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断裂系统分形特征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孙文洁 吴智平 +1 位作者 姜颜良 程燕君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4-742,共9页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卡拉麦里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分布区,区内断裂系统错综复杂,控矿作用显著,需对不同方位、不同规模断裂系统的空间分布规律、发育复杂程度及对金矿床的控制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尚未见对该区域断裂系统的分形特征与金...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卡拉麦里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分布区,区内断裂系统错综复杂,控矿作用显著,需对不同方位、不同规模断裂系统的空间分布规律、发育复杂程度及对金矿床的控制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尚未见对该区域断裂系统的分形特征与金矿分布关系研究。对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卡拉麦里地区断裂构造进行了不同尺度、不同方位的分形维数计算,得到全部断裂构造的分形维数为1.421,各方向断裂构造的分形维数:NW向为1.382,NWW向为1.223,近EW向为0.976,NE向为0.960;全部断裂构造和NW向断裂构造的分形维数均大于能反映地质体连通性的分形维数临界值(1.22~1.38)。结果表明,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的地质体具有较高的连通性,为金成矿热液提供了有利的运移通道和汇聚场所,NW向断裂构造发育最复杂,为研究区主导性导矿构造,对金矿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这与研究区绝大部分金矿床(点)主要沿卡拉麦里深大断裂和清水—苏吉泉深大断裂派生的NW至NWW向断裂展布的特征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断裂分布 金矿分布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黄羊山花岗岩和包体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9
2
作者 杨高学 李永军 +3 位作者 吴宏恩 司国辉 金朝 张永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197-3207,共11页
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黄羊山岩浆混合花岗岩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为311±12Ma,首次获得闪长质微细粒包体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为300±6Ma,在误差范围内完全一致,均属于晚石炭世,前者代表黄羊... 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黄羊山岩浆混合花岗岩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为311±12Ma,首次获得闪长质微细粒包体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为300±6Ma,在误差范围内完全一致,均属于晚石炭世,前者代表黄羊山岩浆混合花岗岩成岩年龄,后者代表暗色闪长质微粒包体的形成年龄,表明两者是同时代形成的,属于300Ma前后准噶尔周边地区后碰撞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寄主岩石具有高硅、低铝、贫钙镁、富碱和高分异的特征,寄主岩石、包体和辉绿岩脉成分均落在了混合趋势线上,寄主岩富集Rb和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Ba、Sr、Ta和Ti等元素,δEu值(为0.01)极低,具有低的^(87)Sr/^(86)Sr初始比值和高正的ε_(Nd)(t)值。黄羊山碱性花岗岩是在后碰撞拉张的构造背景下,幔源岩浆发生底垫作用,由于幔源岩浆底垫作用,下地壳温度升高而熔融形成酸性壳源岩浆,部分幔源岩浆沿着地壳中的深断裂带上涌,发生不同程度壳幔混合形成的,其中闪长质微细粒包体就是基性的幔源岩浆和酸性的壳源岩浆不同程度的混合的记录者,研究区的辉绿岩脉是幔源岩浆直接分异演化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 卡拉麦里地区 黄羊 混合花岗岩 包体 锆石 U-PB 测年 地质意义 EASTERN JUNGGAR AREA MAGMA MIXING 幔源岩浆 HOST ROCK HIGH TEMPERATURE 加权平均 辉绿岩脉 底垫作用 PRODUCT MIXING PROC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金铜多金属成矿系统和地球动力学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栋 路彦明 +4 位作者 葛良胜 王治华 李波 范俊杰 张玉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7-816,共20页
