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准噶尔北缘两类钙碱性花岗岩特征及其构造-成矿意义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栋 路彦明 +3 位作者 潘爱军 朝银银 范俊杰 张玉杰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2期51-71,共21页
依据前人对东准噶尔地区花岗岩类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将东准噶尔北缘钙碱性花岗岩划分为两类:一类为俯冲钙碱性花岗岩;另一类为后碰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对比研究发现,两类钙碱性花岗岩存在系统差异,兼具有相似性。岩石... 依据前人对东准噶尔地区花岗岩类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将东准噶尔北缘钙碱性花岗岩划分为两类:一类为俯冲钙碱性花岗岩;另一类为后碰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对比研究发现,两类钙碱性花岗岩存在系统差异,兼具有相似性。岩石地球化学特点差异表现为俯冲钙碱性花岗岩,显示亲岛弧岩浆性,后碰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具有陆内后碰撞深成岩浆的特点。两者之间的相似性表明,造山带内花岗岩类由俯冲钙碱性→后碰撞高钾钙碱性系列演化是由于俯冲造山向碰撞造山快速转化、空间上位于同一造山带内,源区岩浆有双重性的特点。钙碱性花岗岩产出的构造环境具有多样性,成岩过程受造山带不同演化阶段相应构造背景制约,洋陆俯冲的岛弧环境和陆内造山的后碰撞环境分别是俯冲钙碱性和后碰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埃达克质岩浆亲和性显示俯冲钙碱性花岗岩与部分后碰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均有形成不同背景(岛弧和后碰撞)斑岩型矿床的潜力。后碰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与IOCG型矿床的空间联系,表明造山带伸展背景的后碰撞环境,也可能是IOCG型矿床产出的构造背景。两类钙碱性花岗岩构造背景的差异可能初步印证了具有岛弧斑岩型矿床的哈腊苏-卡拉先格尔和IOCG型矿床的老山口南东一带成矿环境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钙碱性花岗岩 俯冲 后碰撞 成矿环境 东准噶尔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北缘早石炭世构造体制转变:来自碱性花岗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制约 被引量:17
2
作者 梁培 陈华勇 +4 位作者 韩金生 吴超 张维峰 赵联党 王云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221,共20页
新疆东准噶尔北缘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结合部位,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疆北部最重要的成矿带之一。老山口碱性花岗岩和乔夏哈拉碱性花岗岩即位于该区域,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其结晶年龄分别为33... 新疆东准噶尔北缘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结合部位,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疆北部最重要的成矿带之一。老山口碱性花岗岩和乔夏哈拉碱性花岗岩即位于该区域,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其结晶年龄分别为330.5±3.5 Ma和331.1±3.1 Ma。结合区域内存在的多处近同时期的碱性花岗岩(布尔根碱性花岗岩、哈腊苏碱性花岗斑岩、乌图布拉克碱性花岗岩),指示东准噶尔北缘存在一期重要的早石炭世碱性花岗岩岩浆活动,并大致可分为东、中、西三段。这些早石炭世碱性花岗岩具有高硅(SiO_2=67.14%~83.02%)、富碱(Na_2O+K_2O=5.37%~10.73%)、低钛(TiO_2=0.04%~0.23%)、贫钙(CaO=0.04%~1.19%)的特征,与典型A型花岗岩特征相类似,成因类型上属A1型花岗岩,个别具有A2-A1型花岗岩过渡性质。微量元素组成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及高场强元素Nb、Zr、Hf、Th,亏损Ba、Sr、P、Eu、Ti的特征。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LREE/HREE=3.42~8.11),具强烈的负Eu异常(δEu=0.03~0.74),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右倾海鸥型。岩石具有较高的ε_(Hf)(t)(7.6~12.4)和ε_(Nd)(t)值(5.4~6.9)。上述特征表明,这些碱性岩的母岩浆具有复杂的成因,推测为幔源岩浆底侵到下地壳,促使下地壳先存的富Nb玄武岩部分熔融,并发生岩浆混合,经过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形成。