解放不断地拓展与完善发行与放映工作,在新中国尚未建立起统一的发行与放映网络时,率先统一了东北地区的观影市场,并使东北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影片走向了全国乃至国际。文中主要从发行网络的建立、放映队伍的建设、影院的管理以及影片宣传工作的开展四个方面,全面总结东北电影制片厂发行与放映工作开展的具体过程及历史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电影制片厂 发行 放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迭·能指·重构:21世纪工业类型片之东北映像
2
作者 陈莹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7-60,共4页
一、主题叙事更迭:宏大叙事向底层视角的转变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拍摄出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作为新中国工业题材影片的开山之作,影片通过白描式的叙事手法讲述了铁路工人支援解放战争,群策群力抢修松花江铁... 一、主题叙事更迭:宏大叙事向底层视角的转变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拍摄出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作为新中国工业题材影片的开山之作,影片通过白描式的叙事手法讲述了铁路工人支援解放战争,群策群力抢修松花江铁桥的故事。电影的奠基意义,在于第一次在银幕上书写了中国工人阶级为缔造新中国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同时也确立了工业题材影片的基本类型范式。紧随其后的主旋律作品《光芒万丈》《高歌猛进》《在前进的道路上》等等,都在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工人阶级意气风发的时代主人翁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电影制片厂 铁路工人 工业题材 宏大叙事 《桥》 类型片 主题叙事 奉献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做人和演戏是成正比的——访著名电影演员梁音
3
作者 闻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23-23,共1页
从1949年的《桥》,到1955年的《平原游击队》,1958年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1962年的《冰山上的来客》,1965年的《三进山城》,及至70年代的《赣水苍茫》,80年代初期的《药》,老一代著名电影演员梁音,在各个年代都参加拍摄了具有浓郁时... 从1949年的《桥》,到1955年的《平原游击队》,1958年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1962年的《冰山上的来客》,1965年的《三进山城》,及至70年代的《赣水苍茫》,80年代初期的《药》,老一代著名电影演员梁音,在各个年代都参加拍摄了具有浓郁时代气息和深刻社会影响的优秀影片。在为新中国开国大典献礼影片《桥》中,梁音虽然只是演了一名普通的年轻架桥工人,是一个配角,但那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国产故事影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游击队 三进山城 《桥》 社会影响 东北电影制片厂 铁路文工团 军旅生涯 长春电影制片厂 中国电影 《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中国现代性情境下袁牧之生平创作再审视
4
作者 王晓旭 史可扬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4,共7页
袁牧之被称为“舞台千面人”[1],提到他艺术上的贡献,会提及多个“第一”:他自编自演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有声片《桃李劫》(应云卫,1934),编导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都市风光》(袁牧之,1935);创办中国第一个党的电影放映机构“延安... 袁牧之被称为“舞台千面人”[1],提到他艺术上的贡献,会提及多个“第一”:他自编自演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有声片《桃李劫》(应云卫,1934),编导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都市风光》(袁牧之,1935);创办中国第一个党的电影放映机构“延安电影团”;筹办新中国第一个电影生产基地“东北电影制片厂”;担任新中国第一任电影局局长。[2]时至今日,袁牧之留给人们的艺术理念和先锋精神,具有丰富的挖掘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电影制片厂 袁牧之 延安电影 电影 《都市风光》 电影放映 中国现代性 先锋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你好长影 被引量:1
5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F0002-F0002,共1页
/第十三期/致敬摇篮,致敬经典,长影人讲长影故事。大家好,我是长影人庄严。在影视行业里,有些人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比如在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钢铁战士》中,年仅16岁的孙羽,就因为成功扮演了小战士刘海泉而崭露头角。电... /第十三期/致敬摇篮,致敬经典,长影人讲长影故事。大家好,我是长影人庄严。在影视行业里,有些人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比如在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钢铁战士》中,年仅16岁的孙羽,就因为成功扮演了小战士刘海泉而崭露头角。电影《钢铁战士》改编自武兆堤、苏里、吴茵创作的歌剧《钢筋铁骨》,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排长张志坚、炊事员老王、通讯员小刘被俘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依然宁死不屈、坚持斗争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电影制片厂 影视行业 解放战争时期 长影 武兆堤 通讯员 致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你好长影