卡拉麦里地区处于中亚—兴蒙成矿域东准噶尔成矿带的南段,晚古生代增生—碰撞过程明显、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矿产资源丰富。晚古生代增生—碰撞成矿作用集中在两个时期,卡拉麦里北缘至野马泉为主的泥盆纪和卡拉麦里构造带为主的早石炭... 卡拉麦里地区处于中亚—兴蒙成矿域东准噶尔成矿带的南段,晚古生代增生—碰撞过程明显、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矿产资源丰富。晚古生代增生—碰撞成矿作用集中在两个时期,卡拉麦里北缘至野马泉为主的泥盆纪和卡拉麦里构造带为主的早石炭世中晚期—二叠纪。本文在综合研究基础上,根据卡拉麦里地区晚古生代增生—碰撞过程的地球动力学和成矿特征,将成矿系统划分为:泥盆纪活动大陆边缘斑岩型金成矿系统,早石炭世中晚期后碰撞挤压—伸展转换阶段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金铜成矿系统,晚石炭世—二叠纪后碰撞伸展阶段造山型金铜成矿系统和岩浆热液型锡金成矿系统,以后3类为主。矿床组合包括: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岩浆期后热液脉型金矿、斑岩型铜金矿、构造控制脉型铜矿和云英岩—石英脉型锡矿。认为该地区的泥盆纪活动大陆边缘成矿系统可能被晚石炭世—二叠纪后碰撞造山型金成矿系统所叠置而不易识别,后碰撞作用主导了该地区主要成矿系统,大陆岩石圈拆沉和软流圈地幔上涌产生的走滑伸展构造—壳幔岩浆作用—混合流体作用是卡拉麦里地区金属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铜矿床 成矿系统 地球动力学 卡拉麦里 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碱性玄武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海 李永军 +4 位作者 徐学义 杨高学 王祚鹏 徐倩 王龙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282-3300,共19页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巴塔玛依内山组为一套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其时代归属及形成的构造背景争议已久。本文通过对双井子一带该组火山岩下部玄武岩开展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获得一组锆石加权平均年龄...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巴塔玛依内山组为一套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其时代归属及形成的构造背景争议已久。本文通过对双井子一带该组火山岩下部玄武岩开展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获得一组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335.1±9.3 Ma,时代为早石炭世。年代学成果综合分析表明,巴塔玛依内山组为连续发育于早—晚石炭世的穿时地层。玄武岩样品SiO_(2)含量46.49%~52.19%,富碱(Na_(2)O+K_(2)O=4.07%~8.55%),高钾(K_(2)O/Na_(2)O=0.35~1.31)和高Al_(2)O_(2)(15.62%~17.97%),里特曼指数σ>3.3,斑晶和基质中含有碱性矿物,为典型的碱性玄武岩。样品具有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_(N)=3.08~5.25,弱Eu异常(δEu=0.90~1.06),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等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相关判别图解研究表明,岩浆起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源区,在深部岩浆房中发生了矿物结晶分异作用,并在上升侵位过程中遭受了一定程度的陆壳物质混染。碱性玄武岩兼具板内玄武岩、后碰撞和岛弧火山岩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其形成与卡拉麦里洋盆闭合之后的板内岩浆活动有关,是俯冲碰撞造山期后伸展背景下的产物。表明早石炭世准噶尔地块东北缘已经进入由碰撞挤压到伸展拉张的构造转换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玄武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巴塔玛依内山组 卡拉麦里地区 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洋内初始俯冲时限:来自早泥盆世斜长花岗岩的证据
5
作者 黄岗 周建波 +2 位作者 尹福光 宇峰 徐岩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11-2329,共19页
卡拉麦里俯冲增生杂岩带是中亚造山带西南部东准噶尔造山带重要的组成部分,记录了古亚洲洋俯冲—增生的漫长演化历史。然而关于卡拉麦里古大洋的初始俯冲时间尚不清楚。本文报道了分布在该带中早泥盆世斜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地... 卡拉麦里俯冲增生杂岩带是中亚造山带西南部东准噶尔造山带重要的组成部分,记录了古亚洲洋俯冲—增生的漫长演化历史。然而关于卡拉麦里古大洋的初始俯冲时间尚不清楚。本文报道了分布在该带中早泥盆世斜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数据,结合曾发现斜长角闪岩的变质底板,对卡拉麦里古大洋内起始俯冲时限进行了约束。