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革时代的文学之“难”──在中日韩三国东亚文学论坛的演讲
1
作者 李敬泽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3期5-7,共3页
在进入今天的主题之前,我想先讲一个故事。这里有一个年轻的妻子和妈妈,一个年轻的丈夫,还有一个同样年轻的儿子。
关键词 东亚文学 中日韩三国 变革时代 “难” 论坛 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狂诗创作的三次高潮——从东亚汉文学史的发展角度着眼 被引量:1
2
作者 严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狂诗作为一种特殊的汉诗创作,在日本近世诗坛上有着突出的表现。江户明治时期狂诗的盛行,印证了汉诗扎根在不同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其形式及表现内容都可以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从而演绎出汉诗风格样式的丰富多样性。在长期接受中国文化熏陶... 狂诗作为一种特殊的汉诗创作,在日本近世诗坛上有着突出的表现。江户明治时期狂诗的盛行,印证了汉诗扎根在不同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其形式及表现内容都可以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从而演绎出汉诗风格样式的丰富多样性。在长期接受中国文化熏陶的过程中,日本汉诗人不仅创造出了传统形式的日本汉诗,而且还在努力探求汉诗与日本俗体诗的结合之途。日本狂诗表现出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滑稽和俚俗两大要素的巧妙融合。日本狂诗的演变过程中出现过三次创作高潮期,对市民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近世日本汉诗的一大新变,对近代东亚汉诗发展贡献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汉诗 狂诗特征 中日汉诗比较 东亚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一八事变与东北文学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晓丽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6-193,共8页
重启东北文学概念,考察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文学的流变,借此重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东亚文学中的某些问题。梳理东北沦陷初期《夜哨》文学和《文艺》文学,《夜哨》文学跨域到上海成为中国1930年代抗日文学的先锋及典范;《文艺》文学被沦陷... 重启东北文学概念,考察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文学的流变,借此重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东亚文学中的某些问题。梳理东北沦陷初期《夜哨》文学和《文艺》文学,《夜哨》文学跨域到上海成为中国1930年代抗日文学的先锋及典范;《文艺》文学被沦陷时期的东北文学继承,成为隐微书写、解殖文学一系。而日伪在东北炮制的“满洲文学”成为东亚文学演练场,为东亚被压迫民族文学提供了发表场域,多语言多国族的文学想象、文学作品是思考东亚文学的资源及文化遗产。新的现实、新的形式、新的场域,东北文学为重新描述中国现代文学和东亚文学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东北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东亚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人文”与现代文学研究中的计量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赵薇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2-75,共4页
任何新鲜事物最初引起人们的惊诧莫名和议论纷纷,无外乎那么几种。仅就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法的数字人文而言,无论探索者的步子迈得多么谨慎,难免还是会遭遇恪守审美自主性的人们的莫名抵惧.
关键词 数字人文 东亚文学 文学场域 文学研究 数字文献学 中国现代文学 计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东方古典文学的翻译和研究——当代北欧学界重建世界文学史的趋势 被引量:1
5
作者 宋达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9-115,共7页
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身份构成中可看出,东方文学在1990年代之前是不被北欧重视的,哪怕北欧的亚洲学和非洲学研究颇有成就。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重视东方文学的状况也正在改变:北欧学界在重建世界文学史观和结构过程中,试图把原本区... 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身份构成中可看出,东方文学在1990年代之前是不被北欧重视的,哪怕北欧的亚洲学和非洲学研究颇有成就。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重视东方文学的状况也正在改变:北欧学界在重建世界文学史观和结构过程中,试图把原本区域性的东方文学纳入整个世界文学框架下来考察。本文研究瑞典国家学术委员会耗时近十年的项目"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学和文学史"及成果四卷本《文学史:全球视角》,集中探讨其中的东方古典文学和欧洲文学之间的不可替代性问题,分析北欧学界如何重新认识东方文学的具体情形,以及对西方学界重建世界文学史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北欧学界 阿拉伯和非洲文学 东亚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同人杂志”的发展与流变--以对《文学与知性》的考察为中心
6
作者 权赫律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2-78,共7页
在东亚文学的现代性转型中,“同人杂志”,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许多重要的文学运动,正是以“同人杂志”为中心展开的。在中国,一代名刊《新青年》即是名重一时的同人刊物。后来的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所办的期刊,也多是以“同人杂... 在东亚文学的现代性转型中,“同人杂志”,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许多重要的文学运动,正是以“同人杂志”为中心展开的。在中国,一代名刊《新青年》即是名重一时的同人刊物。后来的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所办的期刊,也多是以“同人杂志”的模式运转。可以说,中国“新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文学 杂志 知性 流变 韩国 现代性转型 《新青年》 文学研究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外》与《花上》:比较视野下的“花间范式”
7
作者 叶晔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0-220,共11页
日本室町后期的五山汉诗选集《花上集》,据《花间集》改名而来。较之王沂孙《花外集》在词体内部对"花间范式"的突破,《花上集》因其"词外""方外""域外"的特征,造成了多种距离下的陌生感,有助... 日本室町后期的五山汉诗选集《花上集》,据《花间集》改名而来。较之王沂孙《花外集》在词体内部对"花间范式"的突破,《花上集》因其"词外""方外""域外"的特征,造成了多种距离下的陌生感,有助于我们反思"花间"的本意及其诗学特质。《花外》与《花上》,不只是《花间集》接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还是返观"花间范式"并将其研究推向精细化的重要路径。在东亚汉文学的比较视野下,《花间》《花外》《花上》三者在语言、文体、风格、著述形式、作者身份等方面的异同,或可为中国词史提供一种新的阐释视角,亦可与已成熟的"花间""东坡""清真"三种词审美范式形成新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上集》 绮语禅 《花外集》 花间范式 东亚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优美作品的发现与批评,永远是我的首要工作——夏志清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34
8
作者 季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36,共9页
关键词 夏志清 先生 访谈录 批评 发现 作品 优美 哥伦比亚大学 二00四年 学术讨论会 东亚文学 华人餐馆 王德威 李欧梵 夫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9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121,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中心 文艺学 两岸三地 东亚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