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东北作家群”与“新东北文学”摭论——以群体形成、传统赓续与审美追求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徐日君 王科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9,共9页
近年来,“新东北文学”与“新东北作家群”崛起的呼声日渐高涨。在众多研讨会与论文的助推下,学界对“新东北作家群”及“新东北文学”的形成、特质、超越及可能,有了较明晰的体悟和较深层的认识。然而,略感不足的是,这些研究对“新东... 近年来,“新东北文学”与“新东北作家群”崛起的呼声日渐高涨。在众多研讨会与论文的助推下,学界对“新东北作家群”及“新东北文学”的形成、特质、超越及可能,有了较明晰的体悟和较深层的认识。然而,略感不足的是,这些研究对“新东北作家群”产生的契机、赓续的传统、高扬的精神谈论较少,且对这一群体的定义角度不同、时段不一,多有抵牾;对“新东北文学”崛起本身所固有的基因元素、与之相关的文化定位分析不够;对其创新流变、审美追求、艺术品质提升空间语焉不详。基于此,本文将聚焦这些问题,坦陈粗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文学 东北作家群 品质提升 群体形成 审美追求 定位分析 赓续 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的生成与东北作家群的文化身份认同 被引量:2
2
作者 孙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11,共7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东北作家群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群落,他们是受“五四”精神指引的启蒙知识分子,是孤独悲壮的流亡者,是不在地的东北叙事者,他们在进入左翼阵营之后为爱国主义的代名词,但又在融入抗战文学的话语洪流之后表现出主体身份...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东北作家群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群落,他们是受“五四”精神指引的启蒙知识分子,是孤独悲壮的流亡者,是不在地的东北叙事者,他们在进入左翼阵营之后为爱国主义的代名词,但又在融入抗战文学的话语洪流之后表现出主体身份认同的差异性。东北作家、流亡文人、左翼先锋、启蒙知识分子等多重身份使东北作家群成为文学史上一个极具身份标识性的作家群体,而其作品经典性的生成也正是基于这种主体文化身份认同的复杂性。因此,从主体文化身份认同的角度切入,揭示东北作家群与其他文化主体之间的内在差异性,可以为我们重新厘定和审视东北作家群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作家群 文化身份认同 经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东北作家群“子一代视角”的现实主义再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钱海敏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6,共8页
首先从“子一代视角”研究中“阶级论”和“人性论”两种观点的有待商榷之处入手,论述该视角是这一作家群体符合现实主义的共同选择,是“子一代”知识分子在遭遇市场经济冲击下,与下岗大潮中失去主流地位的父辈工人阶级之间最强烈的情... 首先从“子一代视角”研究中“阶级论”和“人性论”两种观点的有待商榷之处入手,论述该视角是这一作家群体符合现实主义的共同选择,是“子一代”知识分子在遭遇市场经济冲击下,与下岗大潮中失去主流地位的父辈工人阶级之间最强烈的情感共振;进而讨论这一视角下,作家们“对父辈的历史现实主义关照”与“子一代自我书写”之间出现的明显悖论及实质:他们在讲述父辈历史意义的过程中遭遇言说困难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用“回忆”和“虚构”来回避意义,倾心于言说本身;最后新东北作家群的作家们虽然意识到自身“子一代视角”的写作也许终将成为自己作品中寓言的一部分,但他们仍然会坚持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来重新续写寓言。在对新东北作家群“子一代视角”的论述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对现实主义从认知到实践的不断探索,现实主义不只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同时也是一种氛围、一种气质,它将以自己的方式在新的时代获得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作家群 “子一代视角”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际视野中的“新东北作家群”与“新南方写作”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振锋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0,共10页
近年来,“新东北作家群”与“新南方写作”这两个以地方性为表征的文学创作潮流,成为中国当代文坛的“事件性”存在,甚至被评为2022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①之一。其中炙手可热的作家,如双雪涛、班宇、郑执、林棹、陈春成、王... 近年来,“新东北作家群”与“新南方写作”这两个以地方性为表征的文学创作潮流,成为中国当代文坛的“事件性”存在,甚至被评为2022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①之一。其中炙手可热的作家,如双雪涛、班宇、郑执、林棹、陈春成、王威廉、陈崇正等,不仅深受媒体空间和读者大众激赏,也获得了主流文学批评界的青睐。但与此同时,批评界对于这种以地方性概念为装置来统摄当下文学创作的命名行为存在着诸多非议,认为其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这些文学现象自身的审美多样性和历史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界 创作潮流 人文学术 东北作家群 王威廉 文学创作 命名行为 媒体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斗·归来人·地方性经验重建——东北作家群的工业想象及书写(1949-1966)
5
作者 孙冬迪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6,共8页