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清水西两件斜长花岗岩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00.8±1.7 Ma和401.4±3.4 Ma,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样品具有高SiO_(2)、Na_(2)O和低TiO_(2)、Al_(2)O_(3)、K_(2)O、Sr、Rb和REE含量,稀土元素表现为轻稀土元素略亏损的配分型式,微量元素则表现为类似弧岩浆的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及亏损高场强元素Nb、Sr、P、Ti元素的特征,这些特征与俯冲带弧前斜长花岗岩一致。加之具有较高的锆石εHf(t)值(+7.9~+9.2)及较低的(La/Yb)_(N)值(0.61~0.78)和Sr/Y比值(1.73~2.69)的特征,揭示了清水西斜长花岗岩可能来源于低压条件下大洋堆晶辉长岩的部分熔融,并有俯冲流体的参与。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我们提出早泥盆世斜长花岗岩可能形成于洋内岛弧环境,代表了卡拉麦里古大洋洋内初始俯冲的地质记录,并进一步限定了其洋内俯冲的起始阶段可能发生在早泥盆世中晚期(401~403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长花岗岩 早泥盆世 初始俯冲 卡拉麦里俯冲增生杂岩带 准噶尔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A型花岗岩与锡成矿: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制约
6
作者 唐红峰 苏玉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9-274,I0004,共17页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造山带发育与富碱(碱长或碱性)花岗岩共生的卡姆斯特、干梁子、贝勒库都克和萨惹什克4个独立锡矿床。为深入揭示锡矿床和花岗岩的成因,利用高精度锆石原位U-Pb定年、元素和同位素组成测定方法,获得了喀拉萨依(300&#...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造山带发育与富碱(碱长或碱性)花岗岩共生的卡姆斯特、干梁子、贝勒库都克和萨惹什克4个独立锡矿床。为深入揭示锡矿床和花岗岩的成因,利用高精度锆石原位U-Pb定年、元素和同位素组成测定方法,获得了喀拉萨依(300±2 Ma)、卡姆斯特(301±2 Ma)、干梁子(296±3 Ma)和贝勒库都克(300±2 Ma)4个岩体的成岩年龄,以及与锡矿共生的花岗岩和干梁子锡矿萤石的元素和Nd同位素组成。同位素年龄的系统对比表明,锡矿床和共生花岗岩都是东准噶尔地区晚石炭世后碰撞阶段的产物。从碱性长石高度发育和高Ga、低Al含量等元素组成特征判定,与锡矿床共生的花岗岩是典型的A型花岗岩。萤石与A型花岗岩具有一致的稀土元素和不相容元素特征,两者的εNd(t)值分别为5.5±0.1和5.0±0.4,表明锡矿床与共生花岗岩在物源上具有亲缘关系,因此新疆东准噶尔锡矿床是与A型花岗岩相关的岩浆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锡成矿 年代学 地球化学 准噶尔卡拉麦里造山带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缝体识别及储层发育模式——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东地区百口泉组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胡张明 胡明毅 +5 位作者 喻意 焦树江 魏拓 孟磊峰 叶义平 印森林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288,共6页
断缝体是一种新的储集体类型。它是由断层、褶皱所伴生的裂缝与基质孔共同构成,具有立体不规则孔缝特征的构造地质体。断缝体包括断层滑动面、破碎带及诱导缝,既是致密砂砾岩油气藏富集的主要因素,又是钻井风险防控及储层精准改造的关... 断缝体是一种新的储集体类型。它是由断层、褶皱所伴生的裂缝与基质孔共同构成,具有立体不规则孔缝特征的构造地质体。断缝体包括断层滑动面、破碎带及诱导缝,既是致密砂砾岩油气藏富集的主要因素,又是钻井风险防控及储层精准改造的关键因素。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东地区百口泉组致密砂砾岩储层具有埋深较大、岩性致密、非均质性强、异常压力高、压裂改造难度大等特征,其断缝体刻画成为制约油气效益开发的技术难点。文中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东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致密砂砾岩储层裂缝为研究对象,在地震、岩心、成像测井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从不同尺度精细描述了裂缝响应特征及断缝体储层发育模式。通过钻井资料及压裂资料分析,断缝体识别方法得到了验证,同时也为油田地质工程一体化效益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缝体 致密砂砾岩 百口泉组 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断裂以南早石炭世后碰撞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4
8
作者 田健 廖群安 +2 位作者 樊光明 聂小妹 王富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71-1484,共14页
