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法治保障
1
作者 姚建宗 李菁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90,共9页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战略,法治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值得深入探究。东北地区面临产业结构调整、人才流失与营商环境待优化等挑战,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新的突破路径。从系统论和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法治可...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战略,法治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值得深入探究。东北地区面临产业结构调整、人才流失与营商环境待优化等挑战,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新的突破路径。从系统论和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法治可以通过完善产权保护、促进公平竞争和降低交易成本,优化创新环境,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定透明的法律体系能够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强企业信心,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在实践层面,加强地方立法、优化司法保障、提升政府法治能力,有助于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法治环境。法治保障功能的有效落实,在为东北振兴提供制度支撑的同时也将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创新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东北全面振兴 法治 保障功能 营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东北全面振兴的理论逻辑、战略重点与关键路径
2
作者 张力伟 张迪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新质生产力正成为驱动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引擎。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东北全面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意义。新质生产力赋能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重点是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国家安全为核心使命,... 新质生产力正成为驱动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引擎。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东北全面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意义。新质生产力赋能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重点是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国家安全为核心使命,核心目标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因此,提出了以新制度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策体系,以新生产关系建立健全现代产业体系,以新机制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梯队,以新定位营造安全高效的创新生态体系,以新技术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竞争力等关键路径,进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东北全面振兴 高质量发展 国家安全 人民美好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全面振兴背景下国有企业员工工作重塑激活路径研究——基于fs QCA的分析
3
作者 高英 田雨欣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9,共10页
员工工作重塑行为对于促进东北地区国有企业人才管理体系改革、推进东北全面振兴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QCA)方法,对三个层面七个因素间的组态效应进行检验发现:国有企业员工工作重塑由多个条件的组态效应促成;驱... 员工工作重塑行为对于促进东北地区国有企业人才管理体系改革、推进东北全面振兴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QCA)方法,对三个层面七个因素间的组态效应进行检验发现:国有企业员工工作重塑由多个条件的组态效应促成;驱动高工作重塑与低工作重塑的组态具有非对称性因果关系;激活国有企业员工高工作重塑路径分为组织驱动证明导向型和组织领导双驱规避导向型两类;低工作重塑路径分为驱动缺失型、个人目标导向缺失型和组织驱动缺失型三类。为此,管理者应以组态思维为不同目标导向员工匹配不同的管理模式,针对员工的多样化需求采取差异化管理,营造公平与赋予支持感的良好氛围,进而激发不同目标导向员工的高水平工作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全面振兴 国有企业 工作重塑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症结与着力方向
4
作者 赵彪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1,共7页
东北全面振兴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安全、稳定和发展大局。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新动能和新优势不断涌现。然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东北振兴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包括“一城独大”,缺失城镇化的有效集聚中心;“... 东北全面振兴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安全、稳定和发展大局。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新动能和新优势不断涌现。然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东北振兴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包括“一城独大”,缺失城镇化的有效集聚中心;“一业独大”,缺失工业化的实效组织载体;“一企独大”,缺失城乡一体化的高效桥梁纽带等,造成东北地区“集聚能力弱”和“发展成本高”两大困境,中心城市集聚能力不足是主要原因,中心城市行政区划设置滞后是关键症结。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应以优势地区为载体打造新的增长极,深入推进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改革,实现从区域边缘末梢到开放枢纽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全面振兴 中心城市 行政区划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技术现代化引领东北全面振兴的三重向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全面振兴重要论述的理论阐释
5
作者 陈凡 李东洺 朱春艳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8,共8页
科学技术现代化是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从历史向度看,中国共产党传承和发展的依靠科学技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人类历史经验,揭示了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中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与本质要求;从理论向度看,中国式现... 科学技术现代化是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从历史向度看,中国共产党传承和发展的依靠科学技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人类历史经验,揭示了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中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与本质要求;从理论向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诠释了科学技术现代化与东北全面振兴互动的理论缘由;从实践向度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四个面向”,指明了如何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逻辑进路。基于历史、理论、实践三重向度探讨科学技术现代化与东北全面振兴的互动关系,有助于深刻把握东北全面振兴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现代化 东北全面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助力东北全面振兴
6
作者 石艳杰 《现代化农业》 2025年第6期48-50,共3页
在黑龙江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发表重要讲话。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必须要实现农业振兴,推动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东北现代化大农业在发展过程中提升了农业生产能力和科技水平,提高了绿色农业发展水平,丰富了... 在黑龙江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发表重要讲话。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必须要实现农业振兴,推动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东北现代化大农业在发展过程中提升了农业生产能力和科技水平,提高了绿色农业发展水平,丰富了农业经营业态。但同时也存在着人力资源流失、产业协同能力不足和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等问题。东北地区要率先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打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全面振兴 现代化大农业 问题与路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逻辑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路径 被引量:31
7