6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F0002-F0002,共1页
致敬摇篮,致敬经典,长影人讲长影故事。大家好,我是长影人庄严。有这样一部电影,它的诞生与共和国同龄,它的主题是战火中的医疗队,它的主演是“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之一的于蓝,它就是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白衣战士》,也是中华人... 致敬摇篮,致敬经典,长影人讲长影故事。大家好,我是长影人庄严。有这样一部电影,它的诞生与共和国同龄,它的主题是战火中的医疗队,它的主演是“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之一的于蓝,它就是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白衣战士》,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医疗题材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电影制片厂 长影 电影明星 致敬 医疗队 主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你好长影
7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F0002-F0002,共1页
/第九期/致敬摇篮,致敬经典,长影人讲长影故事。大家好,我是长影人庄严。1948年夏的一天,在东北的一处农家院内,老百姓排起了长队,正在等待医护人员为他们注射鼠疫疫苗。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年轻编导袁乃晨、摄影师马守清,则忙着用镜头记... /第九期/致敬摇篮,致敬经典,长影人讲长影故事。大家好,我是长影人庄严。1948年夏的一天,在东北的一处农家院内,老百姓排起了长队,正在等待医护人员为他们注射鼠疫疫苗。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年轻编导袁乃晨、摄影师马守清,则忙着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切。他们拍摄的素材,剪辑制作成了名为《预防鼠疫》的科学教育片,随后在城乡普遍放映。这是人民电影第一部科教片,也是第一次用影像这种通俗易懂的方式科普分享鼠疫的来源和危害性。影片还推广了在当时条件下几种简便易行的鼠疫预防方法,比如煮沸消毒、药物消毒、火烧灭蚤等,从而降低感染几率,同时在推广传播科学知识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电影制片厂 煮沸消毒 长影 药物消毒 科教片 预防鼠疫 教育片 示范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你好长影
8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F0002-F0002,共1页
/第十二期/致敬摇篮,致敬经典,长影人讲长影故事。大家好,我是长影人庄严。1948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东北文工一团团长沙蒙,率领全团调至东北电影制片厂。沙蒙到东影后,积极深入生活,筹备拍片。
关键词 东北电影制片厂 中共中央东北 长影 深入生活 致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你好长影
9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F0002-F0002,共1页
/第四期/致敬摇篮,致敬经典,长影人讲长影故事。大家好,我是长影人庄严。《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每一个中国人心底最神圣的旋律。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曲的首唱者正是曾经担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的袁牧之。1946年,... /第四期/致敬摇篮,致敬经典,长影人讲长影故事。大家好,我是长影人庄严。《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每一个中国人心底最神圣的旋律。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曲的首唱者正是曾经担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的袁牧之。1946年,组织原本决定,任命拍摄过《马路天使》的袁牧之为东北电影公司总经理,负责接收“满映”的设备,而袁牧之却认为自己只是拍过电影,管理的经验还不足,总经理不应该由自己担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电影制片厂 袁牧之 东北电影公司 《义勇军进行曲》 满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长影 《马路天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你好长影
10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F0002-F0002,共1页
第十七期致敬摇篮,致敬经典,长影人讲长影故事。大家好,我是长影人庄严。1952年,继完成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桥》之后,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另一部以工人阶级为主角的电影《六号门》。影片主演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双枪李向阳”——... 第十七期致敬摇篮,致敬经典,长影人讲长影故事。大家好,我是长影人庄严。1952年,继完成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桥》之后,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另一部以工人阶级为主角的电影《六号门》。影片主演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双枪李向阳”——电影表演艺术家郭振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电影制片厂 长影 《桥》 李向阳 郭振清 六号门 致敬 故事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影的美术片对中国动画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曲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80,共2页