新疆富蕴县五彩城岩体出露于卡拉麦里断裂以南,呈北西-南东向的带状分布,侵位于下石炭统松喀尔苏组,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该岩体形成于早石炭世(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341.1±4.0Ma和340.9±5.1Ma)。岩石组合为二长花... 新疆富蕴县五彩城岩体出露于卡拉麦里断裂以南,呈北西-南东向的带状分布,侵位于下石炭统松喀尔苏组,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该岩体形成于早石炭世(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341.1±4.0Ma和340.9±5.1Ma)。岩石组合为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闪长质包体发育。岩石低Si O2(59.35%~69.51%),Na2O>K2O,A/CNK<1.1,SiO2与P2O5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暗色矿物主要为角闪石,显示出I型花岗岩的特点。岩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和Ba),不同程度的亏损Nb、Ta、P和Ti、ΣREE较高(126.0×10-6~172.7×10-6),δEu不明显(0.75~0.95),与西准噶尔地区早石炭世后碰撞花岗岩的特点相似。花岗岩具有正的εNd值(+5.4^+5.5)、较低的Isr值(0.70289~0.70335)及年轻的Nd模式年龄(tDM1=650Ma、tDM2=650~680Ma),表明花岗岩来源于年轻地壳。岩石地球化学显示,该岩体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与黄羊山、老鸭泉(卡拉麦里断裂以北)等地的晚石炭世A型花岗岩的构造属性一致。五彩城I型花岗岩的锆石年龄代表了卡拉麦里地区后碰撞花岗岩的最老年龄,表明卡拉麦里有限洋盆在早石炭世中期之前(晚泥盆世?)已经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 五彩城 I型花岗岩 后碰撞 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钾质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6
9
作者 杨高学 李永军 +4 位作者 佟丽莉 刘晓宇 闫存兴 杨宝凯 吴宏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345-2356,共12页
卡拉麦里钾质火山岩位于准噶尔盆地的东北缘下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内。这些火山岩以粗面玄武岩和玄武质粗面安山岩为主,SiO2含量稳定(46.29%~51.56%),具有较高的碱含量(K2O+Na2O=5.39%~6.96%)以及高K2O/Na2O比值(K2O/Na2O=0.5~1.4),... 卡拉麦里钾质火山岩位于准噶尔盆地的东北缘下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内。这些火山岩以粗面玄武岩和玄武质粗面安山岩为主,SiO2含量稳定(46.29%~51.56%),具有较高的碱含量(K2O+Na2O=5.39%~6.96%)以及高K2O/Na2O比值(K2O/Na2O=0.5~1.4),TiO2含量相对稳定(0.94%~1.21%),显示钾玄质岩石特征。岩石地球化学表明,钾玄岩强烈富集LILE(如K、Rb和Sr)和LREE((La/Yb)N=4.39~6.25),Eu正异常明显(δEu=1.3~1.7),相对亏损HFSE(如Zr、Hf),Ta、Nb和Ti呈明显的"TNT"负异常,及较高Ba/Nb和Ba/Ta比值(分别为38~93,574~1470),显示典型岛弧岩浆特征,而Nd-Sr同位素显示亏损地幔源区特征。不相容元素(Nb/La)N和Ba/La比值(分别为0.33~0.41,11.07~18.82)以及高Nb含量(4.45×10-6~7.76×10-6),表明这些岩石来自一个交代作用富集的地幔源区。通过钾质火山岩环境的梯次判别图研究,发现巴塔玛依内山组钾玄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显示岛弧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在后碰撞期,由于陆内调整和均衡作用,东准噶尔东北缘的岩石圈伸展减薄,随着岩石圈地幔的减薄,前期交代富集的下部地幔楔(金云母和/或钾质角闪石-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发生低度部分熔融形成钾玄质母岩浆,诱发了后碰撞型钾玄质岩浆活动(具有弧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了卡拉麦里巴塔玛依内山组钾质玄武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质玄武岩 岩石地球化学 巴塔玛依内山组 后碰撞 卡拉麦里 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断裂以南幔源底侵体、“钉合花岗岩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10
作者 田健 廖群安 +5 位作者 樊光明 聂小妹 胡朝斌 王富明 陈帅 吴魏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15-1730,共16页