作者 张占斌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0,237,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任务,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深邃理论洞见和丰富实践经验。对于东北地区来说,较好的科教优势、人才优势和工业基础优势奠定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基,同时也面临不...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任务,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深邃理论洞见和丰富实践经验。对于东北地区来说,较好的科教优势、人才优势和工业基础优势奠定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基,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必须通过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具体措施路径包括:着力培育、聚集科技创新资源,健全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持续促进人力资本跃升,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全面振兴;积极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系统布局建设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承托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硬件”需求;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打造产业和技术合作的开放创新生态;打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东北全面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协调推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占斌 闫莉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8,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的跃迁,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辩证统一。东北地区在体制机制、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短板和弱项,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破解发展瓶颈,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好支撑。东北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的跃迁,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辩证统一。东北地区在体制机制、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短板和弱项,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破解发展瓶颈,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好支撑。东北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聚力推动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建具有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型劳动者队伍;同时要以全面深化改革塑造新型生产关系,包括深化经济、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从顶层设计上支持东北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可设置新质生产力发展东北试验区、加强在东北的重大生产力布局、建立东北粮食特区以及推动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生产关系 东北全面振兴 科技创新 全面深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晓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1,共7页
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支撑。东北地区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产业基础雄厚、教育资源丰富、城市化水平较高、生态环境良好、集体主义文化浓厚等方面的优势。为推进东北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 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支撑。东北地区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产业基础雄厚、教育资源丰富、城市化水平较高、生态环境良好、集体主义文化浓厚等方面的优势。为推进东北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应从保持适度生育率、留住现有人口等多个方面入手实现适度的人口规模。不断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持续提升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优化人才激励服务保障措施,支持人才创新创业,为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同时调整人口分布格局,积极引导应对人口的流动迁移,推动东北人口空间分布与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相适应,以更有力的护边支持政策增进东北地区边境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高质量发展 东北全面振兴 中国式现代化 边境发展 人口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全面振兴的新质生产力实践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木西 丁柯文 王璐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78,共10页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东北全面振兴指明了新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注东北振兴,在三次视察东北时不断地提出东北振兴的新思路、新对策,最终聚焦到发展新质生产力,呈现出一个脉络清晰、循序渐进的振兴...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东北全面振兴指明了新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注东北振兴,在三次视察东北时不断地提出东北振兴的新思路、新对策,最终聚焦到发展新质生产力,呈现出一个脉络清晰、循序渐进的振兴东北新路径。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东北重要讲话精神,可以发现东北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遵循的实践路径,具体要做到“四个聚焦”、完成“六大任务”、进一步夯实“五大安全”。东北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自身高质量发展,而且必须在全国一盘棋下发挥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动能 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东北全面振兴的新质生产力:内在逻辑、重点方向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87
11
作者 苏玺鉴 孙久文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3,共8页
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的质态跃迁,是在数字经济时代与新兴技术融合的高效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突破创新,是对中国实际国情和时代发展特征的精准凝练。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的质态跃迁,是在数字经济时代与新兴技术融合的高效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突破创新,是对中国实际国情和时代发展特征的精准凝练。新质生产力的“新”突出了在新兴技术赋能下新质生产力的时代特征。“质”强调了科研创新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对传统生产力的颠覆性变革。培育东北全面振兴的新质生产力需要着力增强新质科研能力,培育新质产业体系,打造新质企业。在新质研发方面,要构建现代科研体系,打造区域研发中心。在新质产业方面,要立足实体经济科技创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新质企业方面,要支持企业现代化升级,增强东北全面振兴的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全面振兴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实体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机遇和任务 被引量:3
12
作者 余淼杰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0,共5页
东北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其发展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东北考察,为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指明方向,作出全面部署。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 东北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其发展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东北考察,为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指明方向,作出全面部署。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东北牢记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坚持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全面振兴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乡村振兴与东北全面振兴的内蕴关联 被引量:1
13
作者 郗德才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9-51,共3页
乡村振兴包含着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乡村生态的保护与开发等多方面的内容与要求。东北地区悠久而独特的乡村文化为东北实现全面振兴提供了文化自信;东北地区是保障全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为东北实... 乡村振兴包含着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乡村生态的保护与开发等多方面的内容与要求。东北地区悠久而独特的乡村文化为东北实现全面振兴提供了文化自信;东北地区是保障全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为东北实现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根基;东北地区拥有多样、天然的乡村生态为东北实现全面振兴提供了生态安全屏障;东北地区是全国农作物主产区,实现东北农业农村现代化关乎东北全面振兴全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东北全面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互通体系与东北全面振兴的时空框架