综合本文数据及地质事实,我们认为东准噶尔北缘在358 Ma部分地区开始进入板内后造山伸展环境,即板内早期环境,但早石炭世(360~327 Ma)整体处于由后碰撞向板内后造山环境转化的过渡阶段。东准噶尔北缘东、中、西段进入板内环境的时间不尽相同,可能与其多俯冲岛弧系统拼贴增生时代的不均一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准噶尔北缘 碱性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板内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北缘老山口矿区花岗质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吕书君 杨富全 +1 位作者 柴凤梅 耿新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71-982,共12页
东准噶尔北缘老山口铁铜金矿区花岗质岩体主要有石英闪长岩、黑云母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斑岩和闪长(玢)岩。对黑云母闪长岩和正长斑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闪长岩SiO2含量介于54.43%~55.10%,Al2O3和CaO含量分别... 东准噶尔北缘老山口铁铜金矿区花岗质岩体主要有石英闪长岩、黑云母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斑岩和闪长(玢)岩。对黑云母闪长岩和正长斑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闪长岩SiO2含量介于54.43%~55.10%,Al2O3和CaO含量分别为16.92%~17.64%和5.35%~5.94%,Mg#值为(51.95~55.96),富碱(K2O+Na2O=9.0%~9.43%)和高钾(K2O/Na2O=1.32~1.74);与之相比,正长斑岩的SiO2(59.96%~63.60%)、Al2O3(18.15%~19.13%)和Mg#(30.16~48.20)、全碱(K2O+Na2O=11.81%~13.17%)含量偏高,CaO含量(1.13%~2.47%)和K2O/Na2O比值(1.1~1.53)偏低。它们属钾玄质系列岩石。所有岩石富集LREE和Rb、K、Pb、Sr和Zr,相对亏损Nb、Ta和Ti,是晚古生代准噶尔古大洋俯冲的产物。黑云母闪长岩是俯冲板片熔体和富含钾的地幔楔熔体深侵位的产物,正长斑岩为黑云母闪长岩原始岩浆经角闪石和辉石的分离结晶后又经钾长石堆晶和角闪石残余岩浆浅侵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体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老山口 东准噶尔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北缘老山口铁-铜-金矿床古生代岩浆岩锆石U-Pb年代学、氧逸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梁培 陈华勇 +1 位作者 吴超 刘振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6-118,共23页
老山口矿床位于新疆东准噶尔北缘,是区域内重要的铁-铜-金矿床。矿区内岩浆岩发育广泛,对其中的奥陶纪玄武安山岩(约449Ma),奥陶纪安山岩(约447Ma),泥盆纪火山岩(393~376Ma)、二长闪长岩(约379Ma)、黑云母闪长岩(约379Ma)、石英正长岩(... 老山口矿床位于新疆东准噶尔北缘,是区域内重要的铁-铜-金矿床。矿区内岩浆岩发育广泛,对其中的奥陶纪玄武安山岩(约449Ma),奥陶纪安山岩(约447Ma),泥盆纪火山岩(393~376Ma)、二长闪长岩(约379Ma)、黑云母闪长岩(约379Ma)、石英正长岩(约376 Ma)、细粒闪长岩(约370 Ma),石炭纪碱性花岗岩(约330Ma)和粗粒闪长玢岩(约310Ma)进行了成岩年代学的统计和测试,结果表明老山口矿床存在3期岩浆活动:450~440Ma、约390~370Ma以及330~310Ma。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可知,其中450~440 Ma和390~370Ma的岩浆活动形成于不同时期俯冲相关的岛弧环境,而330~310Ma的岩浆活动则形成于后碰撞-板内伸展环境。根据铜-金矿化的时代,可将矿区内的岩浆岩分为3期:成矿前、同成矿及成矿后。老山口同成矿期岩浆岩(泥盆纪火山岩、二长闪长岩、闪长玢岩和黑云母闪长岩)具有相对较高的(Eu/Eu*)N、(Ce/Ce*)N和CeⅣ/CeⅢ值,分别为0.13~0.86、1.14~445.92和33.34~1 165.04,说明铁-铜-金矿化与高氧逸度的岩浆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准噶尔北缘 老山口铁-铜-金矿床 锆石U-PB年代学 锆石微量元素 氧逸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北缘两类花岗质岩石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栋 路彦明 +3 位作者 范俊杰 潘爱军 张玉杰 朝银银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7-592,共16页