新疆富蕴县滴水泉-畜牧办侵入体出露于卡拉麦里断裂以南,呈北西西向带状分布,以碱长花岗岩体为主,也可见规模较小的角闪辉长岩体。碱长花岗岩体的岩石组合为碱长花岗斑岩+碱长花岗岩,高硅(SiO2=71.07%-76.71%),富碱(Na2O+K2O=7.41%... 新疆富蕴县滴水泉-畜牧办侵入体出露于卡拉麦里断裂以南,呈北西西向带状分布,以碱长花岗岩体为主,也可见规模较小的角闪辉长岩体。碱长花岗岩体的岩石组合为碱长花岗斑岩+碱长花岗岩,高硅(SiO2=71.07%-76.71%),富碱(Na2O+K2O=7.41%-9.07%)、K2O〉Na2O(平均为1.10),显示出A型花岗岩的特点。角闪辉长岩体涌动侵入于碱长花岗岩体之中,二者接触带附近发育浆混性质的石英闪长岩。辉长岩+花岗岩的双峰式岩石组合、构造判别图解R2-R1及区域地质背景指示滴水泉侵入体形成于陆内伸展环境,且花岗岩体具有"钉合岩体"的作用,穿插了卡拉麦里蛇绿岩带。结合岩体的LA-ICP-MS锆石年龄(碱长花岗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21±2Ma,角闪辉长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19±3Ma)可知,卡拉麦里洋盆在晚石炭世早期(321Ma)之前已经闭合。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特征显示,碱长花岗岩为年轻地壳部分熔合融的产物,而角闪辉长岩则来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及俯冲交代的地幔楔物质,代表了同期花岗岩的底侵岩浆演化的产物。辉长岩与花岗岩相似的εNd(t)值及明显的岩浆混合作用表明该区的花岗岩体并非来源于底侵岩浆的高度分异或底侵体的部分熔融,而最可能为底侵体之上的年轻地壳的部分熔融,这一结论与最近一些学者研究的断裂以北的花岗岩体成因机制相同。晚石炭世早期幔源底侵体的发现,为卡拉麦里地区后碰撞花岗岩类的幔源底侵作用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 卡拉麦里 碱长花岗岩 角闪辉长岩 后碰撞 岩石成因 底侵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构造带多期变形和金叠加成矿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玉杰 张栋 +3 位作者 路彦明 范俊杰 潘爱军 张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7-812,共16页
卡拉麦里韧-脆性剪切构造带形成于华力西中晚期,分属碰撞造山挤压和伸展造山走滑-伸展2个构造变形期,历经逆冲推覆、左行走滑、右行走滑和伸展4个主要演化阶段,金成矿空间上分布于碰撞期逆冲推覆型韧性剪切带中,成矿发生在转换造山及伸... 卡拉麦里韧-脆性剪切构造带形成于华力西中晚期,分属碰撞造山挤压和伸展造山走滑-伸展2个构造变形期,历经逆冲推覆、左行走滑、右行走滑和伸展4个主要演化阶段,金成矿空间上分布于碰撞期逆冲推覆型韧性剪切带中,成矿发生在转换造山及伸展造山时期,属C2-P(290~260Ma)走滑伸展阶段成矿事件。构造变形对金成矿的控制作用在空间上表现为深部构造层次韧性变形与其之上的中浅构造层次的韧脆性和脆性变形存在地质间断,金成矿与韧脆性、脆性变形同步且与韧性变形呈明显叠加复合关系,赋矿韧脆性和脆性构造统一于右行走滑剪切-伸展成矿体系中,具有不同的构造变形层次、变形特征和矿化特征。构造与金成矿空间叠加关系,有相应的两期成矿年龄响应和多阶段、多物质复合成矿的记录,代表一种时间有早晚、空间有重叠、物质来源多成因的叠加复合成矿关系。构造带韧-脆性变形转换与金成矿活动是区域构造背景发生明显转换过程中的多期变形和叠加成矿的形成机制,(成矿)动力学背景分别代表了碰撞造山期的逆冲推覆韧性变形、碰撞造山-伸展造山转变期的右行走滑韧脆性变形和金初始成矿、伸展造山期的脆性变形和金主成矿活动。与周围地质体的时间、物质关系探讨表明,金成矿受火山质围岩矿源层、构造生成演化及华力西晚期碱性花岗质岩浆侵位活动三大因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脆性剪切带 多期变形 叠加成矿 构造转换 卡拉麦里 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古生代洋盆闭合时限——来自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约束 被引量:19
12
作者 白建科 陈隽璐 +1 位作者 唐卓 张越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8,共13页
新疆准噶尔古生代洋盆闭合时限对中亚造山带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断裂带南缘广泛出露石炭纪陆相粗碎屑岩系,沉积相分析表明其形成于扇三角洲沉积环境。依据区域地层对比、岩石组合特征及地层接触关系... 新疆准噶尔古生代洋盆闭合时限对中亚造山带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断裂带南缘广泛出露石炭纪陆相粗碎屑岩系,沉积相分析表明其形成于扇三角洲沉积环境。依据区域地层对比、岩石组合特征及地层接触关系,将其重新厘定为山梁砾石组。选择西段滴水泉和东段双井子2个地区的山梁砾石组剖面进行地层对比,并在2个剖面底部采集粗砂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分别为349±4Ma和355±3Ma,代表山梁砾石组沉积时代晚于349Ma,应为早石炭世早期。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及砾石成分表明,其物源主要来自断裂带北侧的泥盆纪火山岩。在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山梁砾石组碎屑岩系是卡拉麦里造山带强烈隆升造山过程的沉积学响应,形成于前陆盆地,限定了准噶尔古生代洋盆闭合时限在早石炭世早期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古生代洋盆 闭合时限 卡拉麦里地区 山梁砾石组 粗碎屑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黄羊山花岗岩岩石成因探讨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杨高学 李永军 +3 位作者 吴宏恩 司国辉 张永智 金朝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0-182,共13页
