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钧霆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60,共5页
本文利用1992年-2003年SITC四分位贸易数据分别对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制造业的总体产业内贸易、垂直型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规模因素对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起到了正面的影响... 本文利用1992年-2003年SITC四分位贸易数据分别对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制造业的总体产业内贸易、垂直型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规模因素对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起到了正面的影响。人均GDP差异与3种类型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变动方向相反,这说明需求结构的相似性在中国与东亚经济体产业内贸易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外国直接投资与贸易自由化因素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对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具有正效应,但在此以后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东亚各经济体的地理位置、政治文化等因素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贸易不平衡因素对产业内贸易水平测算中的低估作用不能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东亚经济体 产业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东亚经济体的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
2
作者 徐笑丁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22-128,共7页
从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逐渐恢复后,东亚国家在东亚经贸合作尤其是近年来“10+3”自由贸易区前景比较乐观的情况下,面临如何对本地区的货币安排进行选择的问题。根据最优货币区(OCA)理论的早期标准,对欧盟建立欧元前的经济基础与东亚各国... 从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逐渐恢复后,东亚国家在东亚经贸合作尤其是近年来“10+3”自由贸易区前景比较乐观的情况下,面临如何对本地区的货币安排进行选择的问题。根据最优货币区(OCA)理论的早期标准,对欧盟建立欧元前的经济基础与东亚各国当前的经济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只有在经济开放度、产品多样化程度以及通胀率的差异程度等方面,东亚国家与欧盟类似,能够较好地满足最优货币区的假设标准。而在其他标准上,由于欧盟的实证经验不能充分证明这些条件确实有效,因此,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早期标准可以被视作加入或建立单一货币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货币区 东亚经济体 单一货币 货币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金融危机对东亚经济体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黄莺 《亚非纵横》 2009年第2期7-13,59,共7页
2007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渐演变成席卷世界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2008年随着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接连陷入衰退,世界经济走到危机的边缘。作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东亚经济体也不免受到波及。虽然到目前为止东亚银行体系受到的影响有限,... 2007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渐演变成席卷世界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2008年随着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接连陷入衰退,世界经济走到危机的边缘。作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东亚经济体也不免受到波及。虽然到目前为止东亚银行体系受到的影响有限,但由于东亚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发达市场,而且许多经济体金融业较为开放,国际金融危机因此通过股市、汇市、出口对东亚经济造成了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东亚发展中经济体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主要经济体农业转型进程的共同趋向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启示——以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为例
4
作者 罗浩轩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2,共3页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合理展开可以将与中国土地禀赋相似的东亚主要经济体农业转型的经验作为基础。本研究以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东亚主要经济体农业转型展现出的鼓励农业规模经营、以资本下乡和技术下乡带动农业...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合理展开可以将与中国土地禀赋相似的东亚主要经济体农业转型的经验作为基础。本研究以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东亚主要经济体农业转型展现出的鼓励农业规模经营、以资本下乡和技术下乡带动农业工业化、以土地节约型技术为主的技术选择以及大规模农业兼业化、渐进式形成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等共同趋向。这些共同趋向为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包括全面放开农地流转约束、全力推动农业劳动力转移、多措并举优化农业支持政策以及强调乡村振兴战略的针对性、延续性和自主性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主要经济体 农业转型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农业规模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主要经济体的比较优势、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石柳 张捷 《产经评论》 2013年第2期133-149,共17页
本文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了东亚主要经济体的细分农业和制造业的行业比较优势,发现各经济体的比较优势与其要素禀赋密切相关。但近几年来东亚各经济体的比较优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贸易结构正逐渐转变为以资本、技术密集型... 本文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了东亚主要经济体的细分农业和制造业的行业比较优势,发现各经济体的比较优势与其要素禀赋密切相关。但近几年来东亚各经济体的比较优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贸易结构正逐渐转变为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以贸易互补指数测算东亚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互补性,发现日本与东盟、韩国与东盟、中国与东盟总体上呈互补关系,中国与日本、中国与韩国总体上呈竞争互补关系,而日本与韩国为竞争关系。最后,为深入考察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本文测算了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之间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相似指数,认为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重工业产品的出口趋同态势日趋明显,双方在争夺世界市场中竞争激烈,但整体上中国与东盟仍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主要经济体 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 互补性 竞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以东亚新兴经济体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海波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2010年第5期150-154,共5页