对东准噶尔北缘造山带内花岗质岩石以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为主的对比研究发现,该区主要存在两类花岗质岩石:造山带钙碱性花岗岩类和富碱花岗岩类。部分钙碱性花岗岩与新疆北部的埃达克质岩具有相似的岩浆亲和性,而富碱花岗岩更多的表现出... 对东准噶尔北缘造山带内花岗质岩石以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为主的对比研究发现,该区主要存在两类花岗质岩石:造山带钙碱性花岗岩类和富碱花岗岩类。部分钙碱性花岗岩与新疆北部的埃达克质岩具有相似的岩浆亲和性,而富碱花岗岩更多的表现出碱性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点。两类花岗质岩石分别产于大陆碰撞造山带造山演化的俯冲环境和陆内后碰撞环境,并且在空间上并存于同一造山带演化体制内。钙碱性花岗岩即出现在大陆造山带演化的俯冲造山阶段,也产出于陆内后碰撞阶段,富碱花岗岩是后碰撞环境伸展时期的标志产物,标志着碰撞造山运动的结束。钙碱性花岗岩构造环境的多样性可能初步印证了具有大型斑岩成矿潜力的卡拉先格尔和IOCG成矿作用的老山口南东一带成岩成矿构造环境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两类花岗质岩石 构造环境后碰撞作用 东准噶尔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地块东北缘志留纪碱性玄武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赵浩 廖群安 +4 位作者 肖典 罗婷 王良玉 尹庭旺 刘鸿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86-600,共15页
在准噶尔地块东北缘莫钦乌拉山发现一套陆相火山岩,其与下伏中-上奥陶统庙尔沟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粗安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34.4±2.2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志留世。火山岩岩石组合为碱玄岩、玄武粗安岩、粗安岩和相应的火... 在准噶尔地块东北缘莫钦乌拉山发现一套陆相火山岩,其与下伏中-上奥陶统庙尔沟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粗安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34.4±2.2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志留世。火山岩岩石组合为碱玄岩、玄武粗安岩、粗安岩和相应的火山碎屑岩,属于强碱性-碱性火山岩系列。SiO_2含量在45.6%~54.4%之间,富碱(Na_2O+K_2O=6.75%~9.10%),高的TiO_2(0.85%~1.42%)和Al_2O_3(17.75%~20.0%)含量,低Mg#(25.1~55.6),里特曼指数δ为3.63~9.68,玄武岩基质中出现碱性长石和白榴石。岩石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N=4.22~6.09,Eu负异常不明显,富集LILE,亏损HFSE,具明显的Nb、Ta、Ti负异常。样品值为0.7033~0.7046,具低正值(+2.13^+4.16)显示了来源于亏损地幔的特征,但在富碱、强烈富集LILE和低值(~0.5122)等方面又显示了源区富集的特征,富集原因可能为地壳再循环或上升过程遭受地壳混染。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Zr-Zr/Y、Ti/1000-V图解,推测早志留世碱性玄武岩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准噶尔微陆块与北部阿尔泰-蒙古微陆块碰撞造山后的板内伸展环境,可能代表了北部卡拉麦里洋盆最初期的陆内拉张阶段,这表明志留纪是准噶尔地块东北缘碰撞挤压到伸展拉张的构造转换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地块北缘 角度不整合 早志留世 碱性玄武岩 板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炭系烃源岩生烃演化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圣柱 梅文科 +4 位作者 熊峥嵘 白仲才 熊伟 于洪洲 鲍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7-680,共14页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炭纪沟弧盆环境发育多种类型的烃源岩,为落实主力烃源岩高效供烃区,指导该区油气勘探,基于钻井、露头烃源岩样品有机地球化学及生烃热模拟实验等测试数据,地质—地化相结合,对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烃机制、生烃潜力、生...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炭纪沟弧盆环境发育多种类型的烃源岩,为落实主力烃源岩高效供烃区,指导该区油气勘探,基于钻井、露头烃源岩样品有机地球化学及生烃热模拟实验等测试数据,地质—地化相结合,对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烃机制、生烃潜力、生烃演化过程及供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区石炭系主要发育泥岩、凝灰质泥岩和碳质泥岩3种类型的烃源岩;不同类型的烃源岩生烃母质构成、生烃活化能分布不同,其生烃潜力及生烃演化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即泥岩相对低成熟演化阶段快速生烃,凝灰质泥岩持续缓慢生烃,碳质泥岩相对高成熟演化阶段快速生烃;后期构造改造、沉积充填及地温场演化联合控制了烃源岩生烃热演化过程及供烃特征。