黄羊山花岗岩体是卡拉麦里造山带典型的后碰撞花岗岩体,发育大量闪长质微细粒包体。黄羊山花岗岩具有高硅(72.21%~77.36%)、低铝(9.00%~12.93%)、贫钙镁(CaO:0.20%~1.21%;MgO:0.03%~0.44%)、富碱(Na2O+K2O:7.43%~9.02%)以及高分异(... 黄羊山花岗岩体是卡拉麦里造山带典型的后碰撞花岗岩体,发育大量闪长质微细粒包体。黄羊山花岗岩具有高硅(72.21%~77.36%)、低铝(9.00%~12.93%)、贫钙镁(CaO:0.20%~1.21%;MgO:0.03%~0.44%)、富碱(Na2O+K2O:7.43%~9.02%)以及高分异(SI=0.28~3.47,DI=76.45~95.99)的特征。强烈富集LILE和HFSE(Zr+Nb+Ce+Y=260.01μg/g~797.83μg/g),Ga含量高(10000×Ga/Al=3.95~5.69),属于A型花岗岩类。岩石学和岩相学(包体细粒淬冷边,反向脉,复合包体以及寄主岩石和包体中斜长石斑晶在形态、成分、光性上的一致性等)、岩石地球化学(Y/Nb=2.77~6.82,La/Nb=0.91~4.33,Ba/Nb=0.13~37.86等)、Sr和Nd同位素(ISr多数在0.7031~0.7041,εNd(t)在5.2~7.1之间)以及LA-ICP-MS锆石U-Pb测年(寄主岩石为311±12Ma,包体为300±6Ma)综合研究显示,黄羊山花岗岩是壳-幔源岩浆混合成因。从晚石炭世到二叠世,东准噶尔地区进入后碰撞构造演化阶段,在后碰撞构造阶段,早期的俯冲板片断离,软流圈减压熔融,玄武质岩浆底侵至下地壳底部,底侵基性岩浆带来的巨大热量,导致地壳物质熔融,形成大规模的花岗质岩浆,两种岩浆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混合,其中闪长质微细粒包体就是基性的幔源岩浆和酸性的壳源岩浆不同程度混合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幔混合成因 A型花岗岩 闪长质微细粒包体 黄羊山岩体 卡拉麦里 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蛇绿岩带两侧志留系—石炭系沉积和构造特征分析及其意义 被引量:15
14
作者 赵磊 牛宝贵 +1 位作者 徐芹芹 杨亚琦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5-628,共14页
卡拉麦里蛇绿岩带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北缘,查明卡拉麦里蛇绿岩所代表的古洋盆形成和闭合时代,是新疆东准噶尔乃至古亚洲洋演化历史的关键地质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蛇绿岩带两侧志留石炭系的岩石组合、结构构造、接触关系以及生物化石... 卡拉麦里蛇绿岩带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北缘,查明卡拉麦里蛇绿岩所代表的古洋盆形成和闭合时代,是新疆东准噶尔乃至古亚洲洋演化历史的关键地质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蛇绿岩带两侧志留石炭系的岩石组合、结构构造、接触关系以及生物化石等沉积-构造特征的对比分析,揭示卡拉麦里构造带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在卡拉麦里蛇绿岩带北侧,广泛发育上志留统、下泥盆统与中上奥陶统和加里东期花岗岩的角度不整合,普遍缺失下志留统,不整合面之下的奥陶系为变质达绿片岩相的安山岩为主,而在蛇绿岩带南北两侧的中、上志留统泥盆系下石炭统沉积体系特征相似,可以对比:地层间整合接触,产状平缓,褶皱、断裂构造和变质作用均不发育,主要为开阔的短轴背斜、向斜,与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岩带中的强变形构造明显不同;岩石组合都以火山碎屑岩为主,多见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产门类众多的动植物化石,反映了滨浅海相的沉积环境。以上说明,卡拉麦里构造带晚古生代并不存在一个开阔的大洋,卡拉麦里蛇绿岩所代表的古洋盆在中志留世之前已经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 卡拉麦里 不整合 沉积-构造特征 古亚洲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蛇绿岩带南侧侵入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田健 廖群安 +2 位作者 聂小妹 樊光明 吴魏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84-1195,共12页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蛇绿岩带南侧分布有大量的石炭纪侵入体,主要出露于五彩城、滴水泉一带及野马站地区。通过对卡拉麦里断裂以南侵入体岩石类型、锆石年代学、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划分出早石炭世后碰撞I型花岗岩类及晚石炭世陆内双峰式...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蛇绿岩带南侧分布有大量的石炭纪侵入体,主要出露于五彩城、滴水泉一带及野马站地区。通过对卡拉麦里断裂以南侵入体岩石类型、锆石年代学、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划分出早石炭世后碰撞I型花岗岩类及晚石炭世陆内双峰式侵入岩(碱长花岗岩+角闪辉长岩)。结合断裂以北黄羊山、老鸦泉岩体新近发表的数据及区域内火山岩的研究成果,对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纪—二叠纪构造-岩浆演化过程给出了新认识,即卡拉麦里地区从后碰撞到陆内伸展的构造转换时间为早石炭世末期—晚石炭世早期,后碰撞阶段岩浆岩以钙碱性I型花岗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为特点,陆内伸展阶段以典型的双峰式岩浆岩(辉长岩+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及A型花岗岩为特点,卡拉麦里地区具有正εNd值的花岗岩类来源于亏损地幔形成的年轻地壳的部分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 卡拉麦里 构造-岩浆演化 花岗岩 后碰撞 陆内伸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SSZ型蛇绿岩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杨梅珍 吴宏恩 杨高学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1-263,共13页