本论文选取东亚新兴经济体6个国家(地区)为样本,利用1985~2008年的时序数据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就业效应,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对香港、新加坡的就业具有补充效应,对韩国、泰国、菲律宾的就业具有替代效应;从具体产业看,对外直... 本论文选取东亚新兴经济体6个国家(地区)为样本,利用1985~2008年的时序数据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就业效应,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对香港、新加坡的就业具有补充效应,对韩国、泰国、菲律宾的就业具有替代效应;从具体产业看,对外直接投资对商贸业就业具有补充效应,对制造业(新加坡除外)和建筑业(中国除外)就业一般具有替代效应,对金融业(菲律宾除外)就业一般具有补充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就业效应 东亚新兴经济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先进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3
7
作者 祝洪娇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9-92,共4页
从国际社会的发展来看,很多国家在进入到中等收入阶段后,就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因此,进入到中等收入阶段后的国家(地区)必须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战略,才能成功迈向高收入国家(地区)行列,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等东... 从国际社会的发展来看,很多国家在进入到中等收入阶段后,就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因此,进入到中等收入阶段后的国家(地区)必须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战略,才能成功迈向高收入国家(地区)行列,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等东亚先进经济体在这方面获得巨大成功。当前,我国已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及时总结东亚先进经济体的成功发展经验,可以为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东亚先进经济体 经验与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主要经济体收入分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沈红芳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4年第3期16-24,87,共10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流行的收入分配理论及其衡量方法,比较研究了东亚各类经济体的收入分配情况。在加深对东亚经济发展多样性认识的同时,论证库兹涅茨的有关收入分配“倒U型曲线”的理论是不完全符合东亚发展中经济体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 东亚发展中经济体 收入分配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新兴经济体的医院改革 被引量:1
9
作者 冯文 《中国医院管理》 2013年第6期75-76,共2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东亚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福利状况逐渐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东亚新兴经济体在医院改革中,从整合社会化医疗保险项目、控制行业机构、所有制管制、约束专业权力等多个方面入手,调整医疗服务供给体系与政...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东亚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福利状况逐渐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东亚新兴经济体在医院改革中,从整合社会化医疗保险项目、控制行业机构、所有制管制、约束专业权力等多个方面入手,调整医疗服务供给体系与政府、患者、医疗保险支付方之间的关系,以及医疗服务供给体系的内部结构和内部关系,为中国的医疗服务改革提供了很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新兴经济体 医院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东亚新兴经济体的正货币错配问题
10
作者 余波 杜晓蓉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21,共6页
本文分析了近几年来东亚新兴经济体的特殊货币错配现象——净外币资产为正数的正货币错配。正货币错配的出现与东亚的经济发展模式密切相关。虽然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净外币资产为负数的货币错配风险,但正货币错配的逆资产负债... 本文分析了近几年来东亚新兴经济体的特殊货币错配现象——净外币资产为正数的正货币错配。正货币错配的出现与东亚的经济发展模式密切相关。虽然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净外币资产为负数的货币错配风险,但正货币错配的逆资产负债表效应、美德两难效应等已经阻碍了东亚经济的健康发展。控制正货币错配风险,既需要国家货币金融管理的完善,也离不开东亚区域的货币金融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货币错配 东亚新兴经济体 逆资产负债表效应 美德两难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可 《南洋问题研究》 2001年第3期18-23,共6页
本文论述了东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东亚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指出东亚的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是导致2001年经济衰退的直接原因。
关键词 东亚经济体 电子信息产品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经济失衡与中国流动性过剩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继勇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453-453,共1页
关键词 全球经济失衡 中国流 美国经常项目赤字 东亚经济体 工业化国家 世界范围 经常账户 外汇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反思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长生 张茵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22-25,共4页