1946年10月1日,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生产电影的制片厂。建厂开始就设立了卡通组,属于厂技术处美工科,由著名动画家、日本进步人士持永只仁(中文名:方明)负责。这个卡通组的成立为新中国的动画业举行了奠基礼... 1946年10月1日,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生产电影的制片厂。建厂开始就设立了卡通组,属于厂技术处美工科,由著名动画家、日本进步人士持永只仁(中文名:方明)负责。这个卡通组的成立为新中国的动画业举行了奠基礼。在成立后仅仅3年多的时间里,卡通组计划拍摄的第一部作品是美术片《蒙着眼睛的驴》,从前期的剧本到分镜头绘制都已开始进行,后因给苏联电影配音人手不够而中断拍摄。1947年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动画 电影配音 东北电影制片厂 中国共产党历史 动画业 东北电影公司 陈波儿 满映 小鲤鱼跳龙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读中国动画学派:人才构成、文化特征与当代创新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亮 孙立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6-90,共5页
“中国动画学派”的人才构成、文化特征及当代创新仍然值得研究。考证发现,民国时代的进步动画大师、中国共产党培养的红色动画专家及东北电影制片厂与苏州美专培养的动画学员是中国动画学派的主要人才构成;“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 “中国动画学派”的人才构成、文化特征及当代创新仍然值得研究。考证发现,民国时代的进步动画大师、中国共产党培养的红色动画专家及东北电影制片厂与苏州美专培养的动画学员是中国动画学派的主要人才构成;“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的精神信仰、讲述中国本土故事、彰显中华美学风格、承担“寓教于乐”功能是中国动画学派的文化特征;而建立起现代化人才培养体系,对中国动画学派的数字化表达,建构中国式现代化动画理论体系是“中国新动画学派”的当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动画学派 中国新动画学派 中国式现代化 人民动画 东北电影制片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银幕中警察形象的塑造与审美嬗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培武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0-43,共4页
从时间维度来看,新中国成立前国内上映过模仿外国刑侦探案题材的影片,但涉及叙述中国警察的工作内容的电影是“适应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政治斗争新形势而诞生的”。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的反特主题影片《无形的战线》(1949)标志着属于中... 从时间维度来看,新中国成立前国内上映过模仿外国刑侦探案题材的影片,但涉及叙述中国警察的工作内容的电影是“适应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政治斗争新形势而诞生的”。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的反特主题影片《无形的战线》(1949)标志着属于中国警察的叙事影片首次出现在类型电影谱系之中,随后涌现出一系列以叙述敌特斗争为主线的优秀电影,例如《草原上的人们》(1953)、《寂静的山林》(1957)、《今天我休息》(1959)、《铁道卫士》(1960)、《冰山上的来客》(1963)等。这类影片普遍采用二元对立的冲突叙事模式,紧贴“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以公安干警为叙事中心,以“敌——我”关系为主导构成叙事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电影制片厂 类型电影 《今天我休息》 叙事主线 审美嬗变 《草原上的人们》 时间维度 铁道卫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影——我的艺术摇篮
14
作者 向隽殊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56-158,共3页
时光荏苒,转眼间,60年过去。60年的风雨历程,60年的艺术人生,桩桩件件刻骨铭心.许多珍贵的镜头虽年深日久也未曾淡忘,它已化作记忆中的永恒,伴随我终生。
关键词 艺术人生 东北电影制片厂 镜头 演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影坛第一新编(之一)
15
作者 曹宝祥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7-7,共1页
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基地「东北电影制片厂」于一九四六年末由长春迁往黑龙江省兴山县,一九四八年迁回长春。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基地的第一位负责人是著名优秀的电影事业家田方。他曾在开拓新中国电影事业中荣立甲等功。在「文革」中受「四... 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基地「东北电影制片厂」于一九四六年末由长春迁往黑龙江省兴山县,一九四八年迁回长春。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基地的第一位负责人是著名优秀的电影事业家田方。他曾在开拓新中国电影事业中荣立甲等功。在「文革」中受「四人帮」迫害,于一九七四年八月逝世,终年六十三岁。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于一九四九年五月在长影摄制完成,中国故事影片的新纪元。新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的编剧是著名电影剧作家于敏。他于一九四七年调到「东影」任电影编剧。于一九四八年初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桥》。后又创作了《赵一曼》等十多个电影文学剧本。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的导演是著名电影艺术家王滨。他于一九四七年到「东影」任导演。一九四八年导演了《桥》。后水华合导了《白毛女》以后编导了多部故事影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电影 电影编剧 电影艺术家 电影事业 东北电影制片厂 一九 《桥》 九六 九四 《白毛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