依据烃源岩生烃与油气散失时空耦合,划分出高效生烃—低散失—高效供烃、高效生烃—较高散失—较高效供烃、较高效生烃—低散失—较高效供烃、较高效生烃—高散失—低效供烃、低效生烃—高散失—低效供烃和低效生烃—低散失—低效供烃6种供烃模式。石北、滴水泉等凹陷属较高效生烃—低散失—较高效供烃单元,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为最有利的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生烃活化能 生烃演化模式 沟弧盆环境 烃源岩 石炭系 准噶尔盆地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炭系滴水泉组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石冰清 黄建华 张方圆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5718-5722,5727,共6页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炭系烃源岩在准东和腹部地区分布广泛,结合露头资料、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对准噶尔东北缘地区石炭系烃源岩的丰度、类型、成熟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评价,研究区烃源岩以凝灰岩和沉凝灰岩为主,是一套有机质丰度较高...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炭系烃源岩在准东和腹部地区分布广泛,结合露头资料、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对准噶尔东北缘地区石炭系烃源岩的丰度、类型、成熟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评价,研究区烃源岩以凝灰岩和沉凝灰岩为主,是一套有机质丰度较高的混合偏腐殖型的成熟烃源岩,具有较高的成烃潜力。其油气主要分布在五彩湾凹陷、三个泉凸起上,该区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以中等—好为主,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有机质基本上处于成熟演化阶段,充分证实石炭系在准噶尔东北缘是一套有效的烃源岩,在该区寻找石炭系原油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北缘 石炭系 烃源岩特征 生烃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东北缘喀拉通克地区侏罗纪粗安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松柏 窦虎 +3 位作者 张为民 彭志军 张雷 张文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19-1529,共11页
在准噶尔东北缘富蕴县喀拉通克地区,在原划石炭系姜巴斯套组中新发现了数条粗安质潜火山岩脉,岩石具富钠铝、贫镁铁特征;稀土总量ΣREE为147. 58×10-6~176. 53×10-6,轻稀土相对富集且发生显著分异,重稀土相对亏损;大多数高场... 在准噶尔东北缘富蕴县喀拉通克地区,在原划石炭系姜巴斯套组中新发现了数条粗安质潜火山岩脉,岩石具富钠铝、贫镁铁特征;稀土总量ΣREE为147. 58×10-6~176. 53×10-6,轻稀土相对富集且发生显著分异,重稀土相对亏损;大多数高场强元素略微贫化,大离子元素略为富集,为碱性玄武岩浆分异作用的产物;采用LA-ICPMS测得粗安岩中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为181. 9±0. 7 Ma,为早侏罗世,其证实了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存在早侏罗世岩浆活动,对准噶尔东北缘下石炭统的厘定与划分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地球化学研究为解决新疆东北部中生代岩浆活动提供了研究性资料,对于研究环准噶尔盆地乃至新疆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锆石U-PB年龄 粗安岩 姜巴斯套组 喀拉通克 准噶尔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铁氧化物-铜-金(IOCG)矿床的基本特征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伟 赵新福 +1 位作者 李晓春 周美夫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9-118,共20页