1949-1966年间,以舒群、萧军、雷加和白朗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创作出一批以东北地区为背景的工业题材小说。作家的主观工业想象与作品的表现内容皆以“战斗”作为核心关键词,完成了由“乡土东北”到“工业东北”的地方性经验重建。作为... 1949-1966年间,以舒群、萧军、雷加和白朗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创作出一批以东北地区为背景的工业题材小说。作家的主观工业想象与作品的表现内容皆以“战斗”作为核心关键词,完成了由“乡土东北”到“工业东北”的地方性经验重建。作为战斗胜利者的“归来人”重新审视东北时,认识到解放前后东北的社会面貌与人的思想认识的变化。随着工业建设的目标从“救国”转换为“兴国”,东北作家群战斗的场所由现实战场转移到文学领域,战斗精神得以在工业人物身上继续发扬。作家主体在现实生活中磨砺出的战斗姿态渗透到文学观念中,使得工业人物内心的思想斗争成为作家内心情感的寄寓。“归来人”的工业想象与创作实践最终将“工业东北”纳入革命话语秩序,并蕴含着知识分子关于工业文明与人的关系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题材小说 东北作家群 工业想象 地方性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亡”文学群体的民族意识与生命意识——论“东北作家群”的乡土小说 被引量:5
6
作者 丁帆 李兴阳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9-124,共6页
“东北作家群”是出现在现代民族战争中的“流亡”文学群体,其乡土小说叙事话语的精神指向是多重的,“抗日话语”及其强烈的民族意识是其显性层面;“阶级话语”成其为“左翼”标识,但并没有成为乡土叙事的重心;其社会批判、文化批判与... “东北作家群”是出现在现代民族战争中的“流亡”文学群体,其乡土小说叙事话语的精神指向是多重的,“抗日话语”及其强烈的民族意识是其显性层面;“阶级话语”成其为“左翼”标识,但并没有成为乡土叙事的重心;其社会批判、文化批判与自由而雄强的生命意识的张扬融合在一起,更多地承续了五四启蒙思想命题,而又与关内的中原文化格调有着明显的区别。所有这些共同点,都蕴含在具有浓郁东北地域文化色彩的“风景画”、“风俗画”和“风情画”的描绘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作家群 乡土小说 叙事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流》《毁灭》与东北作家群创作 被引量:3
7
作者 逄增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60-65,共6页
30至40年代,东北作家群崛起于关内文坛并引起“轰动效应”之后,曾有一批卓越的批评家独具慧识地指出了东北作家群创作与苏联革命文学之间的联系,如鲁迅、刘西渭(李健吾)就曾将肖军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同苏联法捷耶夫的《毁灭》加... 30至40年代,东北作家群崛起于关内文坛并引起“轰动效应”之后,曾有一批卓越的批评家独具慧识地指出了东北作家群创作与苏联革命文学之间的联系,如鲁迅、刘西渭(李健吾)就曾将肖军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同苏联法捷耶夫的《毁灭》加以比照。近年来也相继有一些研究者对东北作家群中单个作家及作品同苏联革命文学中的代表性作品之间的关系进行勾沉与比较,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力图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东北作家群创作(而不是单个东北作家)同苏联革命文学中主要作品之间的关系,作一粗疏的比较与勾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作家群 革命文学 创作 主要作品 毁灭 十月革命 苏联法 主要表现 苏维埃政权 游击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东北作家群对现代东北叙事的赓续与新变——以双雪涛为典型案例 被引量:2
8
作者 纪秀明 郑玥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93,共9页
当代新东北作家群赓续现代东北文学叙事传统,在新时代语境下试图重构文学与东北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本文从现实主义手法、流散主题、人物设置等角度解密以双雪涛为代表的新东北作家群对现代东北叙事风格的拆解和还原,探讨新东北作家... 当代新东北作家群赓续现代东北文学叙事传统,在新时代语境下试图重构文学与东北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本文从现实主义手法、流散主题、人物设置等角度解密以双雪涛为代表的新东北作家群对现代东北叙事风格的拆解和还原,探讨新东北作家群与现代东北叙事的因缘性和风格赓续,以及东北“新”“旧”创作代际群体的变异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凭借这种历史与现实双重维度下的东北叙事观照与重构,双雪涛等作家提供了一种进入东北叙事、致敬东北现代叙事传统的当代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作家群 双雪涛 东北叙事 赓续 新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年代东北作家群的“类似再现”——论90年代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群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春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48-154,共7页
90年代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群的崛起,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经济文化、创作主体等方面的深因。这些原因恰与30年代东北作家群形成的动因相似。因之今日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群的创作形态也就酿就了与往昔东北作家群相近的诸多特点,成为一... 90年代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群的崛起,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经济文化、创作主体等方面的深因。这些原因恰与30年代东北作家群形成的动因相似。因之今日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群的创作形态也就酿就了与往昔东北作家群相近的诸多特点,成为一种“类似再现”。这些特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现实主义创作的主导地位;善写普通人的心理与性格;着力于表现人物的觉醒;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艺术上的“越轨”与创新。但两者亦有明显不同:若是说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对于表现人物的阶级觉醒与民族觉醒往往施予浓墨重彩,那么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群则将侧重点置于儿童的人生觉醒、个性觉醒、自我意识的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作家群 儿童文学创作 儿童文学作家 30年代 文化反思 辽宁 哲理层面 现实主义 忧患意识 少年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东北作家群”小说的民俗叙事形态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永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166,共5页