出口导向战略是"东亚模式"的核心内容之一。东亚各经济体实施这一战略有其必然性,也因此而取得了很大成功。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东亚传统的出口导向战略提出了严峻挑战,东亚各经济体未能及时进行战... 出口导向战略是"东亚模式"的核心内容之一。东亚各经济体实施这一战略有其必然性,也因此而取得了很大成功。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东亚传统的出口导向战略提出了严峻挑战,东亚各经济体未能及时进行战略调整,致使出口导向战略面临巨大困难。出口导向战略的本质精神是外向与开放,这与当前日益加强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一致的,丢弃这一战略不是明智之举。但是,此次亚洲金融危机也充分说明了调整和改革出口导向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经济体 出口导向战略 金融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外汇储备集体管理与区域福利增进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权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6-114,共9页
近年来,东亚经济体逐渐累积了与其经济规模极不相称的外汇储备。在没有区域协调与约束的情况下,东亚经济体竞争性增持会造成区域福利损失。在测算超额外汇储备规模的基础上,东亚超额外汇储备的两种使用途径对区域整体的福利改进程度可... 近年来,东亚经济体逐渐累积了与其经济规模极不相称的外汇储备。在没有区域协调与约束的情况下,东亚经济体竞争性增持会造成区域福利损失。在测算超额外汇储备规模的基础上,东亚超额外汇储备的两种使用途径对区域整体的福利改进程度可采用变量分解法进行度量。建立外汇储备库改进了区域整体福利,但与完善的区域金融市场所能发挥的产出平滑和消费保险相比仍相去甚远。东亚经济体若将超额外汇储备用于区域金融市场发展,区域整体的福利水平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汇储备 产出平滑 东亚经济体 区域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债券市场发展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欧明刚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77,共7页
东亚危机过后,东亚许多国家都把发展债券市场作为解决金融体系脆弱性的重要任务,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债券市场发展的重大措施,使债券市场特别是公司债券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从东亚主要经济体特别是马来西亚债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经... 东亚危机过后,东亚许多国家都把发展债券市场作为解决金融体系脆弱性的重要任务,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债券市场发展的重大措施,使债券市场特别是公司债券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从东亚主要经济体特别是马来西亚债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经验来看,债券市场发展特别是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需要总体规划、统一监管体制、更新监管理念和完善市场基础设施。这些对于在东亚经济体中债券市场发展相对落后的中国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发展 公司债券市场 东亚经济体 东亚危机 重要任务 金融体系 发展过程 马来西亚 总体规划 发展需要 监管体制 基础设施 监管理念 借鉴意义 脆弱性 出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东亚最优汇率制度选择
16
作者 何慧刚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63,共5页
东亚经济体的汇率制度选择面临两难困境一事表明,东亚汇率制度选择必须进行区域汇率制度合作。东亚经济条件的实证分析表明,东亚汇率合作中最优汇率制度安排应该是共同钉住货币篮子汇率制度,以推动东亚汇率制度一体化,最终实现亚洲单一... 东亚经济体的汇率制度选择面临两难困境一事表明,东亚汇率制度选择必须进行区域汇率制度合作。东亚经济条件的实证分析表明,东亚汇率合作中最优汇率制度安排应该是共同钉住货币篮子汇率制度,以推动东亚汇率制度一体化,最终实现亚洲单一货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汇率合作 汇率制度选择 两难困境 最优选择 东亚经济体 最优 汇率制度安排 单一货币区 实证分析 经济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危机后东亚双边货币互换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雅坤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70-71,共2页
本文从货币互换与流动性救援之间的关系出发,分析了东亚双边货币互换和金融合作的趋势,并对中国如何参与双边货币互换体系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流动性救援 东亚经济体 双边货币互换 金融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7年和2008年金融危机对东亚的传染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杜晓蓉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38,共5页
对金融危机国际传染的贸易联系、金融联系和纯粹传染这3个主要传染渠道在两次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效果分析表明,2008年金融危机对东亚新兴经济体的传染出现了新特点。不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主要通过金融渠道传播,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最为... 对金融危机国际传染的贸易联系、金融联系和纯粹传染这3个主要传染渠道在两次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效果分析表明,2008年金融危机对东亚新兴经济体的传染出现了新特点。不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主要通过金融渠道传播,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最为直接和重要的传染渠道应是贸易渠道。此外,2008危机的金融传染渠道出现了一个以往未发生的现象:由于东亚新兴经济体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持有的美元资产大增,金融渠道的作用机制出现了镜像效应,即新兴经济体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因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而受到重大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传染性 东亚新兴经济体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解东亚汇率选择的困境——评《美元本位下的汇率:东亚高储蓄两难》 被引量:1
19
作者 鲁政委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东亚经济体 美元本位 高储蓄 汇率 两难 中国金融出版社 破解 亚洲金融危机 选择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愿贸易投资自由化到亚太自由贸易区——2005年APEC的新议题 被引量:5
20
作者 柴瑜 《亚非纵横》 2005年第3期37-41,80,共5页
最近两年,一些APEC成员提出了亚太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并将在2005年韩国的APEC会议上进行讨论。本文介绍了亚太自由贸易区提出的背景,分析了在亚太自贸区提出的情况下东亚的经济一体化可能面临的挑战,指出了亚太自贸区建设的障碍因素。尽... 最近两年,一些APEC成员提出了亚太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并将在2005年韩国的APEC会议上进行讨论。本文介绍了亚太自由贸易区提出的背景,分析了在亚太自贸区提出的情况下东亚的经济一体化可能面临的挑战,指出了亚太自贸区建设的障碍因素。尽管这一设想离实现还比较遥远,但亚太自贸区的发展方向值得关注和研究,特别是未来如何处理这一设想与东亚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关系将是东亚经济体共同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自由贸易区 2005年 贸易投资自由化 东亚经济一体化 议题 自愿 APEC成员 APEC会议 面临的问题 东亚经济体 障碍因素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