铁氧化物-铜-金(Iron Oxide-Copper-Gold,IOCG)矿床是Hitzman et al.(1992)提出的一个新矿床类型。该概念的提出与澳大利亚Olympic Dam超大型矿床的发现有关,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上同类新矿床的发现,引起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 铁氧化物-铜-金(Iron Oxide-Copper-Gold,IOCG)矿床是Hitzman et al.(1992)提出的一个新矿床类型。该概念的提出与澳大利亚Olympic Dam超大型矿床的发现有关,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上同类新矿床的发现,引起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国IOCG矿床的研究起步较晚,在IOCG概念提出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国内外公认的IOCG矿床报道。近年来,通过对一些Fe-Cu矿床的实例研究,目前已初步确立中国西南康滇地区、东准噶尔北缘和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等Fe-Cu成矿带具有类似于IOCG的成矿特征,并且在矿床形成时代、机制及构造背景等成因问题上取得诸多进展。成矿时代上,康滇Fe-Cu成矿省形成于元古代,包括有~1. 65和~1. 0Ga两期主成矿事件,分别对应于区域上的两期板内岩浆作用,说明Fe-Cu矿化与大陆裂谷背景相关。东准噶尔北缘和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成矿带均形成于古生代,分别为295~320Ma和~380Ma,被认为可能与陆缘盆地闭合有关。三个成矿带中Fe-Cu矿床围岩均为火山-沉积地层、均具有早期Fe矿化和晚期Cu矿化为主的特征且大部分矿床与同期侵入岩体没有明显空间关系,但在蚀变矿物组合及金属元素富集程度、流体特征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差别。例如康滇成矿省的蚀变组合以成矿前区域Na化、Fe矿化期Fe-Na-(Ca)化及铜矿化期K化和碳酸盐化等为特点;矿体在空间上常与大小不等的热液角砾岩筒共生;各矿床不同程度地富集REE、Mo、Au、Co等金属;成矿流体上早期以高温、中高盐度的岩浆热液为主,而成矿晚期则有更多非岩浆流体(盆地水、地层水或大气降水等)的加入。这些特点与世界上典型的IOCG矿床(特别是前寒武纪矿床)基本一致,因此目前为止,康滇成矿省作为中国的典型IOCG矿床而受国内外认可的程度相对较高。东准噶尔北缘与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成矿带矿化特征较为相似,最新研究显示这些矿床中非岩浆流体(如盆地卤水、地层水等)对Fe-Cu矿化的贡献更大、成矿发生于陆缘盆地闭合期等,可能与南美中安第斯成矿带IOCG矿床更为类似。但是,部分矿床在成矿前均显示有明显的矽卡岩化,甚至个别矿床中矿体、岩体和矽卡岩具紧密时空关系而类似于矽卡岩矿床;多数矿床除Fe和Cu外,所含金属元素比较单一。这些特点一定程度上导致这两个矿带Fe-Cu矿床归属于矽卡岩还是IOCG矿床的问题上仍存在不少争议,尚待进一步的探索和讨论。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本文也对中国IOCG矿床今后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展望,包括不少矿床Fe-Cu矿化空间上分离的原因、不同地球化学行为差异较大的成矿元素(如Co、Ni与REE、U、Mo等)在矿床中均有富集的原因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CG矿床 康滇成矿省 东准噶尔北缘成矿带 天山阿齐山-雅满苏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美丽断裂带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成因演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姜颜良 吴孔友 +5 位作者 李天然 孙文洁 纪杰 刘芋杰 张冠杰 董文馨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2-799,共8页
克拉美丽断裂带作为中亚造山带的一级盆缘断裂带,控制着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的形成和演化,是解析盆-山耦合的关键要素。该断裂带因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叠加,构造变形错综复杂。目前对克拉美丽断裂带的形成与演化存在许多认识上的分歧,... 克拉美丽断裂带作为中亚造山带的一级盆缘断裂带,控制着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的形成和演化,是解析盆-山耦合的关键要素。该断裂带因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叠加,构造变形错综复杂。目前对克拉美丽断裂带的形成与演化存在许多认识上的分歧,对演化过程中不同构造阶段的构造变形特征还缺少系统的研究。文中通过野外露头踏勘、实测及剖面演化分析,对克拉美丽断裂带构造变形特征、变形机制、形成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1)克拉美丽断裂带是一条至今仍在活动的脆-韧性右旋压扭断裂带,具有多期活动性,发育大量派生构造,其展布及力学性质符合Harding应变椭圆模式;2)克拉美丽断裂带东段分形维数值为0.966,西段分形维数值为1.109,证实了克拉美丽断裂带的东西分段特征和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碰撞造山时期西强东弱的特点;3)克拉美丽断裂带开始形成于石炭纪晚期,经历了挤压—走滑—再挤压的复合应力背景,挤压主要发生在海西中晚期及喜山期,右旋走滑始于印支期,燕山期最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分形维数 成因演化 克拉美丽断裂带 准噶尔盆地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