14
作者 孙兴杰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6-74,共9页
东北全面振兴内嵌于中国与世界关系互动的进程之中,东北融入互联互通体系之中并且成为重要战略节点是东北发展和繁荣的基本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对东北全面振兴的目标、角色、路径和前景进行了系统阐述和全面部署。东北全面振... 东北全面振兴内嵌于中国与世界关系互动的进程之中,东北融入互联互通体系之中并且成为重要战略节点是东北发展和繁荣的基本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对东北全面振兴的目标、角色、路径和前景进行了系统阐述和全面部署。东北全面振兴既要对接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也要融入对外开放体系之中,在双循环互动体系中确立东北地区“战略发展”的角色,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时空框架之下探寻东北发展的时空体系和内在逻辑。新时代新征程,东北全面振兴要以人民为中心,在国家区域发展体系中承担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全球以及地区地缘政治经济秩序加速演进的背景下获得和确认发展与安全的新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互通 东北全面振兴 安全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背景下东北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研究
15
作者 吴玉平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7期85-89,共5页
东北地区资源条件丰富,是国家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有着国家粮食“压舱石”的地位。提出促进东北农业现代化有着的历史逻辑和现实依据,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必须深入落实党和国家农业现代化政策,做好农村工作,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 东北地区资源条件丰富,是国家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有着国家粮食“压舱石”的地位。提出促进东北农业现代化有着的历史逻辑和现实依据,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必须深入落实党和国家农业现代化政策,做好农村工作,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科技改革双轮驱动,促进产业振兴;优化农村资源要素,提高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东北全面振兴 高质量发展 农业现代化 路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东北全面振兴的经济地理新格局——基于“哈长沈大”一轴战略的思考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绍杰 薛婧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24,237,F0002,共14页
东北全面振兴要破除经济增长滞后与人口条件恶化的困境,关键在于构建科学的空间发展模式与区域内协同联动发展机制,培育东北整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东北产业竞争力式微、对内对外经济联系较弱是内生动力不足的具体映射,是多方因素叠加... 东北全面振兴要破除经济增长滞后与人口条件恶化的困境,关键在于构建科学的空间发展模式与区域内协同联动发展机制,培育东北整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东北产业竞争力式微、对内对外经济联系较弱是内生动力不足的具体映射,是多方因素叠加的结果。基于“点—轴系统”理论和协同理论构建东北发展机制分析框架,结合东北发展的基本条件与底层逻辑,东北全面振兴的新思路应为打造“哈长沈大”一轴战略,构建涵盖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东北四大中心城市的区域协同联动发展模式,通过政策协同、产业协同、创新协同与开放协同开创东北新发展格局,增强东北地区整体竞争力。这一战略有助于对内增强融入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与可靠性,对外提升参与国际大循环的质量和水平,加强东北与东北亚国家经济合作的战略升级,推动东北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全面振兴 “哈长沈大”一轴战略 “点—轴系统”理论 协同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全面振兴的环境应对与减税政策走向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明慧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6,共7页
东北全面振兴是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推动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理论上减税政策可以通过投资的传导对供求及经济增长发挥重要影响,实践中其政策效果受多重环境因素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相应的减税政策内容应适... 东北全面振兴是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推动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理论上减税政策可以通过投资的传导对供求及经济增长发挥重要影响,实践中其政策效果受多重环境因素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相应的减税政策内容应适时地进行动态调整,以实质性精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税负为目标,建立减税与投资激励的良性传导机制,构建以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创新税收优惠为重点的减税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全面振兴 环境约束 减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东北全面振兴新路探析
18
作者 石峰 王慧敏 孙雷 《地方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17,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必须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前提,不断探索东北全面振兴的新路。本文通过充分认识东北全面振兴的“新优势”,以维护国家“五大安全...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必须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前提,不断探索东北全面振兴的新路。本文通过充分认识东北全面振兴的“新优势”,以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战略定位为导向,以产业科技创新为动能,以人口高质量发展为重点,积极构建东北全面振兴的“新格局”。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色和要求,主动探索东北全面振兴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东北全面振兴 新路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东北全面振兴提升我国产业体系韧性的战略思路与路径选择
19
作者 肖兴志 肖伟 《地方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9,17,共7页
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是东北全面振兴肩负的重要使命。其中,产业安全作为“五大安全”的组成部分,在大国竞争博弈加剧背景下,重要性日益凸显。产业体系韧性是国家产业安全水平的重要体现,富有韧性... 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是东北全面振兴肩负的重要使命。其中,产业安全作为“五大安全”的组成部分,在大国竞争博弈加剧背景下,重要性日益凸显。产业体系韧性是国家产业安全水平的重要体现,富有韧性的产业体系是国家产业安全的重要保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东北要坚持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技术支撑,坚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外部保障,坚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加快新质生产力建设”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坚持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方向,坚持构建更优融合环境和营商环境,在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同时,为提升我国产业体系韧性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全面振兴 产业安全 产业体系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全面振兴视阈下强化政治监督的重大意义与实践路径
20
作者 刘伟 张懋 祝子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72,共6页
东北全面振兴是新时代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坚持政治导向、责任导向,着力阐述强化政治监督与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高度契合性,以及政治监督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同时,在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东北... 东北全面振兴是新时代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坚持政治导向、责任导向,着力阐述强化政治监督与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高度契合性,以及政治监督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同时,在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东北全面振兴战略实施中政治监督面临的现实问题,并从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东北全面振兴战略 东北“三省一区” 政治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