卡拉麦里蛇绿岩带受控于卡拉麦里深大断裂,主要由超镁铁质岩体、镁铁质岩脉和火山熔岩组成。超镁铁质岩体主要由地幔方辉橄榄岩组成,并有纯橄岩和铬铁矿矿石产出。超镁铁质岩石具有低SiO2、高MgO、LREE富集的"V"字形和LREE略... 卡拉麦里蛇绿岩带受控于卡拉麦里深大断裂,主要由超镁铁质岩体、镁铁质岩脉和火山熔岩组成。超镁铁质岩体主要由地幔方辉橄榄岩组成,并有纯橄岩和铬铁矿矿石产出。超镁铁质岩石具有低SiO2、高MgO、LREE富集的"V"字形和LREE略富集型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具有SSZ(supra subduction zone)型的地幔橄榄岩特征。玄武岩、堆晶辉长岩以及辉长闪长岩岩脉具有低Al2O3、TiO2、K2O+Na2O含量,且K2O<Na2O,具相对高的MgO和极低的P2O5含量,具低Ti/V比值(10~20)、低的稀土元素丰度和LREE弱亏损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与洋内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SSZ型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碱性玄武岩则具有洋岛玄武岩特征,具有高Al2O3、TiO2(2.50%~3.43%,平均3.16%)、K2O+Na2O(7.36%~9.40%)、P2O5(0.509%~1.579%,平均0.80%)和Ti/V(>50),相对低MgO(1.84%~2.81%,平均2.60%)的特征,富集不相容元素并具高的稀土元素总量和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洋岛玄武岩特征,代表了洋盆早期洋内热点作用。卡拉麦里蛇绿岩带反映了哈萨克斯坦-准噶尔联合陆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古洋盆经历了洋内热点作用和大洋板块洋内俯冲消减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Z型蛇绿岩 地球化学 构造意义 卡拉麦里 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造山型金成矿系统与区域构造演化 被引量:8
17
作者 顾雪祥 章永梅 +4 位作者 葛战林 陈伟志 徐劲驰 黄岗 陶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4-275,共22页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以金水泉、双泉、南明水、苏吉泉东等为代表的金矿床,构成了一套与晚古生代碰撞造山有关的金成矿系统。矿床夹持于区域性的卡拉麦里深大断裂和清水-苏吉泉大断裂之间,矿化受次级脆-韧性断层控制,以中等至陡倾...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以金水泉、双泉、南明水、苏吉泉东等为代表的金矿床,构成了一套与晚古生代碰撞造山有关的金成矿系统。矿床夹持于区域性的卡拉麦里深大断裂和清水-苏吉泉大断裂之间,矿化受次级脆-韧性断层控制,以中等至陡倾斜的含金石英脉和破碎蚀变岩的形式产于晚古生代浅变质火山沉积岩中。流体包裹体、H-O-S-Pb同位素和热液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具中高温(集中于240~330℃)、低盐度(<6%NaCleq)、富CO2的变质流体特征,成矿物质来自赋矿的火山沉积岩系,流体不混溶(相分离)和水-岩反应(围岩硫化作用)是导致金沉淀的主要机制,成矿深度变化于7~15 km之间,成矿时代约为314 Ma。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研究区的构造体制由挤压向走滑或走滑伸展转换,构造应力的释放导致深部变质脱水形成的低盐度CO2-H2O-NaCl±CH4含金流体,沿走向NW至近EW向的走滑剪切断裂向地壳浅部流动,并在脆-韧性过渡带或脆性变形带的次级断裂中形成含金石英脉及蚀变岩型金矿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型金矿床 成矿系统 区域构造演化 卡拉麦里 准噶尔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辉长岩斜锆石U-Pb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漫 第鹏飞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9年第5期678-686,共9页
卡拉麦里蛇绿岩带是东准噶尔重要的组成部分,该蛇绿岩带沿卡拉麦里山呈NWW向展布,延伸约400km,主要由橄榄岩、辉长岩、斜长花岗岩和少量的硅质岩组成。选取蛇绿岩带西段呈团块状出露的辉长岩斜锆石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得出,辉... 卡拉麦里蛇绿岩带是东准噶尔重要的组成部分,该蛇绿岩带沿卡拉麦里山呈NWW向展布,延伸约400km,主要由橄榄岩、辉长岩、斜长花岗岩和少量的硅质岩组成。选取蛇绿岩带西段呈团块状出露的辉长岩斜锆石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得出,辉长岩谐和年龄为(434.4±2.7)Ma(MSWD=0.87),加权平均年龄为(436.4±2.5)Ma(MSWD=0.59),属早志留世。