从民俗叙事角度来看,"东北作家群"小说呈现出共时性复合叙事的形态特征。多形态叙事在不同作家身上具有鲜明的侧重点。概括起来讲,萧红主要以启蒙叙事见长;萧军重在凸显民间叙事风格;而端木蕻良则是典型的"社会分析"... 从民俗叙事角度来看,"东北作家群"小说呈现出共时性复合叙事的形态特征。多形态叙事在不同作家身上具有鲜明的侧重点。概括起来讲,萧红主要以启蒙叙事见长;萧军重在凸显民间叙事风格;而端木蕻良则是典型的"社会分析"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作家群 民俗 叙事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遮蔽中绽放与迷惘中希求——东北作家群与台湾东北作家抗日小说比较
11
作者 董慧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7-86,169,共10页
东北作家群与台湾东北作家1在描写抗日题材小说时都关注了人性。前者是在"家国叙事"、"民族大义"的夹缝中悄然绽放;后者则在"家国沦丧"、"怀乡迷惘"中苦苦希求。二者之间呈现了四个方面的不同... 东北作家群与台湾东北作家1在描写抗日题材小说时都关注了人性。前者是在"家国叙事"、"民族大义"的夹缝中悄然绽放;后者则在"家国沦丧"、"怀乡迷惘"中苦苦希求。二者之间呈现了四个方面的不同:对于本能的求生原欲,是忍受中坚定和流亡中升华;面对刻骨的仇恨,是血色绝杀和悲悯同情;面对感恩情怀,是慨然赴死和施与尊严;手捧珍贵的爱情,是压抑中凋零和怒放中迷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东北作家群 台湾东北作家 抗日小说 求生欲 复仇欲 感恩情怀 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作家群与东北地域文化书写
12
作者 韩文淑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6-149,共4页
东北地域文化研究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大背景下提出的。东北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地域文化共同为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成为加强民族凝... 东北地域文化研究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大背景下提出的。东北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地域文化共同为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成为加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文化资源。东北地域文化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东北民族的变迁与东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变,东北地域文化的特质及其表征形态,东北文学艺术,东北地域文化与东北亚区域文化的交融与比较,东北地域文化与东北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等。研究东北地域文化,对中华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域文化 东北作家群 书写 “乡土文学” 地方色彩 艺术特点 乡村叙事 世界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东北作家群”创作的断想
13
作者 白长青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48-152,共5页
作家个性力量的深层掘进诞生于三十年代的“东北作家群”的优秀作品之所以一直对读者发生强烈的魅力,历久不衰,除了真实地再现和使我们认识那个时代外,另一个主要原因,即是显示了东北作家们的生机勃勃的个性力量。它通过两个特征反射出... 作家个性力量的深层掘进诞生于三十年代的“东北作家群”的优秀作品之所以一直对读者发生强烈的魅力,历久不衰,除了真实地再现和使我们认识那个时代外,另一个主要原因,即是显示了东北作家们的生机勃勃的个性力量。它通过两个特征反射出来:一、折射时代;二、与作家个人的经历相结合。读他们的作品,使你扑面可感的是鲜明的时代感。他们写的事、人,都是在当时东北社会中正在发生的,他们踏实地面向东北的土地,表现它的特点,它的儿女的感情、生活和命运。由作家心底涌出的热爱生命的赞美,唱出了创作个性向时代深层掘进的合谐之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作家群 作家个性 三十年代 创作个性 相结合 鲁迅 肖红 热爱生命 优秀作品 呼兰河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东北作家群抗战小说的复仇主义精神
14
作者 闫秋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0-73,共4页
1930年代崛起的东北作家群创作的基本题材和主题都与阶级压迫和民族反抗相关,在不知不觉中靠近左翼文学,只不过在表现民众的反抗精神时,相对疏离了政治性,而接近了原始本能的复仇精神。东北大野的洪荒雄浑、赋予了东北作家群一种宏大的... 1930年代崛起的东北作家群创作的基本题材和主题都与阶级压迫和民族反抗相关,在不知不觉中靠近左翼文学,只不过在表现民众的反抗精神时,相对疏离了政治性,而接近了原始本能的复仇精神。东北大野的洪荒雄浑、赋予了东北作家群一种宏大的气魄,他们把一种原始复仇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融入到民族解放的事业中去,在无形中产生一种强烈的令人震撼的爆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作家群 萧红 抗战小说 复仇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移民文化与东北作家群的小说创作
15
作者 李长虹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1-154,共4页
东北居民除少数为原土著民族外,百分之八十是由关内移居而来的移民。这些移民带来了关内的先进文化,他们祖先身上的择木而栖的冒险、漂泊与自由的文化精神,在东北作家群的小说创作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再现。
关键词 移民 移民文化 东北作家群 关东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盼中的满足——评《大野诗魂:论东北作家群》
16
作者 朱东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39-139,共1页
关键词 书评 《大野诗魂:论东北作家群 文学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翼的流亡:东北作家群的革命情结与家国情怀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纳 林静怡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6-211,共6页
抗日战争期间,东北流亡作家与左翼文艺运动之间构成一种特殊的亲缘关系,而以往的文学研究多关注其“救亡”主题,却较少关注与之相关的“革命”主题。“东北作家群”得“俄苏”风气之先,较早接受左翼文化思想资源。东北流亡左翼作家在切... 抗日战争期间,东北流亡作家与左翼文艺运动之间构成一种特殊的亲缘关系,而以往的文学研究多关注其“救亡”主题,却较少关注与之相关的“革命”主题。“东北作家群”得“俄苏”风气之先,较早接受左翼文化思想资源。东北流亡左翼作家在切身经历国破家亡和流离失所之后,描述了生命的流亡历程,记述了生民的苦痛灾难,发出了抵抗的呐喊呼叫,凸显了“救亡”与“革命”的时代主题,并使之融入抗日统一战线的文艺运动之中,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值得铭记的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学 流亡文学 东北作家群 救亡与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东北作家群小说创作的再认识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培元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42-147,共6页
近年来,在过去对东北作家的个体研究与微观把握的基础上,人们开始把研究重心转向对东北作家群的整体研究和宏观把握,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我们还能不能够以此为基点,把东北作家群研究进一步推向更加深入的学术层次呢?回答无疑是肯... 近年来,在过去对东北作家的个体研究与微观把握的基础上,人们开始把研究重心转向对东北作家群的整体研究和宏观把握,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我们还能不能够以此为基点,把东北作家群研究进一步推向更加深入的学术层次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由于种种原因,东北作家群是一个在思想艺术上未能获得充分发展的、不够成熟的文学流派,严家炎同志曾称之为“准流派”。即便如此,作为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作家群体,东北作家群的文学创作仍然显示出群体的基本共性特征,这一点已经为人们所普遍认识。形成于抗战爆发之前上海文坛的东北作家群,在其文学创作特别是小说创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 民族解放 抗日斗争 民主革命 民族意识 思想启蒙 抗日武装斗争 中国人民 东北作家群 抗战爆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梁叶》——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史诗——东北作家群研究拾遗 被引量:2
19
作者 邢富君 《社会科学辑刊》 1987年第4期78-81,共4页
只要略微细心地考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某一地区的文学发展的历史,便可以发现:在那些文学巨人、代表作家纵横驰骋于文坛的同时,有着为数甚多的作家在文学的园地里默默耕耘着。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已经显示了并不亚于代表作家的文学天... 只要略微细心地考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某一地区的文学发展的历史,便可以发现:在那些文学巨人、代表作家纵横驰骋于文坛的同时,有着为数甚多的作家在文学的园地里默默耕耘着。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已经显示了并不亚于代表作家的文学天才,但却不幸过早死去。因此,他们留下的创作也往往为历史所尘封,很容易被人们忽略。高尔基在研究俄国文学史时便注意到这种现象,曾说:认为文学史只是那些由获得巨大声誉的作家所构成的,显然是一种误解。勃兰兑斯在他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十年代 天才 东北作家群 高梁 代表作家 北平 抗日斗争 文学史 名字 十九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态的魅力与功能——东北作家群创作的审美特色
20
作者 李珂 张中良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2-86,共5页
东北作家群不仅展现出深广的意涵空间,而且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审美特色。东北有别于关内的自然、社会、文化使得东北作家群形成特色鲜明的创作个性,他们在描叙地理环境、气象征候、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抗日斗争、民间信仰、人物性格、日... 东北作家群不仅展现出深广的意涵空间,而且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审美特色。东北有别于关内的自然、社会、文化使得东北作家群形成特色鲜明的创作个性,他们在描叙地理环境、气象征候、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抗日斗争、民间信仰、人物性格、日常话语时倾力写实,逼近原生态;在诗歌、散文,尤其是小说等文体中,对大自然的描写不吝笔墨,凸显大自然的魅力,并赋予其多重功能;东北作家群对原生态的逼近,尤其是对自然魅力的凸显,不仅拓展了现代文学的意涵空间与审美世界,而且承传并发展了中国文学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作家群 原生态 自然 魅力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