截至目前,该年龄是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岩中测得的最早年龄,标志着卡拉麦里洋盆在早志留世就已经开始拉张形成,即在扎河坝—阿尔曼太蛇绿岩所代表的洋盆闭合前,卡拉麦里洋盆就已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辉长岩 斜锆石 早志留世 卡拉麦里 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石炭系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樊海龙 郭建明 +3 位作者 张生银 张顺存 郭晖 刘翔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98-1008,共11页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构造带两侧广泛发育区域性石炭系火山岩,为探讨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对构造带西南侧白碱沟、帐篷沟、火福公路的火山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火山岩以钙碱性为主,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其TFe2O3、TiO2、P...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构造带两侧广泛发育区域性石炭系火山岩,为探讨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对构造带西南侧白碱沟、帐篷沟、火福公路的火山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火山岩以钙碱性为主,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其TFe2O3、TiO2、P2O5、MgO、MnO、TiO2含量明显下降。流纹岩具高的SiO2(68.24%~74.15%)、K2O+Na2O(8.71%~9.89%),低CaO(0.19%~0.60%)、MgO(0.03%~0.06%)、TiO2(0.19%~0.21%);安山岩具高TFe2O3(3.63%~12.58%);玄武岩具高CaO(13.00%~16.84%)、MgO(3.72%~4.33%)、TiO2(1.28%~1.51%),低K2O(0.42%~0.74%)。中基性火山岩球粒陨石标准化图呈较为平坦的右倾分布型式,具微弱的δEu负异常(0.753~1.042,均值为0.894)和δCe正异常(1.021~1.070);流纹岩显示明显的δEu负异常(均值为0.251)。εNd(t)值(4.73~7.22)、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特征均表明有碰撞前岛弧岩浆组分加入到亏损地幔源区。综合磨拉石建造、前人年代学及同位素数据认为,晚石炭世是东准噶尔构造体制转换的过渡期,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形成于后碰撞伸展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火山岩 后碰撞期 卡拉麦里 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岩中斜长角闪岩的发现与洋中脊构造环境的确认 被引量:14
20
作者 黄岗 牛广智 +2 位作者 王新录 郭俊 宇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8-370,共13页
在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带中新发现了斜长角闪岩,主要呈透镜状夹持于变质橄榄岩之中。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斜长角闪岩锆石U-Pb年龄为(402.7±4.9)Ma,表明其原岩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S... 在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带中新发现了斜长角闪岩,主要呈透镜状夹持于变质橄榄岩之中。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斜长角闪岩锆石U-Pb年龄为(402.7±4.9)Ma,表明其原岩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分析表明,斜长角闪岩的原岩可能为变辉长岩,样品SiO_2含量为47.58%~50.57%,MgO含量为8.04%~9.12%及对应的Mg#值为63.89~67.64,Ni和Cr含量分别为68.9×10^(-6)~99.2×10^(-6)和306×10^(-6)~398×10^(-6),与洋中脊拉斑玄武岩一致。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弱亏损型至平坦型,微量元素蛛网图总体与N-MORB相似,无明显的Nb、Ta Zr、Hf及Ti的亏损,各元素的丰度也与N-MORB接近。样品均具有较高εNd(t)值(8.7~9.2),表明其原始岩浆来源于亏损地幔。在TiO_2-FeOT/MgO和Th-Ta-Hf/3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所有样品均落入洋中脊玄武岩区域内。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认为斜长角闪岩可能形成于洋中脊构造环境,代表了被肢解的古洋盆岩石圈残片,应为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岩的组成部分,揭示了该洋盆的开启时限至少可追溯至早泥盆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岩 斜长角闪岩 SR-ND同位素 MORB 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